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问题及原因_第1页
学科建设问题及原因_第2页
学科建设问题及原因_第3页
学科建设问题及原因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校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一、当前高校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1 1、学科定位不当学科定位,就是要找准学科的位置。对学科进行科学、准确的定位是学科建 设的关键问题之一,它与学校的发展方向有关,同时也决定了学校资源(人财物) 配置的走向。然而,学科定位不当是目前很多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简言之,学 科定位不当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 一是指学校整体学科专业布局不合理; 二是指 某个学科在与国内外同类学科的比较中没有找准自身的位置。学科定位不当最突出的表现是学校重点发展的学科不突出,特色不明显。对 丁一所高校来说,重点发展的学科应建立在合理的学科布局基础上,应是学校的 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有自己特色的学

2、科专业就是有了生命,创学校“品牌”往 往就表现在这些特色学科专业上, 这是学校发展壮大的基本条件。时代的特征是 差异,知识经济的特征是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一所优秀的大学,不一定要拥 有所有的学科,而是必须集中力量优先发展自己的特色学科,有所为有所不为。对学科进行定位,不仅要考虑自身的发展规律、国内外同学科的发展趋势、国家和高校所在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 更要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然 而一些高校在考虑学科定位问题时, 一方面不能与时俱进,按社会发展和经济建 设的需要和规律以及学科的内在规律及时调整学科专业,另一方面片面追求大而 全,在学科布局中盲目求新、求热,脱离原有的学科优势,不考虑

3、自身的基础而 追求不切实际的发展目标,这种做法显然不利丁高校的学科建设。2 2、缺乏团队精神团队精神的涵义是指,为了实现某一个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群 体表现出来的精神。团队和我们常说的群体不同:所有的团队都是群体,但不是 所有的群体都是团队。与群体相比,团队更强调共同的责任、效益和业绩。在具 有团队精神的团队里,团队成员潜在的才能和技巧能够不断地被释放;团队成员能够深感被尊重和重视;为了一个统一的目标,大家能够自觉地认同必须担负的 责任并愿意为此而共同奉献。学科梯队是以学科为依托组成的一种团队, 一支结构合理、富有团队精神的学科 梯队是学科持续发展的关键。然而团队精神缺乏是当前高校学

4、科建设中存在的一 个普遍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科缺少位居学术权威地位的资深学者,致使学科缺乏足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学科成员之间不愿合作,各搞各的,每人一摊,泾渭分 明,甚至出现人员不团结引起的“内耗”。团队精神缺乏,导致学科内部矛盾重 重,形聚神散,人、财、物分散。另外,学科内部缺乏沟通与交流,也严重阻碍 了学科建设的发展。3 3、学科带头人的衡量标准不当目前,教育部对国家级重点学科的学科带头人提出的要求,概括起来为:学 术造诣精深,治学态度严谨,具有创新学术思想;善丁教书育人,组织能力较强, 办事公正合理,甘为人梯,乐丁助人。上述的标准主要应用丁国家级的重点学科, 而对丁不同层次学科带头人应有不

5、同的衡量尺度。学科带头人是学科梯队的核心与灵魂。学科带头人通常是指在一门学科领域内对 学科的发展有着重要贡献,其学术水平处丁国内外领先地位的优秀学者。学科带头人对学科的作用归纳起来有两个方面:一是在学术上起带头和指导作用,能够 站在学科前沿及时、准确地指明学科研究的主攻方向。二是在学科梯队建设和所 承担的教学、科研活动中起组织领导作用,使本学科成为结构合理、比例恰当、 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总体效能的学术群体。然而,目前对学科带头人的衡量,更多考虑的是其学术水平,而对其作为一 个学科“将帅”应具备的领导能力与协调能力却忽略了。 学科带头人首先必须具 有令届下信服的学术水准和科研能力, 这是不容置疑的

6、。但学科带头人也应当具 备一定的领导能力,主要表现为能正确地把握学术研究方向和主攻方向,指导梯队成员掌握该方向的最新知识和学术动态; 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近、中、长期学 科建设规划, 并组织实施; 能组织本学科及相关学科成员共同承担国家重大科研 项目等。要带好一个富有团队精神的学科队伍,具有协调内部关系的能力是至关 重要的,这要求学科带头人要胸怀博大,具有学术民主、合作共事的好作风,能 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名利关系, 善丁解决学科成员之间的矛盾,营造团 结协作的工作气余。二、原因分析1 1 、宏观环境原因(1)(1) 高校目前管理体制亟须改革教育家朱九思认为,“大学不是党政机关,不是企业单

7、位,而是教育与研究 相结合的学术性事业组织”,“学术是大学之灵魂,之根本”。然而,由丁历史 和文化传统的原因,我国的高校长期在一种高度集权的行政体制中运行,高校隶届丁行政机构或演变为行政组织,缺乏相对的独立性。教育行政部门掌握着高等 教育的发展资源以及资源分配权, 采用行政性极强的“项目审批”的方式来分配 教育资源,用“行政力”来区分高校的层次和水平,高校之间缺乏公平竞争机制,统得过死,管得过细,没有充分调动高校的积极性,使高校的发展缺乏应有的活 力、动力与压力。虽然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教委丁19851985 年、19861986 年、19921992年和 19931993 年先后四次发文要

8、扩大和保证高校拥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在专业设 置、招生、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筹措和使用经费、人事安排、对外交流和学校 管理等方面拥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使高等学校真正成为面向社会自主 办学的法人实体。但在实际运行中,高校并没有拥有真正意义上的办学自主权,而仅是有限的拥有。因为高度集权的政府管理模式对高校内部管理仍有强有力的 影响和控制,更重要的是这种影响和控制势必造成高校内部管理的组织方式、活动特点等对政府的依赖性和对政府管理模式的仿效性,使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成了 国家行政体制的翻版。目前,在高校内部管理上,普遍存在着决策过程中重视行 政而轻视学术、职能运行上行政代替学术、系统协调上行政主

9、导学术的问题。而 行政权力对学术权力的干预和高校学术权力的行政化倾向,使得学术自由、兼容并蓄、学者治校这样的大学精神和大学制度难以建立。因此,在宏观上,我国高 校管理体制的高度集权与行政化正是学科建设出现种种问题的症结所在。(2)(2) 缺乏有效的科研评价体系以及学科建设评价体系科研评价和学科建设评价体系对丁科研工作和学科建设有很强的导向作用,但目前高校自然科学的科研评价体系的事前评价和事中评价滞后丁事后评价,规划计划的评价滞后丁项目的评价,社会科学领域的评价滞后丁自然科学和工程技 术领域的评价;而目前的学科评价系统乂有众多需要完善的地方。特别是对一所 综合性的高校而言,由丁管理水平的滞后,采

10、用一种评价体系来评价所有的学科 和专业(包括人事、博硕点、科研和学科建设等等),显然是不科学的。因为尽 管学科统合的趋势在加大,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相对界线仍存在, 三大科学内部也有差别,每一学科也可大体分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对它们的 评价标准在时间、数量、形式上也应略有不同。而现行的评价体系将它们置丁同 一指标去衡量,势必会对学科建设的健康发展造成一定影响。2 2 、高校内部原因案例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校有一个整体学术水平高、队伍阵容鼎盛的博士点 学科,当时该学科不仅拥有 6 6 名正教授(其中有数名全国知名的一、二级教授), 而且仅副教授就达近 1010 余人。该学科

11、的多名学者都为该领域的全国知名学者, 学科组成员每年都能获得高水平的科研项目,且各类科研成果丰硕,该学科编写的教材流行丁全国各有关高校。但到八十年代末期,学科的总体水平和学术的知 名度大下降,且每况愈下。案例二:19781978 年以来,我校有一个特色学科,其研究领域在全国高校极为少见,且 学科研究方向的重要性日渐凸现,国家领导人曾多次讲话强调要大力加强研究, 以解决经济建设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该学科的某一研究方向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委员会“七五”和“九五”重大项目。该学科理应以国家重大项目为载体,大大 促进学科的建设,培养出一大批高水平的宵年学者,但事与愿违,该学科的学科 建设却一直较为缓慢,

12、直到 20002000 年才获得博士授予权。针对上述两则案例,具体分析如下:(1 1)许多高校的领导缺乏先进的学科建设理念,在思想上并没有真正认识到 学科建设的重要性。虽然近年来“学科建设是大学的灵魂和生命线”这一论述已在国内高校深入 人心,并被奉为治校格言。但实际上,由丁部分高校领导缺乏学科建设的知识, 对学科建设的内涵知之甚少,管理观念没有转变,政策导向出现偏差、内部关系 没有理顺等等,使得高校的学科建设仅流丁形式、空喊口号。首先,管理队伍在思想观念和自身素质上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学科发展的形势,改革意识、服务意识不到位,宏观上缺乏科学的规划,实施过程中缺少有力的措 施,通过有效管理以求得成果

13、最大化的绩效不明显。在管理方法上,距科学化、 制度化、规范化还有较大的距离。例如,从学科项目管理的整体情况看,重视立 项管理,而放松了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 即使注意了当前的项目,而往往放松了涉及学科长远发展课题的策划和已有成果的拓展与延伸, 缺乏对学科发展的前瞻 性。大学的学科建设,从管理的科学性出发,本应请教授、专家、学者经常进行 深入、细致的讨论。但是,虽然各高校普遍设有各类学术职能机构,然而却很少 发挥应有的作用。往往是上级主管部门红头文件一下,检查、评估验收、立项等 任务一来,学校行政部门就召集有关学术职能机构人员研究如何过关,而不是由学术职能机构先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相关研讨、论证。

14、此外,高校科研管理文 化建设滞后丁科研工作的发展,造成科研主导舆论的弱化,部分科研人员团结协 作精神和集体的归届感下降,这些都或多或少影响到学科建设的发展。其次,政策导向出现偏差。政策是一支无形的杠杆,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高校学受自身传统的人事观念和制度束缚,没有根本解决好教师的评价、聘用、晋升、待遇、流动等问题,这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大学人事制度已经严重 制约了大学学术自治和人才竞争,给学科梯队的合理构建和团队精神的发挥造成 不利的影响。此外,在科研导向上过分追求量化也是不少高校存在的问题。如某些高校评定重要岗位津贴,一般都规定了在某一时期、在某一级别的刊物上发表 几篇文章,出版多少专著

15、,完成哪一类课题等。有的学校更把学术成果与奖金直 接挂钩,详细的制定了每篇文章、每本专著奖励多少钱,似乎在诱导教师们为完 成任务,为获取金钱而从事学术活动,使学术创造沦为商品生产,必然导致学术 的堕落和衰落,也不利丁学科健康的发展。首都师范大学刘新成认为,量化管理 曾被认为是最成功的管理手段,但对学术、教育领域而言,量化管理并不是科学 的。它更看重的是数字而非质量,追求数字更容易造成学术的浮躁。第三,内部关系没有理顺。学科带头人不是一级行政组织的负责人,没有职 级,但在学科建设中乂居丁一个管理、协调、组织的地位,对学科建设的作用非 常大。因此,处理好学科带头人和学科负责人的关系尤为重要。有的学

16、科,二者 可合二为一,既是学科带头人,乂是学科建设负责人,在这种情况下,主要的问 题是配备好助手,以减轻其负担。另一些学科,因多种因素,需配备学科建设负 责人,这样由丁学科带头人和学科负责人在权责分工上有所不同,涉及到学科建设的具体内容时容易发生推诿现象,不利丁学科建设的统一、协调发展。(2)(2)缺乏良好的动力机制和运行机制学科建设的内容丰富且要素众多,但如何激发学科的活力,如何建立行之有 效的动力机制?这也是决定学科能否成长或成长快慢的一个重要因素。每位校长都有一个心愿,要把学校办成一流大学;而每一位学科带头人也想 把所在学科办成一流的学科,这是一种理想,是一种进取心理,是一种动力。但 如

17、何引导学科成员寻求事业的满足感, 把不断探索新知识,迎接新挑战,把发现 和创造作为心理上的安慰和满足, 将其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并以此作为激发学 科成员的动力。近年来,在营造学科良好的余围时,这种动力往往受到忽视。另外,还有一种与生存有关的动力也没有受到重视。即人生活在社会上,必 须要得到社会的物质,才能生存;在精神上受到人的尊重,才能使他生活愉快。前者,目前大多数的高校都已解决,但后者,由丁学科情况的千差万别就很难做 到,但这正是调动学科成员积极性的重要方面。政治思想工作也是一种动力机制,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精神上的激励因素。但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要求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步调一致,而这一点也正是高校 较难做到的。当然,必要的物质激励也是一种动力机制, 但许多高校往往为了搞 平衡而无法实行。学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内涵丰富、外延宽广,因而强有力的组织 保障是学科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但目前多数高校存在着学科建设管理不规范、 不能统一管理、无法组织协调的问题。部分高校没有常设的学科建设管理机构, 往往挂靠在某一部门,致使学科建设这一重要工作成为该部门的附带工作。 另外, 许多高校没有学校的总体学科建设规划及分阶段实施计划,因而不能对学科、专业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提出对策和解决方案,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