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尘危害与防治措施_第1页
煤尘危害与防治措施_第2页
煤尘危害与防治措施_第3页
煤尘危害与防治措施_第4页
煤尘危害与防治措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煤尘危害与防治措施煤矿粉尘是危害煤矿安全的一种重大灾难,也是危害矿工生命安全的 一项灾难,实时检测矿井下粉尘的浓度就成为煤矿企业的一项重要任 务。1 煤矿生产中粉尘的产生与分类 在煤矿生产和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岩矿微粒统称为煤矿粉尘,主 要是岩尘和煤尘,它是在矿井生产如钻眼、爆破、切割、装载、落煤 及运输和提升过程中,因煤岩被破碎而产生的。不同的矿井由于煤、 岩地质条件和物理性质及采掘方法、作业方式、通风状况和机械化程 度的不同,粉尘的生成量有很大的差异;即使在同一矿井里,产尘的 多少也因地因时发生着不同的变化。一般来说,在现有防尘技术措施 的条件下,各生产环节产生的浮游粉尘比例大致为:采煤

2、工作面产尘 量占 45%-80%;掘进工作面产尘量占 20%-38%;锚喷作业点产尘量 5%-10%;其他作业点占 2%-5%,各作业点随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矿尘 的生成量也将增大。2 粉尘的危害 如果人体肺部长期吸入大量的粉尘,就可能患尘肺病。煤矿生产中, 尘肺病因吸入粉尘成分不同,可造成三种主要病症。吸入游离的二氧 化硅(sio2)含量较高的粉尘引起的尘肺病是矽肺病,患者多集中于长期 从事掘进线上的工人;吸入煤尘和含游离二氧化硅的岩尘所引起的尘 肺病称为煤矽肺病,患者多为掘进和采煤混合工种的工人;第三类是 长期吸入煤尘所引起的尘肺病,医学称煤肺病,患者为长期从事采煤 工作的工人。三种主要职业

3、病的患因,都是人体肺部长期吸入大量的 粉尘所致,是一种严重的矿工职业病,工人一旦患病,当今的医学水 平还很难彻底治愈。又因发病缓慢,往往被人们所忽视,特别是患病 的主体对象,从事采掘一线的工人大多数有章不循,有令不止的现象 十分突出,个人的防护意识差,对防尘设施和个人防尘劳动保护用品 弃而不用的现象随处可见,总以为是个人的身体和本人的事,如:掘 进线打干眼、采煤线落煤防尘设施、各转载点喷洒水装置、个人的防 护用品极少正常坚持使用,日复一日,待身体有问题了才知道其利害 关系。实际上尘肺病引起矿工致残和死亡的人数,在国内外都十分惊 人。据相关部门统计,建国以来,我国矿山企业累计已发生尘肺病近 七十

4、余万例,死亡人数突破二十余万,居各类职业病之首,国营煤矿 每年尘肺病死亡人数已大大超过工伤死亡人数,目前每年新增尘肺病 上万例,而且呈上升趋势,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上百亿元。矿山 职业病安全问题已成为我国一大社会公害,严重制约着我国采矿工业 的健康发展,矿山事故和职业病已造成家庭、社会的问题,也直接影 响到社会的安定。我国煤矿工人工种变化较大,长期从事单一工种的很少。因此,煤矿 尘肺中煤矽肺比重较大,据卫生和科研部门统计。约占尘肺总人数的 70%-80%;矽肺约占 20%-30%;煤肺约占 5%-10%。医学工作者通过对 尘肺死者的解剖,认为2 am以下的粉尘是致病的主要原因。许多学者 从肺

5、内空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从理论上阐述各种粒径的粉尘在人体呼吸系统内滞留的模式。大于10m的尘粒大部分被阻流于鼻腔和咽喉 部位,随鼻涕和痰液排出体外;2-10 z的尘粒大部分阻留在上呼吸道, 借助于呼吸道粘膜所分泌的粘液和粘膜上的纤毛运动,送至喉部排出 体外;小于2 am的粉尘随呼吸气流进入肺内,由肺泡的清除作用加以 处理排出体外,通过上述三种清除方式,将进入体内的97%至 98%左右的尘粒排出体外,残留在肺内的粉尘只是吸入粉尘量的2%至 3%。人体虽然有良好的防御和清除功能,但若长期吸入高浓度粉尘,仍可 引起尘肺病。尤其残留在肺泡内的硅尘粒能形成硅酸胶毒,可以杀死 肺泡而留在组织内形成纤维病变

6、。开始呈现网状,尔后,肺泡逐渐减 少而变成粗网,接着便在粗网网眼间出现结节,许多结节逐渐融合成 团块,形成尘肺癌变。尘肺病按病情发展程度分为三期: 第一期:重体力劳动时感到呼吸困难、胸痛、轻度干咳。 第二期:中等体力劳动或平常工作时感觉呼吸困难,胸痛、干咳或带 痰咳嗽。第三期:做一般的工作,甚至休息时也感到呼吸困难,胸痛,连续带 痰咳嗽,行动困难等症状。影响尘肺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包含: 矿尘成分。矿尘中游离二氧 化硅的含量越高越易致病。 矿尘的粒度。尘粒越微细越易致病,小 于5am的尘粒越多,对人体的危害性越大。 矿尘的浓度。空气中含 有的矿尘浓度越大,工人吸入的矿尘量就越多,越易得病。 接

7、触矿 尘的作业时间。从事井下作业的工龄越长,吸入的粉尘量越多,就越 易患尘肺病。根据我国煤矿的统计,矽肺病的发病工龄一般在 10 年左 右,短的也有 3至5年发病者;一般在 20至30年接触龄之间。 矿 工的健康状况,生活习惯以及个人卫生条件。体质较弱,个人卫生较 差又有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的矿工更易患尘肺病。 尘肺病的发病率原因还有很多,除上述几类直接原因外,还有以下几 个方面的主要原因:(1)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的方针在相当多的地方和矿山企业未得到落 实,重视度不高,不能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2) 一些矿山企业的从业人员素质差,特别是采掘一线的职工,因用工 制度改革

8、, 90%是轮换工、协议工,流动性较大,难以控制,他们纪律 性差,又活动在第一线,发生违章造成伤害的大部分是这些人。乡镇 煤矿从业人员多为放下锄头,戴上矿灯就下井挖煤,随意性强,缺少 必要的安全生产技术知识。(3) 安全装备水平低,欠账多,缺少应有的抗灾能力,矿山安全设备的 资金紧张,虽然产量上去了,安全设备却没跟上。(4) 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乱采滥挖,不仅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职 业病伤害也急剧上升,尤其是乡镇煤矿,多数矿井不具备综合防尘的 安全设施及管理条件。3 综合防尘的措施 预防尘肺病和煤尘爆炸的关键就是降低工作场所的粉尘浓度,使其符 合规程规定的标准, 为此采取综合防尘措施主要本着

9、 “革、水、密、 风、护、管、教、查 ”八字治理方案进行防范工作。其中技术革新是根 本,风、水、护、管是重点。所谓“革”就是采取技术革新的方式从产生粉尘迎头上根本性解决粉尘 的生成过程。近年来职业病防治工作在煤矿行业中逐渐重视,从采掘 工艺流程、采掘作业环境、个人防护设备设施都加大资金投入,并逐 步改造和更新了生产设备设施,随着机械化的进一步提高,工人直接 接触粉尘的机率慢慢减少,粉尘防治工作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和提高。 所谓“风”和“水”,就是以 “水”为主、以 “风”为辅,采取洒水降尘和通风 排尘与净化风流多种措施降尘除尘的粉尘防治方式。 具体有以下几种: 湿式凿岩 系指在岩巷掘进过程中,将压

10、力水通过凿岩机送入孔底,湿润并冲洗 炮眼中的粉尘,使其在炮眼中变成浆液排出炮眼。这样能使绝大部分 粉尘被控制在炮眼中。采用湿式打眼后,粉尘浓度可由打干眼时的 500-1400mg/m3 降至 4-10mg/m3 ,降尘率可达 90%-98%。因此,湿式 凿岩是凿岩工作普遍采用的有效防尘措施,只有在严重缺水地点和遇 水膨胀的岩石不能采用湿式钻眼时,可用干式打眼并采用干式捕尘器 捕尘。 通风排尘和净化风流 用通风的方式将矿尘稀释并排出,是降低井下矿尘浓度的重要措施之 一。因此,要加强掘进通风管理工作, 减少漏风, 提高风筒出口风量, 合理控制风速。当风速过低时,粗粒矿尘将与空气分离下沉,不被排出。

11、据试验观测,当巷道中风速达到 0.15m/s时,5m以下的矿尘能 够悬浮并与空气均匀混合而随风流排出。 规程规定:掘进中的岩巷 最低风速不得低于 0 . 1 5 m/s ,这完全可以满足最低排尘风速的要求。提 高排尘风速,粒径稍大的尘粒也能悬浮并排出, 同时增强了稀释作用, 矿尘浓度也随之降低。风速在增高时,将扬起落尘,使风流中含尘浓 度增大,因此规程规定:采掘工作面的最高允许风速为 4m/s。 在产尘量高、矿尘比重大、温度比较高的作业地点,可适度增大排尘 风速。通风排尘是合理的风速将掘进工作面所产生的矿尘排出,但应缩小其 污染范围。为此,在含尘浓度较高的风流所通过的巷道中设置水幕净 化风流。喷雾器的布置应以水幕布满巷道断面为原则,并尽可能靠近 尘源,缩小含尘空气的弥漫范围。另一种方式是在产尘巷道中增设水 幕,且之间距离以每隔 20 米为宜,装置保持一头 (掘进头 )安设三组效 果最佳。据现场试验结果显示,降尘率达 98.6%。 个体防护 在实施上述防尘措施以后,仍有小部分的细微粉尘弥漫于空气中,因 此加强个体防尘也是综合防尘的一个重要方面。个体防尘的主要用具是防尘口罩,现目前广泛应用的有简易口罩和专 用防尘口罩。根据各工作作业环境的差异选择不同的防尘口罩,并坚 持正确使用,特别是采掘司机和锚喷工种的工人不能忽视个体防护的 作用。 防止煤尘爆炸的措施预防煤尘爆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