笠翁对韵后未整理部分_第1页
笠翁对韵后未整理部分_第2页
笠翁对韵后未整理部分_第3页
笠翁对韵后未整理部分_第4页
笠翁对韵后未整理部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2. 语法单位:是能够表达一定语法意义的语言单位。3.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构词单位,是语言的备用单位。4.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的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5.短语:是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6.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的单位。1.语法术语有两个含义:一个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另一个指语法学2.语法学是研究、描写语法规律的科学,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3.语法的性质1)抽象性A任何一条语法规则都是从大量的语言现象中概括归纳而来的。B具体的词、词组、句

2、子是无限的,而语法规则是有限的。人们正是依赖这有限的、抽象的规则去驾驭无限的语言事实。C.语法中的意义也是高度抽象的。2)稳固性A语法的抽象性决定了语法的稳固性。B语法与人的社会生活没有直接联系。3)民族性4.如何理解语法的抽象性?构词、构句规律是抽象的,并非一成不变的,从大量语言现象中概括、归纳而来。5.汉语语法的民族性表现在哪里?我们的汉字是音、义、形结合体,一个字不同读音就不同语意。6.语法单位的分类: 共分四级:语素、词、短语、句子 。句子成分分析法的优点是:(1)寻找中心词,主次分明。容易反映句子的基本构造2)在反映句子基本构造的基础上,能够准确地归纳句型,收到提纲掣领的效果3)句子

3、成分与词类的对应性较强,能够反映词在造句中的功能和作用。4)找句子主干的方法便于教学,便于寻找语病。缺点是:(1)忽视句子的层次构造,不注重句子的层次分析。2)忽视词组的句法作用。(3)过分强调语义在语法分析中的作用,混淆了语法和逻辑的界限。11. 直接成分分析法:直接成分分析法又称为层次分析法,是通过分析直接成分间的组合来揭示句子构造层次的分析方法。俗称二分法,通称层次分析法。12.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1.语序的变化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起重大影响2.虚词的运用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有重要作用。3.汉语词类跟语法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4.短语的结构跟句子的结构以及词的结构基本一致。二名

4、词的语法特征:经常放在动词前后分别作主语和宾语,名词一般不能作补语。从词与词的组合能力看:名词前面一般能够加上表示名量的数量词语,一般不能加副词。1. 动词的含义: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的实词。 2.动词的种类(1动作动词(2心理活动动词(3存在,变化,消失动词(4判断动词(5能愿动词(6趋向动词(7形式动词3.动词的语法特征 (1)多数能作动语带宾语,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核心)。 (2)动词能够受副词“不”修饰只有少数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前加程度副词。 (3)能构成“V不V”式并带宾语表示提问。4)动词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 (5)有些动作行为动词

5、可以重叠,表示短促动作的动量小或时量短或轻松,尝试等意义。4. 动词的句法功能 (1)动词一般都能做动语,带宾语.不能带宾语的动词很少。 (2)动词还能做定语、补语,少数动词可在做状语。形容词的语法特征(1) 常做定语和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句法功能)(2) 不带宾语,但有性质形容词兼属动词,作动词时能带宾语。(3) 大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4) 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式和状态形容词,或者是因为表形态的,或者因为本身带有某种程度意义,不能再受程度副词修饰。(5) 有些性质形容词可以重叠,即以形态变化表示性状特征程度的加深或适中,重叠后不能前加副词“很”,因重叠就表示程度加深了。3.数次的语法特征:数词

6、通常要跟量词组合成数量短语,才能作语法成分2.数量短语通常用作定语、补语、状语3.一些数次有固定的用法倍数只能用来表示数目的增加,不能表示数目的减少分数既可以表示数目的增加,也可以表示数目的减少量词的语法特征量词总是位于数次和名词之间,数次与量词组成数量短语,作定语、状语、宾语等。如“(一个)人、(一把)拉住2.单音量词大多可以重叠,重叠后表示每一,逐一,能单独充当定语、状语、主语、谓语。量词有时做句法成分。3.什么量词能与什么名次组合,在普通话和方言里各自有自己的习惯,有的相同,有的不同。量词搁在指示代词后面,构成指量短语。本书的“名词语”就是体词语,包括数词、量词、代词和名词及名词性短语。

7、八、副词: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2.副词的语法特征(1) 副词都能做状语,几乎都能修饰动词,近半能修饰形容词。(2) 副词一般不能单说,少数几个副词可以单说单用(不、没有、有点儿、当然、马上等)(3) 部分副词能兼有关联作用。(4) 副词和动词的区别:1)出现在名词前是动词(2)出现在动词形容词前是副词5.时间名词和时间副词的区别(1)时间名词和时间副词都表示时间都充当状语,会发生混淆。6.区别词和副词的区别1)区别词和副词的共同点是只能够作修饰语:区别词修饰名词,副词修饰动词和形容词。但有的词既可以修饰名词,也可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2它们修饰名词时是区别词,

8、修饰动词或形容词时是副词,也就是区别词和副词的兼类词代词:起代替、指示作用的词。1. 虚词: 虚词是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词。2. 介词:介词是放在名词性词语前,与之组成“介词短语”表示时间、处所、方式、方法等意义的虚词3.连词:是连接词、短语、分句或句子的虚词。4.助词:助词是附着在其他语言单位的前后,表示某种语法意义的虚词。种类 结构助词、动态助词、比况助词、其他助词5.语气词:放在句尾或句中停顿处,表语气。1. 虚词的特点:(1) 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只能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2) 数量少,封闭性强,在一定时期内,其数量基本没有增减。(3) 能量大

9、,是决定汉语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起主要作用是连结和附着。(4) 不能重叠2. 怎么区分介词和动词?看句中除了这些词之外,还有没有第二个谓语动词,有则是介词,没有则是动1. 短语:是有语法上能够搭配的词组合起来的没有语调的语言单位,又叫词组。2.主谓短语:由有陈述关系的两个成分组成,前面被陈述部分是主语,表示要说的是谁或什么,后面陈述的部分是谓语,说明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陈述关系用语序而不能虚词表示。3.动宾短语:由有支配、涉及关系的两个成分组成,前面起支配作用的部分是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后面被动作支配的部分是宾语,表示做什么。支配关系用语序而不用虚词表示。4.偏正短语:由修辞关系两部分组成,修

10、饰部分在前叫修饰语,被修饰部分在后叫中心语。5.中补短语:由又补充关系的两个成分组成,前面被充分不分是中心语,由位于充当,后面补充部分是补语,也有位于充当,起述说的作用,能回答怎么样的问题。6.联合短语:由语法地位平等的两项或者几项组成,其间是联合关系。7.连谓短语:由多项谓词性谓语连用,谓词性词语之间没有语音停顿。8.兼词短语:由前义动词的宾语兼作后一谓语的主语。9.同位短语:多有两项组成,前项和后项的词语不同,所指是同一事物。10.方位短语:由方位词直接附在名词性或动词性词语后面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11.多义短语:只有一个意义的短语叫单义短语,不止一个意义的短语叫多义短语1.句子:

11、具有一个特定语调,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2.句子具备的条件:1)能够单用;2)能够表达相对完整的语义;3)具有特定的语调,前后有较大的语音停顿,书面上用句号、问号和感叹号。3.分析主语的构成材料:包括名词性主语和谓词性主语。5.主语的语义类型 施事主语 受事主语 当事主语(中性主语) 6.宾语的语义类型:受事宾语、施事宾语、中性宾语(即非施非受宾语)中性宾语: 7.根据宾语判断动词的分类: 根据带宾语的情况,把动词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及物动词根据所带宾语的性质,分为名宾动词(动词后只能带名词性宾语的动词):特点是动作性比较强,如:读、写、打等。谓宾动词(动词后只能带谓词

12、性宾语的动词):A表名谓宾动词:心理活动,主观感受,具有概括意义,起始过程意义,言谈意义,带“得”语素存现句:表示什么地方存在,出现或消失了什么人或事物的一种句型。句类:根据语气分出来的句子类型叫句类。陈述句:叙述或说明的具有陈述语调的句子疑问句:有疑问语调表示提问的句子叫疑问句,有疑而问的叫询问句,无疑而问的叫反问主谓句:由主语,谓语两个成分构成的单句。动词谓语句:动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句子 形容词性谓语句:形容词性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 名词谓语句:名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句子。 主谓谓语句:主谓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非主谓句:分不出主语和谓语的单句。“把”字句:在谓语动词前用介词“把”引出受事,对

13、受事加以处置的一种主动句。“被”字句:在谓语动词前面,用介词“被”引出施事或单用被的被动句。连谓句:由连谓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兼语句:由兼语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双宾句:谓语中心之后出现指人和指事物两种宾语的句子。存现句:表示什么地方存在,出现或消失了什么人或事物的一种句型。“是”字句:由动词“是”构成的表示判断或肯定的句型。框式图解法口诀:先主谓后中心,状语分完找动宾。中心明前后看,定状补自出现。多层定状左统右,一层一个别抢先。补语跟着谓词走,分到单词才算完“把”字句的特点:(1)谓语动词的非光杆性。 动词前后总有别的成分,动词一般不能单独出现,尤其不能出现单音节动词。(2)把字

14、介引对象的有定性。 “把“的宾语一般说在意念上是有定的、已知的人或事物,因此前面会带上”这、那“一类修饰语。(3)语义上的处置性。 谓语动词一般都带有处置性,就是动词对受事要有积极影响。(4)“把“字短语和动词之间一般不能加能愿动词、否定词,这些词只能置于“把”字前。“被”字句的特点:(1)动词一般是有处置性的,跟“把”字句里的动词差不多。(2)主语所表示的受事必须是有定的。(3)能愿动词和表否定、时间等的副词只能置于“被”字之前。1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子成分的分句组成。(名词解释)2 复句的类型:联合复句 偏正复句。联合复句:并列,顺承,解说,选择,递进,偏正,转

15、折,条件,假设,因果,目的3 多重复句 多重复句是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结构层次的复句。(名词解释)4 多重复句的分析方法第一步:总观全句,确定分句界限,在每个分句开头标明数码。第二步:找出全部关联词语,分别用不同着重号标清;第三步:尽量一分为二,先用单竖线把第一层次的分句隔开,并在竖线上方写明前后分句间的关系,然后用双竖线把第二层次的分句隔开,并且写明关系。如剩下的还可以分出第三层次,就用三条竖线隔开,并且写明关系。逐层分析,一直分析到都是单个分句为止。5 紧缩句 紧缩复句由复句紧缩而成。它是分句间没有语音停顿的特殊复句。1句群:句群也叫句组,它由前后连贯共同表示一个中心意思的几个句子组成。2句

16、群的类型: 并列,转折,解说,递进,选择,因果,目的,假设,条件句群3 多重句群: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层次的句群叫多重句群,又叫复 杂句群。 修辞:为了增强语言效果,对语言要素进行的选择、加工和调整。语境:语境是使用语言的环境。它包括狭义语境和广义语境两种。修辞同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修辞不是语言的第四要素,它同语音、词汇、语法之间既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从属关系。修辞属于纯语言运用。修辞的原则:适切原则:修辞以适应和切合题旨、情境为首要原则。所谓题旨就是语言表达的思想内容。情境主要指表达所需处的客观环境。审美原则:修辞充分利用语言的审美价值来满足人们的美感需求,审美原则是修辞的基本原则。比较原

17、则:效果的好坏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加以衡量。研究修辞也需要比较,分析修辞现象的基本方法就是比较。1. *修辞的作用:(一)有助于提高说话和写作能力、阅读和欣赏能力二)有助于塔高语言修养和语言美的水平。三)有助于社会信息更准确畅通地传递6.*学习修辞的目的: (1)学习修辞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语言表达效果,更好地完成语言交际任务。2)学习修辞还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理解别人的文章,提高我们的阅读欣赏水平。 长句及其四种使用情况:长句是词语多,结构复杂的单句和复句或分句,长句表意义丰富、准确、严密。使用情况:修饰语较多;联合成分较多;某一成分结构复杂;分局中结构层次较多。短句:短句是指词语少,结构简单的单句或

18、分句,短句简洁,明快,有力。整句:结构相同或者相似的一组句子叫整句。特点:整句形式整齐,语气贯通,声音和谐,意义分明,除了在诗歌、唱词中大量运用以外,在散文和一般文章中也经常使用。散句: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叫散句。特点:散句在形式上与整句相对,它形式多变,表达灵活,散而不乱,力避单调呆板,富于参差美。辞格:指在使用语言过程中逐步固定下来的在一定语境中能够产 生积极表达效果的语言运用形式构成比喻必须符合的两个条件:第一,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上不同的两类事物,同类事物一般不能构成比喻;第二,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具有相似点,即喻体必须在某一点上与本体相似,才能用来说明描绘本体。

19、比喻的作用: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印象。运用比喻要注意的问题:一)喻体必须是常见的、易懂的。二)比喻要贴切。三)要注意思想感情。四)要注意区分比喻和非比喻,譬如比喻和比较形式上相同,而实质上是不同的。8. *比喻和比拟的区别: (1)比喻重点在“喻”,即以乙事物“喻”甲事物,甲乙两事物一主一从;2)比拟的重点在“拟”,即将甲事物“当做”乙事物来写,甲乙两事物彼此交融,浑然一体。9. 借代和借喻的区别: (1)作用不同 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2)客观基础不同 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3

20、)转化方式不同 借喻往往可以改为明喻或暗喻,借代则不能。10. 什么是拈连? 利用上下文的联系,把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巧妙地用于乙事物,这种 辞格叫拈连。双关: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辞格叫双关。分类:谐音双关:利用音同或音近的条件使词语或句子语义双关语义双关:利用词语或句子的多义性在特定语境中形成双关。仿词: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中的某个语素,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这种辞格叫仿词。仿词是仿拟形式之一。分类:音仿:换用音同或音近的语素仿造新词语。义仿:换用反义或类义语素仿造新词语。反语: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这种辞格

21、叫反语,也叫“倒反”婉曲:有意不直接说明某事物,而是借用一些与某事物相应的同义语句婉转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辞格叫婉曲,也叫“婉转”。分类:婉言:一种不直说本意,用含蓄委婉的话,把所要说的话人旁烘托出来。曲语:把不便直说或不愿直说的话用别的词语来代替婉曲和双关的区别:1.婉曲注重在故意回避某种说法,要说的话不直接说出来;双关着重有意影射某人某事,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2.婉曲是闪烁其辞,用委婉的方式暗示出来,表现为意在言外,需要人们从话语的外面去理解;双关把话说完,同时关顾表里两层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对偶: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这种辞格叫对偶。分类

22、:正对: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表示相似、相关的关系,在内容上是相互补充的,以并列关系的复句为表现形式。反对 串对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使内容和语势增强,这种辞格叫排比。分类:句子排比,句法成分排比 排比注意的问题:1.排比的突出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重心,周密地说明复杂的事理,表达强烈奔放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气势,因此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生硬地拼凑排比的形式。2.排比有的是多项全举;有的是在多项中举其所要者,留有弦外之音,启发读者深思。3.准确地使用提示语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排比和对偶的区别:1.排比是三项或更多项的平行排列

23、,对偶只是两项的对称排列。2.排比每项字数可以不完全相等,对偶两项字数必须相等。3.排比常反复使用相同的词语,对偶力求避字面的重复。层递: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连用结构相似、内容递升或递降的语句,表达层层递进的事理。顶真:用上一句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的句子头尾蝉联,上递下接回环:把前后语句组织成穿梭一样的循环往复的形式,用以表达不同事物间的有机联系相错:本句的二四六平仄相错。相对:两联相同位置平仄相对相粘:(四句中的二三句)下一联的相对位置与对句的平仄相同。要求一:平仄相错:在作对时,如何分清上下联:上联以仄音字作结,下联以平音字作结。(考试时两联尾字平仄一定不同) 一、对比:把两种

24、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也叫对照。类型 :两体对比,一体两面对比对比和对偶的区别:1.着眼点不同。对比以意义为特征,着眼在内容方面,要求两种事物或一种事物的两个方面在意义上相反相对;对偶以结构为特征,着眼点在形式方面,要求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也就是说,对比的特点是对立,对偶的特点是对称。2.作用不同。对偶是利用均衡对称的语言形式、和谐优美的语言节奏,以加强艺术感染力;对比是以内容上的对立,来加强语言的鲜明性。对偶中的“反对”从内容上看是对比,从形式上看是对偶,这是辞格兼用的现象。二、映衬:突出主体事物,用类似的或相反的、或相异的事物做陪衬的辞格叫映衬,也

25、叫衬托映衬与对比的区别1.对比重在表明对立关系,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两个对立的方面没有主次之分,使平行并列的;而映衬以宾衬主,有主宾之分,陪衬的事物是说明主体事物的,是用来突出主体事物的。2.对比可以使两个事物,也可以使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而映衬描写的是两个事物。3.从效果上看,对比主要使用比较的方式揭示事物的本质,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映衬主要是以宾衬主,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主题。三、反复: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连续反复,间隔反复设问和反问的区别:1.从形式上看,设问是自问自答;反问是问而不答,答在问中,它实际是把问和答集中一身。2.从内容

26、上看,设问本身不表示肯定或否定;反问明确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内容,它是用否定的形式表达肯定的内容,用肯定的形式表达否定的内容。3.从效果上看,设问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反问是加强语气,坚定自己的看法.4.从位置上看,设问多用于句群、段落或篇章的开头,以引起下文的论述,反问多用于论述之后,表示强调和突出。六、通感:叙事状物时运用词语,使不相通的感官感觉相互沟通起来的辞格叫通感,也叫移觉通感和比喻的区别:比喻是借助想象,本体和喻体有相似点,通感是感觉的内容同客观刺激的关系的错综复杂性造成的,它是基于人们感情强烈时感觉的特殊性和真实性,它是感觉自然的转移,由甲转移到乙,甲和乙之间没有相似点。比

27、喻和通感的修辞作用不同。一般来讲,比喻是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以收到更生动、更形象的表达效果。通感与比喻却相反,它是由一种感觉移到另一种感觉,有一种越说越深似乎给人玄妙的感觉。移就的分类:1)移来修饰和描写抽象事物的2)移来修饰和描写具体事物移就和比拟的区别:1.从用法上看,移就是寓情于物,物应然是物,只是把属于人的性状移属于其他事物上,并不要求这个事物人格化;而拟人则是将物拟人,物已当作人,两个事物浑然一体,彼此交融。2.从形式上看,移就多数表现为用表示人的思想行为的词语来修饰描写其他事物,移就中的两项多数形成偏正结构,其间的关系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而拟人往往把人的思想行为渗透在其他事物上,

28、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谈举止和音容笑貌。所以拟人中的两项大多形成主谓结构,其间的关系是陈诉与被陈述的关系。移就和通感的区别:由一种感官感知的事物移到另一感官所感知的事物是通感;由一种不能用感官感知的非常抽象的移到某种感官能感知的是移就。通感被描写的对象必须是感官所能感觉到的具体事物,而移就被描写的对象往往是抽象事物,如“金色的年华”、“甜蜜的歌声”,虽然“金色”和“甜蜜”都是可以凭感官所能感知的,但“年华”是抽象名词,“歌声”是具体名词,是可感知的;所以,“金色的年华”是移就,“甜蜜的歌声”是通感。移就是词语的移用,它往往是在同一篇文章中甲乙两种事物都出现过,而通感就不需要这样。移就和拈连的区别:

29、1.在用法上,移就是根据感情上的内在联系,把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移植来修饰乙事物,而不出现其修饰的甲事物,所以,移就的词语在上下文中只出现一次。拈连则是借助上限文的联系,将上文描写具体事物的词语顺势拈来,连用于下文描写抽象的事物。因此,它是甲乙两事物同时出现,拈连的词语也不止一次出现。2.在形式上,移就所移用的词语主要是形容词,其词义不变,拈连所移用的词语多半是动词,其词义往往以转义的形式出现,例如“锁得住自由的身,锁不住革命精神”便是。拟声-利用拟声词摹拟客观事物声音作用:生动形象,具体真实。可以收到声情并茂,寓动于声,以声显动,生形兼胜的表达效果。摹状-利用叠音手段摹拟客观事物情状作用:真实

30、的表现事物特征,使人感到有形有状。飞白-故意将由于音同或音近缘故读错的词语记录下来。作用:幽默风趣,生动形象析词-由于表达的需要,把一些合成词或固定短语等拆开来使用。作用:使语义更充实丰富,是表达更具体细致。使原词能增添新意。引用-为了有力地说明问题而借用现成的话。错综-故意使用参差交错的词语和句子,避免语言单调呆板。词语错综;句式错综 空气中的雪花,像是洁白的羽毛,又仿佛是飘舞的梨花,毛茸茸、亮晶晶,蓬松松、沉甸甸。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冬天骨子里就含蓄,不事张扬。它走过了一路的芬芳、火热与喧嚣,终于以谢幕的姿态淡定下来了。如同一位沧桑老人,流金岁月历练出来一种刚毅与深沉,坦然面对曾经的枯荣兴

31、衰,承受着一切的喜怒哀乐,在淡定中回味童年的梦幻,反思青年的激情,盘点中年的得失。它又静若处女,把几多复杂的情感深深埋在心底,隐秘着多情与向往,按捺住所有的冲动与宣泄,在平静中期待春缘的喜乐,憧憬播种的自豪,遐思人生的美好。冬少了一些浮华,多了一份内敛;少了一些狂热,多了一份凝重,风清气正,厚积薄发。不知道冬日是不是读诗的季节,是一个“晚来天欲雪”的黄昏,去邀一位故人来赴“红泥小火炉”的情趣。那夜的酒早已挥发,不朽的是那一片情。 (雪)我忽然想起新约上的那句话:"你们虽然没有邮过他,却是爱他。"我立刻明白爱是一种怎样独立的感情。当油加利的梢头掠过更多的北风,当高山的峰巅开始落下第一片初雷的莹白,你便会来到。而在你珊瑚色的四肢还没有开始在这个世界挥舞以前,在你黑玉的瞳仁还没有照耀这个城市之先,你已拥有完整的爱情。我又模糊地忆起江南那些那么好的春天,而我们总是伏在火车的小窗上,火车绕着山和水而行,日子似乎就那样延续着,我仍记得那满山满谷的野杜鹃!满山满谷又凄凉又美丽的忧愁! 前些日子,有人告诉我一则美丽的日本故事。说到每年冬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