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思辨教育的再思辨_第1页
对思辨教育的再思辨_第2页
对思辨教育的再思辨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对思辨教育的再思辨摘要: 思辨教育的重要性得到了普遍认识和实践。 但思辨 教育的践行者要时刻对思辨教学活动进行反思, 警惕学生陷入思 辨的误区。关键字:大学英语 ;思辨教育“思辨能力”源自英语“ criticalthinkingskills ”,在众多学术 著作中也被译为“批判性思维” 。西方国家对思辨能力的研究起 步早,研究丰富且呈系统性。 西方教育界也给予了思辨能力培养 极大的重视。“乐于发现和思辨”是哈佛大学培养学生的最高使 命之一 ;“鼓励怀疑精神”为剑桥大学办学理念之一。但思辨能 力并非西方社会特有。 思辨也从“缺席”当代中国教育培养目标。 “思辨”一直以来都为中国历代知识精英所推崇

2、, 礼记曰: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从高等教育 法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当中所指出的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归根结底均建立在大脑的思 辨能力之上(孙有中, 2011)。在教育实践层面对思辨能力培养的落实上, 我们起步虽不算 早,但发展势头迅速。从 20 年前,黄源深教授( 1998)在其文 章中明确指出了英语专业学生普遍患有“思辨缺席”症,在英语 学术界掀起了轩然大波, 从此不少学者开始关注思辨、 讨论思辨。 时至今日,可以说“思辨能力(或“批判性思维” )已经成为教 育界的“热门词” 。不论是哪个层面的教育从业者,从基础教学 到高等教育,

3、 从学校教育到培训机构, 大家都可以对 “思辨能力” 或“思辨教育”的重要性侃侃而谈。有人将“思辨教育”比作一 匹教育“黑马”。但余党绪老师说:“每一匹教育黑马,都让我本 能地怀疑与警惕。 ”就如当下在教培行业火热的 “大語文”。对“大 语文”的提倡本身是一件好事。过往,从外语到艺体,从机器人 到奥数,都刮起过一股“热风” ,唯独语文不温不火。如今,随 着新课改和新高考改革的助力,在“得语文者得高考” 、“得阅读 者得高考”的呼声下,语文“火”起来了。语文受到了重视是一 件好事,因为在基础教育阶段对“阅读” ,对“语文”的强调与 重视再多都不为过。 可是,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对随之出现 的一

4、些“乱象”保持警惕。比如,有的培训机构借助“大语文” 的热度,推出一些“虚胖”的课程,将大学的文学课程内容空降 到小学,看似高大上,却并不适用小学生,不一定能消化。思辨教育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国内思辨教育的热度一直持 续,在几十年的发展中, 思辨能力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 和认可,并尝试落实,这是一件好事。但我们同样要对思辨教育 再思辨:思辨教育的效果如何?是否存在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 事实上,关于思辨能力的培养, 一直以来都有质疑的声音。 例如, 有人指出教师如若自身思辨能力不够, 其教学就不能对学生思辨 能力产生影响。 甚至有人认为, 教学这一活动本本身并不会带动 学生思辨能力的提高,甚

5、至认为 criticalthinkingcannotbetaught , 即思辨不可教。 他们认为思辨能力很大程度上受社会文化环境的 影响,即西方比东方的文化社会环境都有利于思辨能力的发展。 当然,这一论断已经被众多实证研究否定, 思辨能力并非西方独 有。即便某些研究结果显示, 西方的学生在思辨能力测量中的表 现优于东方学生, 并不能说明东方的学生天生就不具备思辨的素 养。更多的研究证明即便存在此种差异, 更重要的原因是东西方 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巨大差异。笔者认为思辨能力是“可教的” 。但怎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 思辨教学呢?在实践思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有两点观察:1)思辨教学一定要结合内容教学

6、 ;2)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容忽视。目 前,思辨能力的教学主要通过两类课程实现, 一类是专门教学思 辨能力的课程(如“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或“立论与思辨” , 或“英语辩论”),另一类是结合学生的专业课程,在专业知识的 教授中有意识地贯彻思辨教学。 哪种形式更好呢?两类课程笔者 都有教授, 通过长期的实践和观察, 笔者认为将思辨技能与学科 知识的教学相结合, 思辨能力的提高更有效。 没有某一方面知识 的积累,信息的丰富,学生的“辩”多数时候可能是在玩文字游 戏,或者思想表达停留在很浅的层面, 达不到观点的碰撞。 此外, 当学生认识到他们可以对某一事件或现象发表 “批判性” 的看法 时候,很容易将批

7、判等同于质疑,从而变得偏执。这绝不是思辨 的精髓。 就如余党绪老师说, 思辨教育贵在从纷纭复杂的现象和 道理中找到一个“合理性” ,不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最后的课堂讨论不了了之。思辨是要肯定多元,变得包容,求同存异,寻找合理性。那么在课堂中,教师就应该发挥出重要的引导 作用,特别是在帮助学生构建正确合理的价值观方面。总之,思 辨教育如要收获更多果实, 思辨教育者要时刻对教学的方法保持 思辨,避免学生陷入抬杠与偏执的误区。参考文献1 Bloom ,B.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 Handbook I : The Cognitive Domain M. New York : David Mckay Co., Inc. 1956.2 黄源深.思辨缺席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 ( 7): 1.3 文秋芳.论外语专业研究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8( 10): 29-34.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