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复习教案_第1页
古文复习教案_第2页
古文复习教案_第3页
古文复习教案_第4页
古文复习教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三文言文复习教案焦海霞考纲要求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用法。2、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教学过程一、解读考纲:09 年全国高考考试说明对古文的要求是: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浅易 ”指高中毕业生应该能够掌握的程度。 理解常见文言文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乃、其、所、为、焉、以、因、于、则、之。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主要结合理解文意和文句翻译来考查。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

2、式的特点。二、高考例题 。2005 年 重庆卷 阅读下文。完成第 l5 题。侯可字无可,华州华阴人。少倜傥不羁,以气节自许。既壮,尽易前好,笃志为学。随计入京,里中 醵金赆行。比还,悉散其余与同举者,日: “此金,乡里所以资应诏者也,不可以为他利。 ”且行,闻乡 人病,念日: “吾归,则彼死矣 ! ”遂留不去。病者愈,辍己马载之,徒步而归。孙沔征侬徭,请参军事,奏功得官,知巴州化城县。巴俗尚鬼而废医,唯巫言是用,娶妇必责财,贫人 女至老不得嫁。可为约束,立制度,违者有罪,几变其习。再调华原主簿。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 万亩,岁责其租。可晨驰至富家,发椟出券归其主。郡吏赵至诚贪狡凶横,持守以

3、下短长,前后莫能去。 可暴其罪,荷枷置狱,言于大府诛之,闻者快服。签书仪州判官。 西夏寇边, 使者使可按视, 即以数十骑涉夏境, 猝与之遇, 亟分其骑为三四, 令之日: “建 尔旗帜,旋山徐行。 ”夏人循环间见,疑以为诱骑不敢击。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说渭源羌酋输地八千 顷,因城熟羊以抚之。琦上其功。可轻财乐义,急人之急,忧人之忧。与田颜为友。颜病重,千里求医,未归而颜死,目不瞑。人曰: “其 待侯君乎 ?”且殓而可至,拊之乃瞑。颜无子,不克葬,可辛勤百营,鬻衣相役,卒葬之。方天寒,单衣以 居,有馈白金者,顾颜之妹处室,举以佐其奁具。一日自远归,家以窭告,适友人郭行扣门曰:“吾父病,医邀钱百

4、千,卖吾庐而不售。 ”可恻然,计橐中装略当其数,尽与之。关中称其贤。(选自宋史 ?列传 )【注】计:计吏,考察官吏的官员。醵:聚集钱财;赆:临行时赠送礼物。熟羊:地名。橐中装:指珠玉之类的财物。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抵押 )A 娶妇必责财,贫人女至老不得嫁 责:索求B 夏人循环问见,疑以为诱敌不敢击 问:间或C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 质:质问D颜无子,不克葬 克:能够 考查实词。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B )A少倜傥不羁,以气节自许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B其待侯君乎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C即以数十骑涉夏境,猝与之遇独乐乐,与人乐

5、乐,孰乐D卖吾庐而不售 位尊而无功考查虚词。 A 都是介词 B 一表猜测语气,二是代词 C 都是介词D 都是连词,表转折。3下列各句中,与“唯巫言是用”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D 宾语前置A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B一日自远归,家以窭告C言于大府诛之D夫晋,何厌之有考查句式。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A侯可少年时倜傥不羁,长大后笃志为学。家贫,乡亲们凑钱资助他人京应诏回来后将钱全分给其他同 举者,将要走时又留下来照顾生病的乡人,显示出他自律不贪的良好品格。B侯可任地方官政绩卓著。在巴州化城时,订立规约制度,基本上改变了当地“尚鬼废医”、“娶妇责财等陋习。在华原时,打击富人的巧取豪

6、夺;把贪暴的郡吏绳之以法,此举大快人心,得到百姓的佩服和拥 护。C侯可能妥善处理边境事务。西夏寇边时,使者派侯可巡视,侯可立即带领数十骑到了边境,突然与夏 人相遇。他派人迷惑敌人,使夏人 “不敢击”;又说服羌人首领献纳土地,并筑熟羊城来安抚他们,韩琦上 报他的功绩。D侯可轻财乐义,有朋友去世,他 “鬻衣相役”以葬,并用所“馈白金”为朋友未出嫁的妹妹置办嫁妆;友 人父病无钱医治,侯可把自己的财物全给了他。其义举获得人们交口称赞。考查理解文意、归纳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A 错在“资助他人京应诏回来后将钱全分给其他同举者 ”,另 留下来显示他乐义的良好品德。5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

7、译成现代汉语。(6 分)(1)可晨驰至富家,发椟出券归其主。译文:侯可一早骑马直奔富人家,打开木匣拿出田契还给它的主人。(2)令之日: “建尔旗帜,旋山徐行。 ” 译文:命令他们说: “竖起你们的旗帜,围绕着山慢慢地走。 ”(3)可恻然,计橐中装略当其数,尽与之。译文:侯可显出怜悯同情的样子,计算自己的财物大致和那数目相当,全给了他。 翻译要注意关键点,重要的词要解释到位。三、关于实词、虚词。实词数量众多,常见的 120 个实词,高中教材中列出的有 348 个,关键靠积累,这里仅仅是举例。 虚词重点掌握 12 个虚词的用法,这不是要求学生凭空地历数哪个虚词有哪几种用法,事实上,除了试卷 中设置

8、了考查虚词用法的试题之外,要读懂文言阅读材料,必须以丰富的文言词汇(包括虚词)知识为基 础。从这个意义上讲,复习文言虚词不可过于狭隘。例 1、阅读下文,答题。 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选能统治者,丞相御史举(龚)遂 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余,召见,形貌短小,不副所闻,心内轻焉。谓遂曰: “渤海废乱,朕 甚忧之。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 ”遂对曰: “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 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耳。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 ”上闻遂对,甚说,答曰: “选用贤良,固 欲安之也。 ”对加点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D 相

9、称,成语“名副其实”可验证。A、二千石不能禽制 禽通擒,捉拿 B 、上闻遂对,甚说 说通悦C、丞相御史举遂可用 举:推荐 D、形貌短小,不副所闻副通符 与 “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耳 ”的“之 ”用法相同的是 FA 今欲使臣胜之邪 B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这)C 辍耕之垄上 D 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我)E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F 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G 宣帝即位,久之 H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主谓之间)I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定语后置的标志)例 2 阅读下文,答题。汉自中平(灵帝年号) 黄巾之乱, 天下震扰,士大夫莫不择所从, 以为全身远害之

10、计, 然非豪杰不能也。 曹操牧兖州,陈留太守与之亲友。郡士高柔独以为邈必乘间为变,率乡人欲避之。众皆以曹、张相亲,不 然其言,柔举家北迁,邈果叛操。 对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A 以为全身远害之计 保全自己 B 陈留太守与之亲友 亲戚朋友C 不然其言 否则 D 曹操牧兖州 放牧 与 “众皆以曹、张相亲 ”的“以 ”用法相同的是 CA 以啮人,无御之者 (如果) B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表并列,又)C 皆以美于徐公 (以为,认为) D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因为)与 “以为全身远害之计 ”的“以”用法相同的是 DA 以勇气闻于诸侯。 (凭,靠) B 无以,则王乎?(通 “已 ”,止)C

11、 汝殁以六月二十二日。 (在 ) D 虎见之,以为神 “以之为 ”的省略E 策之不以其道 (按照,依照) F 固以怪之矣。 通“已 ”,已经例 3 阅读下文,答题。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冀日,问濂昨日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 “诚然, 卿不朕欺。 ”间召,问群臣臧否, 濂惟举其善者对, 曰:“善者与臣交, 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 明 史 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A 冀日,问濂昨日饮酒否 第二天B 间召,问群臣臧否 褒贬,好坏C 间召,问群臣臧否 暗中( 应为 “隔了些日子 ”)D 诚然,卿不朕欺 的确是这样与 “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的“其”用法相同

12、的是 EA 其皆出于此乎?( 表测度,大概 )B 其孰能讥之乎?( 表反诘,难道)C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 )D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 表商量语气,还是)E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指示代词)与 “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的“其”用法相同的是 CA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他的B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我的”或“我(自己) ”。C 则或咎其欲出者 指示代词,表远指。D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其中例 4 阅读下文,答题。庄宗好田猎。猎于中牟,践民田。中牟县令当马切谏为民请。庄宗怒叱县令去,将杀之。伶人敬新磨知其 不可,乃率诸伶走追县令,擒至马前,责

13、之曰: “汝为县令,独不知吾天子好猎邪 ?奈何纵民稼穑,以供赋 税?何不饥汝县民,而空此地,以备吾天子之驰骋!汝罪当死。 ”因前请亟行刑,诸伶共倡和之。庄宗大笑,县令乃得免去。【译文】庄宗喜欢打猎,在申牟县打猎时,踩坏了老百姓的田地。中牟县的县令迎着庄宗的马头,替受损 失的群众恳切地提出了意见。庄宗怒气冲冲地叱退县令,还要杀死他。一个做戏的人敬新磨知道这样做是 不对的,于是率领一班戏子跑去追上县令,把他抓住到庄宗的马前,斥责他说: “你当县长,难道不了解我 们的天子喜欢打猎吗 ?为何纵容老百姓耕种庄稼, 用来供给国家的赋税 ?为什么不让你县里的人民饿着肚子, 空出这片土地,好让我们的天子骑马奔

14、驰?你的罪是该死的。 ”于是到庄宗面前请求赶快执行死刑,一班戏子也都随声附和这样处理。庄宗明白了,大笑起来。县令才得免罪离开。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A 猎于中牟,践民田 踩 B 何不饥汝县民 饿(应为使动用法) C 因前请亟行刑 急迫,赶快 D 乃率诸伶走追县令 跑 与“中牟县令当马切谏为民请 ”的“为”用法相同的是 DA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成为,变成B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作为,当作C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做,写D 臣请为王言乐 给,替与“汝为县令”的“为”用法相同的是 AA 项燕为楚将 是,做B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被C 窃为大王不取也 以为,认为D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

15、所劫哉 治理E不足为外人道也 对,向F 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 因为 与“乃率诸伶走追县令”的“乃”用法相同的是 EA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用作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 可译为“却”竟“(然)”“反 而”“才”等。B 县令乃得免去。 可译为“才”C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第二人称代词, 你的D 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可译为“是”“就是”等。可译为“就”“这才.E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 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 例5 阅读下文,答题。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曰:“子必穷矣。 ”鲁人曰: “何也?”曰

16、: “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不穷,其可得乎。 ” 韩非子 ?说林上 鲁国有一个人自己很会编织麻鞋,他的妻子很会织绢。他们想迁移到越国去。有人告诉他说: “你到越国 去一定会穷困的。 ”那个鲁国人说: “为什么呢 ?”这个人告诉他说: “你们编的麻鞋是给人穿的,而越国人却 是光着脚走路的;你们织的绢是用来做帽子的,而越国人却是披着头发,不戴帽子的。凭着你这样的技艺, 迁到技艺用不上的国家去,想要不贫穷,那能做得到吗? 与“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 ”的“而”用法相同的是 CA 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表并列。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

17、B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表递进,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C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 ,可译为“但是”却“” D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表假设,可译为“如果”“假如”E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表因果,译为“,因而、所以” 与“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的“而”用法相同的是 EA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承接,可译为 “就”“接着”,或不译。 B 吾尝终日而思矣 表修饰,即连接状语与中心词,可不译。C 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代词,作第二人称 “你的” D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 相当于“罢了”。 E君子耻

18、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 音节助词不译 与“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 ”的“于”用法相同的是 D A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对,对于。 B 乃设九宾礼于庭。 在 C 燕王欲结于君。 与,跟,同 D 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到 E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自。与“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的“于”用法相同的是A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 在方面。B 孔子曰: “苛政猛于虎也。 ”比C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被。D 事急矣,请求救于孙将军。 向。E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 到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 “于是”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在这时。

19、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与现代汉语“于是”相同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在这件事上。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在这种情况下。 于是余有叹焉。 对此。四、【课后作业】锁定高考 。五、【教学反思】文言文 ?实词、虚词及翻译(二)邱玉兰课题文言文 * * 实词、虚词及翻译(二) 考纲要求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2、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教 学 过 程 一、继续积累文言实词虚词。例 6、阅读下文,答题。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 “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 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可长有者,其唯此也。 ”

20、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 其子,而子辞,请寝丘之地,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 此有道者所以异乎俗也。与“为我死,王则封汝”的“则”用法相同的是 BA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却,可是,连词B 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那么,就。连词C 徐而察之,则山上皆石穴罅。 表承接关系,两件事在时间上、事理上的紧密联系,可译为 “就、便”,或 者译为“原来是”,“已经是”连词D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表示两个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不是两个词之 间),可译为“就”,或不译。连词E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用法同 DF 此则者岳阳楼之大观

21、也 副词,就是G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表示假设关系,用在前一分句中, , 引出假设的情况, 相汉于如果、假使。 (用在后一分句中则相当于 “那么、就”)与“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 ”的“所”用法相同的是 BA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名词,处所,地方B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用在动词或者“介词动词”之前,组成名词性词组,也就是 “所”字结构, 相当于“的.事物”、 “的.地方”、“的. 人”等。C 父过里所,复还。 老人离开有一里路左右,又回来。副词,表示大概的数目。D、离宫别馆,三十六所。 量词,套,座。解释句中加点的部分。此有道者所以异乎俗也。 表示原因。

22、相当于“的. 原因(缘故)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 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 的方法 ""是用来的"等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所说的 石之铿然有声音者,所在皆是也。到处 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 所在之处,处所例 7、阅读下文,答题。荆昭王之时,有士焉,曰石渚。其为人也,公直无私,王使为政廷(执法官) 。有杀人者,石渚追之,则其 父也,还车而返,立于廷曰: “杀人者,臣之父也。以父行法,不忍;阿有罪,废国法,不可。失法伏罪, 人臣之义也。 ”于是乎伏斧锧,请死于王。王曰: “追而不及,岂必伏罪哉?子复事矣。 ”石渚曰: “不

23、私其 亲,不可谓孝子。事君枉法,不可谓忠也。君令赦之,上之惠也。不敢废法,臣之行也。 ”乃伏斧锧,头殁 于王廷。正法枉必死,父犯法而不忍,王赦之而不肯,石渚之为人臣也,可谓忠且孝矣。 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BA 还车而返,立于廷曰退回(应读 xuán,作“掉转”讲)A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 “于彼”,从这里B 阿有罪,废国法,不可 私,偏袒C 石渚追之,则其父也认出(连词,可译为“原来是”)D 君令赦之,上之惠也 代词,他应指自己)与“荆昭王之时,有士焉,曰石渚”的“焉”用法相同的是 CB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代词

24、,他们,指五人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作语气助词,用于句末。 (也可用在句中,表停顿)D于是余有叹焉。 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 “于彼”,对这件事。E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哪里,怎么F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作形容词词尾,相当于 “然”,可译为“地”“.的.样. 子”例 8、阅读下文,答题。昔周人有仕数不遇,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人或问之: “何为泣乎? ”对曰: “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 时,是以泣也。 ”人曰:“仕奈何不一遇也? ”对曰: “吾年少之时,学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君好 用老,用老主亡,后主又用武。吾更为武,武节(泛指武艺兵法)始就,武主又亡。少主始立,好

25、用少年, 吾年又老。是以未尝一遇。 ”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A 自伤年老失时 伤:悲哀B 学为文,文德成就 成就:取得的成绩 (应为动词,取得成功)C 吾更为武 更:改D 是以未尝一遇 是以:因此 与“人或问之:何为泣乎? ”的“何”用法相同的是 AA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疑问代词 译为“什么”B 丞相祠堂何处寻? 疑问代词,何处、哪里C 徐公何能及君也 疑问副词(作状语) 译为怎么D 入门两眼何悲凉 副词,多么例 9、阅读下文,答题。伍员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曰: “盖是国也,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 ”去郑而之 许,见许公而问所之。许公不应,东南

26、向而唾。伍员再拜受赐,曰: “吾知所之矣。 ”因如吴。过于荆,至 江上,欲涉,见一丈人,乘小船,方将渔,从而请焉。丈人度之,绝江。与“因如吴”的“因”用法相同的是 BA 变法者因时而化。依靠,凭借。 这里有随着的意思B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于是,就。C 不如因而厚遇之趁着,趁此D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通过,经由 E后因伐木,始见此山。 因为。F 因遗策,蒙故业。 沿袭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 翻译:(伍员)离开郑国到了许国,见到许国国君,问自己(该)去的地方。 (所之,所字结构) 【方法指导】积累归纳,比较异同。无论是文言实词,还是文言虚词都应当有通过阅读 实践,结合典型 例句,不

27、断丰富。将常见的意义和用法归纳整理出来,集中比较, 系统掌握。二、正确理解并翻译句子。【方法指导】 “正确理解并翻译句子 ”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含义,二是翻译文中 的句子。“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要整体把握全文;要调动已有的知识,进行比较;要充分利用文中的排比句、对 偶句、并开结构来理解句意;对复杂的句子可分析句子成分,分析句子间的关系。翻译句子要注意重点词语的意义,注意原句中有无特殊句式,注意词类活用,注意译文是否通顺。 翻译句子的基本要求是 “信、达、雅”,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的五种技巧:留、换、补(补出原句省略的内容) 、调、放(放弃无实在意义的助词、语

28、气词) 例 10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句子。景公问于晏子曰: “为政何患? ”晏子对曰: “患善恶之不分。 ”公曰: “何以察之? ”对曰: “审择左右,则百 僚各得其所宜,而善恶分。 ”孔子闻之曰: “此言也信矣!善进,善进,则不善无由入矣;不善进,则善无由入矣。 ”何以察之?靠什么明察这个问题?此言也信矣!善进,善进,则不善无由入矣 这话,确实啊!善的得到进用,那么不善的就无从进入朝廷了。例 11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句子。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申公巫臣进曰: “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 ”楚王曰: “吾闻 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议于朝,而群臣莫能逮, 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不谷: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 诸侯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友的就能称霸;自满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会亡国。 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我们国家大概接近灭亡了吧,我因此现出了忧愁的神色。例 12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句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