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41 阅读理解图表信息包括新定义新运算 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18年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41 阅读理解图表信息包括新定义新运算 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18年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41 阅读理解图表信息包括新定义新运算 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18年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41 阅读理解图表信息包括新定义新运算 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18年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41 阅读理解图表信息包括新定义新运算 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阅读理解、图表信息(包括新定义,新运算)一.选择题1.(2018江苏无锡3 分)某商场为了解产品 A 的销售情况,在上个月的销售记录中,随机抽取了 5 天 A 产品的销售记录,其售价 x(元/件)与对应销量 y(件)的全部数据如下表:售价 x(元/件)销量 y(件)9011095100100801056011050则这 5 天中,A 产品平均每件的售价为()A100 元B95 元 C98 元 D97.5&#

2、160;元【分析】根据加权平均数列式计算可得【解答】解:由表可知,这 5 天中,A 产品平均每件的售价为=98(元/件),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加权平均数,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加权平均数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二.填空题1. (2018金华、丽水4 分)对于两个非零实数 x, y, 定义一种新的运算:若,则的值是_【解析】【解答】解:,则=故答案为:-1.【分析】给的新定义运算中,有 a,b 两个字母,而题中只给了一个条件,就不能把 a,b 两个值都能求出,但能求出 a

3、 与 b 的数量关系,将 a 与 b 的数量等式代入到中即可得出。2. (2018·湖北省恩施·3 分)我国古代易经一书中记载,远古时期,人们通过在绳子上打结来记录数量,即“结绳记数”如图,一位妇女在从右到左依次排列的绳子上打结,满六进一,用来记录采集到的野果数量,由图可知,她一共采集到的野果数量为1946个【分析】由于从右到左依次排列的绳子上打结,满六进一,所以从右到左的数分别为2.0×16.3×6×6.2×6×6×6.1&

4、#215;6×6×6×6,然后把它们相加即可【解答】解:2+0×6+3×6×6+2×6×6×6+1×6×6×6×6=1946,故答案为:1946【点评】本题是以古代“结绳计数”为背景,按满六进一计数,运用了类比的方法,根据图中的数学列式计算;本题题型新颖,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了古代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也考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三.解答题1.(2018江苏宿迁8 分)某市举行“传承好家风”征文比赛,已知每篇参赛征文成绩记 m分(60m100),组委会从&#

5、160;1000 篇征文中随机抽取了部分参赛征文,统计了他们的成绩,并绘制了如下不完整的两幅统计图表.请根据以上信息,解决下列问题:(1)征文比赛成绩频数分布表中 c 的值是_;(2)补全征文比赛成绩频数分布直方图;.(3)若 80 分以上(含 80 分)的征文将被评为一等奖,试估计全市获得一等奖征文的篇数【答案】(1)0.2;(2)补全征文比赛成绩频数分布直方图见解析; 3)全市获得一等奖征2文的篇数为 300 篇.【分析】(1)由频率之和为 1,用 1 减去其余

6、各组的频率即可求得 c 的值;(2)由频数分布表可知 60m70 的频数为:38,频率为:0.38,根据总数=频数÷频率得样本容量,再由频数=总数×频率求出 A.b 的值,根据 A.b 的值补全图形即可;(3)由频数分布表可知评为一等奖的频率为:0.2+0.1=0.3,再用总篇数×一等奖的频率=全市一等奖征文篇数.【详解】(1)c=1-0.38-0.32-0.1=0.2,故答案为:0.2;(2)38÷0.38=100,a=100×0.32=32,b=100×

7、;0.2=20,补全征文比赛成绩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3)由频数分布表可知评为一等奖的频率为:0.2+0.1=0.3,全市获得一等奖征文的篇数为:1000×0.3=300(篇)答:全市获得一等奖征文的篇数为 300 篇.【点睛】本题考查了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直方图,熟知频数、频率、总数之间的关系是解本题的关键.2.(2018江苏徐州7 分)小王某月手机话费中的各项费用统计情况见下列图表,请你根据图表信息完成下列各题:项目金额/元月功能费  基本话费  长途话费5短信费3(1)该月小王手机话费共有多少元?(2)

8、扇形统计图中,表示短信费的扇形的圆心角为多少度?(3)请将表格补充完整;(4)请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分析】(1)由于月功能费为 5 元,占的比例为 4%,所以小王手机话费=5÷4%=125 元;(2)根据扇形所对圆心角的度数与百分比的关系是:圆心角的度数 百分比×360 度知,表示短信费的扇形的圆心角=(136%40%4%)×360°=72°;(3)基本话费=125×40%=50 元,长途话费=125×36%=45 元,短信费=125

9、5;(136%40%4%)=25 元【解答】解:(1)小王手机总话费=5÷4%=125 元(2)表示短信费的扇形的圆心角=(136%40%4%)×360°=72°(3)50、45.25项目金额/元月功能费5基本话费50长途话费45短信费25(4)基本话费=125×40%=50 元,长途话费=125×36%=45 元,短信费=125×(136%40%4%)=25 元【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读懂统计图,从不同的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形

10、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扇形统4计图直接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大小3.(2018江苏徐州8 分)为缓解油价上涨给出租车待业带来的成本压力,某巿自 2018 年11 月 17 日起,调整出租车运价,调整方案见下列表格及图象(其中 a,b,c 为常数)行驶路程收费标准不超过 3km 的部分超过 3km 不超出 6km 的部分超出 6km 的部分调价前起步价 6 元每公里 2.1 元调价后起

11、步价 a 元每公里 b 元每公里 c 元设行驶路程 xkm 时,调价前的运价 y1(元),调价后的运价为 y2(元)如图,折线ABCD 表示y2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线段 EF 表示当 0x3 时,y1 与 x 的函数关系式,根据图表信息,完成下列各题:填空:a=7,b=1.4,c=2.1写出当 x3 时,y1 与 x 的关系,并在

12、上图中画出该函数的图象函数 y1 与 y2 的图象是否存在交点?若存在,求出交点的坐标,并说明该点的实际意义,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a 由图可直接得出;B.c 根据:运价÷路程=单价,代入数值,求出即可;当 x3 时,y1 与 x 的关系,有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 6,第二部分为(x3)×2.1,所以,两部分相加,就可得到函数式,并可画出图象;当 y1=y2 时,交点存在,求出 x 的值,再代入其中一个式子中,就

13、能得到 y 值;y 值的意义就是指运价;【解答】解:由图可知,a=7 元,b=(11.27)÷(63)=1.4 元,c=(13.311.2)÷(76)=2.1 元;故答案为 7,1.4,2.1;由图得,当 x3 时,y1 与 x 的关系式是:y1=6+(x3)×2.1,整理得,y1=2.1x0.3;函数图象如图所示:5由图得,当 3x6 时,y2 与 x 的关系式是:y2=7+(x3)×

14、1.4,整理得,y2=1.4x+2.8;所以,当 y1=y2 时,交点存在,即,2.1x0.3=1.4x+2.8,解得,x=,y=9;所以,函数 y1 与 y2 的图象存在交点(,9);其意义为当 x时是方案调价前合算,当 x时方案调价后合算【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够根据题意中的等量关系建立函数关系式;能够根据函数解析式求得对应的 x 的值;作图关键是确定交点;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4.(2018江苏无锡6 分)某汽车交易市场为了解二手轿车的交易情况,将本市场去

15、年成交的二手轿车的全部数据,以二手轿车交易前的使用时间为标准分为 A.B.C.D.E 五类,并根据这些数据由甲,乙两人分别绘制了下面的两幅统计图(图都不完整)请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该汽车交易市场去年共交易二手轿车 3000辆(2)把这幅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画图后请标注相应的数据)(3)在扇形统计图中,D 类二手轿车交易辆数所对应扇形的圆心角为 54度【分析】(1)根据 B 类别车辆的数量及其所占百分比可得总数量;(2)用总数量乘以 C 类别的百分比求得其数量,据此即可补全条形图;(3)用&#

16、160;360°乘以 D 类车辆占总数量的比例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1)该汽车交易市场去年共交易二手轿车 1080÷36%=3000 辆,6故答案为:3000;(2)C 类别车辆人数为 3000×25%=750 辆,补全条形统计图如下:(3)在扇形统计图中,D 类二手轿车交易辆数所对应扇形的圆心角为 360°×=54°,故答案为:54【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解题时注意: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扇形统计图直

17、接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大小5.(2018江苏淮安8 分)某学校为了解学生上学的交通方式,现从全校学生中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我上学的交通方式”问卷调查,规定每人必须并且只能在“乘车”、“步行”、“骑车”和“其他”四项中选择一项,并将统计结果绘制了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解答下列问题:(1)在这次调查中,该学校一共抽样调查了 50名学生;(2)补全条形统计图;(3)若该学校共有 1500 名学生,试估计该学校学生中选择“步行”方式的人数【分析】(1)根据乘车的人数及其所占百分比可得总人数;(2)根据各种交通方式的人数之和等于总人数求得步行人数,据此可得

18、;(3)用总人数乘以样本中步行人数所占比例可得【解答】解:(1)本次调查中,该学校调查的学生人数为 20÷40%=50 人,故答案为:50;7(2)步行的人数为 50(20+10+5)=15 人,补全图形如下:(3)估计该学校学生中选择“步行”方式的人数为 1500×=450 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读懂统计图,从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6.(2018江苏淮安12 分)如果三角形的两个内角  与

19、60; 满足 2 + =90°,那么我们称这样的三角形为“准互余三角形”()若ABC 是“准互余三角形”,C90°,A=60°,则B=15°;E(2)如图,在 ABC 中,ACB=90°,AC=4,BC=5若 AD 是BAC 的平分线,不难证明ABD 是“准互余三角形”试问在边 BC 上是否存在点 (异于点 ),使得ABE 也是“准互余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 BE 

20、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AB=7,CD=12,BDCD,ABD=2BCD,且ABC 是“准互余三角形”,求对角线 AC 的长【分析】(1)根据“准互余三角形”的定义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只要证明CAECBA,可得 CA2=CECB,由此即可解决问题;()如图中,将BCD 沿 BC 翻折得到BCF只要证明FCBFAC,可得 CF2=FBFA,设 FB=x,则有:x(x+7)=122,推出 x=9 或16(舍弃),再利用勾股定理

21、求出 AC 即可;8【解答】解:()ABC 是“准互余三角形”,C90°,A=60°,2B+A=60°,解得,B=15°,故答案为:15°;(2)如图中,在 ABC 中,B+BAC=90°,BAC=2BAD,B+2BAD=90°,ABD 是“准互余三角形”,ABE 也是“准互余三角形”,只有 2A+BAE=90°,A+BAE+EAC=90°,CAE=B,C=C=90°,CAECBA,可得 CA2=CECB,

22、CE=,BE=5=()如图中,将BCD 沿 BC 翻折得到BCFCF=CD=12,BCF=BCD,CBF=CBD,9ABD=2BCD,BCD+CBD=90°,ABD+DBC+CBF=180°,A.B.F 共线,A+ACF=90°2ACB+CAB90°,只有 2BAC+ACB=90°,FCB=FAC,F=F,FCBFAC,CF2=FBFA,设 FB=x,则有:x(x+7)=122,x=9 或16(舍弃),AF=7+9=16,在 ACF 中,AC=20【点评】

23、本题考查四边形综合题、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准互余三角形”的定义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学会利用翻折变换添加辅助线,构造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学会利用已知模型构建辅助线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7. (2018嘉兴12 分)我们定义:如果一个三角形一条边上的高等于这条边,那么这个三角形叫做“等高底”三角形,这条边叫做这个三角形的“等底”。(1)概念理解:如图 1,在中,      ,     .    

24、0;    ,试判断     是否是“等高底”三角形,请说明理由.(2)问题探究:如图 2,是“等高底”三角形,是“等底”,作关于  所在直线的对称图形得到,连结(3)应用拓展:交直线的重心,求于点 .若点 是                 的值.如图 3,已知, 与

25、 之间的距离为 2.“等高底”的“等底”   在直线 上,点 在直线 上,有一边的长是的 倍.将绕点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得到,  所在直线交 于点 .求的值.10【答案】(1)证明见解析;(2)(3)的值为,2【解析】分析:(1)过点 A 作 AD直线 CB 于点 D,可以得到 AD=BC=3,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  ABC 是“等

26、高底”三角形,BC 是“等底”,得到 AD=BC, 再由  ABC与  ABC 关于直线 BC 对称,得到 ADC=90°,由重心的性质,得到 BC=2BD设 BD=x,则 AD=BC=2x, CD=3x ,由勾股定理得 AC=x,即可得到结论;(3)分两种情况讨论即可:当 AB=BC 时,再分两种情况讨论;当 AC=BC 时,再分两种情况讨论即可详解:(1)是理由如下:如图&

27、#160;1,过点 A 作 AD直线 CB 于点 D, ADC 为直角三角形,ADC=90° ACB=30°,AC=6, AD= AC=3, AD=BC=3,即  ABC 是“等高底”三角形(2)如图 2,   ABC 是“等高底”三角形,BC 是“等底”,AD=BC,  ABC 与  ABC 关于直线 BC 对称,  ADC=90°点 B 是  AAC 的重心,  BC=2BD设 BD=x,则 AD=BC=2x,CD=3x ,由勾股定理得 AC=x,(3)当 AB=BC 时,如图 3,作 AEl1 于点 E, DFAC 于点 F“等高底”  AB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