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即墨温泉镇简介_第1页
青岛即墨温泉镇简介_第2页
青岛即墨温泉镇简介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3璋奥方云涌www .口止 ;32.cz c, m青岛即墨温泉镇简介即墨东濒黄海,南依崂山,是青岛近郊市,素有“青岛后院”之称。全市总面积178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8.18万公顷,辖18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1个省 级市旅游度假区,1033个村庄,107.53万人口。温泉镇在青岛市区东部 40公里处,地处即墨鳌山卫版块,南连崂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北接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是崂山一田横岛旅游区的衍生。距青岛港40公里,青岛国际机场30公里。全镇总面积 88平方公里,辖50个行政村,人口 5万,是青岛地区待开发的 集自然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现代旅游居住胜地。1、温泉镇未来发展规划:

2、在青岛市“环湾保护、拥湾发展”和“一线两翼”的发展战略中,温泉镇所在的鳌山卫组团与田横组团、琅娜组团并列为青岛市三大规划组团,其中鳌山卫组团的2020年发展目标为建设成为青岛市东翼海湾型城镇组团,高端会议中心、旅游度假中心、居住中心及海洋科研中心,2020年总人口规模约18万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 22平方公里。在青岛市城 市建设四个层次的等级结构中温泉镇作为23个重点发展城镇之一,2020年总人口规模控制在5-10万人,将建设成为青岛市的高端会议中心、旅游度假中心以及居住中心的一个新型 海湾城镇。2、区位优越,交通优势得天独厚。青岛市在2020年将构建海陆空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构建以港

3、口为中心,海陆03璋苗万长源WWW, Srlfl 2 , C: > m空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实现市域内一小时、与半岛都市群主要城市之间两小时、与省内主要城市之间三小时的通行目标,即墨在立体交通的规划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即墨扼青岛通往全国的陆上“咽喉” ,胶济、蓝烟铁路横穿境内西部,济青高速公路、 青烟、青威、青沙等 5条国家和省级公路纵贯全境,青银高速公路、青威一级公路拉近了即 墨与全国各地的距离。城区距流亭国际机场不足15公里,距青岛港 40公里;西到蓝村、即墨火车站分别为24公里和15公里。市乡公路四通八达。在青岛市的港口规划以胶州湾港口综合运输枢纽为 核心,鳌山湾和董家口港区为两翼

4、,地方小型港站、综合旅游港点为补充的多层次港口发展体系。3、旅游发展格局青岛市确立了以沿海海滨带为主体,向海域、近海岛屿和陆域纵深延伸,以滨海城市风貌区、旅游景区、度假区为重点,形成“一线、两翼、二十区”的旅游资源开发格局。“一线”,指滨海沿线。由海岸带串联胶州湾两翼主要旅游区和度假区,包括环 胶州湾地区及田横、鳌山、郸哪等主要旅游组团。“两翼”,东翼滨海地区:自青岛主城至即墨市丁字湾,包括青岛主城、崂山风景区、鳌山、田横等,以风景名胜、山海景观、温泉度假、海岛风光为主题,分为8个旅游区。“二十区”,由市域范围的风景名胜区、海滨旅游区、旅游度假区、文化旅游区、 生态旅游区和海岛旅游区等构成20

5、个特色旅游区,是青岛区域旅游规划的重点。8个旅游度假区为田横岛、温泉、仰口、石老人、红岛、凤凰岛、灵山岛、琅娜 台旅游度假区。12个风景旅游区为丰城和金口旅游区、鳌山城市海滨旅游区、崂 山风景名胜区、青岛城市海滨旅游区、小珠山风景区、灵山湾及胶南城区、大珠 山风景区、琅哪台风景名胜区、艾山地质文化旅游区、三里河文化旅游区、大泽万今星I方友源w vaaw .音士。532 . c c» m 山风景区、产芝湖生态旅游区。其中凤凰岛旅游度假区、鳌山一温泉国际旅游发 展区、仰口旅游度假区为 3个国际旅游度假发展区。4、气候宜人,旅游资源丰富。即墨处于北温带沿海区域,年平均气温12C,降雨量75

6、0毫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温润相济,气候宜人为旅游佳境。城东20公里的鹤山,风景奇绝,素有“崂山之秀”的美誉,元明时为北方著名的道教胜地,著名羽士张三丰、邱处机、李灵仙、徐复阳等遗迹至今可寻。城西5公里之马山是一座天然地质博物馆,现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上石林耸立,硅化木保存完整。历史名岛一 一田横岛由省三联集团投资 3.2亿元开发建设,现为省级旅游度假区。即墨的海水温泉具有较高的医疗价值, 水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 建有石油地 球物理勘探局青岛培训中心等一批国家、 省、青岛市级培训疗养基地, 吸引着成千上万的疗 养人员。随着温泉镇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相关的配套也不断完善,目前已有5家五星级酒店落户温泉:青建熙景温泉五星级假日酒店海信温泉王朝产权式度假酒店芭东小镇度假五星级酒店港中旅海泉湾五星级酒店海国际超五星级度假酒店等5、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秦代置县,汉初已成为胶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隋朝建城至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即墨因墨水河而得名。“即墨”之名称,在战国策、国语、史记等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