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前测的操作方法_第1页
初中数学课堂前测的操作方法_第2页
初中数学课堂前测的操作方法_第3页
初中数学课堂前测的操作方法_第4页
初中数学课堂前测的操作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中数学课堂前测的操作方法 作为初中的数学教师,我也一直都有“课堂前测”的思考,也在为如何设计 好“课堂前测”想办法,最近的一些培训,打开了我进行这项研究的基本思路。 为此,我也进行了一定的尝试,也有了一些收获。一、对“课堂前测”的理解(一)“课堂前测”的概念课堂前测是指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利用上课前的一段时间内, 通过不同的 调查方式对学生进行相关预备知识和相关学习方法, 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 情感 价值观等方面的预先测试, 为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活动, 并提出相应的课堂 教学策略提供参考的一种教学手段。(二)“课堂前测”的作用 为了在教学中做到心中有学生,教学设计有依据,需要我们走到学

2、生中去, 了解学生的真实认知状况, 以细致详实的前测来加强教学活动设计的实效性。 课 堂是由教师设计并负责组织施教的, 教师课上的自主权要比学生的自主权大得多, 基于此,开展课堂前测, 能够很好地了解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已有知识经验, 也就 是了解学生的前概念, 这样才能从学生实际出发, 组织学生开展饶有兴致的学习 活动。选择适当的前测,切实可行地思考更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教学策略, 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我们认为新授课“课堂前测”具有以下的作 用:1. 检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情况及时掌握学生对本课预备知识的掌握情况, 发现学生知识上的薄弱环节, 找 准着力点,及时的在上课前补上这部分的知

3、识, 扫清障碍, 不使它成为听课时的 “拌脚石”,这样新知识的理解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了。2. 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数学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 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学习新知的方法和技巧, 对本堂课的学习有何帮助 及阻碍,尽量形成正迁移,避免负迁移。了解开展数学实验、小组合作学习、主 动探究的能力。3. 掌握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除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技能的了解, 还有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了解也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在解决前测题的过程中, 及时发现每位学生对待学习的态 度,和面对困难并想办法解决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以及由此反应出来的坚强的意 志品质。基于课堂前测的概念理解,我设计了如下的一些策略

4、。二、“课堂前测”的策略(一)根据学生数学学习的认知特点,找准出发点设计前测题 类比学习法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数学中的许多定理、 公式、和公式往往 可以通过类比得到。在解题中寻找解题线索,发现解题思路,也可借助于类比。 类比是将两类属性基本相同的事物进行细致的比较, 运用知识的正迁移, 从而轻 松掌握所学新事物的本质属性, 节省时间,提高学习的效率。 类比是一种发现问 题,提出问题,从而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常用方法。类比学习法符合学生的 认知特点, 能极大的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 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柴玉宏名师工作 室的学员上的展示课 4.6 相似多边形就是很好的先将相似三角形定义、性质

5、类比到相似四边形,然后由相似四边形类比到相似多边形进行学习的经典案例。 通过 3 道前测题使学生熟练了相似三角形的定义、 基本性质和判定方法, 从而为 相似四边形和相似多边形的定义、 基本性质、 判定方法的学习作了一个很好的铺 垫,降低了相似多边形学习的难度, 从而更好的掌握相似多边形的本质属性, 极 大地提高了课堂的效率。【案例 1】4.6 相似多边形的课堂前测设计4.6 相似多边形1 相等, 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如图所示,在 ABC中点 D是 AB边上的点,下列条件能满足ACABCDBCACD ABC的有(填序号 )AD AC ACD=B, ADC= ACB, AC AB3如上图所示

6、,已知 AD=2, AC=3, A=600, ADC=800,若 ACD ABC,则 B= ACD与 ABC周长比是 , 面积比是 二)根据学生所学的新知内容的重难点,找准着力点设计前测题淳安县说课团队获 2018 杭州市创新说课大赛一等奖的 3.5 圆周角( 2), 根据本堂课教学重点“圆周角定理的推论”而设计,通过第1、 2 题来复习圆周角定理,为本堂课学习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相 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相等。 ”做好充分的知识预备,起到先行组织者的作用。第 3 小题的设计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平面内点与圆的不同位置,从而产生圆周角、 圆内角及圆外角三种角, 渗透分类讨论

7、思想, 又为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的基本模 型比较圆周角和圆外角、 圆内角的大小, 作了一个很好的回顾, 为更好的突破本 堂课的难点搭了一个脚手架。 层级递进,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课堂重点, 突破难点, 学生的数学素养无形之中得到升华。【案例 2】3.5 圆周角( 2)的课堂前测设计3.5 圆周角( 2)1.1000 的弧所对的圆心角等于 ,所对的圆周角等于 .2.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A)顶点在圆周上的角叫做圆周角 .(B)900 的圆周角所对的弧的度数是 450.(C)一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 (D )1200 的弧所对的圆周角是 600.3.如图,在 o 中,比较 BCA 与P

8、 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三)了解学生的思维起点,找准落脚点设计前测题 前不久,杭州市名师俞百灵乡村工作室的活动在我校进行, 这是俞老师在给 我们学员的培训中提出的一个案例。 这个设计中, 我们可以看到的是课堂前测设 计的是填空和解答的一些基础性题目,学生在 10 分钟之内可以完成,学员们也 认为是可行的。【案例 3】二元一次方程组应用的课堂前测设计、课前自查1.(1)2xm3 7y2n 6是关于 x, y的二元一次方程,则 m n 。 (2)请写出( 1)中的二元一次方程:,并用 x 的代数式表示 y:。( 3)请写出( 1)中二元一次方程的两个解(其中一个为整数解): 。2.已知下列方程:

9、 2x y 1, y 3z 1, x y z 1, x y 2, xy 1,11 y z1,1 ,请你从这些方程中选择其中两个方程组成一个二元一xy次方程组: ,并写出该方程组的解: 。 3.解下列方程组。y x 35x 3y 62x 5 x y 24(1)( 2)(3)7x 5y 95x 2y 42y 9 x y 40第 1 小题的设计是为了复习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二元 一次方程解的不唯一性。 第 2 小题的设计是为了复习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概 念。第 3 小题的设计是为了复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让学生选择最适合的方 法解方程组,体验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

10、消元” 。复习的目的是为了 查漏补缺, 但为了掌握学情和让学有余力的学生也有动力, 这里的设计主要是了 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设计针对教学用的,其中的第 3 题的第( 3)问可以采用多 种方法解答的。应用的基础就是会解方程组, 在复杂的现实问题中找到等量关系, 列出方程组,从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以上的分析,我进行了“课堂前测”的操作研究。三、新授课“课堂前测”题目的设计方法 就新授课而言, 一般学生对于所需要学习的新知的掌握是有一定不足的, 因 此,新授课的“课堂前测”就需要教师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的情况,并适当 的指导学生学习新知。我认为新授课的 “课堂前测” 可以设计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了解

11、学生水平的 基础性习题和促进学生掌握的引导性问题。(一)“课堂前测”中基础性习题的设计所谓基础性习题, 就是设计一组简单的, 学生可以直接解答的习题。 主要是 应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 为课堂教学做基础性的准备。 就初中的数学课而言, 一般可以分为两类, 与前面的知识衔接紧密的, 和与前面学习的知识衔接不够紧 密的。【案例 4】 2.5 有理数的乘方( 1)的基础性习题设计2.5 有理数的乘方( 1)2 5 1 21计算:(1)82=;( 2)(-2)5=;(3)(- )2=;2(4)( -10)4=;(5)-(-5)3=;(6)-22× 3=。2已知 n 为正整数,那么( -1)

12、 2n=;(-1)2n+1=;3下列各数中,值为负数的有 (填写序号)-(-2)3;( -2)5; |- (-2) 3| ; -23×( -3) 2;这里设计的习题, 我主要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 “会进行简单的与乘方有关的 运算”入手设计的,当然也包括了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如1( 5)(6)及 3),对于学生经常会出现的运算问题 (符号)错误进行了解, 为更好的把握本节课的 难点做铺垫。像这类与前面知识衔接比较紧密的课, 我的主要设计思路就是让学生在尽肯 能不阅读教材的前提下,完成这个基础性的前测,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基础水平。【案例 5】3.1 平方根的基础性习题设计3.1 平方根1一个

13、正方形的面积为 36,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为 ; 的平方等于36. 如果正方形的面积为 6,那么它的边长为 。12在 0,3,-0.1, 3 这些数中,有平方根的数有 239 的平方根用式子表示为()A. 9 B. 9 C. 9 D. 9416 的平方根为 ;算术平方根为 。本课作为章节的起始课, 与前面所学的知识衔接不够紧密, 因此本课的 “课 堂前测”习题的设计就要结合教材的内容展开了, 这是与前面的设计的一个不同 点。像这类与前面所学知识衔接不够紧密的课, 我的主要设计思路是涉及一些与 教材知识相关的习题, 并通过这些题目, 让学生阅读教材, 结合自我的学习进行 解答,主要用于了解学生的自主

14、学习力。(二)“课堂前测”中引导性问题的设计 由于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 往往会忽略教材阅读的细节, 他们的阅读往 往是粗略而浅显的, 不会进行合理的字句的斟酌, 我认为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 合理的引导,因此在“课堂前测”中设计促进学生理解的引导性问题,也很有必 要。【案例 6】2.5 有理数的乘方( 1)的引导性问题设计2.5 有理数的乘方( 1)1求几个相同因数的乘积的运算叫做乘方。由这个概念可知,乘方运算的实质是哪种运算?2在 n中,底数 a 和指数 n 分别表示乘方概念中的那两个词?an3解答完例 1、例 2 后,你知道( -3)2和-32 的不同点有哪些了吗?4例 2 的( 3)(

15、 4)题中包含了哪些运算?他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当然,这些引导性问题主要是在教学中, 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的。 当然教 师也可以设计在“课堂前测”中,指导学生有目的的进行阅读教材。像这个案例,其中的引导性问题主要分为两类,概念理解类和例题阅读类, 这也是我设计的一个出发点。其中概念理解类问题的设计, 主要是结合概念的外延或内涵, 或是其中的关 键词语进行设计,教学中可以在讲解概念之前对学生进行前测, 了解其掌握情况; 例题阅读类问题的设计, 主要是针对学生在例题阅读中的关键点、 或障碍点进行 设计,如以上案例中就是关键点的设计,当然也可以如以下的方式进设计:【案例 7】 2.8 直角三角形全

16、等的判定的引导性问题设计2.8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教材关于“ HL”的证明方法叫做构造法,你还有其他不同的构造思路吗? (提示:将 AB 与 AB重合试试)这个设计就是让学生去寻找本例的不同解答思路, 从解题的角度促进学生的 教材阅读与理解。当然像这样的点,在我们的教材中有很多,需要教师深入的挖掘。四、新授课“课堂前测”的操作要点(一)控制好前测试题的量与难度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题, 练习题地设计宜少而精, 不宜多而广。 前测题无论 题型、题量都有严格控制 ,题目不能深、偏、怪,大概是 3-4 道,而且以基础性的 为主,为的是照顾大多数学生。 4.6相似多边形和 3.5圆周角( 2)两堂课

17、都只设计了 3 道问题,面向全体学生,而且题与题之间都有联系,题干精炼,逐 级上升,图形简洁明了,两道题合一个图,节省了时间成本,不喧宾夺主。用相 关题目替代纯数学概念, 法则等文字的提问复习, 教师在题目之后引导学生加以 归纳概括, 避免脱离应用的机械记忆色彩浓厚的提问。 既快速检查了哪些知识已 经掌握,存在哪些疑惑,又可极大的节省了复习引入的时间,提高课堂效率。(二)注重前测形式的丰富多样,避免学生出现疲倦感 经常采用跟考试一样的老三样:填空、选择、解答,使用了一段时间以后, 新鲜感下降, 明显感觉到学生有一种疲倦感。 为此我又尝试采用白纸上默写、 画 思维导图,让学生到黑板书写、自行设计

18、一份试题、同学之间相互出题等方式, 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增加新鲜感。 丰富多样的前测形式, 学生在每堂课上 都兴致勃勃,课堂效率出奇的高。(三)注意课前测试的适时适度讲评 测而不改或练而不评,犹如水过鸭背式的走过场 ,我想是发挥不了什么教学 效果。所以抓住前测的反馈结果,在后续的上课中就要注意学生掌握的就不讲, 同学掌握不够好的就要精讲、多讲,多练,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避免重复学习 和吃不饱现象的发生,因材施教,定位精准,快速高效。特别是后进生是课前测 试主要的针对对象 ,为了他们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一定要让他们多讲,耐心听 取他们的解答。 鼓励同学之间相互纠正错误, 既帮助优生合理组织

19、语言, 用清晰 的条理讲解,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在听取同伴们的讲解,接地气,后进生的提 高也相当的快。(四)注意前测题的简练实用在短时间内检测到学生的实际知识储备, 掌握学情。 难度不大的前测题, 对 全体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是一个很好的体验成功的机会。填空、选择、解答三种 形式并存,也是学生所熟悉的题型,学生便于上手。引导性问题的解答,能让教 师及时精准的掌握学生对本堂课的理解情况, 以便在后续的教学中及时调整教学 步骤和策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五、新授课“课堂前测”研究的成效与反思 自从课堂中经常使用课堂前测以后, 我的课堂发生了质的变化, 归纳以后主 要有以下几点收获。(一)有效的课堂前

20、测能及时有效地调整学生上课的学习状态如上课一开始 ,学生就进入紧张的课堂前测中 ,这样是可以有效杜绝学生上课刚开始的精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等不良习惯,来一个紧张的测试,学生马上提高注意力。学生往往怕回答错误,或答得不好,影响自己在同学中的形象。所以 手、脑、口、儿一起调动起来,马上进入学习状态,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后与学 生的交谈中,经常有学生反映“上数学课很紧张” “不能有一会儿的放松” “稍一 不注意就容易听不懂” ,这也从另一侧面反映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复习引入,课堂 效率非常高。(二)有效的课堂前测能起到较好的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效果 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一个人在学习新知识后的三四小时最容易遗忘 并且时间越长遗忘率就越高 ,所以学习要经常复习 ,只有经过不间断的复习,才能 温故而知新 ,才能熟能生巧。所以 ,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及时地抽查学生学过的知 识 ,就能起到较好的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对于后进的学生 ,使用课堂前测能使其及 时发现遗忘的知识点, 了解自身水平没有掌握的数学方法 ,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查漏补漏在每一堂课中。对于好的学生也能使他们进一步巩固知识,提炼数学学习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