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化学典型压轴题汇总(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19年高考化学典型压轴题汇总(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19年高考化学典型压轴题汇总(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19年高考化学典型压轴题汇总(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19年高考化学典型压轴题汇总(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年高考化学典型压轴题汇总(含答案解析)1 .亚硝酸钠(NaNO 2)外观酷似食盐且有咸味,是一种常用的发色剂和防腐剂,使用过量会使人中毒,国际上对食品中亚硝酸钠的用量控制在很低的水平上。某学习小组针对亚硝酸钠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I 1制备NaNO 2该小组查阅资料知:2NO +Na2O2=2NaNO 2; 2NO 2 +Na2O2=2NaNO 3。制备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略去):(1)装置D可将剩余的NO氧化成NO 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二(2)如果没有B装置,C中发生的副反应有 二(3)甲同学检查完装置气密性良好后进行实验,发现制得的NaNO 2中混有较多的NaNO 3杂质

2、。于是进行了适当的改进,改进后提高了 NaNO 2的纯度,则其改进措施是【实验测定制取的样品中 NaNO 2的含量步骤:a.在5个有编号的带刻度试管(比色管)中分别加入不同量的NaNO 2溶液,各加入1mL的M溶液(M遇NaNO 2呈紫红色,NaNO 2浓度越大颜色越深),再加蒸储水至总体积均为10mL并振荡,制成标准色阶:(4)步骤b中比较结果是:待测液颜色与标准色阶相同,则甲同学制得的样品中NaNO 2的质量分数是(5)用目视比色法证明维生素 C可以有效降低NaNO 2的含量。设计并完成下列实验报告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5mL待测液,加入振扬,再加入1mLM溶液,维生素C可以有效降振扬

3、,低NaNO 2的含量与标准色阶对比答案 (1)5NO +3MnO 4 + 4H +=5NO 3 + 3Mn2+ + 2H2。2NO 2 +2Na2O2 + 2H 2O=4NaOH + O2 T 2NO + O2=2NO 2Na2O2=2NaNO 3(3)在A、B之间增加装有水的洗气瓶(4)40%(5)维生素C 加入蒸储水至总体积为10mL 紫红色比标准色阶浅解析 酸性KMnO 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将 NO氧化为NO 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NO +3MnO 4 + 4H+=5NO 3 + 3Mn 2+ + 2H2。(2)铜和稀硝酸反应制得的NO中含有杂质水蒸气制得的NaNO 2中混有较多

4、的NaNO 3杂质,说明制得的NO中混有NO 2,故应在装置A、B之间增加装有水的洗气瓶,以除去杂质 NO2o(4)待测液颜色与标准色阶相同,则甲同学制得的样品中NaNO 2的质量是40mg L-X0.01L x50°mL =40mg =0.04g ,故样品中 NaNO 2 的质量分数=“°4 g X100% =40%。5 mL0.10 g(5)取5mL待测液,然后加入维生素C,再加入1mLM溶液,最后加入蒸储水至总体积为10mL ,若紫红色比标准色阶浅,说明 NaNO 2的含量低,则可以证明维生素 C可以有 效降低NaNO 2的含量。(2) (Te)位于元素周期表第VI

5、A族,由该元素组成的物质可用作石油裂化的催化剂,电镀液的光亮剂,玻璃的着色材料,合金材料的添加剂等。硫化铜渣是电解精炼铜时产生的一种矿渣,其主要含Cu2Te、Au、Ag等,利用下列工艺流程可回收确:硫化铜渣软化水 NaOll双氧水_J!_I 水浸f滤渣L碱浸f滤液2 tI1T滤液1-酸浸2+滤渣2操作Na.TeO4浓溶液Na2SO31还原卜粉H2S()4已知:TeO2的熔点为733 C,微溶于水,可溶于强酸和强碱。回答下列问题:(1)Te与S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为 用化学式表示)。(3) “酸浸1”需加热,加热的目的是 A浸1”发生反应的氧化 产物是旦化学式)。(4) “水

6、浸”后“滤液1”的颜色是(5) “滤渣1 ”进行“碱浸”的离子方程式是 (6) “滤液 2”加双氧水的目的是 邓作1”的名称(7) “还原”制备碲粉的离子方程式为 。_(8) 从 可 持 续 发 展 意 识 和 绿 色 化 学 观 念 来 看 , “ 滤 渣 2 ” 进 行 酸 浸 的 意 义 是答案(1)H 2SO4>H 2TeO4(2) 加快浸出速率CuSO4、 TeO2(3) 蓝色(或浅蓝色)(4)TeO2 2OH =TeO 23 H2O(5)将Na 2TeO3氧化为Na 2TeO4 加热浓缩(或浓缩)(6)TeO4+ 3SO2+ 2H +=3SO 4一+ Te J 4H2O“滤渣

7、2”经过酸浸可得到含 CuSO4的滤液,并可达到回收 Au、Ag的目的,符合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解析(1)S、Te同主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故H2SO4的酸性比H2TeO4 强。(2) 酸浸时加热的目的是提高浸出速率,结合流程图知, “酸浸1 ”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2Te +2H2SO4 + 2O2= 2CuSO4 + TeO2+ 2H2O ,故其氧化产物为 CuSO4、TeO2。(3) “滤液1”的溶质中含CuSO4,故“滤液1”的颜色为蓝色。(4) “滤渣1”中含有TeO2, TeO2溶解于NaOH溶液生成亚硫酸盐,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TeO2 2OH

8、 =TeO 23 H2O。(5) “碱浸”后滤液2中的溶质的主要成分是 Na2TeO3,该物质与Na2SO3类似,具有较 强的还原性,加入双氧水可将其氧化为 Na2TeO4。“操作1”的后续物质为“ Na2TeO4浓溶 液” ,故该操作为加热浓缩。(6)由流程图可知,“还原”的反应物为Na2TeO4、Na2SO3、H2SO4,生成物有单质Te,故发生的是酸性条件下 Na2SO3还原Na2TeO4的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TeO2-+ 3SO3- + 2H+=3SO k+ TeJ 4H2O(7)分析流程图并结合硫化铜渣中含 Au、Ag等,知“滤渣2”经酸浸后可得到含CuSO4的滤液,并可回收Au

9、、Ag,符合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3.为了改善环境,科学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研究碳、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利用N2与H2合成氨是重要的工业反应,下图为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关系。反应中加入铁粉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其原因是 已知某些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表:化学键H -HN小N-HE/(kJ/mol)436946391反应 2N2(g)+3H2(g)NH3(g)的活化能 Ea=254kJ/mol ,则反应 NH 3(g)3N2(g) + 2H2(g)的活化能 Eb =kJ/mol(2)汽车内燃机工作时会将 N2转化为NO,反应式为N2(g)+O2(g)2NO(g),该反应在

10、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如下表:温度27 c2000 C3.8X10 -31温度为2000 C,某时刻测得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分别为c(N2)= 0.2mol/L , c(O2)= 0.03mol/L , c(NO) =0.03mol/L ,此时该反应的速率(v)应满足的关系为 填字母序B. v正=丫逆(3)工业上可将CO转化成甲醇,反应式为 CO(g)+2H2(g)CH30H(g)。若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ImolCO和2molH 2进行反应,初始体积为3L,保持压强不变,反 应后CO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T)的变化如图中曲线所示。若所加的 CO和H2的量以及反应温度均不变,则达到平衡状

11、态A、B时的压强PA b(填“>”“<”或一),其原因是若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A时,CO的体积分数为25% ,此时CO的转化率为平衡常数Ka =答案(1)降低了合成氨反应的活化能 300 (2)C(3)< 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CO转化率升高,故 pA<pB 50% 4L2/mol 2解析(1)通过图像可以看出,铁粉降低了合成氨反应的活化能,作催化剂,提高了反 应速率。反应2N2(g) + 2H2(g)NH3(g),反应热=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一生成物成键放出的总能量=(436 X1.5 + 946 X0.5 3X391)kJ/mo

12、l = 46kJ/mol。反应热=£2Eb = 46kJ/mol , 254kJ/mol Eb = 46kJ/mol , Eb = 300kJ/mol ,所以反应 NH 3(g)-N2(g)3+ 2H2(g)的活化能 Eb = 300kJ/mol 。0.03 2(2)Q = 02x003 =0.15> K = 0.1 ,平衡逆向移动,vf<v 逆。(3)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右移, CO转化率升高,所以根 据图像可知,PA小于PB。设一氧化碳的变化量为xmol :CO(g) +2H2(g)CH30H(g)起始量/mol 120变化量/mol x2xx

13、平衡量/mol1 x2 2xx1 x若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A时,CO的体积分数为25% ,则=0.25 , x=0.5,1 -x + 2-2x + x0.5此时CO的转化率为 7x100% =50%。根据同温同压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与气体体积成正 比规律,反应前混合气体为 3mol ,体积为3L,反应后混合气体为2mol ,体积为2L,平衡0.5 mol0.5 mol后各物质浓度为 c(CH 3OH) = 2= 0.25mol/L , c(CO)=工= 0.25mol/L , c(H2)1 mol=0.5mol/L ,平衡常数2 Lc (CH3OH)0.25 mol/LKa ""

14、; =c (CO) c2 (H2)0.25 mol/L 乂 (0.5 mol/L ) 24L2/mol 2。4 .化学一一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氢化铝钠(NaAlH 4)是一种新型轻质储氢材料。掺入少量 Ti的NaAlH 4在150 C时释氢, 在170 C、15.2MPa条件下又重复吸氢。NaAlH 4可由AlCl3和NaH在适当条件下合成。 NaAlH 4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a nm!OF Allf; QNa+(1)基态Ti原子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NaH的熔点为800 C,不溶于有机溶剂。NaH属于昴体,其电子式为(3)AlCl 3在178 C时升华,其蒸气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15、267,蒸气分子的结构式为标明配位键)。(4)AlH4中,Al的轨道杂化方式为 列举与 AlH 4空间构型相同的两种离子於化学式)。(5)NaAlH 4晶体中,与 Na +紧邻且等距的 AlH 4有个;NaAlH 4晶体的密度为gcm 3(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若NaAlH 4晶胞底心处的Na +被Li +取代,得到的晶策化学式)体为(6)NaAlH 4的释氢机理为:每3个AlH 4中,有2个分别释放出3个H原子和1个Al原子, 同时与该Al原子最近邻的Na原子转移到被释放的Al原子留下的空位,形成新的结构。这 种结构变化由表面层扩展到整个晶体,从而释放出氢气。该释氢过程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I

16、tltl I I IfTTI答案(2)离子 Na + H-C1/QX .a LAI()门/(4)sp3 NH 4、BH 4(或SO4-、PO3-等其他合理答案)(5)8三或鲁X10 301a3 1 NAa321Na3Li(AlH 4)4(6)3NaAlH 4=Na 3AlH 6 + 2Al + 3H 2 T解析(3)AlCl 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3.5 ,蒸气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67 ,显然蒸气由两个AlCl 3分子聚合而成,AlCl 3中1个Al与3个Cl形成3个共价键,Al最外层电子全部参与/口、/口成键,因此配位键只能是Cl提供孤对电子,Al提供空轨道,结构式为口/*/1门。(5)根据

17、图示,NaAlH 4晶体中,与Na +紧邻且等距的AlH 4有8个(顶点4个、面心4个), 该晶胞中Na 十个数为4 J + 6 J=4, AlH 4个数为8 J + 4 J + 1 =4 , NaAlH 4晶体的密度428254 W108为 g +(aX10 -7cm XaX10 -7cm X2aX10-7cm)3x1021g cm -305 .化学一一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咖啡酸乙酯具有抗炎作用且有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潜力,其合成路线如图所示:浓疏酸 rri j银茹容液也定条件下 咖啡酸乙酯回答下列问题:(1)C + D - E反应类型为 5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 (2)D分子中位于同一平面

18、上的原子最多有 个。G的结构简式为 (3)H 一咖啡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为(4)芳香族化合物 M是H的同分异构体,ImolM 与足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 2molCO 2, M的结构有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5组峰,峰面积比为1 :2 :2 :2 :1的结构简式为CH.OHHOCH,CCH.OHI(5)以上图中的C和甲醛为原料,设计合成C5H1204(CHM)H)的路线(无机试剂任选)。答案(1)加成反应醛基(2)14IK)IIOCH=CHCO()H + CHsCH2 OH11()浓硫酸11()() +HJ)COOH(4)10(5)CHCOOH('OOHCl 17C( )011CH20HCH,CHO足量甲醛 HOCH,CCHO稀 NaOH/4ch2ohCH.OHH?/Ni> HOCH2CCH2()HCH9()H解析 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 A是乙烯,与水加成生成B乙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