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区教育综合改革方案重点_第1页
青浦区教育综合改革方案重点_第2页
青浦区教育综合改革方案重点_第3页
青浦区教育综合改革方案重点_第4页
青浦区教育综合改革方案重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青浦区教育综合改革方案(2015-2020年)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总体要求,根据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方案(2014-2020年)的总体部署,结合区域教育实际,制定本方案。一、 基础与特色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37年教改实验,为青浦深入开展教育综合改革奠定了厚实的基础。面对“文革”的灾难性破坏,青浦教育工作者不怨天尤人,不丧失信心,秉承“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古训,上下合一、励精图治,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使青浦教学质量获得了大面积提高。青浦教改经验得到了国家教委肯定并在全国推广,成为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

2、验县先进单位。进入新世纪,青浦教育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围绕教育现代化建设目标,坚持改革创新,用心做教育、全力谋发展,做强硬件资源、做优师资队伍、做精教育管理、提升发展品质,使青浦教育的综合实力有了明显提高:基本实现了教育优质硬件资源的均衡布局,基本实现了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基本实现了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与此同时,青浦教育工作者秉承“青浦实验”的传统,注重内涵发展的深入研究:以扎根研究的方式和合作的力量破解教师在职教育与专业成长的实践困境,开展青浦实验新世纪行动,创生了以课例为载体、“三关注两反思”为特征的“教师行动教育”,大面积提升了教师的专

3、业实践素养和能力,其成果获得了教育部首届课程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成为全国校本研修的主流范式。青浦被评为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地区,成为了首批创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37年的青浦教育改革的进程,得益于历届区委、区府领导对青浦教育改革与发展自觉的价值认同、切实的规划领导、有力的支持帮助;得益于青浦各界人士和区内外教育同仁对青浦教育改革与发展非同寻常的感情、非同寻常的理解、非同寻常的期待;得益于全区上下齐心协力、脚踏实地扎根于内在需求、扎根于鲜活经验、扎根于行动反思的研究和实践。 二、目标与原则(一)目标紧紧围绕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的总体目标和要求,立足青浦经

4、济社会发展实际,着力传承和发展“青浦实验”,以扎根研究促进改革升级、以合作思维破解发展瓶颈。力争到2020年,形成 “体系完备、优质均衡、高效公平”的教育发展新格局,努力当好教育改革的探路者。在此基础上,区域教育整体发展水平达到市郊前列,实现青浦教育现代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以学习为中心,为每个学习者提供优质、均衡的学习-发展机会及资源。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提升教育软、硬件资源标准和现代化配置水平。实施集团化、园区化、品牌化战略,加快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促进每一所学校规范、优质。建立公共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打造公平高效的教育服务体系,深化“教师行动教育”实践研究,建立基于教师课堂教学

5、行为改进的教研修一体的新规范,切实提升全体教师的专业境界和专业知能,为每一个学习者提供优质、均衡的学习-发展机会及资源。二是以责任和创新为重点,全面实施区域“立德树人”的育人体系。遵循人的成长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从社会需求和现实问题出发,以上海市中高考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为契机,以责任和创新驱动改革,全面建构“立德树人”育人体系,形成区域性“活动-发展”课程教学新格局和“为学而教”的课堂教学新常态,为每个学习者提供优质、个性化的课程经历,使学生有责任担当、有创新意识、有完备的人格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素养及能力。三是以整合、协同、共治为抓手,依法治教,建立和完善现代教育综合治理体系。进一步明确工

6、作职责,破解管理上条块分割的现状,依法治教,以整合、协同、共治为抓手,建立起各类教育主体各司其职、协同推进改革发展的“管办评”体制机制,形成决策、执行、监管既相对分离又相互支持的教育治理体系,形成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多元共治的新格局,推动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二)原则以扎根研究凸显综合改革的亮点。承续青浦实验,扎根本土经验、扎根教育需求、扎根行动实践;一切从实践出发,以扎根研究的方式厘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与瓶颈,进行问题关联性分析,把握科学化问题解决路径。以合作思维破解整体改革的瓶颈。递增教育事业共同体的价值认同度,破除单兵作战、各自为政的思维模式,加强重大政策、项目推进、资源

7、配置等方面的协同度;完善部门与部门(街镇)、学校与学校、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等各方面力量整合与协同的机制与体制建设。三、任务与行动在自觉对接市教委教育综合改革重点和规定项目,系统梳理青浦教育改革特色经验的基础上,明确青浦区教育综合改革的目标和任务,依此确立五大行动,并整体设计28项改革实验项目。(一)德智体美劳一体化的“立德树人”行动1.健全中小学德智体美劳一体化育人机制。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探索德、智、体、美、劳等相关管理部门整体规划、分工合作的工作机制,加强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管理育人的行动研究。加强“不同学科的育人价值实践模式”专题研究,结合各育各科研修基地主题研修和

8、城乡德育共同体专题研讨,多层次探索学科德育的有效途径,建构健全的德智体美劳一体化育人机制。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专题教育活动,深化品行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开发教师育德能力培训课程,建立学科育德网络资源库,着力提高教育管理者、班主任、学科教师德智体美劳一体化的育人能力。2.构建中小学整体化区本育德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公民人格等重点内容,结合区域教育资源优势,挖掘各学科蕴含的德育资源,开发区本、校本德育特色课程,分学段整体建设中小学主题教育系列课程、心理微课程、家长学

9、校读本等,建立区域德育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推动区域中小学德育课程整体化建设。3.建立区域校外教育运行机制。强化校内外合力育人意识,完善区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探索建立学生校外教育的组织管理与考核评价机制。不断整合并拓展社会教育资源,实施资源共享计划,依托青浦区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版图,建立面向全区未成年人开放的社会实践基地和实践课程,建构分学段中小学生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序列。设立专项资金,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力量建立或兴办公益性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建立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加强家校沟通和协作,建立健全以学校为主导,以家庭为基础,以社会教育为支撑的“三结合”协作教育机制。4.深化体

10、教结合的合作运行。发挥区体教结合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加大经费投入,全面推广项目布训,构建区域体育项目“一条龙”课余训练体系。积极推进“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高中体育专项化”相衔接的体育教学改革与实践,从身体发展、知识技能、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等多维目标入手,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掌握2项以上运动技能。着力开发水上项目等区域教学资源,纳入课程计划,彰显区域体育特色。提高新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标准,在有条件学校因地制宜建设学校室内体育场馆,推进区内的体育设施共建共享。5.提升艺术教育的整体品质。继续深化“文教结合”,努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阵地的教育功能,积极拓展文化建设外延。充分发挥社会参与艺术教育

11、的积极性,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学校艺术教育的社会支撑体系。继续推进“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的实践研究,坚持先进文化方向,促进学校艺术教育教学的内涵发展,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普及传播高雅艺术,构建符合学生及学校发展实际的艺术课程。健全区校两级学生艺术社团共同培育机制,实现“学段一体化、城乡一体化”艺术团队建设。 6.整体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教育、科委等部门共同合作,整合和利用区内外的优质社会科普资源,加强拓展型、研究型科技类课程和科普教育基地建设。以青浦区青少年科学研究院为平台,建立跨年段、跨学科的基地学校培养机制,设置具有现代教育理念、跨学科、综合性、多功能、开放型的创新工作室,培养

12、和扶持互动协作、自主创新的学生科技社团。(二)“活动-发展”课程格局基础上的课改深化行动7.完善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格局和实施形态。加强学校课程领导力,积极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途径,建设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和实践体验的“活动发展”课程格局。不断完善“古韵水乡,美丽青浦”乡土课程资源网,建立实践体验基地,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实施形态,提高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的实施质量。完善课程资源开发建设的组织领导、协调共享和管理评价机制,建设更加开放的校内外结合、普职成资源互通、学科学习与学科实践有机结合的多样性、选择性综合性课程,通过面向社会购买学习资源以及服务等方式,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8.深化“为学

13、而教、少教多学、鼓励挑战性学习”的课堂改进。建立新课堂实验联盟,深入开展“新课堂实验”研究,明晰新课堂的基本特征和操作要点,探索“为学而教”课堂改进的推进机制。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研制各学科新课堂课例标准及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修订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加强科学实验教学,强化动手实践和探究,在中小学建设科学学科专用教室和有特色的科技创新实验室,试行科学教师专业教室上课制。在义务教育阶段逐步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加强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研究,提升作业设计的能力和水平。改革高中教学组织形式,推进高中学分制管理,有步骤实施小班化和“走班制”教学,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生涯辅导。依托研修基地,以优秀

14、典型课程为引领,建设各学科教学改进的教师研修系列课程,组织开展专题研修活动,在全区基本形成“为学而教”的课堂生态。 9.以信息技术支撑课程教学变革。对接上海大规模智慧学习平台、“易班”学生网络互动社区建设,以“智慧教室”以及“云课堂”建设为抓手,建设优质教与学的数字化资源,引进第三方成熟的优质资源,助推教学的方式变革,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在线沟通。探索构建形成市场主导、多元共建、开放平等、共建共享的信息化教育资源供给模式,探索实施资源建设的多元评价机制、政府补贴办法和服务结算模式。 10.建立以激活学习潜能为重点的学生综合评价机制。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学业质量评价研究,关注学生学习动力激发和思维

15、品质培养,完善基于数据的各学段学生学业质量监测、质量分析、反馈和改进机制,构建基于“绿色指标”的学生学业成就数据库,逐步形成区域多元建构的学业评价体系。充分利用“北斗”技术和学生社会实践“一卡通”信息平台,探索建设具有本区特点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表现的双向评价体系,形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数字化档案。(三)“行动教育”范式支持下的教师专业素养提升行动11.完善教研修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实施教师研修课程体系建设计划,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以课例为载体,在“行动教育”中实现教研修一体化并建立相应的操作和管理规范。发挥30余个学科教师研修基地的引领示范作用,统筹各级各类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充分利用区内外优

16、质智力资源和专业指导力量,做强教师发展指导者实践研究,并加强国际交流。建立各级各类教师专业发展档案和研修资源库。以教师专业发展校建设为抓手,促进校本研修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12.实施学科领军人才专项计划。以学科领军人才培养为重点,继续推进名优教师培养工程,建设一支能承担“活动-发展”课改重任,在“为学而教”的新课堂建设中有效发挥专业引领作用的名优教师队伍,增强名优教师的区域贡献力和市级影响力,构建“金字塔型”教育人才梯队。启动“学科领军后备人才跟踪培养计划”,为约20名后备人才量身定制培养方案;启动新一轮特级教师工作室,继续探索个性化、针对性的名优教师培养机制;实施骨干教师团队发展计划,培育3

17、0个左右由学科带头人领衔,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以研究导向、项目推进方式运行的优秀学科教师团队。力争在3-5年内,新增特级教师4-8名,正高级教师2-3名;主持或参加市级以上项目、评比获奖的教师人数有明显增加。13.实施教师发展指导者能力建设计划。以“教师发展指导者研究项目”为抓手,从信念、知识、能力等方面研制指导者标准,建立、健全专兼职指导者的选拔、考核机制。围绕区域性建设“活动-发展”课程教学新格局和“为学而教”的新课堂,加强指导者能力提升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推进指导者研修项目常态化、持续性实施。在提升教师进修学院专职指导者专业素养的同时,根据学校教研发展的需要,有计划地从一线特级教师、骨干教

18、师以及高校基础教育研究者中聘用兼职指导者,建构专兼职结合的区域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团队。14.提升教师信息化教育能力。实施“信息化能力提升计划”,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协同备课、网络研修、网上“晒课”等活动,形成共同备课、教学研究、资源共享一体化协作交流机制。指导学生使用网络学习空间中的数字资源、网络作业等开展自主学习,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四)区域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系建设行动15.提高学前教育服务水平。优化卫计、教育、妇联等多部门协作、多方互动的早教指导服务机制,提升各指导机构的服务能力和区域内家庭科学育儿的水平。发掘各园、所的经验与亮点,搭建区域经验分享交流平台,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幼

19、儿园。全面实施幼小衔接区域方案。重视保健教师、保育员、营养员的专业成长,全面提升区域保育水平。16.促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11个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探索“新优质学校”集群式发展模式,实现“让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都优质”的目标。以“青浦实验教育集团”为引领,积极开展义务教育阶段集团化办学模式的实践,实现在学校管理、师资建设、课改推进、学生培养等方面的优质“联动”。借助“委托管理”平台,将农村薄弱学校委托中心城区优质校或教育中介机构管理,在课程教学、教师培养、文化建设等方面实现有效“对接”。实施农村学校薄弱学科改进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努力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水平。实施品牌

20、学校的引进和建设,积极推进复旦附中教育园区建设,在人口导入地区继续引进优质的民办、公办教育资源。17.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发展。加强对特色高中建设的研究、规划和指导,引导部分高中先行先试。建设自主选择、分层学习的高中课程体系,鼓励和资助高中自主设计和实施校本化课程。试行“导师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强化高中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积极推进创新实验室建设。构建上挂专业院校,下联区内中小学的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联盟和体系。18.提供高水平特殊教育。进一步完善区域特殊教育体系。完善医教结合运行机制,形成良好的特殊教育发展内外生态环境,提供高质量的“全纳教育”。深入开展国家特殊教育改

21、革实验区重残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医教结合服务的深入推进项目的实践研究,认真实施“长三角教育协作发展”项目推进医教结合,促进特殊教育内涵发展,把青浦特殊教育放在更高层次的平台上进行实践研究、合作交流及示范辐射。19.建立区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区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集团化办专业和办学机制的实践研究,成立“青浦区职业教育集团”。完善区域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发布制度。主动对接本区产业发展需求,加强中高职贯通的专业建设,推动各学段职业教育建设,培养社会需求的知能型、发展型技术技能人才。加大区级政策支持力度,引导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深入推进“校企合作”。积极推进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探索实训基地共建共享机制

22、。进一步完善教师、学生进企业实训实习补贴制度,构建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20.提升终身教育能力。启动“青浦市民学习广场”(开放大学青浦分校)建设。深入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基地建设,完善社区教育三级网络。构建优质社区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实施青浦市民系列读本、青浦区社区教育区本课程系列教材建设工程,加强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开发与应用。启动“五浦汇”信息港建设(基于信息化支撑的农村居民培训体系建设)。以“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为契机,实现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出台成人学校工作岗位设置意见、成人教育专职教师工作规范,实施“一师三员”工程,鼓励成教教师“一师多证”。21.深化民办教育管

23、理。试行非营利民办学校制度,给予非营利组织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办学。探索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在师资、管理、课程等方面资源共享,形成相互委托管理和相互购买服务的机制。切实保障随迁子女入学,规范有序做好纳民小学的管理工作。探索民办学校年金制度改革,鼓励民办学校建立教师从教奖励制度。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对民办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教师待遇给予扶持补贴。(五)现代教育治理能力建设行动22.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制订教育人才专项计划,招聘高端教育人才和优秀大学毕业生。建立学校自主用人、教师自主择岗,充满生机活力的新型学校聘用合同制度。探索建立能进能出的灵活用人机制,加大聘请区内外各行各业能工巧匠担任学校兼职教师

24、的力度。实施区域教师流动方案,以中、高级教师为主体,通过政策激励,鼓励一批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加快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进程。建立适合区域教育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增加财政教育经费用于人员的比重,形成教师收入稳定增长的机制。积极探索非义务教育与义务教育绩效工资之间的联动增长机制。试点探索合理确定各级各类教育的薪酬标准和激励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内部考核机制,凸显收入分配激励的导向作用。23.建立专业化工作合作机制。建立教育行政部门与专业指导、实践研究部门的工作研究制度。加强区教师进修学院和青浦实验研究所的建设,完善并强化“一所三中心”(青浦实验研究所、区教师进修学院教育科研、课程教学、信息技

25、术三大研修中心)协同整合的工作机制,紧紧围绕“活动-发展”课程教学的新格局和“为学而教”的新课堂,开展扎根研究。发挥青浦实验研究所扎根研究的先导作用,持久深入开展“青浦实验”长周期课程和课堂改进实验研究,不断丰富“活动-发展”课程教学的实践与理论体系,有计划开展国内和国际的学术交流,保障区教育综合改革的质量与水平。24.探索校长队伍建设新机制。探索建立体现职业化、专业化的校长选聘机制。实行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完善由教职工测评、组织评价、街镇社区评价等多元考核方案。完善校长职级薪酬制度,根据办学规模和实际办学成效加大由教育行政部门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力度。探索特级校长延聘及待遇保障机制。完善校长

26、后备人才选拔和培养制度,建立校长后备人才库。选拔40名左右有发展潜能的中青年校长、后备干部,依托高校、名校、特级校长工作室,开展有针对性的分层分类培训培养。力争在3-5年内,新增3-5名特级校长。25.加强教育保障工作。进一步提高教育经费投入、使用与监管的整体绩效,保持教育经费逐年增长,健全生均培养成本保障机制,建立健全教育经费动态监管机制。适度超前,科学规划,配置各级各类教育资源。提高公办学校现代化办学条件,完善与“活动-发展”课程教学格局相匹配的设施、设备建设。实施教室标准化建设工程,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满足学校个性化、特色化办学需求。建立青浦区教育综合管理中心,健全学校安全等保障体系。26.实现区域教育管理与服务效能的信息化管理。建设区域教育管理与服务效能信息平台,以专业化为前提、数据化为标准、信息化为手段,实施学生、教师和学校等基础数据的规范管理,基本覆盖行政管理、业务应用、教学服务、绩效考核等方面的应用,开创信息技术与教育管理的深度融合。27.提高学校依法自主办学水平。建立教育行政部门权力清单制度,深入推进“一校一章程”建设,建立健全章程执行的监测评估和调整机制,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克服行政化倾向,规范学校内部机构设置。进一步推进学校民主管理和校务公开,努力改善教职工工作条件和环境,做好教职工身心健康的关爱与保障工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