琊川各景点概述_第1页
琊川各景点概述_第2页
琊川各景点概述_第3页
琊川各景点概述_第4页
琊川各景点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千年琊川·魅力古镇一、琊川概况琊川镇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遵义市凤冈县境内,地处余庆、凤冈、湄潭三县交界处,距县城30公里,素有凤冈“南大门”之称。全镇国土面积115.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6710亩,人口3.26万人,居住有汉、苗、土家、仡佬等民族。镇境内气候温和湿润,土地肥沃,呈“川”字型的盆坝、丘陵错落其间。有小一型水库一座,小二型水库两座,风光绚丽的蒲水河、辉塘河穿境而过,是“黔北粮仓”主产区之一。全镇平均海拔800米,年平均气温14.5,森林覆盖率达58.2%。琊川交通便捷,凤石公路、鄢松公路贯通镇境,区位优势明显,离名城遵义100公里,距杭瑞高速公路入口27公里、余湄二级路8

2、公里、乌江河闪渡码头40公里。琊川是一个典型的生态农业示范镇,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油菜、土豆、红薯等;经济作物以烤烟、茶叶、莲藕、辣椒、中药材为主。这里,物产资源丰富,土壤富含锌硒元素,盛产有机大米、茶叶和莲藕。有优质有机大米连片生产基地3000亩,优质有机茶叶面积15000亩,优质莲藕5000余亩,其中清江浪大米在清嘉庆年间为上贡朝廷的御用大米。这里,景色迷人,神秘诱人的万佛大峡谷,曲径幽深,植被茂密,溪水潺潺;万佛山省级森林公园林木森森,群山鸟兽欢,万木林涛激,是访胜探幽、洗肺消夏的绝妙去处。琊川历史文化悠久,人文底蕴丰厚。唐朝贞观年间先后设置了释燕县、胡刀县,纳入中央王朝版图;明朝初

3、年设立偏刀水长官司、巡检司。明、清和民国时期,湖南、四川及省内各州县商贾云集于此,市井繁荣,系明清时黔北“四大场镇”之一。1935年1月14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琊川,建立了偏刀水苏维埃政权,播下了革命火种。著名作家何士光先生的乡场上、种包谷的老人等一系列均以琊川为背景反映改革开放的作品诞生于此,是完成14105公里“纵横中国跑”铁脚农民杨昌飞的故乡。2004年国家农业部、国家体育总局授予“第七批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称号,2005年获“全国百强建设重点镇”称号。 如今,更加开放繁荣的琊川以后发赶超之势笑迎八方宾客! 二、万佛峡谷万佛峡谷起于凤冈县南部的万佛山省级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核

4、心区在琊川镇茅台村猪槽坝一带,入口位于茅台村雄心一组,蜿蜒向东近20余公里,在蜂岩镇小河村与辉塘河汇合,源头谷底海拔900至1000米,出口谷底海拔500米。它的上段名蚂蝗沟,此段瀑布成群,宛如女人般婀娜多姿;中段称石碗溪,此段林木森森,秀石凌云,宛如男人般刚劲有力;下段称干沟河,中部与万佛山东北麓的石碗溪汇合,整个峡谷曲折幽深,谷壁狰狞陡峭,谷顶植被茂密,谷底溪水清澈,峡谷区域保持着原生原态,尽显奇、秀、险!三、万佛山万佛山的地貌概括为主峰和山脉两部分,西高东低,分布县南。其主峰高插云表,海拔1406.1米,是县南最高的地方。其山脉层峦叠翠,向东伸延。1000米之高者60余处,山山接壤,峰峰

5、相连,形成山脊,是县南的屏嶂。也是万佛山的整体骨架,涧谷纵横,桑田镶嵌。山水交织,错落其间。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万佛山,其山山名,从何而来?据资料提示:明万祖永乐十一年二月,即公元1413年,贵州省正式建立。凤冈当时处于土司制度,隶属石阡府。贵州石阡府地理之图随之面世。图上标注有“龙泉司”,即今凤冈之地。司地有“龙泉”,在今县城。“泉”地绘一高山,注名“迎仙峰”。明清时的“迎仙峰”,何时成了“万佛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迎仙峰”虽高而无仙圣,只能“迎仙”。为了增加这里的道行道气,使山名更加响亮,老祖宗在此修建“白雀寺”,供奉诸天佛祖,信男善女来此朝山拜佛。人们称这梵刹之地为万佛之山。久而久

6、之,“迎仙”之名渐渐为人们淡忘,“万佛山”之名则越传越远。据光绪湄潭县志记载:“龙邑之新花铺,过水河坝,迤逦起漆林大山,南行数十里,到万佛山,特起雄峰。从朱村落下,为偏刀水场。”在湄潭县的地图上,也标示有“万佛上”,贵州通志也有“贼据万佛上”;名称“万佛”的山名,文字书写的“万佛上”,是在晚清出现。四、双塘寺(摘自胡启勇作品)         双塘寺始于何年也无从考证,但是传法临济,始于清末,终于民国,毁于文革却是事实,依附在山塘边斜坡上的一座古墓,便是清末双塘寺的主持本清严精和尚的灵墓,被完全掩埋在灌木和杂草中,

7、无声地承载着风来雨去的绵绵日子。用刀将草木砍除干净后,呈现在眼前的却是一座遭到严重破坏的古墓,墓顶被拆倒,墓室被撬开,右边的墓屏已不知去向,一些石雕和刻字也被人为的破坏,拜台早已变成了耕地。所幸墓室两侧的对联“严练金刚本不朽,精参贝叶清愈香”还完好如初。此联为嵌字联,嵌入了墓主人本清严精四字,上方正中刻有“圆寂恩师上本下清严精老和尚觉灵墓”字样,落款为“孝徒觉崇,授黔灵山方丈,总理全省佛教会长”,同时还在墓室内侧找到建墓时间为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本清严精和尚的弟子觉崇和尚,俗姓骆,贵州正安人,早年出家双塘寺,得严精和尚印证。民国初年,觉崇离开双塘寺到贵阳黔灵山,协助黔灵山第十代主持智明

8、方丈重修弘福寺,传法临济,大振宗风。民国15年(1926年)智明方丈寂于黔灵山,觉崇便继承衣钵,为黔灵山第十一代传临济43世开始主持弘福寺。当时贵州正是桐梓军阀毛光翔主政,贵州创办佛学会,觉崇被推选为会长,成为贵州佛学会第二任会长。1933年,已近暮年的觉崇和尚以佛学会会长的名义将恩师本清严精和尚的灵墓进行修造,其规模和做工,无不渗透着觉崇对恩师的殷殷深情。次年,觉崇圆寂于黔灵山,葬于弘福寺左侧。继任方丈崇云写铭文镌刻于碑上:“真空玄相,宝塔玲珑。层层塔荫,舍利增雄。传灯续焰,法由澈翁。来自龙泉、果证灵峰”。龙泉乃是凤冈的旧称,此铭清楚记载了觉崇和尚来自于今凤冈县琊川镇双塘寺的史实。世事无常,

9、兴衰更替,香火兴盛的双塘寺由于战事频繁之故,于民国初渐趋衰落,在文革中被彻底破坏,而这一段历史,这一段佛缘,后来却牵连着一位智者的情愫。这位智者就是当代著名作家何士光先生,他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来到琊川中学任教,在改革之初他以这里的山水人情写下了乡场上、种包谷的老人、草青青等小说,如一树梨花香馥在当今文坛。现在,何士光先生已隐退文坛,一心向佛,用信仰进行着灵魂的洒扫庭除,静修着明净与智慧,而他心中的那缕空灵之光,最初就获取于双塘寺,这些在他之后的著作中多有提及。   1992年,何士光的老朋友,著名作家张贤亮来筑,何士光先生便与老友共游黔灵山,这次他专门去拜竭了觉崇和尚的灵塔。他与觉崇和

10、尚虽然相隔半个世纪,但是同样来自于凤冈琊川,同样留住贵阳的经历,让他感觉到他俩跨越半世纪的佛门归依,早也在冥冥之中注定。何先生很在意这段佛缘,他在散文黔灵留梦记中虔诚地写道:“黔灵山上有一块残碑,是我更早的时候见到过的,上面刻有铭文,大抵叙述了一位住持的身世,说他曾在凤冈住过,是从那儿的双塘寺来的”。何先生把他与觉崇和尚同样经历归终于一种因果,他写道:“因为我要去那个叫凤冈的地方,所以心里便生出对凤冈的玄想,又因为我原来见过那石碑,上面有凤冈的字样,所以就同我的心思联系起来了,由于这些缘故,所以我来到这山上。似乎一切都很分明,事情不过这样,几乎用不着猜想。”这篇散文发表在1992年的收获月刊上

11、,后来,何先生还将其编入何士光散文选(1993年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中,足见他对这段佛缘的珍惜。 大浪淘沙,该去的总得要去,当留下的自然会永驻人间,正如双塘寺,有形的庙宇早已没了,而那些无形的过去却成了我们这次探访的最大收获。五、民间奇人胡生尧与白鹭园建国后对琊川影响时间较长的民间奇人叫胡生尧,胡生尧以“好的还在后头”的传闻,闻名于凤冈、湄潭、余庆等县,并得到广泛流传。胡生尧是原凤冈县琊川公社石梁村朱家坝人,汉族(19011979年)。家居石梁河畔朱家坝二坎,一大片农田中间,房屋属典型黔北民居,在60、70年代,房屋周围有合抱以上梨树108棵,传说栽树时有意凑天罡地煞数排列。房屋在梨树中间,正

12、房两边各配厢房留出方形庭院。夏秋两季梨树林常年磐居着白压压的一片白鹭,每年有几百甚至上千只白鹭在此磐居,粪便不断从梨树上往下掉,堆积成了厚厚的鸟粪层。这些白鹭从不在他家进山的通道、院坝和房顶拉粪,整个夏秋两季,这个院子及进出通道干干净净,界线分明。半年下来,这些鸟粪是这一家子一年的农田的肥料,每到秋末白鹭飞走了,胡生尧和他的一家人会把厚厚的鸟粪铲起来,堆在某一棵梨树底下,发酵后运到自家的农田里,农田因此不需要追肥。每年秋天,这些树上的金盖梨、雪花梨采摘下来,运到附近的乡场上卖,或制成雪花糖、梨糖糕外卖,成了这一家庭丰厚的收成,让周围的农户羡慕不已。胡生尧一生爱鸟成癖,白鹭在他家梨树林上憩居的几

13、个月里,他家每天都会在前面的农田里劈出来的两张桌子大小的空地倒上2-3盆熟食,供白鹭补食。这些白鹭并不争抢,而是有序进食。胡生尧被当地人们称之为白衣大叔,他一年四季都只穿白色的服装,头上的帕子,身上的长衫,脚上的鞋都是白色的,腰带的后腰处常年插一柄黄色虎爪,手里常拿一把羽毛扇,出入步履轻盈,去世前五天还能健步到琊川赶场。他一生因白色相伴,在白鹭憩居的日子,他外出总有三五只白鹭飞飞停停在他视线之内。1979年7月14日胡生尧去世,同年,其住房周围的梨树上白鹭相继飞去。三年过后,又才逐渐增多。现今几十年过去了,梨树林少了许多,白鹭也常回来,但没以前多了。六、琊川梨花书苑琊川梨花书苑在县委、县政府的

14、支持和关心下,由凤冈县委宣传部拨款,琊川镇人民政府组织实施,于2010年8月竣工并投入使用。梨花图书苑的建设也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和帮助,整个书苑大楼是著名作家何士光先生在琊川中学任教时的教室宿舍楼改建而成。何士光先生于19701982年曾在琊川中学任教,在此期间写就了著名的短篇小说乡场上,他以古典而幽远的情怀把琊川镇意化为“梨花屯”,梨花书苑由此得名。梨花书苑总占地面积5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书苑共分三层,第一层有接待室、陈列室、展览室、管理室,小编辑社;第二层有何士光先生图书、手迹、工作生活图片展览室,各级领导来校检查指导工作图片、梨花书苑落成庆典图片、学校活动图片陈列

15、室、资料室,内存凤冈县书法协会部分人士作品。第三层是藏有近3万册图书的图书室。2014年,琊川梨花书苑和位于琊川中学校内的一栋建于1970年代的苏式教学楼已纳入凤冈县文物保护之列。七、白云山石刻群白云山,位于凤冈县琊川镇朝阳村尖锋组邱家寨背后,其山势陡峭,乱石密布。在山坳处有一片千姿百态、高高耸立的石笋石林。民国时期,当地文人墨客在其怪石之上,分别依之形或附其意镌刻有不少颇具含意的文字。“白云山”三个大字,就刻在正面的一块大石上头上,很远就能看见,每字约40厘米。在三个大字之下,沿着曲折幽深的石径步人石林间,依次看到 “白云峰耸白云山”、“白云孤峰”、“白云径”、“白象饮水”、“开径望三益”、“目开三面”、“径别通三路”、“佳可三祝”、“碣开不二”、“笑傲烟霞”、“八面峰”、“九华峰”、“云房”、“观文座”等文句石刻。每字大小为10-20厘米不等,字体亦各有特色。石林幽静深处,刻有诗句:“石洞烟霞古,仙樅雨露香。登临三径地,雅兴自延长。”乙亥秋,高极敬题并书。还见一首游遐吟,并在一光整较大的自然石壁上,刻有白云山序。据当地高龄人士介绍,此石刻为民国时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