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农村金融改革之农村信用合作社股份制改革 -以安徽省为例JOINT-STOCK REFORM OF RURAL CREDIT COOPRATIVES - TAKING ANHUI PROVINCE AS AN EXAMPLEn学院(部): 经济与管理学院 n专业班级: 市场营销09-4班 n学生姓名: 张立湖 n指导教师: 叶明法老师 摘要n通过建国几十年的发展,农村信用社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农村经济和国家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作为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省一安徽省,农村信用社对我省经济的贡献度更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农信社在支持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自身积累着许多
2、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正在安徽推行。增资扩股、央行票据等一系列方案给全省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创造了发展机遇。探讨安徽农村信用社如何利用国家的扶持政策真正转换经营机制,如何根据安徽省情探索出一条适合安徽的发展道路,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现实意义。n 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首先介绍撰写本文的动因、目的和意义,第二章在对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国外合作金融发展模式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农村信用合作金融发展对我国的启示,第三章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当前安徽省农信社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最后一章程以上案例与分析的基础上,就法人治理结构的优化、监管体制的构建、经营方式的创新以及外部发展环
3、境的改善等几个方面对安徽省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n关键词: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制度创新关键词: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制度创新目录n绪论n1论文研究简介n1.1研究背景n1.2国内农村合作金融理论研究综述n1.3研究内容n1.4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n2安徽省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与发展简析n2.1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简析n2.2 安徽省联社创立以来获得成绩简析n2.2.1行业管理体制初步理顺n2.2.2产权制度改革初见成效n2.2.3 内部组织结构精简调整n2.2.4经营状况明显改善n2.2.5专项票据兑付取得阶段性成果 n2.3 安徽省农村信用合作社现在存在的问题简析n2.
4、3.1改革基础薄弱n2.3.2法人治理失效n2.3.3管理体制不顺n2.3.4各类风险并存n2.3.5员工队伍素质偏低n3 安徽省深化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路径选择n3.1深化改革背景简析n3.2国内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模式比较n3.2.1金融控股公司模式n3.2.2全省统一法人模式n3.2.3金融服务公司模式n3.2.4行业协会模式n3.2.5金融监管模式n3.3国外农村金融模式简论n3.4安徽省深化农信社改革路径的选择n4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效分析n4.1研究的思路与分析方法n4.2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效的实证分析n4.2.1票据置换因素影响下的农信社财务状况与经营利润n4.2.2改制后的农信社支农发展
5、成效n4.3农信社改革的经营效率及后续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n5 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具体建议n5.1优化股权结构n5.2加强风险管理n5.3 改善农村金融环境n5.4重视小额贷款工作n5.5全面提高员工素质n5.6坚持信贷支农n5.7提高网点服务水平n结论n参考文献n谢辞绪论n本文通过对安徽省农村信用社改革现状的分析, 着重阐述了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进一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1论文研究简介n1.1研究背景n 当前农村资金融通源自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这三大金融体系。其中农业银行的基层网点正在逐步收缩, 对广大农民的业务量也在减少, 工作重
6、心转向城市; 农业发展银行的职能是管理国家的政策性信贷, 业务范围较窄, 在基层一般不设营业网点; 因此, 农村信用社当之无愧地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大动脉”, 是调节农村经济“血液循环”的枢纽, 是融通资金、调节资金、聚集资金和配置资金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始终扮演着农村金融服务主力军的角色。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 2004 年安徽省探索以股份合作制为主要模式的产权组织形式, 积极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把农村信用社逐步成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 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n1.2国内农村合作金融理论研究综述n 目前正在进行的农村信用社改革中,信用社
7、的管理开始交由省级人民政府负责,由省级人民政府全面承担对当地信用社的管理和风险处置责任。省级人民政府通过授权,由新成立的农村信用社省级联社承担对辖内的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金融监管职能由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负责。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具体的管理模式有: 1、农村信用社省联社(省协会)农村信用社地(市)联社农村信用社县联社乡镇信用社部分地区采取这种模式,这是一种多级法人体制,由下向上的参股。目前的改革中,地市联社的建立已经停止,不再新设地(市)联社,改由省联社直接管理,这主要是处于减少地方政府干预的考虑。 2、农村信用社省联社农村信用社县联社乡镇信用社三级法人体制,各级都是独立的法人
8、,由下而上的入股组成。这是目前改革中推行的一种模式。 3、农村信用社省联社农村信用社县联社统一法人乡镇信用社在一县一社法人体制下,由县联社参股,组成省联社,这是一种二级法人体制,也是目前改革正在推行的一种模式。n1.3研究内容n 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改革过程中还是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从股权改革、治理结构、监事会职能、改革目标、经营自主权等方面进行了反思,并就此提出了若干对策与建议。n1.4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n网上资料搜集以及银行报表等。另外综合相关文献,论文,资料等。2安徽省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与发展简析n六十年激情岁月,一甲子光辉篇章。农村信用社60年发展历
9、程,浓缩了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探索进程,记录了合作金融成长的艰难蜕变。从建国初期到1958年大跃进前,是农村信用社的普及和大发展时期。1950年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提出首先在华北试办信用社(部)。1951年5月,第一届全国农村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后,人行颁布了农村信用合作社章程准则草案等。1955年人行又颁布了农村信用合作社章程;新的政策环境下,一场合作金融发展热潮在全国迅速掀起。到1957年底,全国农村信用社达88368个,存款20.6亿元,社员股金3.1亿元。从1958年大跃进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是农村信用社的跌宕波折时期。在这段特殊的历史年代,信用合作事业受到“左”的思想严
10、重干扰,先后由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管理,又交由贫下中农管理,最后来交由国家银行管理。农村信用社的干部队伍、资金和业务均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损害。行政手段的过度干预、发展策略的频繁调整、管理主体的几经更迭,使得刚刚步入正轨的农村信用社在历史的折腾中走上了“官”办道路。n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行社脱钩前,是农村信用社的恢复和发展时期。1984年,国务院转发中国农业银行关于改革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的报告,决定恢复农村信用社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和经营上的灵活性。农村信用社向着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合作金融组织方面迈出了一大步。从1996年行社脱钩到2003年深化改革试点
11、前,是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和快速发展时期。1996年8月,国务院颁发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农村信用社与中国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对其业务管理和金融监管分别由县联社和中国人民银行承担,然后按合作制原则加以规范。农村信用社进入了自我管理、独立发展的新阶段。2000年,经国务院同意,人行在江苏省实行以县为单位统一法人,组建省联社,并在合肥、马鞍山、芜湖三地组建了股份制农商行。同时,全国还试点组建了京、沪、渝、津、宁5家省级联社,创建了浙、川、闽、黑、陕5个省级协会,组建了65家地市级联合社。为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进行了全方位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n从2003年开始到现在,是农村信用社的
12、深化改革试点推进时期。2003年6月,国务院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按照“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扶持、地方政府负责”的总体思路,在浙、鲁等八省市改革率先启动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2004年8月扩大至除藏、琼以外的29个省;2007年海南省联社正式挂牌成立。农村信用社新的管理体制框架初步建立,产权组织形式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在财政、货币和税收政策的综合支持下,农村信用社彻底摆脱了发展缓慢,连年亏损的不利局面,迎来了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回首过去,光荣与艰辛同在;展望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一甲子的光荣铸就了历史的辉煌,六十载的积蓄迸发出崭新的希望。农信人将铭记发展
13、历程的艰辛与辉煌,以与时俱进的精神,谱写新的历史篇章。n2.2 安徽省联社创立以来获得成绩简析n 经过多年的改革实践, 全省农村信用社开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整体经营状况明显好转, 存贷款业务较快增长, 不良贷款实现“双降”, 资产质量有所改善, 经营效益稳步提高, 服务“三农”的能力进一步增强。n2.2.1行业管理体制初步理顺n建立了一种新的管理体制, 法人治理结构初步形成:一是实现了全省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的新转变。2004 年12 月18 日, 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正式挂牌运作, 省联社是由全省83 家县级农村信用社联社共同发起并入股组成, 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地方性金融机构。二是构建
14、了市场主体地位的机构框架。针对全省各地农村信用社不同具体情况, 分别采取了三种不同组织形式进行改革: 亳州市谯城区、宿州市郊区、萧县、砀山等12 家基础比较薄弱的农信社仍然维持原有的两级法人结构; 绝大部分信用社进行以县为单位的统一法人改革; 合肥、芜湖、马鞍山在原来的农信社基础上成立业务更加灵活的农村合作银行。三是新的法人治理结构初步形成。在建立股东( 社员) 代表大会、董( 理) 事会、监事会运作架构基础上, 制定了“三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 明确了职责权限, 逐步增强了农村信用社自我约束、自担风险的意识。n2.2.2产权制度改革初见成效n自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
15、和支持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省农村信用社改革稳步推进,新的管理体制初步建立,产权制度改革和经营机制转换初见成效,经营管理走向规范,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得到加强,在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县域经济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n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成立以来,始终把产权制度改革作为各项改革的关键。经过多年努力,产权制度改革成效明显。一是增资扩股,规范股金。坚持正确的募集导向,实行权责对等,优化股权结构,保持股金稳定,促进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二是抓好统一法人社、合作银行和商业银行组建。原合肥联社改制为合肥农村科技商业银行,原肥东、长丰、肥西等多家联社组建了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
16、银行已经挂牌开业,安徽联社改制农村商业银行已经上报中国银监会。舒城、砀山等县级联社已经达到或接近农村商业银行标准。三是落实国家扶持政策,兑付专项票据。全省县级机构专项票据基本获得兑付,兑付资金50.16亿元,占票据发行总额的98.1%。四是制定三年补亏目标,化解历史包袱,努力达到组建商行标准。截至2011年末,48家有历年亏损挂账的县级联社中有43家联社完成补亏任务,三年累计弥补亏损31.4亿元,超计划2.5亿元。n2.2.3 内部组织结构精简调整n1.直线制组织结构。此结构组织形式简单,不设职能结构。它的优点是:机构简单,统一指挥;分工明确,职责明确;对变化莫测的市场环境能迅速作出迅速反应;
17、能保持较大的灵活性和创新精神在此结构中,部门间的协调信息交流,由组织的最高领导层负责;能调动各个部门的资源优势,获取最大的利益回报我国农村信用社现行的组织形式一般是此种结构。但其缺点是行长个人职责非常大,易于出现独断专行,若出现决策失误,风险较大而规模较大的信用社,应该采取其他适合的组织架构形式。n2.事业部组织结构采用此结构各个事业部都是一个专门的部门,他们相互独立,专门从事某类业务每个事业部是相对独立的实体,但依然需要在信用社的总体协调下完成事业部之间的资源分配制定发展计划和完成不同事业部之间的协调等职能,事业部结构适合于市场环境不稳定竞争激烈的状况事业部结构的缺陷是它分散了力量,难以形成
18、规模效益和协调。这也是安徽省联社目前所采用的组织结构形式。n3.矩阵制组织结构。这种结构是把企业的部门分为几个事业部,在事业部中,又设置一些职能相似的组别,这些组别分属于不同的职能部门领导此结构兼顾了事业部制和职能制结构的特点。它的优点是适应性较强,能够使信用社适应不同的复杂环境需求因受双重的领导矩阵制结构要在不同部门之间进行信息和权利共享,对部门之间的协调要求较高矩阵制结构的中间管理层被弱化,组织的官僚体系被克服,信息不对称现象减少,它是一种约束性较强的结构,对员工的要求也较高。n2.2.4经营状况明显改善n 截止2012年11月末,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已挂牌开业的农村银行总数达57家,占全
19、部法人机构数的68.7%,其中农商行34家,农合行23家,农村银行组建进度位居全国第一。同时全系统8项主要金融服务指标位居同行业前列:存款余额3878.69亿元,占全省人民币存款市场总量的17%,存款市场份额位居全省银行业第一位;贷款余额2637.14亿元,占全省人民币贷款市场总量的16.5%,贷款市场份额位居全省银行业第一位;拥有营业网点3031个,占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总数的40%,服务网点数量位居全省银行业第一位;拥有个人类客户4971.7万户、对公类客户33.6万户,共服务各类客户5005.3万户,服务客户数量位居全省银行业第一位; ATM机累计投放2289台,位居全省银行业第一位;
20、网上银行累计签约用户62.2万户,位居全国农信系统第三位;累计发行金农卡1599.34万张,位居全省银行业第三位;特约POS商户累计签约19752户,位居全省银行业第三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已经发展成为服务美好安徽建设的金融引擎。n2.2.5专项票据兑付取得阶段性成果n日前,安徽省农信社第二批三十家行、社,成功兑付中央银行专项票据9.05亿元。此次获得人民银行总行与银监会批准,成功兑付央行专项票据的有:合肥科技农村商业银行、肥东、长丰、铜陵县、谯城区、淮南市区、凤台、滁州市郊、天长、全椒、定远、凤阳、明光、金寨、居巢区、芜湖县、郎溪、绩溪、贵池、青阳、怀宁、枞阳、潜山、太湖、宿松、岳西、屯溪区、
21、徽州区、黄山区和黟县联社等30家行、社。这是继今年一季度全省农信社首批6家行、社,成功兑付1.73亿元后,又一次高比例成功兑付,其兑付单位通过率、金额通过率分别为92.3%和92.8%,标志着全省深化农信社改革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目前,全省农信社第三批27家行、社申请兑付11.29亿元央行专项票据工作已经启动,届时该省央行专项票据总兑付额可达到64.9。在实现票据兑付的同时,安徽省农信社的改革和业务发展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n2.3 安徽省农村信用合作社现在存在的问题简析n 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进行正确决策、防止出现重大决策失误的制度保障。农村信用社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虽然不断地向现代化法
22、人治理结构方面努力,但在民主管理、股权配置、激励监督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n2.3.1改革基础薄弱n 农村信用社的历史包袱主要体现为历年亏损挂帐和不良贷款两部分。目前,历史包袱牵涉中央和地方是否认账以及如何处理的问题,而历史包袱的化解是不能拖的,时间拖得越久,则积重难返。最近中央对历史包袱化解已经形成了一致看法,即将开始的改革试点也将从化解包袱为切入点,这是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一个突破点。n2.3.2法人治理失效n (一)农村信用社社员并不是信用社真正意义上的所有者。信用社股东对信用社的经营和管理没有行使任何权利,对法人没有任何约束,因此对信用社的经营风险也不承担任何责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信用社
23、的所有者。由于产权不清、责权不明,导致没有固定的产权监护人,治理结构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控制主体和客体均缺乏动力。(二)农村信用社所有权和管理支配权不匹配。广大入股股东尽管拥有农村信用社大部分所有权,但由于股权分散且单股股金额度较小,实际上基本失去监督、参与、管理和决策权利以及其他相应授权权利。(三)农村信用社“三会”流于形式。“三会”即: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首先,由于信用社社员代表对信用社经营管理的基本情况了解不多,一些社员代表本身素质不高,缺乏参与信用社经营决策的能力,使得社员代表大会流于形式。其次,管理决策层的权力制约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最后,监事会的监督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24、,还没建立完善的监事会工作程序和制度保障,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n2.3.3管理体制不顺n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不佳,信用体系不健全,严重制约了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持续发展。首先、对农村信用合作社监管制度还不完善,导致部分监管工作无章可循;其次、银监会与省级政府管理对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职责不清晰,尽管两者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合作”,但是目前,还是缺乏一个有效的制约和协调机制来解决好对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管理问题;再次、银监会按照对商业银行的监管要求来监督农村信用合作社,这与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经营管理的现状不相符;最后、由于法律制度还不是很完善,法律体系也不是很健全,导致在行业自律监管方面,农村信用合作
25、社缺少必要的行业自律机构。n当前信用社的监管和行业管理都由银监会负责,一方面导致监管当局独立性的丧失,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信用社对中央银行资金的依赖性。农村信用社的行业管理将移交给各省政府,目的是在减少县、镇两级政府行政干预的同时,增强信用社的自主发展能力,降低其对中央银行的依赖。从年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以来,政府一直希望把信用社发展为由社员民主管理的合作金融机构,但是在治理结构上,以下问题无法解决。第一,联社和信用社理事长和主任对机构的控制权是至高无上的;第二,由于信用社的党组织关系隶属地方党委,行政干预问题依然严重;第三,联社和信用社负责人的任命遵照干部管理体制,信用社法人地位
26、和社员选举权事实上不受尊重。今后的工作必须是准确定位地方政府、信用社内部管理人员和监管当局的职能,严格按相互的职责边界办事。n2.3.4各类风险并存n 农村信用合作社风险管理水平还比较差。首先、从产权制度和治理结构方面看,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内控制度还不是很完善。表现在:农村信用合作社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三会一层”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社员和储户不愿意向其输入资金,导致农信社资本金的不稳定;法人结构治理框架之中政府始终“立足”其中。其次、从财务管理方面看,当前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财务管理观念还相对滞后,侧重于事后核算,而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则很少涉及。再次、从业务开展和创新方面看, 目前部分地区各农村信用
27、合作社仍然以存、贷、汇等传统业务为主,中间业务收入份额小、收益低,对营业收入的贡献度不高。缺乏适合自身特点和比较优势的特色中间业务品种,推出的产品很难打开广大的农村市场,竞争优势不强。最后、从其对网络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利用来看,目前农村信用合作社对电子银行、网上银行、咨询理财等知识密集型、科技含量高的产品的利用情况“几乎为零”。n1、 增资扩股难度较大。作为农村信用社资金来源的主渠道农民, 一方面农民对投资风险意识加强, 由于信用社盈余水平偏低, 无股息、 红利可分, 股东 ( 多数为农民) 普遍不愿入股。另一方面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生产生活困难, 没有多余的资金向信用社入股。加之农村资金出现
28、外流。例如邮政储蓄的70%是来自县及县以下, 相当一部分来自农村, 每年要从农村这个市场拿走六七千亿, 这给增资扩股造成一定难度。n2、 “贷款难” 的问题依然存在。一是农民贷款的空间缩小, 农行等其他金融机构纷纷收缩回城镇, 并且没有针对农民的小额贷款业务, 因此, 服务于农民的信贷机构只有农村信用社一家。二是农村信用社贷款条件苛刻, 为了降低贷款风险, 农村信用社加强对贷款人的审核, 严格担保制度, 担保程序繁琐。 据农民反映, 在持有贷款证的农户中, 基本没有低收入的贫困户, 贫困户由于家底薄, 不是担保人难找, 就是农村信用社不信任, 贷款难上加难, 实际上他们才是最需要资金扶持的。n
29、3、 不良贷款清收难度大。特别是各级各部门的行政性贷款, 公职人员的贷款, 因企业改制破产悬空的贷款, 以及被县乡两级政府因城乡规划建设拆除的抵押、抵债资产、 自有资产和被占用的资产, 虽然采取了多种清收方式, 但进展缓慢, 甚至清收利息都十分困难, 如果得不到地方政府及司法部门支持, 仅靠自己有限的手段很难有较为明显成效。这个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到专项票据兑付时, 很难达到不良贷款下降50%的要求。n4、 贷款利率高, 农民难以承受。 目前一年期贷款基准月利率为 4.425, 农信用社在此基础上可上浮50- 100%, 贷款利率最高可达 9,农民难以承受。个别农村信用社违规操作,
30、农民贷款后先扣利息、 保险费、公证费等, 农民的实际贷款月利率已达到或超过10。 这样不仅增加了农民负担, 减少了农民可用资金量, 而且国家向农民倾斜的政策也没有体现出来。 据对部分被调查农民反映: 由于农产品生产周期长, 自然灾害多, 成本高, 风险大, 对目前的贷款利率水平, 多数纯农户难以承受。n5、 薪酬制度中存在一些不合理。例如安徽某县农村信用社按照 “按劳取酬, 多劳多得, 业绩效益双挂钩”原则, 大力开展薪酬制度改革, 在基本保障工资外实行效益工资, 即根据不同的岗位制定不同的系数, 采取信用社管理者、联社员工及基层一般员工有差别分配的办法岗位、 绩效与工资挂钩, 实际上在信用社
31、真正干事的主要集中在基层, 但是系数普遍较低, 约为 1.4- 4,其中基层社主任系数为 4, 工勤人员约为 1- 1.2 左右, 联社员工的系数为 2- 8, 其中联社主任为 8, 为了提高效率, 适当拉开差距是必要的, 但如此悬殊的差距会打击员工特别是一线员工的积极性, 形成收入的不合理性; 而且工资考核不分区域, 效益好的信用社员工资收入甚至比效益差的信用社员工资收入多2 倍。n2.3.5员工队伍素质偏低n 从职工管理和人才建设方面看,当前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员工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偏低,已经成为制约其有效发展的关键因素。近几年,农村信用合作社虽然吸收了一些院校毕业生和依靠上级部门系统培训了
32、部分职工,但目前信用社职工的整体素质仍然偏低,高技术人才,复合型人才,经营开拓型人才和法律综合型人才更是匮乏。员工普遍缺乏服务意识,经营理念滞后。在服务理念方面,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效率还不高,与商业银行相比存有一定差距。员工素质低也使农村信用合作社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金融发展的客观要求,不利于电子技术的应用,投资渠道的拓展和经营效率改善等。3 安徽省深化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路径选择n3.1深化改革背景简析n随着金融制度改革的深入,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已经成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主导力量。在广大农村,农村信用合作社是中国农村的主要支农金融组织之一,它最贴近农民
33、、农业、农村,是农村金融的基础力量,处于金融的最前沿阵地,为农村经济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由于目前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经营、性质、管理体制与农村经济发展并没有密切结合起来,农村合作金融改革滞后,使其原本应有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这不仅制约着信用社自身的发展,也极大地制约着广大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只有通过明确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性质,建立新的体制框架,明确规定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服务方向和经营宗旨,培养高素质的信贷人员等措施对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进行改革,才能提高自身实力在入世后的激烈竞争中求得发展。n3.2国内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模式比较n3.2.1金融控股公司模式 n 尽管在2003年之后的七年间
34、,农村(县域)金融推出了一系列改革如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的引入,农业银行重返县域金融,部分在信用社基础上改制而成的农村商业银行或合作银行谋求进一步股份制改造乃至上市;但多数农村信用社仍在原有体制机制下徘徊,且空间日益缩小。可以发现,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最直接的遏制力来自2003年改革所人为制造的一个利益主体:省联社。第一,在省联社体制下,农村信用社断无做大可能。道理很简单,未来的农村信用社只有两条出路:要么“条件成熟的地区发展成为农村商业银行或合作银行”,要么农村信用社翅膀硬了放单飞,则省联社再无实际控制力和相应的管理费来源;这一点在近五年若干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转为商业银行中的种种利益对立中可清
35、晰观察到。n第二,在现有认识水平下,农村信用社断无做强可能。主流观念一直以为“法人层次过高则农村金融资源必然流失”。但从存款人或客户角度看,农村信用社规模小,可信度不高,金融资源必然向大型银行的分支机构集中,并流出县域。其结果是,农村信用社所面临的金融资源额度日益萎缩,通过提高未来收益能力以自主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能力不断下降,对省联社的依赖性相应进一步提高。n第三,在监管和准入规则限制下,农村信用社只能处于低水平重复建设状态。2003年以来,一个绝对正确的说法是,农村信用社改革不能一刀切;但由此形成的错误推论是,条件成熟的地区搞商业银行,不成熟地区做信用社。现实的问题随之产生,所谓条件成熟的地
36、区往往是发达地区或城市化地带,全牌照商业银行已经较多,多出一家农村商业银行对当地经济增长和金融结构演化无实质推动力;而恰恰是所谓条件不成熟地区,如欠发达山区,涵盖零售、对公、国际和中间业务的全牌照银行相对稀缺,结果是金融需求结构单一、盈利能力差的劣质客户留在信用社,而优质客户普遍转向异地或中心城市的商业银行。n下一步农信社改革可以按照以下路径展开:n第一,把省联社改造为农村金融控股公司。在已经制造出省联社这一利益主体的前提下,取消或限制并不现实,关键是兴利除弊。农村信用社需要的不是行业控制,而是资本金与治理,因此,把省联社做成实体,注资缺乏资本金的农村信用社,获得分红以替代管理费,不仅各级信用
37、社均能接受,亦符合监管部门要求,皆大欢喜。n第二,在欠发达地区优先推动农村信用社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改造。在鼓励清退资格股、清产核资、增资扩股的前提下,吸收民间资本,迅速提高资本充足率以达到商业银行要求。至于发达地区,尽可以放手让农村信用社自由发展。监管部门的目光应集中于传统农业区以及有待城市化的县域金融。n第三,提升农村商业银行法人层次,以获得必要的规模经济并全面降低可能激化的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遏制金融资源向大银行集中和城乡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的态势。n针对法人层次过高而脱离“三农”的担忧,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是,各省应出台商业银行(信用社)县域再投资条例,明确除了中央银行规定的法定准备金和超
38、额准备金,80%的县域新增存款必须运用于县及县以下。此条例应适用于所有在县域发展业务的金融机构,彻底杜绝“抽水机效应”。n3.2.2全省统一法人模式n 将农村信用社与县(市、区)联社各位法人改为统一法人,实行农村信用社以县(市、区)为单位统一管理、统一核算,是按照国务院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要求,在我省农村信用社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2004年11月8日,我省第 足“三农”,大力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允许发挥农村信用社扎根农村、贴近农民的优势,成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初见成效,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农村信用社员工凝聚力大为增强,核心竞争力得
39、到有效提升,风险防范得到切实加强,各项业务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n3.2.3金融服务公司模式n 其基本设想是建立以资本为纽带、以股权为连接、以规则为约束的运行机制,变管理性收费为服务性收费,将履职重点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换,强化服务功能,逐步改造为主要向社员提供服务的金融企业。该模式的基本业务与行业管理模式中的一些服务性业务相类似,但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t行业协会是一个社团法人,金融服务公司是一个企业法人;行业协会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有一定的行业管理权,而金融服务公司与农村信用社只是企业与企业间的关系,并且是一种战略同盟的关系。金融服务公司模式可以使省联社摆脱经营者和监管者的双重身份,也可以避免农村金
40、融机构多头监管的局面。n3.2.4行业协会模式n基本设想是省级政府从省联社的日常管理中退出,不再参与农村信用社的日常管理工作,并将省联社改造成为全省农村信用社的具有社团法人性质的行业协会。这是一种松散型的发展模式,改造成的协会承担的基本功能主要是服务和协调,即向省政府及有关部门争取依法收贷、税费减免、打击逃废债等方面的具体政策,维护全省农村信用社的权益,并协调农村信用社组建全省范围内的结算网络和资金调剂市场。该模式的优点在于,行业协会是一个民间组织,有利于农村信用社彻底摆脱行政干预和自主经营。其缺点在于,对省政府而言,一方面承担了全省农村信用社风险处置的责任,另一方面失去了对农村信用社的控制权
41、,呈现权责不对等的状态。n3.2.5金融监管模式n 该模式的基本设想是中央政府将农村信用社的金融监管权力下放到省级政府,一方面,中央政府不再承担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管职责,另一方面,省政府也不再参与省联社的日常管理。该模式的最大优点是理顺了省政府和省联社之间的关系,省政府以“裁判员”的身份监管地方金融市场,不再身兼“裁判员”和“运动员”的双重省份,农村信用社也实现了“政企分开”。农村金融监管模式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责权对称和政企合一的矛盾,但也存在以下制度问题:监管的前提是有法可依,这就涉及到现行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的的修改、完善甚至制定;农村商业银行监管面临两难困境。如果不纳入监管范围,省级政府
42、必将会对农村信用社改革方向施加影响,即尽量不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从而影响了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多样性。如果纳入,将面临与地方银监部门的协调问题;由于监管对象和大量的监管业务都在农村,那么,监管机构也应主要设在农村的县城或中心镇,从功能上看,设在中心城市的省级监管部门必将成为摆设;最重要的是这种模式不能达到中央政府对此轮农村金融改革的战略目标,即不能整合我国长期分散的农村合作金融系统。n3.3国外农村金融模式简论n 世界合作运动的兴起,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合作思想已在世界上广为传播,合作运动已形成百年不衰的潮流,合作经济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支柱之一。19世纪50年代,德国舒尔茨、
43、雷发巽组织的城市和农村信用社,开创了手工业者和农村小生产者信用合作运动的先河。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信用合作原则在实践中经受了反复地锤炼,原则和内容得到了丰富发展。信用合作社是合作金融的基本形式,最早出现于19世纪的欧洲,20世纪初扩散到欧洲以外的地区,包括一些亚洲和美洲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合作金融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快速发展并日趋普及。经过一个多世纪的不断发展,许多国家的合作金融正逐步规范和完善,不仅有着健全的组织管理体系,而且还有广泛的业务范围。因此。研究国外的农村合作金融,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对于深化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来说,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国外农村合作金融体制模式
44、综述国外农村信用合作组织,都是首先建立基层信用合作社,在基层社联合的基础上建立地区性合作银行,并进一步在此基础上建立中央合作银行,逐步实现组织管理系统化。由于各国社会制度、国情不同,以及人们对信用合作思想认可程度不一样,因而世界各国信用合作组织的管理体制呈现出不同的特色。 n可大体概括为以下几大类。1多元复合、上虚下实的合作金融体制。较典型的是美国和丹麦等国家。美国农村信用合作组织体系,是由联邦土地银行、联邦中期信贷银行、合作银行等三家独立合作金融组织构成。该体系受农业信用管理局领导与农业信用管理局领导下的私营农村商业信贷银行、国家农业信贷银行,共同承担着美国农业资金融通的任务。2单元金字塔式
45、合作金融体制。目前,多数国家采取的是这种体制,具有代表性的是德国和奥地利等国。德、奥两国基层合作银行是由若干合作银行或合作社组成,直接从事信用合作业务,中间层由地区性信用合作经营管理机构组成,最高层是全国信用合作组织的中央协调机关。在德国,处于金字塔基础地位的基层合作银行有两类,一类是为商业和小型工业提供贷款的大众银行,另一类是为农业提供贷款的雷发巽银行。德国三级合作银行都是独立完善的经济实体。3半官半民二节鞭式合作金融体制。法国农业信贷互助银行系统是典型的半官半民式的信用合作银行。其机构设置分三个层次,即法国农业信贷互助银行总行,省级农业信贷互助银行和地方农业信贷互助银行。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实
46、行的两级核算,即总行为一级核算单位。省行及下属共同为一级核算单位,两级核算调动了省行和基层行的积极性。 n4寓于农业合作组织中的合作金融体制。日本和韩国农村信用合作系统都是农业协同组合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同时又是具有独立融资功能的金融部门。在日本,金融业实行长、短期融资相分离的原则,农业金融也不例外,划分为以中、短期贷款为主的合作金融和以长期贷款为特征的政府金融两部分。日本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设置坚持立足基层,方便农户,利于经营和经济核算的原则,彼此间强调合作,不搞竞争。农协基本以信用、销售业务为主,也兼营其他业务这与其他国家农村信用合作社相比,是别具一格的。韩国农协信贷主要由各级农协组织负责进
47、行。全国农业信贷银行总、分、支机构。均由全国农业协同组合中央总部领导,这种直接领导与管理的优点:一是农协中央会可以将内部资金(社员存款)和外部资金(其它单位借款)限定在货币稳定政策允许的范围之内。二是有利于控制农村金融市场上的高利贷。三是有利于中央帮助农协组织开展信贷、办理国内资金汇兑。作为政府、公共组织和银行组织的代理,向国际组织和外国银行申请贷款,从而更好地向农民提供资金。5合作金融行业自律组织。各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在独立经营管理系统外,还设立自由联合的协会。除日本的中央合作银行直接称作联合会外,其它国家如德国、法国、加拿大等合作银行都单独设有合作银行协会。合作银行协会纯属民间群体联合组织,
48、是种具有自我保护自我管理职能的组织。合作银行协会的会员,有团体也有个人。合作银行协会的主要任务:第一,代表和保护其成员经济、法律、财务方面的利益;二,为其成员在经营方针、策略等方面提供咨询或忠告,提供信息服务;第三,为提高干部职工素质提供教育服务。n3.4安徽省深化农信社改革路径的选择n 农村合作银行模式:省联社制度重塑“省级管理不论以何种形式组织,从客观需要来看,基本职能只有两项:管理与服务。”换言之,省联社的发展走向应该是行业管理和金融服务有机结合的发展模式,即农村合作银行模式,这种模式同时扮演着“省农村金融管理局”和“农村金融服务中心”的角色。农村合作银行模式具有两个鲜明的基本特征:一方
49、面,业务定位清晰,自上而下服务,只对下层入股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和进行行业管理,并不直接对外营业,以保证农村信用社的业务范围主要限于本区域;一方面,产权结构明确,自下而上持股,而且股东只能是辖内的信用合作组织,且全为资格股,一个法人股东只有一个投票权,为预防不测并加强省政府的权威性,省政府可以加入1的黄金股。这种模式既使各级农村信用社保持了相对独立,又使不同层次农村合作机构之间在业务上保持战略联盟,还能行使行业管理职能。 n当然,要使农村合作银行模式获得成功,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着力:首先,要着力抓好组织机构建设。配好领导班子,尤其是主要负责人,这是最重要的关键,并且班子中至少要有1名成员担任过
50、下级法人的经营者;按照加强服务的功能定位,必须建立强大的研发部门、结算清算中心,同时为了更好地“服务”并与其他金融机构“公关”,可设立营业部;必须定期与下级法人机构进行人员的交流与轮岗,并保证中层干部至少有13来自下级法人,以便真实了解下级法人实际需求;切实推进自身劳动人事制度“市场化”改革,强化激励与竞争,实现内部运行机制的转换;充分发挥董事会的积极作用,使之能对省合作银行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并成为联系全省农信社的重要纽带与桥梁。其次,要着力完善职能服务体系。一方面,完善“行业管理”。明确管理目标,按照目标要求进行管理,并努力“管好”、“管活”、“管变”,避免单纯地“管牢”甚至是“管死”;从
51、内容上,要管好“人头”,管好风险,指导与帮助下级法人完善制度、开拓业务、推进内部机制转换,做好与各级政府的沟通与交流;努力做好因地制宜、区别对待、不断完善“差别化管理”。n另一方面,完善“行业服务”。把“服务”看作增强系统内凝聚力、向心力的第一要素,进而努力做好下级法人想做而又难以独立完成的事,增强省内农信机构中的佼佼者的归属感;在服务理念指导下做好各项实实在在的基础工作:包括开发适用的信息处理系统、开发新产品、不断完善清算结算系统、调剂资金余缺、协调组织银团贷款、建立风险基金、为票据出省提供信用担保、开展“卡”业务、组织培训等;建立开放、动态的“服务”平台,欢迎省内其他小银行加盟,使之成为真
52、正的“省地方金融服务中心”。4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效分析n4.1研究的思路与分析方法n 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是我国合作金融的主体,一直以来承担着支农主力军的重任。2003年国发【15】号文件揭开新一轮改革试点的序幕,伴随国家各项扶持政策逐步落实到位,如何对农信社的改革予以客观反映和初步评估,以期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提升运行绩效提供参考,是理论及实践中亟待探讨的课题。为农信社改革运行成效分析提供了实证依据。文章结合对首轮试点改革。省农信社改革状况调查的数据资料,采取走访座谈与发放调研问卷相结合的方法,辅之典型案例剖析,对省辖110余家农信社的改革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
53、和全面分析,为农信社改革运行成效分析提供了实证依据。具体数据来源及指标体系设计如下:文章涉及调研问卷400余份,有效问卷387份,主要包括省,地市基层农信社(县一级法人社、农村合作银行)的数据资料,根据资产规模、经营状况的差异,在每个地区分别选取了“好、中、差”三个层次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农信社作为个案分析的样本。根据国发【2003】15号文件对此轮信用社改革的政策设定目标,设计了30余项统计分析指标。n4.2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效的实证分析n4.2.1票据置换因素影响下的农信社财务状况与经营利润n指标体系包括经营利润总额、专项票据利息收入、特种存款利息收入、税收优惠、保值贴补资金返还、股金分红补贴等
54、,其中亦包括了政策性扶持倾斜资金(主要包括专项票据兑付、再贷款、再贴现)等量的作用分析。 单位(万元) n 来自于安徽省FD县联社经营利润来源情况n 来自于安徽省联社相关指标变量的描述性统计(部分)n4.2.2改制后的农信社支农发展成效n 指标体系主要采用近年来农信社的信贷资金投向、“三信”工程建设、农业贷款余额、农户贷款余额、农户联保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及其增长等指标进行统计核算与客观反映。n 单位(亿元,%)n4.3农信社改革的经营效率及后续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n 现时期农信社应在稳定既定的产权制度及其组织形式的基础上,抓紧有利时机,苦练“内功” ,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大软、硬件
55、设施投入,建立健全系统内结算、汇兑体系,针对服务于“三农”发展的信贷需求特点,创新业务品种,打造农信社自己的金融品牌,提升综合竞争实力,更多地将贷款质量改善和经营效益提升置于自身发展的基础之上,减少政策依赖度;落实和完善内控与激励一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农信社员工“爱社创业”和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2长远而论,针对现代农业与新农村建设对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服务需求的特点与要求,农信社应如何实现政策性支农任务与自身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利益均衡;面临愈来愈多的国内外金融机构(组织)开始涉足农村金融市场这一严峻挑战,农信社应如何与之开展充分而有序的竞争;央行、银监会(局)、财政、税务等相
56、关部门应如何对农信社的发展予以有效扶持和适度监管;省联社作为信用社当前的行业主管机构,在正确审视自身定位和发展趋向的同时,如何处理好与下级联社之间的关系等,都是农信社改革后续发展中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重要课题。5 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具体建议n5.1优化股权结构n 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重在不同产权模式和在组织形式下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明确划分各级联社农村信用社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及理事长主任监事长的职责;完善议事制度和决策程序,增加三会透明度,形成权责统一 运转协调有效制衡行为规范的治理方式和组织制度;特别是要强化股东的股权意识和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对高管层进行有效制衡,解决农村信用社存在
57、的内部人控制问题:n1. 放宽大股东的持股比例限制,引入大股东特别是机构投资者,完善治理结构在农村信用社股权设置要允许大股东存在与中小股东相比,大股东具有内在监督经营层的积极性,尤其是大股东累计的表决权能可以影响决策,关系到高管人员的任用和解雇时,股东的监督机制就能发挥很大作用。n2. 放松内部职工股持股比例,增加管理层持股份额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动力源于内部职工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放松职工持股比例,会对信用社治理完善有利管理层持股是特别重要的激励措施,能使它的利益与信用社一致n3. 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在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要推行独立董事制度,促进农村信用社治理效
58、率的提高 在产权为合作制的信用社也要推广独立董事制度,发挥它在治理中的制衡作用n4. 规范监事会设置,促进监督作用的发挥监事会是对董事会经理层进行监督约束的制度安排,引进外部监事,懂金融法律期货投资会计并有责任心的高素质专业人员担任。n5. 实现省级联社的角色转变,从监护者向所有者转变目前,省级联社作为制约内部人的行业管理角色具有其合理性,而随农村信用社股权结构变化完善,要实现资本授予为基础的管理,解决省联社与股东利益不一致而增加的交易成本法人治理是要建立一种科学决策机制和执行机制,这是法人治理机制的目的所在 股东权益的最终实现来源于科学的决策和有效的执行 能够科学决策有效执行实现效益防范风险
59、就是理想的治理机制,至于独立董事设几个怎样建立内部架构设置多少个委员会,具体形态要从实际出发而确定。n5.2加强风险管理n 第一,实施有效监管n1.加强风险监管。采取切实有效办法,提高农村商业运作,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和控制能力,特别是在信用风险的识别、评价控制、管理水平等方面要达到其它股份制 银行的管理水平。2.加强资本的监管。积极引导农村商业洽作)银行重视资本的补充,督促其建立有效的补充资本金机制。3积极实施健全信息披露制度。建立一些实际可行的分级制度,例如:管理层向董事、监事定期和不定期报告的制度,帮助董事、监事能准时获取相关信息对银行的运行状况进行控制。信息报告的内容应需要涉及到银行的经
60、营和财务状况、资产质量情况、呆账准备金的提取,还有呆账核销情况、资本充足率与风险管理状况、内部控制状况等方面,和对银行的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产生造成的巨大影响。在对内部信息建立报告制度的同时,还应当规范并强化商业银行的对外信息披露,促进信息披露透明度的提高。这样能使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得到满足。n第二,建立风险防范机制n1建立符合银行战略定位的科学完整、高效可控的风险管理体系,是建设良好银行治理的要求。农村商业洽作)银行的风险管理委员会要对全行面临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进行全面评估、监测、计量与控制,防止风险管理失控。要通过合理明确的职能划分,实现风险管理职责在各业务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灯光音响租赁服务合同
- 2024年度股权转让合同标的及合同属性8篇
- 大学实验室共建协议2024年度
- 4s店汽车销售合同范文 2篇
- 二零二四版铁路建设中隧道爆破施工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房地产经纪与销售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棉花机械采摘专利使用权转让合同
- 2024年度大数据分析合作保密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影视制作合同标的及制作周期与费用
- 合伙承包工工程合同范本
- 国家开放大学《人文英语2》综合练习参考答案
- 四年级上册四则混合运算300题及答案
- 过敏性休克演练试题及答案
- 计算机应用技术生涯规划发展报告
- 2024年-四川省安全员-C证考试题库
- 军士生生涯规划
- 生物质颗粒燃料项目评价分析报告
- 闭合性颅脑损伤课件
- 西安游学报告
- 中药学专业职业生涯发展报告
- 广州白云区经济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