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管理的发展简史_第1页
运营管理的发展简史_第2页
运营管理的发展简史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运营管理的发展历程一、产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一19世纪初)产业革命始于18世纪70年代的英国,19世纪又扩展到美国和其他国家。之 前农业一直都是世界各国的主导产业。 制造业采取的是手工作坊方式,产品是由 手工艺人和其徒弟在作坊里加工出来的。这种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直到19世纪初才发生了变化。许多发明创造改变了生产方式,机器代替了人力。其中,最 具重大意义的是蒸汽机的发明、劳动分工概念和标准化生产方式的提出。1765年,英国人詹姆斯瓦特(James Wat)发明了蒸汽机,为制造业提供 了机械动力,推动了制造业的发展。1776年,英国人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富论中提出劳动分工的概念,认 为:(1)

2、 分工可重复单项操作,提高熟练程度,提高效率;(2) 分工可减少变换工作所损失的时间;(3) 分工有利于工具和机器的改进1801年,美国人埃尔惠特尼(Eli Whitney)提出了标准化的生产方式。正 是采用了标准化的配件,才实现了零件的可互换性,零件才无需定制,才能快速 批量生产,才能以标准化的方式生产上万支滑膛枪,才使得后来福特汽车装配线的大量生产成为可能。尽管发生了这些巨大的变化,管理理论与实践并未获得长足的发展, 这时迫 切需要比较系统、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作指导。二、科学管理(19101920年)到了 20世纪初,以泰勒(Frederick W. Taylor)为代表创立了科学管理原理

3、, 给工厂管理带来了巨大变化。泰勒是科学管理原理的创始人,被尊称为科学管理 之父。泰勒认为雇主与雇员的真正利益是一致的,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生产率, 同时实现了雇主和雇员的财富最大化才能永久地实现社会财富的最大化。以此为出发点和基础,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原理,其精髓在于:(1) 对现有工作方法进行详细的观测、分析和改进;(2) 建立在方法研究基础上的差别计件工资制;(3) 根据工作性质的不同科学地挑选并培训工人;(4) 设立计划部门,负责合同管理、方法研究与标准化、进度安排、成本 分析、业绩考核与工资发放以和纪律检查等管理职能。泰勒制强调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率,实现整个社会财富的最大化。其思

4、想并不总是受到工人的欢迎。工人们认为采用这些方法后产出增加了,而他们的劳动报酬并未得到相应地提高。当时,确实有些企业为追求效率而让工人过度劳 动这一问题。最终,国会在公众呼声下就此事举行了听证会。1911年泰勒被要求到会作证,也就是这一年,他的划时代著作科学管理原理( The Prin 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出版了 11。那次听证会事实上促使了科学管理原理 在工业领域的推广。除了泰勒,还有不少先驱者对科学管理做出了重大贡献,下面简要介绍其中 的一些学者和其管理思想。弗兰克吉尔布雷斯(Frank Gilbreth)是一位工业工程师,被称为动作研究 之父。

5、莉莲吉尔布雷斯(Lillian Gilbreth )是一位心理学博士,把心理学的成 果应用于动作研究, 可以认为是人际关系学说的萌芽。 吉尔布雷斯夫妇把研究集 中在有关工人疲劳方面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节约动作的 10 个原则。这些原则至 今仍在用于操作和动作的改进与优化。亨利甘特(Henry Gantt)看到了非物质利益对激励工人的价值,提出了至 今仍被广泛使用的甘特图。利用甘特图,使计划的编制更加快捷和直观。亨利福特(Henry Ford)是一位伟大的实业家,为在汽车行业米用大量生 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使汽车进入了美国普通居民的家庭。在 20 世纪初,汽车在 美国开始畅销,福特公司的 T 型车大

6、获成功,供不应求。为提高运营效率,福 特组建了汽车装配线, 并把泰勒提出的科学管理原理应用于工厂管理。 值得指出 的是,福特之所以能够使大量生产变成现实, 一方面在于他淋漓尽致地发挥了使 亚当斯密提出的劳动分工论;另一方面得惠了惠特尼提出的标准化。三、行为科学与管理科学对运营管理起到的影响(19201970 年)科学管理十分强调运营系统规划与设计以和运行与控制的技术因素, 而人际 关系学说则强调人这一因素的重要性。在 20 世纪 20 70年代之间, 以美国和欧洲的学者为代表创建了运筹学与管 理科学则使运营管理真正建立在定量分析基础之上。1、行为科学西屋电气公司在伊利诺依州芝加哥的霍桑工厂有完

7、善的娱乐设施、 医疗和养 老金制度, 但工作效率不高, 员工情绪不满。 于是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社会 学、心理学、管理学等专家进驻该厂,在 19241932 年间进行了大规模试验。 整个试验分为 4 个阶段。第一阶段:照明试验。发现不改善照明,效率同样得到提高。 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组。 效率提高的原因不是免费午餐、 五天工作制度等, 而是观察人员对工人和蔼可亲的态度。第三阶段:大规模访谈。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工作中发展起来的人际关系。 第四阶段: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发现有非正式组织,也有领袖人物控制 小帮派的行为规范。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霍桑试验,通过试验,梅奥得出了以下三个重要结论:( 1

8、)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2)社会和心理因素对效率有更大的影响;(3)组织应重视工作团体中非正式组织的存在。这些成果为行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运营管理注入了新的元素。1943年,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在调动人的积极性原理 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需求层次理论认为:(1)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 自我实现需要五层次;(2)人对不同层次的需要可同时存在,但只有低一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 才会寻求高一层次的需要。 即只有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 较高层次的需要 才出现并起到激励作用;( 3)同一时期内,总有一种需

9、要占主导、支配地位,这种需要称为优势需 要,人的行为主要受优势需要所驱动;(4) 即使同一个人的需要,也会因环境变化引起他对需要层次的变化。1957年,麻省理工学院的道格拉斯麦格雷戈(Douglas McGregor)教授在 企业的人性问题一书中提出人性假设的 X理论与Y理论。X理论坚持消极 的一面, 假定工人都不喜欢工作,必须经过管制奖与罚才能使他们干 好工作。 这一看法起初在汽车业和其他一些行业得到普遍认同。 后来,全球竞争 威胁的加大迫使他们不得不重新考虑这一看法。Y理论与X理论的观点正好相反,假定工人很乐意工作,认为工作使他们身心得到发展。到了 70年代威廉乌 奇(William Ou

10、chi )提出了 Z理论。该理论集成了日本的诸如终生雇用、关心雇员和协同一致的观点以和西方的诸如短期雇用、 专门人才以和个人决策与职责的 传统观点。1959年,弗里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erick Herzberg)在工作的激励一书中又进一步发展了激励理论。提出了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双因素理论。2、数量模型与管理科学数量模型提出和应用推动了工厂的发展。早在1915年,F. W.哈里斯(F. W.Harris)提出了第一个模型:库存管理的数学模型。20世纪30年代,在贝尔电话实验室(Bell Telephone Labs)工作的三个同事H. F.道奇(H. F. Dodge)、H. G. 罗米格

11、(H. G. Romig)和W.休哈特(W. Shewhart)提出了统计过程控制的质 量管理模型。20 世纪 2070 年代,以美国和欧洲的学者为代表,包括众多数学家、心理 学家和经济学家相继提出了各种数量模型, 如数学规划、 对策论和排队论、 库存 模型等等, 促成了运筹学的创立与发展。 这些数量模型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勤 组织和武器系统设计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也在工业生产组织中获得了广泛应 用。战后,研究和改进数量方法的工作仍在进行,相继提出了预测技术、项目管 理中的计划评审技术(PERT)和关键路线法(CPM), MRP等。3、运营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出现20 世纪 50 年代末和 2

12、0 世纪 60 年代初,不同于在工业工程和运筹学领域的 研究,专家们开始专门研究运营管理方面的问题。1957年,爱德华布曼(Edward Bowman)和罗伯特法特(Robert Fette)的著作生产与运作管理分析出版。 1961年,埃尔伍德布法(Elwood S. Buffa)的现代生产管理一书面世。这 些专家注意到了生产系统所面临问题的普遍性和把生产作为一个独立系统的重 要性。此外,他们还强调了排队论、仿真和线性规划在运营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自此以后,运营管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4、日本制造商对运营管理的贡献( 1970年21世纪初)20 世纪 70 年代,全球性石油危机加之原材料价

13、格上涨、工资提高和需求多 样化给丰田生产方式提供了向世人展示的机会。 丰田生产方式震慑性地冲击着美 国引以为自豪的福特生产方式。具有戏剧性的是,著名的福特汽车公司在 20世 纪 80 年代初险些破产,只好反过来向过去的学生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学习生 产管理。日本汽车公司之所以后来居上,至今仍在全球汽车市场上占居主导地位,其 制胜法宝是精益生产方式。精益生产方式的内涵在于:( 1 )以顾客需求为出发点的模块化产品设计与开发;( 2)准时化生产;(3) 稳定快捷的供应链;(4)多功能团队活动与持续改进。5、21 世纪初的运营管理( 21 世纪初2010 年) 进入 21 世纪以来,产品寿命周期的缩短、科学技术的长足发展和社会需求 的快速多变给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如何高质量、 低成本地满足顾客多样 化的需求摆在了企业组织的面前。 正是在这种形势下, 大规模制定应运而生, 并 呈现出勃勃生机。大量生产革了手工作业的命,实现了低成本生产;精益生产革了大量生产的 命,实现了高质量生产; 而大规模定制则是精益生产方式的升华, 实现了制定化 生产。这种生产方式综合了大量生产的低成本和精益生产的柔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