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海县稻田养鱼技术规范_第1页
勐海县稻田养鱼技术规范_第2页
勐海县稻田养鱼技术规范_第3页
勐海县稻田养鱼技术规范_第4页
勐海县稻田养鱼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勐海县稻田养鱼技术规范第一节稻田养鱼的意义稻田养鱼是利用稻鱼共生原理,把水稻种植和鱼类养殖在稻田水域空间中紧密地结合起来,最后达到稻鱼双丰收的生产方式。 我国远在三国时代就有稻田养鱼的记载,我县稻田养鱼示范从1986 年开始, 通过二十多年的示范推广,到 2008年发展到近40000 亩, 完成产量3000 吨, 实现产值3000 万元,稻田养鱼技术的推广对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具有深远的意义。目前,我县尚有可开发稻田养鱼面积20 万亩,发展潜力巨大。一、生态效益1 、 在稻田的生态环境中,鱼通过取食水中的浮游动、植物,底栖动、植物、有机碎屑、杂草及一部分害虫等,把在传统的耕作中注定要被流

2、失、遗弃而浪费的能量物质,转化成鱼和鱼粪,在鱼产量得到增加的同时,使稻田土壤肥力得到增加,土壤结构得到改善,从而使稻谷产量也得到增加。2 、稻田养鱼通过合理安排与调整稻田的平面与主体布局,实现了农业生产活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实现了农业生产活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实现了农业生产系统与农业环境系统之间的物质与能量循环关系的相互协调,达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社会效益的兼容与统一。另外,由于养鱼的稻田少施化肥和农药,对保持地力和提高农产品质量有积极意义。可以说稻 田养鱼是生态农业建设的好方式,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好典型。二、经济、社会效益1 、稻田养鱼是促进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我县 扶贫工作任

3、务艰巨,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脱贫致富是我 们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增收脱贫关键一条是要有好的生产门 路和收入渠道。稻田养鱼,一般可收入几百元、上千元,且都 是现金收入,对丰富菜篮子、活跃市场经济、改善膳食结构、 增加动物蛋白、增强人民体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2 、稻田养鱼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好方式。稻田养鱼 不仅不破坏农田的基本结构,不破坏粮食的生产能力,并可提 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且稻田养鱼具有明显的增水、增收、 增粮、增鱼和节地、节肥、节工、节支的“四增四节”效益,被形 象地誉为“四小工程”,即小水窑、小肥料厂,小粮仓、小银行。它是融种稻、养鱼、蓄水、增肥为一体,集经济效益、生态效

4、益和社会效益为一体的好模式。3 、是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措施。养殖业结构调整主要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养殖方式的调整,二是品种结构的调整, 品种结构的调整主要原因在市场,养殖方式的调整主要应是开 拓新的养殖水域,而稻田养鱼这种生产方式正是适应了这种要 求,是调整养殖业结构乃至调整整个渔业结构的有效措施。总之,稻田养鱼是一项一举多得,利国利民、振兴农村经济的重大举措,是带有方向性、全面性的重要工作,是一件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事情。第二节稻田养殖的条件与设施一、稻田养鱼应具备的条件为了保证饲养鱼类在稻田内正常活动和生长,一般应具备下列条件:1 、水源充足稻田水源要充足,排灌方便、蓄水力强、雨季山洪爆

5、发不受冲刷威胁,旱季水少不易干涸。一般河水、水库水可直接引用,山溪、泉水水质贫瘠,水温偏低不宜直接引灌,但经过一段流程,提高水温后可流入稻田。有毒污染水不宜直接引用。2 、土质肥沃稻田土质肥沃有利于稻田内天然饵料繁殖生长,而且保水能力强,田底、田埂不渗漏,能控制稻田内适当水位,保证稻鱼正常生长。另水稻要选种耐大肥、茎粗壮抗倒伏的杂交品种。二、养鱼稻田的设施1 、加高加固田埂加高加固田埂,目的在于灌水后提高水位和防止鱼外逃,田埂一般加高0.5-1.0 米,加宽0.5-2.0 米宽为宜,视稻田原有地势和饲养成鱼或培育鱼种作适当调整。田埂应捶打坚固牢实,做到不裂不漏不垮,防止大雨冲塌和黄鳝、水蛇、田

6、鼠打洞,影响田埂的牢度。2 、开挖鱼溜、鱼沟为了使稻田在浅灌、晒田等不同阶段鱼能正常生长,在稻田施化肥、农药或除草时,鱼能较安全地渡过;夏季高温季节鱼有避暑场所;在收获捕鱼时便于驱赶集中捕捞等,必须在稻田内开挖鱼沟和鱼溜。开挖鱼沟和鱼溜是稻田养鱼的一项重要措施。旱稻田鱼沟一般是在秧苗移栽后7 天左右开挖,晚稻田一般在插秧前挖好。鱼沟宽40-60 厘米,深40-50 厘米,根据稻田的大小和形状,挖在稻田的周边,连通注、排水口,或多条平行纵贯稻田。鱼溜是在整地之后, 插秧之前挖成, 鱼溜深 0.8-1 米 , 每亩占地5-15 平方米,沟溜面积占总面积的715% (据饲养水平来定),要求沟溜相通。

7、至于鱼沟、鱼溜所占的秧株,合理密插于四周,以免影响水稻产量。(参看图一)3 、开好注、排水口及设置拦鱼设备开挖注、排水口要对角,可使田内水流均匀流转。拦鱼栅用竹箔制作,拦鱼栅上端要超过田埂30 厘米,下端要扎入田底以牢固为准。拦鱼栅做成弧形,凸面朝向田内,增加过水面,避免水大时冲垮拦鱼栅,发生跑鱼。4、搭遮荫棚因稻田水浅,水温变化幅度很大,特别是海拔 800 米以下的区域,田中水温可高达39左右,因此,应结合当地条件,在鱼溜上搭遮荫棚,避免高温时引起鱼类的死亡和影响其生长,也可在鱼溜埂上种丝瓜、苦瓜、南瓜等蔬菜,棚架搭在鱼溜上遮荫面不宜超过鱼溜的三分之一。第三节稻田养鱼的方法及放养技术一、稻田

8、养鱼的方法稻田养鱼的方法有鱼稻混养和鱼稻轮养两种。鱼稻混养又分为单季稻田养鱼、双季稻田养鱼、半旱式稻田养鱼、秧田养鱼和冬闲田养鱼。在我县主要开展的有冬闲田养鱼和稻鱼轮养两种。1 、双季稻田养鱼在同一块稻田里种双季稻,即早稻和晚稻。以早稻栽插后即开始养鱼,直到晚稻收割时再捕捞。这种方法养殖时间长,产量高、效益好。在我县海拔800 米以下的勐往乡,打洛镇可适用此法。2 、冬闲田养鱼冬闲田只种一季水稻,不种小春而冬天闲置,亦称冬水田。一般是在栽插后即进行养鱼,直至第二年栽秧季节前捕鱼,这种稻田养鱼条件更好,围埂修整加高后,水深可达0.7-1 米,一般亩产30-50 公斤,高者达100 公斤以上。3

9、、稻鱼轮作当水稻收割后,立即开挖环沟,加固四周田埂,并根据需要开挖鱼沟鱼溜,用生石灰清田后就可放水养鱼,直到次年水稻栽插前进行捕捞。这种方法简单易学,便于操作。二、稻田养鱼放养技术稻田养鱼放养技术包括放养种类、放养数量、放养时间等。1 、放养品种适合在稻田里养殖的鱼类主要有鲤鱼、罗非鱼、鲫鱼、禾花鱼、草胡子鲶(田埂用砖支砌)、鲢鱼、鳙鱼(水位较深的冬闲田养鱼)、草鱼(水稻栽插一个月分蘖或后投放 3 寸左右的小规格苗种)以及罗氏沼虾等名优品种。2 、放养数量放养数量应根据稻田的生态条件及饲养管理水平来定,一般主养鲤鱼或罗非鱼,每亩投放10 朝以上大规鱼种 300-500 尾或斤两鱼种10-20

10、公斤。 冬闲田养鱼每亩到50克大规格鱼种50 100 尾,花白鲢70 尾,草鱼20 尾。3 、放养时间秧栽插 7 天后,待秧苗转青后才能放养,进行化学除草的田块要在化学除草10 天后更换新水之后再放鱼。第四节稻田养鱼的田间管理田间管理工作是稻田养鱼成败的关键,有收无收在于养,收多收少在于管。田间管理工作有施肥、投饵、用药,保持一定水位,防逃、防敌害等。一、日常管理每天要巡视,早晚要“三看”,即看天、看水、看鱼,雨季要防止洪水浸埂或冲垮拦鱼设备,防止鱼逃逸。注意保持一定的水位,观察鱼群活动情况,发现伤、病鱼,应立即采取防病、治病措施。清除稻田周围杂草,防止敌害生物如鸟类、蛇等危害养殖鱼,提高成活

11、率。二、施肥要肥料是稻田中营养盐类的来源,是稻俗增产的物质基础,同时有利于饵料生物繁殖生长,因此,肥料的多少是稻谷和鱼双丰收的关键之一。养鱼稻田施肥原则是多用农家肥、粪肥 (要经过发酵)。施肥时要全田泼洒,不宜施入鱼沟鱼溜内,施肥少量多次。稻田耕作时要求亩施基肥500 - 1000 公斤,施中层肥过磷酸钙10-30 公斤,较瘦的田块施尿素5-10 公斤(灵活掌握),放鱼后每星期施入经过发酵的农家肥70 公斤,如肥料不足需要施用化肥的,须把田水加深2 寸,每亩每次施用尿素不超过 10 公斤;钙镁磷肥不能超过20 公斤;施用生石灰不得超过 7.5 公斤; 过磷酸钙一次不超过5 公斤; 氯化氨对鱼生

12、长不利,不宜放用。三、投饵饵类种类主要有米糠、菜饼、菜叶等,投喂量占鱼体重的5-8% ,投喂要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投饵时间为上午8-9点,下午3-4 点,饲料应投在鱼溜中,3 小时能吃完为宜,青饲料则以当天吃完为适度。投喂时视摄食情况、天气情况和水温情况来决定,做到吃多少投多少。天气闷热,水中溶氧量低,鱼群食欲不振,而且残饵腐败快,容易引起坏水,应少投或不投,鱼群浮头时停投。在喂鱼过程中,除上述原因少喂或停喂外,不得中断喂鱼,否则会造成饲料浪费,即所谓的“一天不喂,三天白吃”。四、施用农药稻田养殖的鱼类能吃掉一部份害虫,但不能完全代替农药,为确保稻谷丰收,必须掌握施用农药的品种、剂量和方法

13、。首先,养鱼稻田应施用高效低毒农药,如敌百虫、杀虫脒、乐果、稻瘟净、呋喃丹等。粉剂农药应在早晨有露水使用;水剂农药要在稻叶无水的情况下,尽量喷洒在稻叶上.养鱼稻田施用农药方法有三种。1 、干水施药法即施用农药前将田水放掉,让鱼集中在鱼沟鱼溜中,然后施用农药,待药物毒性消失后,再将田水灌到应有深度。2 、对半田施药法即将田块分为两半,将鱼驱赶到其中的一半,先在无鱼的一半施药,待毒性消失后,再将鱼反驱赶到施过药的一半,再施另一半。3 、深水施药法即施药前把田水加深到3 寸以上,再施用农药。对水稻的病虫害防治还要做到早发现、早施药,施药时喷雾器应斜对稻水施药,不要正对水面施药。还应注意周围农田是否施

14、用农药,防止药液流入危害鱼类。五、水稻水浆管理自 秧苗移栽后,先是浅水3-5 厘米保分蘖,一个月后深水8-12 厘米控苗(水稻分蘖高峰期,灌深水控制无效分蘖),再深水保穗(中期水稻拔节孕穗期耗水量为最大),最后潜水壮籽(中后期水稻扬花灌浆后),田面维持水深5 厘米左右。六、防病稻鱼工程鱼种放养密度大,投饵施肥量大,水质容易污染,在日常管理中除经常换新水调节水质外,还要注意观察鱼的活动情况,发现鱼病及时防治。七、防逃平时要经常巡视检查田埂,特别是大雨天要及时排水,以免水溢埂致鱼外逃,并要经常消除拦鱼设施上的符着物,以免阻塞,影响排水。同时,要防止田埂倒塌,如有发现及时修理。八、防止敌害和防盗养鱼

15、稻田严禁放鸭,要及时诱捕水蛇(每亩用亚胺硫磷0.5公斤,加水拌匀后喷施在田埂周围,田中及附近的蛇嗅到药味便会立即逃之夭夭,之后也极少在此间出没活动)和对田鼠的 毒杀。防盗,平时可采用搭棚看守相互组织看管。第五节常见病的防治方法一、鱼病的原因鱼病的原因有十二,一是鱼体虚弱,二是生长环境不良,三是引用未消毒过滤的水源,四是引用工业有害废水,五是池塘底泥过厚,酸碱度不适,六是水温不适,七是水中缺氧,八是放养不当,九是喂养不当,十施肥不当,十一是操作不当,十二是操作工具未消毒。二、鱼病的检查鱼生活在水中,鱼类的疾病种类很多,出现的症状也各不相同,医治难度较大,所以应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下

16、面把日常肉眼观察鱼病的方法介绍给大家。1 、田边观察发病的鱼,在早上田边观察时发现离鱼群在田埂边,浮在水面静止或缓游、狂游、圈游;体色与正常鱼不同,有的体表是灰黄色,有的体色发白,或部份体色发白,有的体色变黑;在天气正常的情况下,食欲减退。这些都是异常情况跟鱼病有关,应引起注意。2 、 取样检查发现病鱼或死鱼时,要先捞起2-3 尾病鱼,最好是刚死未腐烂的鱼进行检查,共主要检查方法是:体色与体表:病鱼的颜色一般不正常,色素增加、浓发乌、光泽减退、暗淡、有的鱼体出现斑点、化脓或局部溃疡,有的鳞片脱落、体表充血、发炎、呈红色块状。鳍条:病鱼的鳍条一般组织腐烂,刺条互相分开,呈现软骨外露或折断,有的烂

17、去一段参差不齐。肌肉:正常鱼的肌肉有色泽和弹性。有寄生虫时,肌肉可发现的点囊状物或其它溃疡,肌肉颜色与正常鱼不一样,体瘦萎缩。鳃 : 正常鱼的鳃是鲜红色,鳃丝软骨间布满毛细血管。病鱼鳃有的鳃盖呈透明洞状,内部鳃组织腐烂带泥,或粘液过多,软骨外露,是常见的烂鳃病就是这类症状。内脏 :鱼体内部组织器官,尤其肠道是各种寄生物的活动场所。检查肠管时,先把肠管周围的粘膜、脂肪等组织去掉,然后剖开观察,若有病原体侵入,可以发现溃疡、肠壁发炎、充血、出血和发紫、肛门红肿现象,有的在肠壁中可发现的丝状胞囊或挂着大型白色带状,条状的寄生虫。三、常见病防治细菌性肠炎病危害对象:主要危害草鱼和青鱼,偶尔也危害鳙鱼和

18、鲤鱼,一龄鱼最易感染,死亡率高。发病季节:发病季节为4-9 月,尤以春末夏初和夏末秋初为甚。常与烂鳃病、赤皮病并发。主要症状:腹部膨大显红斑,肛门红肿,有黄红色粘液流出,部分或全部肠呈鲜红或紫红,肠内无食物,肠管无弹性。病因:饵料腐烂变质、不清洁、有毒、有细菌。预防方法:1、水体消毒,彻底清塘消毒杀菌,保持水体清洁。水深1 米,每亩用生石灰1525 千克化水全池泼洒,可用含氯量为30%的粉状漂白粉化水,每立方米用药1克。发病季节,每隔半月用上法水体消毒一次。2 、食场消毒:发病季节用25 克漂白粉化水在食场周围泼洒。每 10-15 天泼洒一次或食场挂篓。3 、饵料消毒:饵料投喂需定点、定时、定

19、质、定时。饵料要清洁新鲜,不喂腐烂变质食物。发病季节用大蒜或洋葱捣烂调面粉拌草料喂鱼,每50 千克鱼用大蒜250-500 克。4、工具消毒:将养鱼用具用太阳晒或用石灰水、漂白粉水浸泡,杀死传染病原体。5、 鱼种消毒:鱼种放养前用3%食盐水浸洗5-10 分钟或用10PPm 漂白粉水浸洗15-30 分钟。治疗方法:每 100 千克鱼用下列药物一种或几种合用饵料投喂。1 、用磺胺胍5 克与面粉拦为糊状再拌草料连喂4 天,第三天后用药减半。2 、用十滴水100-150 克混合面粉1000 克,搅拌为泥状,拌饵喂鱼,或用此药浸泡豆饼捣为颗粒喂鱼。3 、用干辣蓼半公斤,参鲜蓼2 公斤喂每天一次,连续喂三天

20、。4、用松枝叶或菖莆、八棱麻、蓖麻扎成小把浸于池水入口处 4 周,每日翻动1 次,或将上述药物粉碎,连汁带渣全池泼洒,亩用量2-5 千克。细菌性烂鳃病危害对象: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鲢、鳙、鲤鱼。病状:本病与肠炎病、出血病、赤皮病等并发。体表瘦弱,鱼体发黑,头部更黑,俗称“乌头瘟”。鳃盖内的表皮往往充血,严重时鳃盖中间部分常腐蚀为不规律的圆形透明小窗;鳃丝苍白、膨大、弯曲、浮肿、腐烂。有的沿鳃丝尖端均匀地烂成一圈,由外向内发展,鳃丝软骨外露,坏死处淡黄色粘液和水中 的污泥混在一起。预防方法与细菌性肠炎病相同。治疗方法:1 、用农用庆丰毒素500 克(含量为10000 单位/毫升)加面粉混合如泥后

21、拌饵料喂,每天2-3 次,共喂3-4 天;2 、块状生石灰化水泼洒,每立方米水用药20 克;3 、漂白粉水泼洒,每立方米用药1 克;4 、 每克为 100 万单位的禽用红霉素化水泼洒,每立方米田用药 0.07 克,第二天用药粉拌饵喂鱼,每50 千克鱼用药0.5克,三天后减半,连喂一星期;5、每50 千克鱼用呋喃唑酮5-10 克,拌饵喂,连喂一周。赤皮病危害对象、预防方法同肠炎病病状 :体表鳞片脱落,局部或大部分发炎、红肿、鳍条基部充血发炎、鱼嘴、鳃盖等处充血,肠道充血、发类。治疗方法:以下处方以每50 千克鱼为一个用药单位,任选一种或几种均可。1 、用磺胺噻唑5 克,拌和适量面粉成泥状,再拌饵

22、喂鱼,第二天后药物逐渐减少。2 、用柳树叶直接投喂,用量自定,效果很好。3 、将马尾松捣烂如泥,拌饵投喂。4、全池浸泡法同肠炎病(4)。水霉病:用 3%食盐水或2PPm 的漂白粉浸洗15 分钟,10PPm 孔雀石绿水浸洗20-30 分钟对防治此病效果很好。锚头蚤病:每亩用猪、牛血5 千克拌豆渣喂鱼,连喂3 天,90% 晶体敌百虫0.4-0.5PPm 浓度泼洒,隔周泼一次,连续3-4次可杀死虫体;突然改变水质,水深1 米每亩用已发酵的粪肥400 千克,施入水中也能使寄生虫脱离鱼体。第六节稻田养殖罗氏沼虾罗氏沼虾又叫马来西亚大虾,是印度洋、太平洋区域的一种热带虾类,该品种个体大、生长快、食性广、肉质好、营养价值高,是一种优良的淡水养殖品种。一、罗氏沼虾的生物学特性1 、水温:罗氏沼虾属热带虾类,耐低温力差,生长适温18-35 ,在适温范围内水温高则生长快,水温低则生长慢,其生长的下限水温为14,到 11 时, 几个小时后虾体几乎死亡、其生活上限水温为38,当水温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