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控制网中央子午线及投影基准面的选择_第1页
施工控制网中央子午线及投影基准面的选择_第2页
施工控制网中央子午线及投影基准面的选择_第3页
施工控制网中央子午线及投影基准面的选择_第4页
施工控制网中央子午线及投影基准面的选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施工控制网中央子午线及投影基准面的选择平面控制测量中,地面长度投影到参考椭球面以及将椭球面长度再投影到高斯平面均会引起长度变形。工程施工控制网作为各项工程建设施工放样测设数据的依据,为了保证施工放样的精度要求,要求由控制点坐标直接反算的边长与实地测量的边长,在数值上应尽量相等。工程测量规范规定,有上述两项投影改正而带来的长度变形综合影响应该限制在1/40000之内。基于此项考虑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中规定,根据工程地理位置和平均高程的大小,施工控制网可采用下述三种坐标系统方案。(1)当 长 度 变 形 值 不 大 于2.5cm/km,可直接采用高斯正形投影的国家统一3带平面

2、直角坐标系统。(2)当长度变形值大于2.5cm/km ,可采用:-投影于参考椭球面上的高斯正形投影任意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投影于抵偿高程面上的高斯正形投影3。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投影于抵偿高程面上的高斯正形投影任意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3)面积小于25km2的小测区高程项目,可不经投影采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统在平面上 直接计算。第一种方案直接采用了国家统一3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第三种方案直接采用了小区 域施工坐标系统,无需多做解释,读者一看就能明白。 下面我们仅讨论第二种方案的第三种 情况。那么如何根据实际情况来合理确定施工控制网的中央子午线及相应的投影基准面,以建立符合工程需要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3、呢?一、两项投影长度的变形在控制测量计算中, 有两项投影计算会引起长度变形:一是地面水平距离(一般是高于椭球面的)投影到参考椭球面,这将引起距离变短;二是参考椭球面距离投影到高斯平面, 这将导致距离变长。下面讨论两项变动的大小情况。(一)地面水平距离投影到椭球面的长度变形此项变形的数值可近似地写做H?& = -Rd0(2-5-1)式中,H为边长两端的平均大地高程,R为当地椭球面平均曲率半径,d地面水平距离。其中R计算公式为R=V(2-5-2)C= * , V =1 + e2cos2Bb式中,a为椭球长半轴,b为椭球短半轴,e为椭球第二偏心率,B为测区平均大地纬度。表2-5-1中列出了在

4、不同高程面上依式(2-5-1)计算的每千米长度投影变形值和相对变形值。R的概值取6370km。表2-5-1在不同高程面上每千米长度投影变形值和相对变形值H/m50100150200300500100020003000 SJmm-7.8-15.7-23.5-31.4-47.1-78.5-157-314-471?SLs-1/1274001/637001/426671/318001/212001/127001/63701/31801/2120由表2-5-1可知,高于椭球面的地面水平边长投影到椭球面总是距离变短。投影变形的相对变形接近1/40000。(二)椭球面距离投影到高斯平面的长度变形此项变形的数

5、值可近似地写做ym ?S2= RS式中,S为椭球面边长,R为当地椭球面平均曲率半径,常数)的平均值。表2-5-2中列出了不同ym时每千米长度投影变形值和相对变形值。计算时取B=35 , R=6370892m表2-5-2不同ym时每千米长度投影变形值和相对变形值ym/km102030405060708090100 S/mm1.24.911.119.130.844.360.478.899.8123?S2S1/8100001/2000001/900001/500001/325001/226001/166001/127001/100001/8100由表2-5-2可知,投影变形与ym的平方成正比,离中央

6、子午线越远变形越大。约在ym=45km处每千米变形2.5cm,相对变形1/40000。绝对值与H成正比,随H的增大而增大,而且当H=150m时,每千米长度变形接近2.5cm,当投影面不是参考椭球面,而是大地高程为HO的某个投影面时,则式(2-5-1)变为?SI=-罕2doR(2-5-3)(2-5-4)ym投影边两端y坐标(去掉500km综合以上两种变形,最后的投影长度变形为?S= Si + S2= -H-Rdo+黑S近似地写为2?S=缗- V S(2-5-5)2RR要使控制网变形小,及要求基本做到?SS1+ S2-Rd0+2R2S 0(2-5-6)由对式(2-5-6)的不同处理,可导出几种施工

7、控制网中央子午线和投影基准面选择方案。考椭球面方案这种方案的思路是地面观测值仍然归算到参考椭球面,但高斯投影的中央子午线不是标准3带中央子午线,而是按工程需要来自行选择一条中央子午线。用这条中央子午线,边 长的高程投影和高斯投影引起的长度变形能基本相互抵消。由于投影基准面仍然为参考椭球面,故H0=0,则式(2-5-6)变为碧-RS = 0(2-5-7)解得ym= 2RH(2-5-8)即当ym满足上式时边长的两项投影互相抵消。三、中央子午线采用国家标准30带中央子午线,但投影基准面采用抵偿高程面方案这种方案的思路是在不改变国家标准30带中央子午线的情况下,不再投影至参考椭球面而是投影至某个抵偿高

8、程面,从而得到地面上边长的高斯投影长度改正与归算到基准面上 的高程投影改正相互抵偿的相同效果。在保持中央子午线,即ym不变的前提下,由式(2-5-6)可解得HO=H-ym(2-5-9)2R这就是说,如果把地面边长投影至高程为Ho=H-y|的高程面上,而不是投影至参考椭球面上,则高程投影引起的长度变形Si与高斯投影引起的长度变形S2能够互相抵消。二、中央子午线按工程需要白行选择,但投影基准面仍然采用参不过测区是个范围,而不是一个点。式中的ym应如何取值呢?高斯投影长度变形S00ym2,对于一个测区,必有ym2的最小值(y2)min和最大值(y2)max,显然我们即不能取ym2= (y2) min

9、,又不能取ym2= (y2) max,而应取用这样的ym2代入式(2-5-9)算出的H。,可使整个测区边长变形综合最小。当然实际 选用时如果结合测区地势情况,需要时对ym2稍作变动效果会更好。四、中央子午线和投影基准面均按工程需要白行选择方案这种方案的思路结合了前两种前两种方案的一些特点,即将中央子午线移动至测区中部,又变换了高程投影基准面。当测区东西向跨度较大,需要抵偿的带宽较大时,即可采用此种该方案同时要求?Si = -H-Hdo = 0(2-5-11)R?&=S=0(2-5-12)2R这里Ho表示投影基准面的高程。由式(2-5-11)解得H=Ho此时边长的高程投影变形为零,若Ho

10、取测区平均高程面Hm,或略低于该平均高程面,则个边长高程投影近似为零。由式(2-5-12)解得Ym=0这表示要求测区在中央子午线附近。(一) 选择合适的地方带中央子午线L L0在测区内或测区附近选择一条整5或整10的子午线作为中央子午线。 例如河南某城市的城市地方坐标系中央子午线取作112 30,某县城的城市坐标系中央子午线取作11225。(二) 已知点换带计算将当地的国家控制网已知点坐标通过高斯反、正投影计算,换算成中央子午线为L。的2ymymmin + ymmax2(2-5-10)地方带坐标系内的坐标。(三) 计算控制网的地方带坐标(第1 1套地方坐标)将地面观测值(包括边长)先投影至参考

11、椭球面,再投影至所选中央子午线的高斯平面,然后进行平差计算。获得的坐标,高程投影基准面仍为参考椭球面(或似大地水准面),而中央子午线则为地方中央子午线。 可称作第一套地方坐标。 这套坐标系的好处是, 可通过坐 标换带与国家标准坐标系统互算。这样地方控制网与国家控制网就是联系紧密的统一系统。(四) 选高程投影基准面H0H0高程投影基准面Ho一般选测区平均高程面Hm,或最好稍低一点的面。Ho取至整10m。(五) 计算地方带平均高程面坐标(第二套地方坐标)(1)在测区内(最好在中心区)选择Po作为控制网缩放的不动点。Po点的坐标(X0,yo)在控制网缩放前后保持不变。点Po可以是一个实有的控制点,也可以是一个人为取定的坐标点。(2)计算控制网缩放比例kR+H0R包括已知点。由以上两式计算出来的坐标即为中央子午线为地方中央子午线Lo,高程投影基准面为Ho的第2套地方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