农田防护林林带的作用与类型配置_第1页
农田防护林林带的作用与类型配置_第2页
农田防护林林带的作用与类型配置_第3页
农田防护林林带的作用与类型配置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农田防护林林带的作用与类型配置伍薜技术协作信息农林科技农田防护林林带的作用与类型配置杨晓林农田防护林林带的主要作用就是降低风速,保持农田的地温,增加农作 物的产量等.而林带的结构类型,是指因树种组成,栽植密度,种植点配置方 式的不同所形成的外部形态特征.,农田防护林林带的作用林带的主要作用是降低风速.当害风通过时,与树干,枝叶发生摩擦,使 较大的气流漩涡分散成无数方向不同的小漩涡,小漩涡彼此相互碰撞,致使 其流动能不断削弱.而越过林带的气流与穿越过林带的气流接触后,又产生 摩擦与混合,使动能被进一步消耗,因此降低了风速.林带通过降低风速,改 变气流结构及其近旁的热量收支状况,可以使农田的空气温

2、度得到某种程 度上的改善.这种调节作用的大小,随林带结构及其间距,季节或作物生长 发育阶段,天气状况,风速,与林带的间距,以及昼夜因素而不同.一般在林 带间距较大的情况下,夏季防护林网格内的平均温度与旷野无明显差距.紧密结构的林带比其他结构的林带对温度的影响明显,表现为增温与降温比较显着,夏季或作物生长旺盛期温度降低,秋季的前期温度状况接近夏末, 后期接近春季;夜间无风时林网内温度与旷野相近,微风时较林外为低,强 风时与林外差别不大;晴朗的白天林带内及其背阴面附近较林带外及向阳 面的温度低,而夜间林墙散热,温度较周围低,林带内却相应较高.由于林带的存在,使阳光辐射,风速及蒸发量等因素发生变化,

3、引起地 温出现不同于旷野的状况.就是向阳和背阴的林缘及林带内,清晨和夜晚地 温增高,但距离林缘较远处地温较低,而中午林带附近地温较高,背阴面地 温上升到一定程度不再增加晌阳面地温则持续上升.因为在林带的影响下风速减低,农作物蒸腾的水分及土壤蒸发的水分,可以相对较长地滞留在林网内,使局部范围的空气湿度高于一般旷野.林带对空气湿度的影响与林带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和距离林带远近有关.气候湿润或比较湿润的地区,林网内空气湿度与旷野相差无几,而干旱或较干旱 地区则差别较大.特别是出现干热风的情况下,因林网内空气湿度较高,农 作物受害较轻,不会出现绝收现象.林网内及其林木根系扩展的范围内,因为植株大量蒸腾耗

4、水,通常土壤 湿度有所降低,但是远离林带的地方,土壤的水分状况会明显提高.林带网 格越小,增湿的效果越明显.蒸发量的减少,或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可以有效 地节约灌水,满足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提高蒸腾效率,增加农作物产量.尤 其在北方,由于林带能够减低风速,有林带保护的农田积雪被风吹失相对减 少,而得以均匀地覆盖在农田地表.农田积雪的分布取决于林带的结构与林 带相距的远近,紧密结构的林带,靠近林缘的地方积雪厚度大但不均匀,而 疏透结构与通风结构的林带,积雪分布均匀.农田防护林还有改良土壤及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方面的作用.在防护林保护下的农田,农作物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而且产量稳定.增产率取决 于林带

5、的高度,网格的面积,灾害性天气出现的频率及严重程度.一般林带 高度大,网格面积适当,天气条件严酷,其增产效果越明显.林带胁地导致的 减产,要比林带保护部分的增产少得多.二,农田防护林林带的结构类型农田防护林林带的结构类型主要是指因树种组成,栽植密度,种植点配 置方式的不同而形成的外部形态特征.林带从纵横断面比较,其生长季节的 结构有林带的纵断面类型与林带的横断面类型两种.1 .农田防护林林带的纵断面类型.纵断面类型的林带又分为紧密结构 的林带,透风结构的林带和稀疏结构的林带三种.紧密结构的林带:是由主要树种,辅佐树种及灌木树种组成.树冠层 次明显,上,中,下三层紧密.由于这种林带在落叶前基本不

6、透风与光,因此 这种林带适用于干旱,风害极为严重的地区,或用于固定流沙,保护道路,但 不适用于一般的农田.透风结构的林带:这种林带一般没有灌木,或仅边行有少量灌木.林冠多呈单层,两层,上部紧密不透风也不透光,而下部高度在1米2米透 风,空隙大,透风系数在0.40.9.适用于干旱,风沙危害较轻及有风雪的一 般风害地区.稀疏结构的林带:此种林带林冠层次分明,分二层或三层.整个林带 透风透光均匀,透风系数为0.30.4.这种林带适用于干旱,风害轻微或无风 害的地区.2 .农田防护林林带的横断面类型.横断面类型的林带分为矩形横断面的 林带,屋脊形横断面的林带和凹形横断面的林带三种.矩形横断面的林带:由

7、主要树种和灌木树种组成.这种类型的林带 对气流拦截作用大,迎风面与背风面林缘均易形成强大涡旋,出现弱风区, 当上部气流越过停滞的弱风区后迅速下降,并很快恢复原来的风速,因此林 带的防护范围小.林带如果采用稀疏结构,再配置成矩形横断面,可以进一 步提高防护效果.(2)屋脊形横断面的林带:由主要树种与辅佐树种组成.此类林带对气 流的拦截作用稍小,迎风与背风两面不会形成大涡旋,而且背风面的涡旋远 离林缘淞旋容易被上方水平运动的强大气流所吞没,因而林带的防护距离 大.林带采用紧密结构,再结合屋脊形横断面,可以发挥较好的防护作用. (3)凹形横断面的林带:由于林带边缘林木的生长超过林带中的林木而 形成.

8、这种类型的林带对气流的拦截作用较大,但不是理想的断面类型. 三,农田防护林林带的配置1 .林带结构类型的确定.设计农田防护林应当根据当地自然灾害的特 点用地制宜地确定林带的结构类型.一般农田防护林为了防风,防旱,要采 用稀疏结构或透风结构的林带.在多雪地区,为了使农田积雪均匀,要采用 稀疏结构的林带.在风沙危害严重的地区,为了保护农田,牧场免受沙害,适 合采用紧密结构的林带.从林带的纵断面类型与横断面类型综合分析,矩形 横断面最好采用稀疏和透风结构的林带;屋脊形横断面最好采用紧密结构 的林带.2 .林带走向的确定.农田防护林是由众多的网格组成的,每个网格又是 由主林带和副林带组成的.主林带是起

9、主要防护作用的林带.其定向一般应 垂直于主要害风方向,同时尽可能与田间道路,排灌渠道等的方向一致.主 林带的走向是影响防护效益的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唯一的因素.因为林带的 防风效率不仅决定其与主风的交角,而且决定于林带本身的结构.林带透风 系数小,防风效率有随交角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因此,在进行防护林设计时, 主林带走向最好与主风方向垂直,允许有30度一 4O度偏角.副林带的次要 作用,其走向应该与主林带成直角.3 .林带的间距.林带间距的大小应当以发挥最大的防护效果,不过多 占用耕地以及便于机械耕作为原则.主林带的间距,要根据有效防护距离确 定,一般为树高的20倍25倍,间距大约为200米 400米.副林带的间距 要根据次要害风危害程度和有利于充分发挥机耕效率确定,一般间距要大 于主林带的间距,500米1000米为宜.主副林带所构成网格的面积,一般 为3-3公顷6.6公顷,6.6公顷13公顷,20公顷26公顷.4 .林带的宽度.林带必须有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