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治疗痉挛型脑瘫足下垂60例的疗效观察_第1页
穴位埋线治疗痉挛型脑瘫足下垂60例的疗效观察_第2页
穴位埋线治疗痉挛型脑瘫足下垂60例的疗效观察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穴位埋线治疗痉挛型脑瘫足下垂 60 例的疗效观察【摘要】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对痉挛型脑性瘫痪足 下垂的治疗效果。方法:将脑瘫住院患儿 60 例随机分为治 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30 例。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对照 组每周连续 5 次针刺治疗,治疗组每周穴位埋线 1 次。疗程 为 3 个月。 治疗前后分别对粗大运动量表 ( GMFM )中的 C、 D 、E 区的总分值、肌力和主动足背屈角度进行比较。结果: GMFM 量表 C、D、E 区总得分,初评时两组患儿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末评时两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vO.01)。两组治疗后肌力及主动足背屈角比较差异均有统 计学意义

2、 ( P < 0 . 0 5 ) 。结论:穴位埋线可有效改善脑瘫患儿的 痉挛状态,提高肌力,纠正足下垂步态,进而明显提高其粗 大运动能力。【关键词】 穴位埋线; 脑性瘫痪; 足下垂【 Abstract 】 Objective :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atgut embedding therapy in treatment of the foot-drop in spastic cerebral palsy. Method : 60 cases of hospitalized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were randoml

3、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n=30 ) and control group ( n=30 ) .On the basis of rehabilitation ,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5 times a week.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atgut embedding therapy 1 time a week. A course of treatment was 3 months. Pre and post tre

4、atment, the total score of C D E in GMFM , muscle strength and ankle dorsiflexion curvature were compared respectively. Result: On the total score of C D E in GMFM ,before the treatment,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P>0.05) .After treatment ,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

5、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P<0.01) .And on muscle strength and ankle dorsiflexion curvature ,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P<0.05).Conclusion :Catgut embedding therapy can improve cerebral palsy spasticity ,increase muscle strength, correct the foot-drop , and then im

6、prove the gross motor ability.【Key words 】 Catgut embedding therapy ; Cerebral palsy; Foot-drop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胎儿及婴幼儿期发育中脑的 非进行性损伤及缺陷所造成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 1 。临床 上以姿势与肌张力异常、不自主运动和共济失调等为特征, 常伴有感觉、认知、交流、行为等障碍和继发性骨骼肌肉异 常,并可伴有癫痫发作。据资料统计,我国脑瘫的发病率 1%05%02。随着产科技术、围产医学、新生儿医学的发展, 高危新生儿存活率及神经损伤的低体质量早产儿成活率的 增加,脑瘫的发生率不仅没有下

7、降,反而呈上升趋势 3 。其 中痉挛型脑瘫具备: ( 1)异常的姿势及 /或运动;( 2)肌张力 增加(不必是持续性) ;( 3)出现病理反射(反射增强、反 射亢进及 /或锥体束征,如巴氏征阳性) ,这 3 项表现中至少 占有 2 项的脑瘫患儿 1 ,痉挛型脑瘫占脑瘫总数 70%以上。穴位埋线是将羊肠线用埋线针置入穴位内,利用羊肠线 在穴位内所产生的持续刺激来治疗疾病的方法4 ,它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针灸学会制定的首批中医药规范化项目 之一。在临床工作中,痉挛型脑瘫因下肢肌张力增高,在足部 多表现足下垂,严重影响患儿的步行稳定性,是引起步态异 常的主要因素。因此如何纠正足下垂,就成为治疗痉

8、挛型脑 瘫的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2010-2013 年,本科开展穴位埋 线治疗痉挛型脑瘫足下垂的研究,并进行疗效评价,现报道 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10年9月-2013年 6月在本院康复 科住院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 60例。年龄27岁;其中男 32 例,女 28 例。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采用数字随机表法 将 60 例患者分为对照组(针刺 +康复组)和治疗组(穴位埋 线+康复组),每组各 30 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 1.15:1,年 龄(3.49±0.57)岁,对照组男女比例为 1.31:1,年龄(3.55 ±0.45),两组患儿在性别、 年龄等方

9、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 意义( P>0.05)。1.2 诊断标准 符合脑瘫定义和痉挛型脑瘫的诊断标准 1。1.3纳入标准(1)符合脑瘫的定义;(2)年龄27岁; (3)粗大运动功能达到 GMFM 量表 C 级以上者 5。1.4 排除标准 ( 1 )除外遗传代谢类疾病及进行性脑白 质病者;( 2)除外治疗期间同时注射肉毒素或口服抗痉挛药 物者;( 3)除外外科手术者; ( 4)除外智力低下不能配合康 复训练者 5。1.5 治疗方法 取穴:参照脑瘫中医临床路径及诊疗方案的取穴标准。取解溪、下巨虚、足三里。 伴足外翻取三阴交、太溪;伴足内翻取悬钟、昆仑。对照组 取上述穴位针刺治疗,快速点刺不留针

10、,同时由专业治疗师 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每天 1次,每周连续5 d,休息2 d,连 续治疗 3 个月为一疗程。治疗组采用埋线针穴位埋线法,在 无菌操作下, 将羊肠线剪成 3 5 mm 长度, 对埋线的穴位以 及穴位周边皮肤消毒后,将已剪好的羊肠线放入埋线针的针 尖部(隐藏于针体内) ,后接针芯,用一只手的拇食指固定 穴位处皮肤, 另一只手持埋线针刺入穴位, 达到一定深度后, 施以适当的提插捻转手法,出现得气感后,边推针芯,边退 针管,即可将羊肠线埋在穴位的肌层或皮下组织内。将埋线 针拔出后,用无菌干棉签按压针孔部位止血6 。患儿每周进 行 1 次穴位埋线治疗,连续治疗 3 个月 12 次为一疗程

11、。同 时每天由专业治疗师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每天 1 次,每周连 续5d,休息2d。1.6 疗效评价1.6.1 粗大运动功能量表 (GMFM ) 主要用来评估脑 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 共 5 个功能区 88 项。 A :躺和翻身 (17 项);B :坐(20项);C :爬和跪(14项);D :站(13项); E:走、跑 和跳(24项)7。每项内容按4级评分,0级: 不能进行, 1 级:少量完成(10%任务) , 2 级:部分完成(完 成10%99%任务),3级:全部完成。在本次研究中,分别 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通过 GMFM 量表对两组患儿进行评估, 并对 C、 D、 E 区总得分进行统计分析,观察

12、其粗大运动功 能的改变。1.6.2 肌力 采用 6 级肌力分级法。 0 级:肌肉完全麻痹, 触诊肌肉完全无收缩; 1 级:肌肉有主动收缩,但不能带动 关节活动; 2 级:可以带动关节水平活动,但不能对抗地心 引力; 3 级:能对抗地心引力做主动关节活动,肢体能抬离 床面,但不能对抗阻力; 4 级:能对抗较大的阻力,但比正 常者弱; 5 级:正常肌力。显效:下肢肌力较治疗前提高 2 个级别或以上;有效:下肢肌力较治疗前提高 1 个级别;无 效:下肢肌力较治疗前提高未达到 1 个级别或无效。总有效 =显效 +有效。1.6.3 主动足背屈角度 治疗前后分别测量两组患儿在 同一体位(伸膝座位)下的主动

13、足背屈角度,并进行统计分 析。1.7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 SPSS 18.0 软件进行统 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 ± 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 字 2 检验, 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GMFM 评估 GMFM 量表 C、D 、E 区总得分,治疗 前两组患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5) ,治疗后两组患儿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 1。2.2 肌力 两组患儿治疗后肌力均有所提高, 但治疗组总 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 2。2.3 主动足背

14、屈角度 治疗前后分别测量两组患儿在同 一体位(伸膝座位)下的主动足背屈角度,治疗前两组患儿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vO.05),见表3。3 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脑瘫属“五迟、五软、五硬”的范畴。多 因先天禀赋不足,肝肾亏虚,脾失健运所致肢体萎软不用。 痉挛型脑瘫中医属肝强脾弱证型,其发病机制是由于肝气旺 盛,脾气虚弱,而致气血生化乏源,或由于脾虚不能抑制肝 木,导致肝气的相对亢盛,筋脉和肌肉失去血液濡养而致筋 骨拘挛 8 。在踝部即表现举足不能之足下垂。解溪为足阳明 经经穴, 是经气运行经过的部位,故可改善踝的气血运行, 达到滑利关节、举足有力

15、之目的;且其位于足背踝关节横纹 中央凹陷处,拇长伸肌与趾长伸肌之间,针刺该穴可对踝关 节背屈肌进行刺激,诱发其收缩,从而使踝关节背屈功能逐 步恢复 9 ,故解溪穴为治疗痉挛型脑瘫足下垂的要穴。水谷 清阳之气由脾气输布,充养四肢,四肢的功能活动,肌肉的 形态力量都与脾有密切关系 10 ,肌肉能量主要来自磷酸系 统、有氧氧化系统和糖酵系统,当它们出现不同程度的代谢 障碍11 ,即表现为脾虚、脾失健运。足阳明胃经为多气多 血之经,古人有“治痿独取阳明”之说,足太阴脾经又与足 阳明胃经相表里,故在治疗上同取两经穴足三里、下巨虚及 三阴交,可健脾和胃,调节运化,改善能量代谢,抑制痉挛 的释放。另外肝主筋

16、,选取肾经太溪穴,柔肝养木,使肝气 调达,故可舒缓拘挛筋脉。足太阳膀胱经,络肾,与心、脑 有联系, 昆仑为其经穴, 故可疏导足外侧至足趾的气血运行。 悬钟为髓会,故可填精益髓。西医认为足下垂成因是锥体系 损伤导致肌张力增高,伸肌长期痉挛,导致跟腱挛缩,抑制 拮抗肌的力量所致。有研究者观察到,刺激腓深神经不仅可 增强胫前肌力,也可抑制小腿后侧肌群的牵张反射 12 。中 枢神经系统中存在着大量的神经突触,正常情况下,只有很 少一部分因突触兴奋阈值较低,处于活化状态,而大部分突 触的阈值很高,处于“休眠”状态 13 。穴位埋线技术作为 一种复合手段,是根据针灸学理论与现代物理学相结合的产 物,通过多

17、种刺激同时发挥作用,促进组织和器官的代谢 14 。羊肠线作为一种异体蛋白埋入穴位以后,机体对其进 行软化、液化、吸收的过程中,形成一种持久柔和的非特异 性冲动,一部分经传入神经到相应节段的脊髓后角后,向内 对脏腑起调节作用;另一部分经脊髓后角上传大脑皮层,使 “休眠”状态的突触兴奋阈值渐渐变低,皮层细胞被活化, 形成新的突触和神经环路,加强中枢对病理刺激的干扰、抑 制和替代作用 15 ,从而改善脑瘫痉挛状态。综上所述,穴位埋线刺激缓慢释放,通过健脾益胃、滋 水涵木,使脏腑达到“阴平阳秘”之功效。同时调和气血, 濡养筋脉,改善痉挛状态,纠正步行时足下垂,抑制了原有 的痉挛运动模式,配合康复训练,

18、提高了粗大运动功能,达 到了理想的治疗效果。参考文献1 李永库,李强,李君,等 . 关于小儿脑瘫定义及分类 的建议 -解读 2006 年 4 月国际脑瘫专题研讨会的报告 J. 中 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0,16(2):101-102.2 李松,林庆,刘建蒙, 等.中国六省及自治区小儿脑性瘫痪患病状况 的调查 J. 中华医学杂志, 2001,81(20):1220-1223.3 凡伟,王容,刘震寰,等 . 电刺激定位引导埋线治疗脑瘫患儿小腿三头肌痉挛的疗效观察 J. 中医儿科杂志, 2013, 9( 6):45-47.4 关玲, 左芳 . 穴位埋线技术标准化研究国家标准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 10 部分:穴位埋线的制定说明 J. 中国针灸, 2009, 29(5): 401-405.5 王春南, 兰颖, 魏晓红,等 . 穴位埋线对脑瘫患儿 步行能力的影响 J. 辽宁中医杂志, 2012, 29(11): 2263-2264.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1709.10 2008)针 灸技术操作规范第 10 部分: 穴位埋线 J. 中国针灸, 2009, 29(5):405-406.7 史惟,杨红,施炳培,等 . 国内外脑性瘫痪定义、临 床分型及功能分级新进展 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9,15 (9):801-803.8 王雪峰,胡晓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