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方式与儿童心理健康的关系_第1页
家庭教育方式与儿童心理健康的关系_第2页
家庭教育方式与儿童心理健康的关系_第3页
家庭教育方式与儿童心理健康的关系_第4页
家庭教育方式与儿童心理健康的关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XX大学XX学院毕业论文论文题目:家庭教育方式与儿童心理健康的关系摘要1引言2、人格的统性2二、对优越感的追求及其对教育的意义2三、追求优越感的引导4四、自卑感4五、儿童的成长-防止自卑感5六、社会情感及儿童的发展障碍6七、儿童在家庭中的处境6八、新环境的考验7九、儿童的学校教育8十、外界环境的影响8H 、青春期8十二、教育失误9十三、教育父母9十四、结论10参考文献10致谢10家庭教育方式与儿童心理健康的关系摘要 : ( 1)从心理学角度看待教育。( 2)探究教育方式及教育现象背后引发的儿童问题(3)对引起儿童心理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深度剖析影响因素有哪些A,影响家庭教育方式的因素:1,学业2

2、,儿童气质类型3,成员关系B,影响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1,自我效能感2,学习成绩3,学业压力(良性循环与恶性循环)4, 亲子关系水平5, 父母育儿知识储备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教育问题对于成年人而言,可以归结为一种认识和理性的自我导向。这里,最大的困难是对儿童教育的无知,下面,我们将从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角度深度剖析在教育中表像与本质的关系。引言首先,心学大师王守仁提出的“知行合一”,对于当下的教育话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先知后行方为 合理 ,没有理论依据的教育行为不但无益,反而有害。我们只有先知道了才能用行为去不断验证哪种方式更适合每个不同的独立个体,也就是每个独特个性的孩子。这里, 我们将从问题

3、的底层出发,通过探究所引发的思考得到适合不同孩子应该采取何种方向的教育方式。当然, 不同的孩子是由不同情况,不同背景,不同的早期记忆,不同的目标追求所塑造出的独立独特的个体。1、 人格的统一性研究儿童的心理活动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无论接触到这件事的哪一方面都会沉迷其中。儿童的每一个行为都表达了其全部的生活和个性人格,因此如果我们不了解这种隐藏在其行为中的生活背景,就很难理解儿童的有些行为。对于这些行为表现我们称为“人格的统一性”( unity personality )这种统一性的发展就是行为和行为的表现方式协统一为一个单一模式,这在儿童幼年就开始了。儿童的目标设定或确定始于童年时期,通常在儿

4、童2 岁或 3岁的时候,他就会开始为自己确定一个有优越感的目标,这个目标永远在他面前指引他, 激励他以自己的方式朝这个目标努力。儿童的性格以及他对事物的个人解读决定了其成长,在心中牢记这点非常了其成长,在心中牢记这点非常重要。我们必须承认,截取别人的一个错误片段来对其进行惩罚是没有用的。设想一下,如果孩子忘记带书本,因为如果他忘了带什么,母亲就要为他操心。这种个人行为绝不是孤立的,这个男孩的所有行为完全与他自己的生活方式相一致。个体的自我救赎是存在于他是社会情感之中,不过, 这并不是说,社会意识就意味着迫使个体变成普罗克汝斯忒斯(Porcrustean )式的傀儡木偶。2、 对优越感的追求及其

5、对教育的意义继人格统一性这后,关于人性的另一个重要心理学事实就是对于优越感和成功的不懈努力。这种努力自然与自卑感直接相关,如果我们不自卑,我们应该没有任何想超越自己目前处境的欲望。就目前我们所了解的,这种在任何情况下都追求优越感的强烈欲望和动力,在大人和小孩之中都很普遍,而且无法根除。人的本性无法忍受这种长期的屈服和低下。 这种被藐视和被贬低的感觉,这种不安全感以及自卑感总是会促使人产生想高人一等,达到更高水平的欲望,以便获得心理补偿和完善自我。有些儿童自身的成长还没有因为对优越感的追求而被阻扰。他们会将这种对优越感的追求转化成对有益的成就感的奋斗,个人分析得到这样一个观点:自信心非常的重要,

6、这是一种强大的源动力,以此来维护自己自信且积极的内外标签。此外, 有些小孩可以很敏锐的感知到家庭赋予他们的各种期望。对于每一个给予他们的任务,他们都会怀着兴奋和紧张的心情去完成,因为他们觉得在家长眼里,自己是优于他人的,是“众人瞩目的杰出人物”。他们感受着加于自身期望的重负,而且只要坏境有利,他们将会愿意一直担负着这种重负前行。孩子之所以会处于一个艰难的环境中,是因为人们总是习惯于通过他们所取得的成就来判断他们,而不是通过他们迎接和战胜困难的准备情况来判断他们。在现代文明中,人们总是习惯性地关注可见的成功,而不是去关注全面深入的教育。 我们知道,那种轻而易举就能获得的成功非常容易消逝。因此训练

7、一个小孩野心勃勃是没有益处的。相比之下,更重要的是锻炼小孩拥有勇敢,坚韧和自信的品质, 让他认识到在面对失败时要有永不气馁的精神,而且, 应该将这种挫败当作一个新的问题去对待。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孩子会傲慢地作出一些特殊的行为,如鲁莽无理或顽固,这些行为自然不会赢得老师的表扬,但可以吸引老师的注意,或引起其他孩子对其仰慕。 这样一个孩子借助于自己对别人制造的干扰,而常常把自己看成是一个无所畏惧的英雄或小巨人。这种心理表现和偏离正轨的行为,在孩子进入学校这个新环境时暴露无遗。尽管这些问题都是在学校里面才浮出水面,但其根源并不在学校。学校除了其积极教育和纠正错误的使命外,从消极被动的意义上来说,学校

8、只是孩子早期的家庭教育弊端曝光的实验站而已。在家里,有些家长在十分生气的时候可能会预言孩子的美好未来希望渺茫、称他们愚蠢或一无是处。这些小孩只会发现在学校所发生的只是验证了这样的预言或指责,他们也缺乏判断力,分析能力(他们的长辈通常也缺乏这些能力)去纠正这种错误的看法和预言。因此,他们在做出尝试前甚至就已经放弃了努力。3、 追求优越感的引导我们已经了解到,每个孩子都会追求优越感。而家长或教育者所能做的就是将这种追求引入到富有成果和有益的方面。有许多孩童采用懒惰态度作为缓解自我处境的一种方式。例如他们常常会将自己的无能和缺少成就归因于这种懒惰态度。因此他的家人很少指责他的无能,相反,家人通常会说

9、: “如果他不懒惰的话,还有什么他不能做?”以此而使孩子满足于自我认可,似乎只要他们不懒惰就可以取得一切成就。对于一种替代成功,不仅是儿童,成人也同样适用?这个荒谬的“如果我不懒,还有什么是我做不到的”?这种假设命题舒缓了他们挫败的心情。在这种懒惰的背后,隐藏着一种未被大家了解的手段。懒惰的小孩就像在钢丝上行走,下面铺着一张安全网,即使摔下去也无足轻重。人们对于懒惰孩子的批评总要比其他孩子温和一些,侮辱也要少一点。这些小孩被告知懒惰时的伤害也要比告知无能的痛轻一些。总之, 懒惰作为一个屏障,隐藏了儿童的自信缺乏,阻碍了他们在面临问题时尝试着解决问题的勇气。有些儿童没有采用懒惰的方式寻求逃避,而

10、是通过装病来避免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拥有特权。4、 自卑感那些失去勇气的儿童,由于不相信凭借自身的能力可以成功地获得优越感,因此会采用诸多方式来保护自己。在儿童的教育过程中,最大的错误就是父母或教育家给正处于迷途的儿童预言了一个恶意的结局。这个愚蠢的断言增加了儿童的懦弱,让迷途的儿童的情况变得极其糟糕。其实他们应该用乐观激发孩子。正如维吉尔( Virgil ) 所说: “我自信,我成功。”永远不要去相信,我们羞辱或奚落一个孩子就可以影响他真的改善自身的行为, 尽管有时候我们会看到孩子似乎改变了,但其实是因为他们害怕被嘲笑。尽管这种怯懦的态度也是无可厚非的,是为了克服对别人意见的

11、恐惧而产生的。因为懦弱的孩子总是害怕被别人嘲笑,忽视或贬低,他们的行为因此而常常受制于他人的观点,会产生害怕别人观点的恐惧。他就像是住在一个全是敌人的国家,由此而形成了怀疑嫉妒和自私的性格特征。也有小孩会说觉得自己毫无价值。对于后者说的话稍加思考便可了解,这反映了成年人曾经在儿童的生活环境中说了数百次的 “你可真是一事无成”或 “你真是无可救药”。 在听到如此严厉的责备时很少有儿童不会被中伤。大部分小孩都会因这种责备而低估自身的能力,从而进行保护和屏蔽自我。他们对关系密切持怀疑态度,这也许因为他们对此有一些负面的印象和经验,而且把这种片面化的经验泛化,滥用到其他方面。所有的孩子由于和成年人体格

12、和实力上的差距,都会有一种相对的自卑感。而且如果一个孩子经历了像常常发生的情境,听到大人们说“小孩别插嘴”,那么就很容易加剧这种自卑感。心理上的自卑和自我为中心的态度不仅起源于器官劣势和身体缺陷,也有可能是另外一种完全无关乎身体缺陷的情况所致,如家长对儿童的培养方式错误,或者缺乏爱且严厉管教,正如本文所论述的中心内容一样。这种情况下,孩子会觉得生活对他来说只是一种痛苦,而他们采取充满敌意的态度对待周围环境。因为他们嫉妒伙伴比自己拥有更快乐的童年,因此, 对于自己的伙伴也无法用一个正确的态度来看待。由此我们得知一个重要的信息,爱与理性的支持才能塑造正确积极的社会属性以及表现。换句话说:用正确的表

13、达方式来爱孩子可以解决决大部分孩子身上的问题,这一点也只有父母可以通过学习来做到。旁人无法代劳!5、 儿童的成长- 防止自卑感我们不应该期待儿童的行为逻辑符合成年人的常识,而要意识到儿童在认识自身处境时难免犯错。事实上,我们必须明白,如果儿童不犯错误,儿童教育就没有必要了。现代教育界和教育心理学主流都支持这样一个观点: “试错”是儿童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是无法避免的。对于儿童学业中的“偏科”一词,终其原因很可能是因为这些儿童曾经在这个科目上受挫,从而失去了改进的勇气。这一现象也体现了心理补偿对儿童学习的重要影响意义。此外,老人们之所以会纵容孩子,是因为他们害怕自己将不再被需要,由此而产生了过度

14、的自卑感,结果这种自卑感使他们充当了一个或絮絮叨叨或心慈手软的角色。这些温厚和善的老人,为了使自己成为儿童生活中很重要的人,而从不拒绝孩子的任何事情。我想, 由自卑感引发的心理补偿机制会始终贯穿体现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有些孩子试图得到别人的关注,因此接二连三地制造麻烦。这就好像他们在寻找一种武器,可以用于战斗时控制成年人。惩罚并不管用,甚至,这些儿童还常常主动招惹父母来惩罚自己,通过这种方式向父母展示,惩罚对于他们来说是无济于事的。从中我们得知,耐心的与孩子沟通,引导起共情,才是解决“关注过度补偿”儿童的唯一方案,解铃还须系铃人!父母经常唠叨挑剔的严格式教育会使得儿童完全失去信心,因而对他们造

15、成伤害。而溺爱温和式的教育则培养了儿童的依赖心理及依附于别人的倾向。6、 社会情感及儿童的发展障碍一个儿童之所以杂乱无序,是因为总会有人将他的生活安排妥当,他生活在这个人的庇护之下而无须自己安排。而一个撒谎的孩子生活在一个颐指气使的成年人的影响之下,这个成年人用于纠正孩子撒谎的手段过于残酷严厉,致使孩子不得不私自撒谎以逃避惩罚。“二胎” 现如今已经成为社会大力宣传并倡导的一项利国利民的政策。我本人也积极参与践行了这一政策,那么对于家中有二宝的家庭来说,如果没有很好的引导, 老二的出现会被老大视为一个恼人的入侵者,并与她明争暗斗。这种形势会激励相对年幼的一方作出巨大的努力来改善自己的处境,如果她

16、自己没有先崩溃, 那么这种激励将会积极地影响他的整个人生。这同样显示出了自卑感对行为同样有积极的影响。最后, 我们一定不能忘记,孩子的生活风格通常形成于他四五岁时。在这段时间, 必须培养他的社会情感以及适应社会所必要的灵活性。在他五岁时,他对自己的生活环境的态度通常已经形成固定模式,而且在他余下的生命中几乎保持相同的态度和方向。他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仍然保持不变,他会陷入自己感知的范围内而无法自拔,不断地重复他最初的心理机制,重复这种心理机制所导致的行为。此时,社会情感被限制在个体的精神视野范围内。我想,这成为了“儿童成长的阶段性和关键期”的有力佐证。7、 第七章:儿童在家庭中的处境我们通常可以发

17、现一个极其敏感、怯懦自卑的心灵,通过这种冷漠麻木的掩饰来保护自己以免受伤。他将自己隐藏于这种盔甲之内,这样, 就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靠近他、伤害他。 这样的冷漠显然是自卑感形成的自我保护机制。我们非常了解, 过分敏感的性格很容易使儿童退出现实,回到他们为自己而造的幻想世界,因为这种幻想世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他们免受进一步的伤害。所以, 我们可以推测,过分敏感往往与早期压抑的生活环境所带来的过度自卑感有关。人类的领导者们之所以成为领导者,不仅仅因为他们受过更好的教育,拥有更敏锐的观察力,还因为他们在生活中有面对困难,并成功地击败困难的勇气和意识。所以,我们最好明确的清楚,我们决不能粗暴、盲目地对待

18、孩子,我们应该总是鼓励他们,试图向他们解释现实生活的意义,这样, 在他们的自我幻想和现实世界之间,就再也不会存在巨大的鸿沟。8、 新环境的考验如果由于一个孩子的背离,人们对他进行惩罚,那么这种惩罚正好给了他一个继续反抗的好理由。他因此而更加确信自己的反抗是正确的。对于这样一个观点, 我们有合理的依据:所有的孩子的错误都可以理解为他对抗环境的结果,理解为他还没有准备充分时就要面对一个新环境的结果。从这里,我们应该看到,“试错”一定是成长之路上必经的一步,且无法跳过,否则成长就成了伪命题。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通常男孩的出生比女孩的到来引起的欢乐更多,这对男孩和女孩来说无疑都是一种伤害。这样女孩很快就

19、被自卑感刺痛了,而这个男孩却承载了过多的期望,女孩也在发展中受到限制。在这里, 作为家长或老师的我们可以做的有许许多多,比如, 我们可以作出有针对性的反向消除:对女孩, 我们需要极力培养发展她的优越感,通过生活中哪怕一点点的小事来培养塑造她对事物的已有成功经验,这样, 当她面对熟悉或陌生的事情时,她将会调动起足够多的成功经验将自信内化。那么, 事情的结果想必会比较令她自己和身边的人满意,这更加强化了未来她面对各种事物时的信心和优越感。这样,我们所谓的“良性循环”便形成了。对于男孩来说,作为老师, 特别是家长,我们应该以一种相对平和的心态来面对他的一切,学习和生活中一定不能存在过分的要求和施压。

20、而是切实的把孩子当作一个发展的人来看,信任的眼光和相对独立宽松的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另外, 我们还应该给予及时的鼓励让孩子体验到价值感。否则,我们只能看到的是一个情绪低沉,慢慢腾腾,拖拖拉拉的孩子。9、 儿童的学校教育如同我们之前说过的,当一个孩子进入学校时,他会发现自己正处于一个对他而言全新的环境。这种新环境可以看作是对儿童前期培养情况的一个测试。如果孩子已经准备充分,他会顺利通过测试,如果准备不足,那么准备过程中的缺陷将会暴露无疑。在这时, 我们可以作一个推论,小学阶段的低年级中所暴露出的, 除了孩子先天发育水平的高低之外,更重要的是早期家庭教育所映射出的问题以及家庭环境对孩子造成的积极或消

21、极的影响。简而言之,影响儿童的入学准备不好的因素有很多,因此, 仅以孩子的学习成绩为标准就对孩子进行评价和判断则显得愚蠢之极。我们倒是应该把学习成绩作为融合了孩子多方面情况的一种当前心理状态来反映。这个成绩单不仅仅是他所取得的分数,还应该作为他的智力、兴趣、专注能力等方面的一种体现。十、 外界环境的影响家长或老师不应该认为自己是孩子的唯一教育者。外界的影响源源不断地流入儿童的心理世界,直接或间接地塑造着这个孩子,也可以说,外界环境通过影响父母以及影响父母的心理状态,而间接影响儿童的心理。这些外在影响是无可避免的,因此必须将其纳入考虑之中。父母有责任提供健康成长的心理基础,这样孩子就不必比别人遭

22、受更大的困难。因此如果一位父亲是酒鬼,或脾气暴躁,那么这个父亲必须记住,他的一切行为都会影响孩子。如果父母婚姻不幸福,丈夫和妻子争吵不断,这也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而这些童年的经历就像是铭刻在他灵魂上的碑文一样无法磨灭。我们不得不提到,老人们处于一种总是想要证明自己的情况中,事实上他们无须证明。他们想证明自己仍然充满活力,仍然对这个世界有用。为此,他们总会去干涉孙子孙女的教育问题。他们纵容孩子到了一种可怕的境地。他们试图以这种纵容来证明他们仍知道如何抚养孩子,但这真会造成一场灾难。这一现象背后体现出了人们在缺失价值感之后会自然衍生出一种相对应的补偿机制。十一、青春期青春期这一阶段比以往任何阶段

23、都更能使我们读懂一个人的生活风格。这是因为青春期自然比童年更接近生活的本质。这时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他将如何对待生活。我们可以看到他是否可以很容易就交到朋友,他是否可以成为一个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的人,即有社会兴趣的人。所有的问题没有一个是在青春期才萌发的,只是在这段时期浮出水面而已,它们在过去就已经孕育成形了。而且,如果一个人真正的了解某个孩子,如果我们给予这个孩子机会让他可以更加独立的表达自己,而不是像童年那样处处监视、管束和限制他,那么,我们就能预测出这个孩子在青春期是何表现。十二、教育失误我们可以从已经掌握的事实中来重建他的人格系统。这个孩子不希望通过完成他这个年龄段力所能及的任务中寻求肯定和拯救,而是相信并表现得他好像没有像别人那样发育完全,也无法和别人竞争。这种落后于别人的想法还体现在他有意说小自己的年龄。他可能回答自己是11 岁,但是有些情况下他的行为却像5 岁儿童。他如此确信自己不如别人,于是,他会尽量调整自己所有的行为却像5 岁儿童。他如此确信自己不如别人,于是,他会尽量调整自己所有的行为活动以应验自己这种假设的落后想法。这时, 习得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