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岁婴幼儿家长教育观念问题研究_第1页
0~6岁婴幼儿家长教育观念问题研究_第2页
0~6岁婴幼儿家长教育观念问题研究_第3页
0~6岁婴幼儿家长教育观念问题研究_第4页
0~6岁婴幼儿家长教育观念问题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教务处制题目: 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社会化行为的个案研究系院:教育系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班级:13级本科班学号:9013101028学生:周欢指导教师:邹显林 职称:讲师教研室主任:张慧敏填表日期:2021、1、10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一)选题依据 儿童的社会化开展是从家庭开始的,在诸多影响儿童社会化的家庭环境因素中,家庭教养方式是最主要的因素。家庭教养方式是父母在教育抚养儿童的口常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行为倾向,是其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综合表达。通过父母的教养行为,把社会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态度体系以及社会道德标准传授给儿童,并由此构成了儿童社会化的具体内容和目标。开展心理学

2、研究说明,积极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亲社会性的开展,反之,消极、对抗性的亲子关系那么促使了儿童的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的出现。由此可见家庭教养方式是非常有价值的教育研究领域,但由于家庭的分布非常广泛,且差异性较大,因此逐个进行分析找出所有家庭的共性是一项艰难而又不可能进行的任务,所以笔者对本研究采用了个案研究法。C.工.桑兹特勒姆在其?儿童和青春期心理学?中说:“把心理学看作一种简单的信条是无用的,单凭一个切口缺乏以揭示某个生长中的人的整个生理机制。成功的教师和父母都有一个特点,他们总是设法了解孩子的个性。只有那些有耐心的人才能胜任愉快地帮助个体的开展。由此可见,即使是个体的研究也是

3、一种价值的表达。 (二)研究意义 儿童社会化是儿童在一定社会条件下逐渐独立地掌握他所处社会的社会标准,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从而适应社会需要,如果儿童社会化开展顺利,就会在其未来的开展过程中具有适应社会需要、社会变化的能力和处理各种复杂社会现象的技巧;在社会标准允许的范围内,满足自己的需要,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发挥自己的角色作用。在众多影响儿童社会化的因素中,家庭教养是最根本动因,是儿童社会化的根底。家庭教养是在家庭生活中发生的,以亲子关系为中心,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家庭教养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教育者,即父母的教育动机和教育内容,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父母的教养方

4、式,良好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儿童的社会化,由此可见,帮助父母建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从而促进儿童社会化的开展是进行学前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开展趋势 (一)国外的研究状况 美国心理学家鲍德温(A. L. BALDW工N)采用家庭拜访和观察家庭互动的根本频率的方法,重点研究了父母的宽容民主对幼儿社会化的作用,他发现:采用宽容教养方式的家长,一般受教育程度较高,幼儿在这种家庭中成长会形成爱憎清楚的社会行为,如亲社会的攻击行为和领导行为,求知欲高、好奇心强并极具创造性,而限制和不宽容家庭中的幼儿那么表现与此完全相反的特点。美国心理学家鲍姆林特(D. BAUMR工N

5、D女)也采用观察研究的方法,研究了处于不同家庭环境中的限制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她认为:父母对幼儿的限制应分为“严格合理的限制和“惩罚性的限制,由此提出了三种影响较大的父母教养方式,即权威型、宽容型和专制型。她认为权威型父母认为自己在孩子心目中应有权威,但这来自对孩子的理解和尊重,来自他们经常与孩子的交流和对儿童的帮助;宽容型父母很少向孩子提出要求,他们给孩子最大的行动自由,把尊重孩子的个人意愿放在首位,甚至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宽容型父母与儿童的沟通和交流比拟好,在儿童需要帮助时他们愿意提供帮助;专制型父母要求孩子绝对服从自己,孩子的自由是有限的,父母希望他们按照自己为其设计的开展蓝图去成长,

6、希望对孩子的所有行为都加以保护监督;他们与儿童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是“管与“被管的关系,因此两代人之间的沟通是不好的,虽然家长的心是好的,但往往不能向孩子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他的研究说明:权威型的家庭中的孩子,具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和成就倾向;宽容型家庭的幼儿,缺乏独立性;专制型家庭的幼儿缺乏社会责任感。 (二)国内的研究状况 我国学者关于父母教育方式的类型,从各自的角度揭示了不同的类型(白燕,1990;刘金花,1991;万云英,1990等)。关颖(1993)将其分类概括,从亲子之间的相互地位和关系可以分为专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专制型的父母对孩子的行为过多地干预,要求孩子虽是遵守父母的规定;

7、放任型的父母那么对孩子没有要求和行为标准,放弃父母的责任,对孩子的开展和生长持有一种放任自流的态度;民主型的家长那么把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能尊重和听取孩子的意见,既坚持原那么又注意培养孩子独立性,真心诚意地保护孩子,关心孩子的成长和进步。可以说民主型、权威型教育方式较好,专制型、放任型教育方式较差。此外,王艳萍(1994),林磊(1995),以及杨丽珠( 1992等也对父母教育方式有了进一步的研究与认识。笔者针对近五年内的教育类杂志(包括?学前教育研究?学前教育?山东教育.幼教版?中国家庭教育?教育导刊?以及局部学报)进行了相关的文献索引,针对家庭教养方式的文章共有75篇,关于幼儿社会化开展的

8、文章共65篇,但在众多的文献中直接探讨家庭教养方式与幼儿社会化之间关系的文献只有6篇,而这6篇文章中4篇是从大范围内讨论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社会化开展的重要性,另2篇是对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成果的综述。三、本课题研究内容 本研究的目的并不在于创新,而是立足于当前大量的研究资料,以一个家庭的幼儿作为研究对象,把幼儿成长的主要生活环境、教育环境进行全面的分析,希望通过个案的研究对前人的研究讲行一定的补充。四、本课题研究方案 1、文献法 通过查阅有关家庭教养方式和儿童社会化相关的文献,了解目前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掌握相关的理论,为个案研究提供大视野中的研究根底。 2、问卷调查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

9、方法了解个案家庭的教养方式,为个案研究提供帮助。在本研究中,笔者参考了瑞典Umea大学精神医学系C. Penis等人共同编制用以评价父母教养态度和行为的?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gmaMinneavBardndonsnauppforstran,EMBU)?,该量表是用来评价父母教养态度和行为的问卷。测验共132个工程(计算机化后)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心理健康关系的有力而客观的工具。同时,EMBU也可以用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人格形成的影响,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哪些教养方式是不当的,从而改善、调整并最终放弃不当的教育方式,让更多的子女在良好的教养环境中成长并形成健全的人格。EMBU是

10、让被试通过回忆来评价父母的教养方式,因此,它可以用于任何人,其范围十分广泛,其中年龄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年龄过小的被试由于语言或成熟等影响可能对父母的评价失之偏颇,所以本研究在借鉴了该量表的同时,还结合了样本幼儿的特殊性,制作了?父母教养方式调查问卷(父、母卷)?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幼儿卷)?。3、谈话法a、分别对教师和幼儿的朋友进行访谈,以便全面客观的了解幼儿社会化的情况,为研究提供客观的依据。 b、提名法:研究幼儿的同伴交往类型,主要用“同伴现场提名法,也就是通过同伴对儿童的提名情况,了解某一儿童在同伴社交中的地位。就是在儿童集体活动的现场,挑选一处既能使幼儿看到班上其他所有同伴,又不

11、至于使儿童为别人所干扰、分心的地方,逐个向每一幼儿提问:“你最喜欢班上哪三个小朋友?(正提名)和“你最不喜欢班上哪三个小朋友(负提名),详细记录幼儿的提名情况。如果某一幼儿被提名为“最喜欢的小朋友,他就被在正提名上记1分;相反,如果被提名为“最不喜欢的小朋友,那么就在负提名上记1分。综合全班幼儿的答复,便可以得出每个幼儿的正、负提名总分。据此便可以判断某个幼儿被同伴接纳的程度,从而判断其同伴社交地位的类型。 4、观察法: a、户外观察:共9次(2月14, 21, 28口由母亲陪伴,3月5, 12, 19口由父亲陪伴,4月2, 9, 16口无父母陪伴);观察场所分别为街区、儿童游乐城,饭馆和超级

12、市场 b、户内观察:共两个月(2月8日至5月14日),每星期连续观察4天,共32天,每天2小时。场所:幼儿园,星期二至星期五,每天9时至11时月。家中,星期一至星期四,每天19时至21时五、研究目标及工作进度研究目标:通过一个家庭的幼儿作为研究对象,把幼儿成长的主要生活环境、教育环境进行全面的分析,希望通过个案的研究对前人的研究讲行一定的补充。工作进度:2021、9-2021、10 初步选题,文献综述2021、11、12 确定选题,准备开题 2021、1 开题报告,开题报告辩论2021、1-2021、3 开展研究问卷,访谈2021、3-2021、4 完成初稿2021、4-2021、5 修改定稿

13、六、参考文献 a.著作1贝克著,吴颖等译:?儿童开展?(第五版),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2 Laura. E. Berk,<工NFANTS, CH工LDREN ADOLESCENTS>(第5版),PERK工NG UN工VERS工TY PRESS, 2005, 13约翰·洛克著,傅任敢译:?教育漫话?,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4夸美纽斯著:?大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5杜威著,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6裴斯泰洛齐著,夏之莲等译:?裴斯泰洛齐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年版。7党明德何成:?中国家族教育?,山东

14、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8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9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一论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0加里.斯坦利.贝克尔著,王献生王宇译:?家庭论?,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11李幼穗:?儿童社会性开展及其培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12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开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13单中惠朱镜人:?外国教育经典解读?,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14田正平肖朗:?中国教育经典解读?,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15白爱宝:?幼儿开展评价手册?,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16黄人颂:?学前教育参考资料?,人民教育出版社2

15、000年版。17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学前儿童开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18朱家雄汪乃铭戈柔:?学前儿童卫生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9霍力岩:?学前教育评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20波普诺著,李强等译:?社会学(第十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21罗伯特.西格勒玛莎.阿利巴利著,刘电芝等译:?儿童思维开展?,世界 图书出版公司2006年版。22约翰逊等编著,艾华艾等译:?游戏与儿童早期开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6年版23丁文:?家庭学?,山东教育出版社。24彭聘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25杨丽珠

16、吴文菊:?幼儿社会性开展与教育?,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版。b.期刊1梁雅珠:给孩子一个绿色的家庭.?学前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2侯静,陈会昌:亲子互动研究及其进展J.心理科学进展,2002, (2) .3陈陈:家庭教养方式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1996.4卢乐珍:父母教养态度的形成因素J.江苏教育·幼儿版,1984, (7-8) .5曾琦等:父母教育方式与儿童的学校适应J.心理开展与教育,1997, (2) .6杨丽珠,杨春卿:幼儿气质与母亲教养方式的选择J.心理科学,1998, (1) .7林磊:幼儿家长教育方式的类型及其行为特点J.心理开展与教育,1995, (4) .8陶沙等:3-6岁儿童母亲教养行为的结构及其与儿童特征的关系J.心理开展与教育,1998, (3) .9郑林科,王树秀:影响家庭教养与儿童性格的母亲血型气质研究J.心理科学, 2001, (2).10李凌艳,庞丽娟等:2 -6岁儿童母亲教育观念结构及其影响因素.丁.心理科学,1997, (3).11桑标,杜乃芳:父母意识的影响因素分析J.心理开展与教育,2000, (1) .12陈会昌,王莉:1-10岁儿童父母的教育观念J.心理开展与教育,1997, (1) .13王耘:家庭环境对母亲抚养行为的影响J.心理开展与教育,199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