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制氢站单元安全检查表_第1页
电厂制氢站单元安全检查表_第2页
电厂制氢站单元安全检查表_第3页
电厂制氢站单元安全检查表_第4页
电厂制氢站单元安全检查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表 1-1 电厂制氢站单元安全检查表制氢站单元1.1 编制说明本单元评价内容共包括:总体要求、建构筑物及消防、制氢单元、电气仪表 及控制及安全管理共 5 部分。1.2 编制依据1. 氢气站设计规范 (GB50177-2005) 2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 GB49622008) 3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05892 4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 (DL50002000) 5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 6火力发电厂化学设计技术规程 (DL/T5068-2006) 7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 (DL5027-1993) 8火力发电厂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设计规程 (DL5053-199

2、6) 9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 10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 11. 火力发电企业生产安全设施配置 (DL/T1123-2009)1.3 安全检查表表 1-1 电厂制氢站单元安全检查表序号检查项目检查依据检查情况检查 结果一站址选择、总平面布置1制氢站应单独布置,并应远离散发 火花的地点或位于明火、散发火花 地点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宜布置在厂区边缘。泄压面不应面 对人员集中的地方和主要交通道 路。火力发电厂劳动 安全和工业卫生设 计规程 3.2.2序号检查项目检查依据检查情况检查 结果2氢气站、供氢站、氢气罐与建筑物、 构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

3、 302 的规定。 氢气站、供氢站、氢气罐与铁路、 道路的防火间距, 不应小于表 303 的规定。氢气站工艺装置内的设备、建筑物 平面布置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 602 的规定。氢气站设计规 范 3.0.2 、3.0.3 、 6.0.23制氢站储氢罐周围 ( 距 10m处) 应设 有围墙。电力设备典型消 防规程 7.2.22二建(构)筑物及消防4氢气站、供氢站、氢气罐区,宜设 置不燃烧体的实体围墙,其高度不 应小于 2.5m;氢气站设计规范 3.0.15氢气站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并宜为单层建筑。氢气站设计规范 7.0.16氢气站内有爆炸危险房间应按现行 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 规定,设

4、置泄压设施。氢气站设计规范 7.0.37氢气站、供氢站有爆炸危险房间的 泄压设施的设置, 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泄压设施宜采用非燃烧体轻质屋 盖作为泄压面积,易于泄压的门、 窗、轻质墙体也可作为泄压面积; 2 泄压面积的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 16 的要求;3 泄压设施的设置应避开人员密集 场所和主要交通道路,并宜靠近有 爆炸危险的部位;4 氢气压缩机间宜采用半敞开或敞 开式的建筑物。氢气站设计规 范 7.0.48有爆炸危险房间的安全出入口, 不 应少于 2个,其中 1个应直通室外。 但面积不超过 100m2 的房间,可只 设 1 个直通室外出入口。氢气站设计规范 7

5、.0.59有爆炸危险房间与无爆炸危险房间 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3.0h 的不燃烧体防爆防护墙隔开。氢气站设计规范 7.0.6序号检查项目检查依据检查情况检查 结果有爆炸危险房间与无爆炸危险房间 之间,当必须穿过管线时,应采用 不燃烧体材料填塞空隙。10有爆炸危险房间的门窗均应向外 开启,并宜采用撞击时不产生火花 的材料制作。氢气站设计规 范 7.0.711有爆炸危险房间的上部空间,应通 风良好。顶棚内表面应平整,避免 死角。氢气站设计规 范 7.0.1012制氢间、 氢气压缩机间、 氢气纯化 间、氢气灌瓶间等的厂房跨度大于 9.Om时,宜设天窗。天窗、排气 孔应设在最高处。氢气站设计规

6、 范 7.0.1113制氢间的屋架下弦的高度, 应满足 设备安装和排热的要求, 并不得低 于 5.0m。氢气站设计规 范 7.0.1114氢气站、 供氢站严禁使用明火取暖。 当设集中采暖时,应采用易于消除 灰尘的散热器。氢气站设计规范 11.0.115供氢站电解间的门和窗应采用不发 火花的材料制作。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 16.8.316供氢站应设置灭火器,宜设置推车式灭火器。火力发电厂与变 电站设计防火规 范 7.10.117氢气管道穿过墙壁或楼板时,应设套管。套管内的管段不应有焊缝, 管道和套管之间应用非燃材料填 塞;氢气管道不得穿过生活间、 办公室、 配电室、控制室、仪表室楼梯间和 其他

7、不使用氢气的房间。电力设备典型消 防规程 7.2.1418制氢站 ( 供氢站 )应通风良好,保证 空气中氢气最高含量不超过 1%,建 筑物顶部或外墙的上部设气窗 ( 楼 ) 或排气孔 ( 通风口 ) ,排气孔应面向 安全地带;采用自然通风时,排气 孔应设在屋顶最高部位。电力设备典型消 防规程 7.2.24 、 7.2.2519制氢室 (供氢站 )应采用防爆型电气 装置,并采用木制门窗,门应向外 开。电线应穿密封金属套管,并经电力设备典型消 防规程 7.2.29序号检查项目检查依据检查情况检查 结果气密试验检查合格。仪表等低压设 备应有靠绝缘,电话电铃应安装在 室外 .20氢气设备生产系统各部位

8、。必须使 用铜质或铍铜合金工具。电力设备典型消 防规程 7.2.30三防雷及接地21投入使用后的防雷装置实行定期检 测制度。防雷装置检测应当每年 1 次,对爆炸危险环境场所的防雷装 置应当每半年检测 1 次。防雷减灾管理办 法气象局令第 8 号第十九条22氢气站、供氢站的防雷分类不应低 于第二类防雷建筑。其防雷设施应 防直击雷、防雷电感应和防雷电波 侵入。防直击雷的防雷接闪器,应 使被保护的氢气站建筑物、 构筑物、 通风风帽、氢气放空管等突出屋面 的物体均处于保护范围内。氢气站设计规 范 9.0.223氢气站、供氢站内按用途分有电气 设备工作 ( 系统 )接地、保护接地、 雷电保护接地、防静电

9、接地。不同 用途接地共用一个总的接地装置 时,其接地电阻应符合其中最小值。氢气站设计规范 9.0.324氢气站、供氢站内的设备、管道、 构架、电缆金属外皮、钢屋架和突 出屋面的放空管、风管等应接到防 雷电感应接地装置上。管道法兰、 阀门等连接处, 应采用金属线跨接。氢气站设计规范 9.0.425室外架空敷设氢气管道应与防雷电 感应的接地装置相连。距建筑 100m 内管道,每隔 25m 左右接地一次, 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20。埋 地氢气管道,在进出建筑物处亦应 与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相连。氢气站设计规 范 9.0.526有爆炸危险环境内可能产生静电危 险的物体应采取防静电措施。在进 出氢气

10、站和供氢站处、不同爆炸危 险环境边界、管道分岔处及长距离 无分支管道每隔 5080m 处均应设 防静电接地,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10。氢气站设计规范 9.0.6序号检查项目检查依据检查情况检查 结果27氢气罐等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封 闭容器,当其壁厚大于 4mm时可不 装设接闪器,但应有可靠接地,接 地点不应小于 2 处; 两接地点间距不宜大于 30m,冲击接 地电阻不应大于 10。氢气放散管 的保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57 的要求。氢气站设计规范 9.0.728氢气生产系统的厂房和贮氢罐等应 有可靠的防雷设施。避雷针与自然 通风口的水平距离, 不应少于 1.5

11、m。 与强迫通风口的距离不应少于 3m; 与放空管口的距离不应少于 5m。避 雷针的保护范围应高出管口 1m 以 上。电力设备典型消 防规程 7.2.28四制氢单元29水电解制氢系统每台水电解槽均应 独立配置直流电源。水电解制氢系统技术要求 5.1.3.430水电解用原料水的水质应符合下列 规定;5电阻率 1.0 × 105cm· ; 铁离子含量 1.0mg/L; 氯离子含量 2.0mg/L; 悬浮物浓度 1.0mg/L 。水电解制氢系统技术要求 5.1.3.531密封垫片的选择应确保水电解槽在 工作状态不渗漏, 并能承受槽体开、 停车时的工作状态变化水电解制氢系统技术要求

12、 5.2.2.532铸件外表面应光滑,不得有气泡、 裂纹及厚度显著不均的缺陷。水电解制氢设备 5.2.2.733主要焊接结构的焊缝不得有气孔、 夹渣和裂纹等缺陷。水电解制氢系统技术要求 5.2.2.834镀件的镀层表面不得鼓泡、起皮、 局部无镀层和划伤等严重缺陷。水电解制氢系统 技术要求 5.2.2.9.135水电解制氢系统的氢气排空口前, 应装设阻火器。水电解制氢系统 技术要求 5.2.2.9.136氢气阻火器宜安装在靠近氢气排空 口处。阻火器后的氢气管道应采用 不锈钢管材。水电解制氢系统技术要求 5.2.9.3序号检查项目检查依据检查情况检查 结果37每台水电解槽的直流电源一般单独 地采用

13、晶闸管整流器或硅整流器。 整流器应设有调压功能,并具备自 动稳流功能。水电解制氢系统技术要求 5.4.1.138每套水电解制氢装置的氢出气管与 氢气总管之间、氧出气管与氧气总 管之间,应设放空管、切断阀和取 样分析阀。氢气站设计规 范 4.0.2 火力发电厂化学 设计技术规程 13.2.239氢气站、供氢站的氢气罐安全设施 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设有安全泄压装置,如安全阀 等;2. 氢气罐顶部最高点,应设氢气放 空管;3. 应设压力测量仪表;4. 应设氮气吹扫置换接口。氢气站设计规 范 4.0.1040氢气放空管阻火器应设在管口处。 放空管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引至室外, 放

14、空管管口应高出屋 脊 1m ;2.应有防雨雪侵入和杂物堵塞的措 施;3.压力大于 0.1 MPa 时,阻火器后的 管材,应采用不锈钢管。氢气站设计规 范 12.0.941制氢站的电解间及贮气间,应设置 事故排风装置。有爆炸危险房间内,应设氢气检漏 报警装置,并应与相应的事故排风 机联锁。当空气中氢气浓度达到 0.4 (体积比 )时,事故排风机应能 自动开启。火力发电厂设计 技术规程 4.0.23 氢气站设计规 范 8.0.642有爆炸危险房间的自然通风换气次 数,每小时不得少于 3 次;事故排 风装置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得少于 12 次,并与氢气检漏装置联锁。氢气站设计规 范 11.0.543有爆

15、炸危险房间,事故排风机的选 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和 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 50058 的规定,并不应低于氢气氢气站设计规范 11.0.7序号检查项目检查依据检查情况检查 结果爆炸混合物的级别、组别 ( CT1)。44放空管出口应在远离明火作业的安 全地区。 若室内放空管出口近屋顶, 应高出屋顶 2m以上,在墙外的放空 管应超出地面 4m以上,周围并设置 遮栏及标示牌;室外设备的放空管 应高于附近有人操作的最高设备 2m 以上,排放时周围应禁止一切明火 作业; 放空管出口应有防止雨雪侵入和外 来异物堵塞放空管和排污管的措 施。电力设备典型消 防规程 7.2.1345制氢设备中

16、的氢气纯度和含氧量必 须符合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GB49622008)。氢冷系统中氢气纯度需不低于 96,含氧量不应超过 2;制氢设 备中,气体含氢量不应低于 995, 含氧量不应超过 0.5 。防止电力生产重 大事故的二十五项 重点要求 1.5.2五供电及公用工程46电厂氢气站、供氢站的供电宜为三级负荷。氢气站设计规范 8.0.147氢气站的冷却水排水,应设水流观 察装置或排水漏斗。氢气站设计规 范 10.0.348氢气站排出的废液,应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8978 的规定。氢气站设计规 范 10.0.449制氢间属 1 区爆炸危险区。上述场 所所有电气设备防爆结构的

17、选型应 符合下列规定:1. 同步电动机应为正压型或隔爆 型;2. 刀开关、断路器应为隔爆型;3. 不应设置移动式灯具,固定式灯 具应为隔爆型;4. 信号报警装置应为正压型或隔爆 型。氢气站设计规 范附录 A.0.2 爆炸和火灾危险 环境电力装置设计 规范 2.5.350氢气站、供氢站内的冷却水系统 应 装设断水保护装置。氢气站设计规范 11.0.2序号检查项目检查依据检查情况检查 结果51贮氢罐不应设在厂房内。在寒冷地 区,湿式氢气罐和固定含湿氢气罐 底部,应采取防冻措施。火力发电厂化学 设计技术规程 13.3.552立式贮氢罐之间净距不应小于相邻 较大罐的直径。卧式贮氢罐之间的 净距,不应小

18、于相邻较大罐直径的 2/3 。火力发电厂化学 设计技术规程13.3.6 、 13.3.853下列可燃气体释放源, 应设检测器:1. 甲类气体压缩机;2. 在不正常运行时可能泄漏甲类气 体的液体排液 ( 水)口;3. 在不正常运行时可能泄漏甲类气 体的设备或管法兰、阀门组。石油化工企业可 燃气体和有毒气体 检测报警设计规 范 4.1.154第 4.1.1 条规定的可燃气体释放源 处于封闭或半封闭厂房内,每隔 15 m可设一台检测器, 且检测器距任一 释放源不宜大于 7 5m。石油化工企业可 燃气体和有毒气体 检测报警设计规 范 4.1.355第 4.1.1 条规定的比空气轻的可燃 气体释放源处于封闭或半封闭厂房 内,应在释放源上方设置检测器, 还应在厂房内最高点易于积聚可燃 气体处设置检测器。石油化工企业可 燃气体和有毒气体 检测报警设计规 范 4.1.556对于检测比空气轻的可燃气体,应 于在线分析仪表间内最高点易于积 聚可燃气体处设置检测器。石油化工企业可 燃气体和有毒气体 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