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眼中的理想校长_第1页
陶行知眼中的理想校长_第2页
陶行知眼中的理想校长_第3页
陶行知眼中的理想校长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陶行知眼中的理想校长“校长应扮演什么角色 ”、 “什么样的校长才算称职 ”、 “优秀的校长应具备哪些资质 ”、 “校长如何有效引领学校 ”今天,一提到校长,人们常常会产生这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从有着长期校长工作经历的陶行知身上或许能够找到一些答案。 为此,记者采访了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 “十五 ”规划课题 陶行知的民主教育管理思想与实践及其当代价值研究负责人、 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张新平教授。在实行校长负责制的今天,校长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人们围绕一些有关校长的命题进行论战。陶行知是20 世纪上半叶我国优秀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是我国卓有成就的教育思想家和具广泛影响的教育实干家,他不仅有丰

2、富的办学管校经验,而且针对校长工作发表了很多真知灼见。系统了解陶行知的校长学思想,不仅有助于重新思考校长工作的本质,而且对提升校长的思想境界,开阔其办学视野,增强其领导和管理能力,也具有不言而喻的现实指导价值。校长是学校的灵魂,他必须有高尚的品行记者:一提到校长,人们大都会想到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而陶行知作为中国20 世纪伟大的教育家,有着丰富的教育实践和办学经验,他对校长有着理论和实践上的深层次思考和探讨,可是我们对此却缺乏系统的梳理和挖掘。张新平:陶行知一生致力于推行平民教育、乡村教育、“科学下嫁 ”运动,先后创办和领导过南京晓庄学校、 上海山海工学团、 重庆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等学校

3、, 参与过多个教育社团、教育机关的组织管理工作, 做过多所学校的校长。与苏霍姆林斯基不同,陶行知从事教育和办学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针对校长工作发表了很多真知灼见,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校长学思想和体系。 对陶行知校长学思想缺乏系统的梳理与研究, 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记者:有人认为, 教育好一个学生, 幸福一个家庭; 而办好一所学校, 则幸福一方社会。作为一校之长, 校长的地位和角色至关重要。 陶行知曾办过多所学校, 做过多所学校的校长,对此一定有着深刻的思考。张新平:在陶行知看来,一个好校长也就意味着一所好学校。校长是学校的精神支柱,“是一个学校的灵魂 ”,“学校的好坏,和校长最有关

4、系 ”。校长工作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 也体现在它影响着家庭的团结和进步, 乃至国家的前程和世运之治乱。 “当一个小学校长,不仅是两百学生的导师,而是一两百户、一两千人的导师。其地位的重要好比一个作战的团长。”“做一个学校校长,谈何容易!说得小些,他关系千百人的学业前途;说得大些,他关系国家与学术之兴衰。”校长的关键角色和中心地位,理所当然地要求校长应有德性。因为,只有品行高尚的校长,才能真正起到凝聚人心、引领方向的灵魂作用。“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 也无甚用处。 否则,没有道德的人, 学问和本领愈大, 就能为非作恶愈大。”校长既要讲公德,又

5、要讲私德。公德是服务社会国家的根本, “我们在每一个行动上,都要问一问是否妨碍了公德?是否有助于公德?妨碍公德的, 没有做的即下定决心不做, 已经开始做的,立刻停止不做。若是有助于公德的,大家齐心全力来助他成功。 ”而私德乃是个人的立身之本, 也是公德的根本, 那些不讲究私德的人, 通常也是妨碍公德的人。 陶行知强调,学校发展应以不损害他校利益为前提, 否则这种发展就是不道德的。 针对当时个别学校为解决师资紧缺而不惜重金挖兄弟院校墙脚的问题,陶行知明确指出, “增加教员,与其攫取人之所有,不如培植己之所无 ”,学校发展 “总以积极扩张而无损于他校为是 ”。陶行知的伟大,不仅表现在他高扬德性对于

6、校长角色的不可或缺性, 更在于他言行若一, 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真实践履了他的道德主张。陶行知是一位品行高尚的教育领导者,他爱教乐业、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他以教人者必先教已为准则,一生严以律己,诚以待人,反对以公肥私、损人利己,为当今校长树立了典范。记者:陶行知很重视校长的德行,把高尚的品行作为校长的根本。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具有高尚品行的校长应该具备怎样的特质?张新平: 使命感、 责任心和同情心是校长工作的内在动力。校长没有使命感就会迷失工作的方向和意义, 没有责任心就会漠视工作的质量,没有同情心就会泯灭工作的热情。 1924年,陶行知在一首自勉并勉同志的诗中表达了他对使命感的理解和重

7、视:“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秉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陶行知认为,这件大事即是改造社会、改造环境。“我们研究学问,非只为增加一点个人的幸福,目的总是要改造社会。”“学问之道无他,改造环境而已。不能把坏的环境变好,好的环境变得更好,即读百万卷书有何益处?”陶行知指出,现有三类教育家很难受人敬重:“一种是政客的教育家,他只会运动,把持,说官话;一种是书生的教育家,他只会读书,教书,做文章;一种是经验的教育家,他只会盲行,盲动,闷起头来,办 办 办。 ”一个真正有使命感的校长,一个真正一流的教育家,一定是 “敢探未发明的新理 ”和 “敢入未开化的边疆 ”的人。陶行知同样坚持,校长要有强烈的责任心,

8、他认为,责任心并不是空洞的,校长和教职员工的责任心可在具体繁杂的日常工作中体现出来,他说:“第一点最要紧的, 是要 站岗位 。各人所负的责任不同, 各人有各人的岗位, 各人应该站在各人自己的岗位上,守牢自己的岗位,在本岗位上努力,把本岗位的职务做得好,这是尽责任的第一步。”“第二点最要紧的,是要 敏捷正确 。”做事需要熟练、精细和讲究效力。“第三点最要紧的,是要做好为止 。有些人做事,有起头无煞尾,做东丢西, 不是一事无成,就是半途而废。我们做事要按照计划,依限完成,就必须毅力坚持,一直到做好为止。”陶行知对校长和教育行政人员同情心的要求也令人印象深刻。他之所以提倡校长和教育行政人员须学习哲学

9、、文学、文化史、美术等课程,是因为 “这种学问,一来能使目光远大,二来能使同情普遍。 因教育是一种永久事业, 非目光远大不足以立百年之基; 教育又是一种社会事业,非同情普遍,不足以收共济之效 ”。同情心既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 “好习惯 ”,它只能在现实的生活和教育过程中形成。 陶行知要求校长与师生同甘共苦, 切不可高高在上,更不能飞扬跋扈、颐指气使,万万 “不可摆出做官的态度,事事要和学生同甘苦,要和学生表同情,参与到学生里面去 ”。校长要有自己独立的学校观,要做一个行动的校长记者:高尚的品行是一个好校长的必备条件, 但并非充分条件。 一个有德无才的校长是不可能引领出一所好学校的。 校长对学校

10、管理的过程, 就是不断践行自己教育思想与学校观的过程。在陶行知看来,一个称职校长应该具备怎样的学校观?张新平:在陶行知看来,作为校长, 必须要有自己独立的学校观。 学校观即对于学校组织的根本态度。校长没有自己独立的学校观,就会随波逐流、盲从盲动,甚至趋炎附势、依附权贵, “没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也正因如此,作为一名校长,重要的是“要有独立的思想 要能虚心,要思想透彻,有判断是非的能力 ”。陶行知不仅在我之学校观中直接申明了他对学校组织的根本看法,还在多篇文章和演讲中系统阐述过他的学校观。归纳起来,陶行知的学校观主要包含三个要点:第一, 传统学校是封闭的,而新学校则是开放的。从前的学校完全是一只

11、鸟笼,而那些改良的学校也无非是放大的鸟笼,我们要努力把小孩子从鸟笼中解放出来。而新学校是开放的,没有围墙,它与整个社会生活紧密相联。“为着要过有意义的生活,我们的生活力是必然的冲开校门, 冲开村门, 冲开城门, 冲开国门, 冲开无论什么自私自利的人所造的铁门。”第二,学校即社会。校长必须明白,办学管校与改造社会是完全统一的一件事。“学校是小的社会,社会是大的学校。”“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寻常人以为办学是一事,改造社会又是一事,他们说:办学已经够忙了,还有余力去改造社会吗?他们不知道学校办的得法便是改造社会。没有功夫改造社会便是没有功夫办学。办学和改造社会是一件事, 不是

12、两件事。改造社会而不从办学入手,便不能改造人的内心;不能改造人的内心, 便不能彻骨的改造社会。反过来说, 办学而不包含社会改造的使命,便是没有目的,没有意义,没有生气。所以教育就是社会改造,教师就是社会改造的领导者。”第三,学校是师生共同生活的处所,学校以生活为中心。 学校不是教师单方面施展才华的场所,不是 “教校 ”,而是师生彼此合作与相互激励的场所。陶行知强调:“在学校中不能共同做事, 一到社会也是不能的。所以要国民有共和的精神,先要学生有共和的精神;要学生有共和的精神,先要使他有共同的生活,有互助的力量。”学生在学校 “不是坐而受教 ”,而是要去主动学习生存之道。 “生字的意义,是生活或

13、是生存。学生所学的是人生之道。”记者:独立的学校观无疑是校长成功的重要方面,但我们现在很多校长,对所谓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出口成章,诸如 “以人为本 ”、“教育就是服务 ”等说起来头头是道,但在学校管理实践中却大行违背这些理念之实。先进的理念固然重要,但如果落实不到行动上,那只能是纸上谈兵,毫无价值可言。张新平: 陶行知不仅是一位成就卓著的教育思想家,也是一位躬于实践、敏于行动的教育领导者和校长。 他一生操劳于各种形式的办学和社会改造,以至于没有时间从事较系统的理论研究。陶行知曾明言:“对生活教育,我不反对有人作理论研究,发挥它,但决不应看作完成的东西。我一生只想多做些事,现在要做的事又太

14、多了。我不仅没有时间写一本书,就是连短文章也没有时间多写。”陶行知告诫校长们切不可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一定要做一位行动的教育领导者。校长的智慧和知识是在行动中产生的,“你能行动,行动才生困难,想法解决了困难,才是真知识的获得。 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校长必须了解,行动是校长知识的来源。“行动产生理论,发展理论。行动所产生发展的理论,还是为的要指导行动,引着整个生活冲入更高的境界。”陶行知重视行动,有两个标志性事件可做佐证:一是他极力强调“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他指出, “中国现在的教育是关门来干的,只有思想,没有行动的。教员们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学生们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