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真题——地理(福建卷)_第1页
2015年高考真题——地理(福建卷)_第2页
2015年高考真题——地理(福建卷)_第3页
2015年高考真题——地理(福建卷)_第4页
2015年高考真题——地理(福建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文科综合 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n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 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 .回答第n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36小题,每小题4分,共1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图1示意我国某地循环农业生产模式。读图完成1-2题。1.该地的

2、农业地域类型是A.季风水田农业 B.乳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混合农业 2.该生产模式的农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是因为A.价格低廉B.减耗保鲜 C.绿色优质 D.品种丰富。1.D2.CEfiWrJ试题分析:1.1小题11图示该地既种植水稻,发展种植业,又饲等牛羊,发展畜牧业,因工属于混合工业;而等二L 水田农业、乳畜业和大牧场放牧业等都属于单一农业生产类型0故选DoN【小题”该生产模式不适用化肥,所产农产品无污染.绿色优质,深受消费者的青既,而用产品的价与 不会任工农产品的新鲜程度马凄生产模式无关手消费者青睐的是农产品的质量而不是表产品的种工.故 选C.学科隅考点: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可持续发展

3、图2示意某区域气候要素的逐月变化。读图完成3-4题。气温上升降水量增多风力增大云量减少3.造成4-6月蒸发量逐月上升的主要原因是A.B. C. D. 4.该区域当年水分累积亏损最为严重的月份是A.3 月 B.6 月 C.9 月 D.12 月3.A4.B【解析】试题分析;濯口蒸发量的大小受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图示时间段的气温上升,降水量噌幼 而无法判断风力的 大小;降水噜多表明云量增加口故选品4 .【小题2】降水量小于蒸发量为水分亏损,图示3十月份均为亏损,所以累口亏损量F力份最多I口其它 月倾殳有出现水分亏损.故选修考点:曲线图的判读、气候一个国家中某种商品出口的比较优势程度用R值表示,R值越大

4、表示该商品出口的优势越强。表1为2005-2012年中国、东南亚 Y国出口商品比较优势前六位的R值。读表完成5-6题。5 .中国,Y国商品出口的共同特点是A.工业品比较优势强B.工业品所占比重小C.农产品比较优势弱D.农产品出口总量大6 .决定Y国鞋子、服装出口优势的生产要素是A.科技 B.资金 C.劳动力D.原材料 5.A6.C试题分析:中国和Y国出口商品中,工业品都占有一定的优势,且中国的工业品所占比重较大;而中国农产品出口量小,Y国的农产品的出口优势较强。故选 Ao鞋子和服装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而Y国有大量廉价劳动力;而鞋子和服装需要技术水平较低,资金较少,原材料在生产成本所占比重较小,

5、且并不一定由当地供应。故选 Co考点:工业生产图3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读图完成 7-8题。7.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A.人口性别比 B.老年人口比重C.青壮年人口比重D.少儿人口比重8.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方案A.a方案较合理 B.b方案较合理C.c方案较合理 D.均不合理7.D8.B【解析】 试题分析:7 .图示表明人口的性别比相差不大,老年人及青壮年人口比重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少年儿童比重差异最大, 方案比c方案小得多。故选 D。8 .a方案少儿比重太小,将来会出现严重的劳动力短缺和老龄化问题;c方案青壮年人口比重较小,社会负担

6、过重;而b方案老年人口比重、青壮年人口比重和少儿人口比重都较合适。故选B。考点:人口结构图4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从 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读图完成9-10题。9.图中X地的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A.背斜谷B.背斜山 C.向斜谷 D.向斜山 10.若a、c两河的支流相连,则流量显著增大的地点是A. B. C. D.9.A10.B【解析】 试题分析:9 .从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X地属于中间老,两翼新,判断为背斜,从地貌分析,属于河谷,因此 X地为背 斜谷。故选A。10 .从等高线分析,两河支流相连处,c河的地势高,河水应由 c河流向a河,又地位于下游河段,所以水量会显著增加;而位于上

7、游,水量不变,河段位于c河的下游,水量会减小。故选 Bo考点:地质构造、等高线图6为某摄影爱好者在图 5中广袤草原上拍摄的“日出”美景。读图完成 11-12题。11.摄影爱好者拍摄“日出”美景的方向和北京时间分别是A.东南 7月1日06时 B.东北7月1日06时C.东北1月1日12时 D.东南1月1日12时12.拍摄“日出”美景的地点是图5中的A.甲 B.乙 C.丙D. 丁11.D【解析】试题分析:11.11图示广表草原应位于等高线稀疏区域,接近赤道附近,当地日出口间应为F 1,该区特任于东二区 与北京时间相差8小时,所以日出时,北京时间为12时;又因T月,日出东北,1月日出示南方. 故选D-

8、LL【小题2从等高线分析,图中甲、丁两地东侧地势较高,不能看见日出次观;乙此而近湖泊,不属于 寰莫原:而丙地等高纬稀疏,属于广衰草原,且东南恻视野厂阔,是拍摄日出的最隹地点.故选C。考点:时间计算、地球运动、等高线判读 第n卷(非选择题)必考部分 37. (37分)图17示意关中地区和楚河地区。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发源于关中地区的戏剧“秦腔”,历史源远流长。古丝绸之路上的楚河中游地区有一块“秦腔飞地”(乙城附近),当地有数万人是关中地区居民的后裔,至今仍保留着原有的民间文化和风俗习惯。材料二吉尔吉斯斯坦多山地,林木等资源丰富;农业以畜牧业和小麦、棉花等种植业为主,在楚河中游地区,

9、 中吉两国合资建设的造纸厂规模与产量居中亚地区前茅。(1)说出渭河平原南北两12.C侧(沿108 °E)的地形特征差异。(8分)(2)简述甲、乙城市共同的区位优势(12分)(3)分析楚河中游地区出现“秦腔飞地”的原因。(8分)(4)楚河中游地区某中学的同学对造纸厂的规模是否扩大展开讨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看法。选择你支持的一种看法,并为其提供论据。(9分)A:可扩大造纸厂规模。B :不宜扩大造纸厂规模。37. ( 37分)【答案】(1) ( 8分)南侧:以山地为主,地势较高(南高北低),起伏较大。北侧:以高原为主,地势较低(北高南低),起伏较小。(2) (12分)地处河谷平原,地势平坦

10、宽阔;气候较温和,河流较多,水源充足;周边地区农业基础好, 农产品丰富;交通便利,是当地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3) (8分)地处古代丝绸之路;自然地理环境较好;关中地区人口迁移到此聚居,带来秦腔文化,并世代 相传到今。(4) (9分)支持A:农业发展为造纸工业提供更多的资源;两国经贸合作的加强,资金来源更充足;先进设备的引进,林木等资源利用率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扩大。(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支持B:造纸厂规模与产量大,市场有限;扩大造纸厂规模可能加剧水资源紧张;可能产生水体、环境污染;砍伐林木可以导致生态破坏。(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解析】试题分析:(1)从渭河两侧的等高姓的

11、敬值及分布分析,南恻,等高姓敬值较大,表明此号较高,“布密集,表明地 势起伏较大,其地形以山地为主;北恻,等高襄数值较小,表明地势较低,分布稀疏,表明此势起伏转 其地形应以高原为主。(2)从地形分析,两城市均便于河谷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广阔,海拔较儡,且北侧有山地阴峙,气候莪温 和;临近河流,水源充足;农业生产的自授条件好,农产品丰富;临近铁路,方3便利,走当地经;介、文 化和政治卬心.(3)联系材料分析,楚河中游地区是古代丝绸之路经过的地区,交通便利;且联二河流,地那.二力自决 环境好;“当池有数万人是关中地区居民的后葡”表明关中地区人口迁移到此股居,带来声二Mrt,并世代 相传到今从该地造纸

12、厂的区位优势分析A观点,从资源主用分析,当地农业发展可粗日工业提供原料1可以 充分利用当地的林木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国际合作分析,两已工贸合作的金强,资 源更充足,可以扩大造纸厂规模】从市场分析,经济发展.会使市场扩大.从市场规模、生态环境保护角度分析B观点,从市场规模分析,造抵厂规模与产五大,市场可限:从但? 环境角度分析,当地窿水较少,水资源融乏,扩大规模会加剧水资源紧张二话小排放量匕K,会造;火水污 染:旅伐林木增多可以导致生态破坏.考点: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地形特点、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工业生产选考部分(15分)40. (15分)在A、B、C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答题时

13、请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填涂选答的题号。A.【选修2一海洋地理】波浪能是指海洋表面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图18示意我国沿海局部海域波浪能密度的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该海域波浪能密度大小的南北差异,并分析其原因。(9分)(2)简述我国波浪能利用的前景。(6分)A.【选修2一海洋地理】【答案】(1) (9分)差异:北部密度较小,南部密度较大。原因:北部海域大陆架宽浅,海底摩擦作用大,波浪能密度较小;南部海域水深,海底摩擦作用小,波浪能密度较大。(2) (6分)我国海岸线长,波浪能资源较丰富,海岸线曲折,适宜波浪能发展的地点较多;波浪能是可再生清洁能源。波浪能密度小,开发利用难度大,发电成本

14、高。【解析】 试题分析:(1)从图示等波浪能密度值线数值分析,北部密度较小,南部密度较大。其原因受海域水深的影响,从等深线 数值及分布分析,北部海域数值小,分布稀疏,表明大陆架宽浅,海底摩擦作用大,波浪能密度较小;而南 部海域水深,海底摩擦作用小,波浪能密度较大。(2)从波浪能利用范围分析,我国海岸线长,波浪能资源较丰富,且海岸线曲折,适宜波浪能发展的地点较 多;从从波浪能的性质分析,波浪能是可再生清洁能源,其利用可以改善环境;从利用技术分析,波浪能密 度小,开发利用难度大,且发电成本高。考点:海洋能源19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省B.【选修5一自然灾害与防治】风暴潮是指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近海水

15、面异常升高,海水侵溢上陆的现象。图超警戒风暴潮平均发生次数的逐月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I It4 11 II4Jf V)(1)指出该省超警戒风暴潮发生的主要季节,并分析其原因。(9分)(2)简述该省防御风暴潮灾害应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B.【选修5一自然灾害与防治】【答案】(1) (9分)季节: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原因:该省沿海夏、秋季节多台风活动,易形成超警戒风暴潮;河流入海流量大,对风暴潮起顶托作用(或与天文大潮相逢),增加超警戒风暴潮发生的次数。(#) (6分)加强风暴潮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加固堤防;保护生物(红树森、珊瑚礁)海岸,营造沿海防护林;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御风暴潮灾害

16、的意识。(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解析】试题分析:(1)从图示风暴潮时间分布分析, 风暴潮主要集中分布在夏、 秋季节,因风暴潮是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的,所以从风力分析,该省沿海夏、秋季节多台风活动;从外因分析,夏秋季节降水多,河流入海流量大,受其顶托作用,易形成超警戒风暴潮。(2)从监测分析,加强风暴潮灾害的监测和预报;从工程措施分析,加固堤防,营造沿海防护林;从非工程措施分析,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御风暴潮灾害的意识。考点:水文灾害的成因及治理C.【选修6一环境保护】图20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和耕地、湿地面积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该区域湿地面积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9分)(2)简述该区域保护湿地应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C.【选修6一环境保护】【答案】(1) (9分)特点:湿地面积减少。原因:由于人口增长,耕地需求增加,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建设用地需求量增大,促使人类大幅开垦湿地。( 2 )(6 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