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湖北江陵一中生物题选(五)_第1页
08年湖北江陵一中生物题选(五)_第2页
08年湖北江陵一中生物题选(五)_第3页
08年湖北江陵一中生物题选(五)_第4页
08年湖北江陵一中生物题选(五)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08年湖北江陵一中生物题选(五)1下面是某同学关于右图所代表的生物学含义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若纵坐标代表细菌的种群增长率,横坐标代表培养时间,则生产上常在d段采取连续培养的方法来缩短生产周期。B若纵坐标代表种群数量,横坐标代表时间,则c最可能是种群发展到K2的时候。C若纵坐标代表种群数量,横坐标代表年龄,则该种群最可能属于稳定型。胰岛A细胞刺激X刺激Y激 素失活受 体代谢改变生理反应靶细胞()()D若纵坐标代表生长速率,则当植物幼苗横卧时,c点可代表茎的背地面侧生长素浓度,d点可代表茎的近地面侧生长素浓度。a b c d e f g2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

2、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下图表示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因素及其发挥作用的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胰岛A细胞能分泌胰高血糖素,影响其分泌的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降低,刺激Y不可能是胰岛素分泌增加;B从反射类型看,刺激X胰岛A细胞,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结构称为传入神经,结构位于下丘脑;C图示激素主要作用于肝脏细胞,从而促进肝糖元的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并且抑制葡萄糖分解,从而使血糖升高;D靶细胞感受激素的“受体”的结构基础是脂蛋白,从对物质代谢作用来看,激素可以使靶细胞产生新的功能或生理反应。3 若将(一种标记的脱氧核苷酸)加入细胞培养液中,正在进行DNA复制的细胞就会立即摄取。如果使培养细胞

3、分裂同步,则在相同条件下,向连续培养的两组细胞培养液中同时加入,定时取样,检测被标记细胞所占的百分比如下表所示,据此推断正确的是取样时间%组别加入标记物甲255075100100100乙255075808080A两组细胞复制所用时间大致相同 B两组都有25的细胞不在细胞周期中 C甲组的细胞周期时间比乙组长 D乙组约有20的细胞在细胞周期中4 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在野生型红眼果蝇中偶然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他用这只果蝇与野生型红眼果蝇进行杂交(实验),结果F1全部为红眼。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雌果蝇全部为红眼,雄果蝇中红眼和白眼的比例为11。这种现象不能用孟德尔的理论完全解释清楚,于是他继续

4、做了下表所示的实验(、)。与实验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组别杂交组合结果F1红眼白眼红眼红眼白眼白眼=1111野生型红眼白眼(来自实验)红眼白眼=11 A实验可视为实验的测交实验,其结果表明F1红眼雌果蝇为杂合子 B实验的结果表明野生型红眼雄果蝇的精子只有一半含有控制眼色的基因 C实验是实验的反交实验,正反交结果不同可确定其不属于核遗传D对实验、最合理的解释是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5 下列有关于多倍体与单倍体的说法有误的是:A多倍体植株一般表现为茎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较大,所以四倍体葡萄比二倍体葡萄果实大。B多倍体在植物中远比在动物中普遍,这是因为植物不能躲避环境条件剧烈变化的影响C海拔

5、高的地方多倍体植物比例较高,这不但说明这样的环境易产生多倍体,而且也表明多倍体适应不良环境的能力强D利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可得到二倍体或多倍体6 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多倍体植株一般表现为茎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较大,所以四倍体水稻能够取得高产。B多倍体在植物中远比在动物中普遍,这是因为植物不能躲避环境条件剧烈变化的影响C海拔高的地方,多倍体植物比例高,这不但说明这样的环境易产生多倍体,而且也表明多倍体能够适应不良环境的能力强。D利用单倍体植株培育新品种,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因此,目前农业上大多数作物品种都是通过这个方法培育的。7 某考古学家在西伯利亚泰加林地区的冰中,发现了

6、一种冰冻的已灭绝的巨大动物的肌肉。他想了解该巨型动物的DNA与现今印度大象的DNA的相似性,于是做了如下检测工作,其中正确的操作步骤及顺序是( )降低温度,检测处理后形成的杂合DNA双链区段 通过PCR技术扩增巨型动物和大象的DNA 把巨型动物的DNA导入大象的细胞中 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将巨型动物和大象的DNA水浴共热A.B. C. D.8 对下列四幅图的描述正确的是A用秋水仙素作用于b阶段可进行诱变育种,作用于c阶段则可诱导产生多倍体B微生物代谢过程中酶活性的调节与图2中b点温度对酶的活性的调节,其本质是一样的C图3中bc段和de段光合作用速率都下降,此时造成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原因是一样的

7、D图4中造成cd段的原因对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是一样的9 资源的合理使用是使产量最大化,又不影响资源的持久利用。自然种群增长呈“S”型曲线。假设种群的最大值K200,N表示种群数量水平,根据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曲线上的点种群大小(KN)K种群的增长量Sl2009018S25007538S310005050S415002538S518001018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时进行 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D若此表表示酵母菌生长状况,则次级代谢产物在S1时期大量积累1 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最重要因素。为了调查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首先要确定

8、样方面积。(1)图示我国北方某森林群落物种数与面积的关系。请分析回答:图中显示:在一定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 。调查该森林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 m2若选取3个合适的样方对某种乔木计数的结果分别是n1、n2、n3,则该乔木的种群密度为 株m2。NN20 S1 S0 S2样方面积(m2)(2)导致森林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森林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农田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具有复杂的 结构。若要调查该森林群落的结构,请写出主要的调查项目(调查设备略) , 。2 (5分)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美国科学家通过对世界各大洲不同人群的线粒体DNA(mtDNA)进行研究

9、,得出人类近期起源于非洲的科学,这一学说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数人类遗传学家的认可,使人类向解开自身起源的之谜迈开了一大步!材料二:人类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是独立于细胞核染色体外的又一基因组,它能自主复制,由16569个碱基对组成,每一个mtDNA分子为环状双链DNA分子。人类线粒体基因组具有下列特点:人类线粒体的基因排列得非常紧凑,除与mtDNA复制及转录有关的一小段区域外,无内含子序列;mtDNA突变率高于核中DNA,并且缺乏修复能力,mtDNA为母系遗传。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科学家选择mtDNA而没有选择核DNA来研究人类的起源,原因是 。

10、 (2)研究发现,人类祖先从非洲走出,沿着的途径迁移。在非洲、西亚、印度、东南亚人群中某特定序列出现的频率高达45%,而在澳洲土著人群中却检测不到,其原因是 。 (3)除mtDNA外,下列哪项也比较适合作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材料( )AX染色体BY染色体CX和Y染色体D常染色体(4)东南亚海啸夺去了十几万人的生命,为查明埋在废墟中死者的身份,我国救援队科技人员利用mtDNA进行检验,来确认死者身份。其方法是通过提取死者及其亲属的mtDNA,通过比较来确认死者的身份,下列哪些亲属的mtDNA对确认死者身份是无意义的? 死者的哥哥 死者的父亲 死者的姐姐; 死者的外公; 死者的外婆;死者的母亲; 女性

11、死者的子女; 男性死者的子女; 死者的爷爷、奶奶答: 。3 2007年夏天,我国太湖爆发了大范围蓝藻,无锡市因此出现饮用水荒,严重影响了市民生活。为判断太湖上游沿岸某工厂是否为污染源,并初步确定污染物中主要是何种物质含量超标,环保部门进行了实验检测。检测员顺河每隔100米取水样一次,共取9份并依次编号为,已知号水样正对工厂排水口。检验员对所取水样进行了如下处理:检测水样中的蓝藻数量(A组):II滤除水样中全部蓝藻后,每份水样分三等份;编号B、C、D分别进行如表处理,之后加入等量的蓝藻,置于阳光下若干天,再次检测水样中蓝藻数量,统计数据如下表(单位:104个/mm3)水样编号A组(原始水样)0.20.30.311010776.5B组(添加N)11.522.52019181718C组(添加P)899.510119.57.57.57D组(无添加)0.20.20.31109776.5通过A组数据可判断该工厂是污染源,依据是 。进行B、C、D分组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ABAC BC D DC(每空2分,共22分)(1)物种数迅速增多,并逐渐达到最多后保持稳定 S0 (n1+n2+n3)3S0(2)光 垂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