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马原期末复习各章单项选择题题库(附答案)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之际,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名列榜首的是( A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C达尔文 D牛顿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3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
2、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5从( B )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A研究对象B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C阶级属
3、性D主要内容619世纪30年代40年代发生在法国、英国、德国的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 B )。A资产阶级成了统治阶级B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D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垄断资本主义7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的理论成果,统称为( B )。A马克思主义B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C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8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工业革命始于( B)。A18世纪50年代B18世纪60年代C18世纪70年代D19世纪初9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的是( C )。A美洲大陆的发现B纺织
4、机和蒸汽机的广泛使用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资本原始积累10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开始发展、激化的突出表现是( D )。A工业革命B生产力的巨大发展C大量农民变民产业工人D周期性经济危机11( B ),表明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这种制度难以克服的痼疾。A工业革命B周期性爆发的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1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B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13使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从可能变为现实的是( C
5、 )。A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D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需要14黑格尔哲学体系中所包含的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被称为( A )。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15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是( C )。A卢德运动B工业革命C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D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16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的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C )。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17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统治体系中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 D )。A德国B奥地利C中国D俄国18提出社会主义革命
6、将首先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发生的论断的是( A )。A马克思恩格斯B列宁C斯大林D毛泽东19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论断的是( A )。A列宁B马克思恩格斯C斯大林D毛泽东20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的标志是( B )。A巴黎公社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D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21在当代中国,坚持( D ),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A传统马克思主义B经过列宁发展的马克思主义C经过斯大林发展的马克思主义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2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 )。A马克思主义是
7、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2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24没有( B )的正确指引,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A邓小平理论B毛泽东思想C“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25没有( C )的正确指引,就没有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辟。A毛泽东思想B科学发展观C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列宁主义26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C )。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
8、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27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A )。A科学性B革命性C实践性D与时俱进28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 )。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神D与时俱进29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C )。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剥削、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30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 A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二、多项选择题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包括( )。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B对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发展的列宁主义C毛泽东思
9、想D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E科学发展观2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包括( )。A从创造者的认识成果讲,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B从阶级属性讲,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C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D从主要构成讲,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E西方马克思主义3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到那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 )。A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
10、部孕育B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多次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破坏D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E巴黎公社革命4到了19世纪30年代,西欧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有了重大转折。主要表现在( )。A1825年以来的周期性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充分暴露,带来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B在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和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中,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的斗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C无产阶级资产阶级的矛盾更加突出,开始成为居于首要地位的社会矛盾D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指向了资本主义制度E工业革命已经完成5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
11、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E马克思主义社会学6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是( )。A巴黎公社B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E俄国农奴制改革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是( A )A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世界观和方法论D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2、哲学基本问题是( A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问题3、
12、哲学的两大派别是(B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C一元论和二元论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4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 A )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5休谟说“感觉是人与世界之间的屏障”,这一观点是( C )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不可知论的观点D经验论的观点6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后,开始出现了( D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7马克思
13、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关键在于它( C )A是“科学之科学”B绝对真理C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D第一次全面阐述了辩证法思想8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D )A存在性B结构性C运动D客观实在性9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 B )A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B物质范畴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可以被感知D物质是自然界中具体的物质形态10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在于( B )A没有自然科学的根据B不懂得一般和个别的标准关系C否认了物质的客观性D是对物质的处发猜测11意识产生的决定性环节是( D )A人脑的进化B动
14、物心理的形成C语言的产生D劳动、12列宁指出:当然,就是物质与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有限的范围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这里讲的“有限的范围”是指( B )。A物质能否被意识所正确反映B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C意识是否具有相对独立性D意识是否对物质具有反作用1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说明( C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的创造B意识不受认识客观的制约C意识受主体状态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是主观的15.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A )A物质性 B运动性C精神性 D物质性和精神性16物质的根本属性是(B )A客观实在性 B运动C可知性 D时间和空
15、间17.毛泽东“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诗句包含的哲学道理是(B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间空间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C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间空间的有限性的统一D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18.“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记载中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D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与物质不可分割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19.割裂物质和运动的统一,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必然导致(B )A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C不可知论 D庸俗唯物主义20.承认运动的存在,却否认运
16、动具有物质承担者,这是( D)A机械唯物论的观点 B诡辩论的观点C不可知论的观点 D唯心主义的观点21.“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这( A)A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B机械唯物主义的时空观C唯心主义的时空观 D朴素唯物主义的时空观22时间的特点是(A )A一维性 B三维性C主观性 D可知性23.世界唯一不变的是变化,这一论断的含义是(C )A变是世界的本质 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D变是绝对对立的2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C )A动者恒动 B动即是静,静即是动C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 D只有绝对的运动,没有相对的静止25.否认运动,把静止绝对化,就会走向(A
17、)A形而上学不变论 B相对主义诡辩论C唯心论 D庸俗唯物主义26.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就会导致(B )A形而上学不变论 B相对主义诡辩论C唯心论 D庸俗唯物主义27.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是( D )A自然界 B人类社会C精神 D实践28.人的存在方式是(C )A自我意识 B自然界的一部分C实践 D精神活动2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C )A共性和个性的观点 B对立统一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有限和无限的观点30.“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歌谣揭示的哲理是(A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偶然性的堆积C事物是由量变引起
18、质变 D事物的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31.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C)A是否承认事物的普遍联系 B是否承认事物的永恒发展C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D是否承认事物发展是有客观规律的32.人们由于利益的驱动,疯狂挖掘草原上的植物“发菜”,严重的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局部土地沙漠化,这个案例说明(C )A 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客观规律B过分强调事物的绝对运动,忽视事物的相对静止C只追求人的活动与经济利益直接联系,没有看到眼前活动与生态平衡的长远的间接联系D只看到物与物之间的联系,没有看到人与人之间联系33.“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个论断
19、是(D )A唯物论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C决定论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34.“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一观点是(C)A机械决定论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C唯物辩证法观点 D唯心主义辩证法观点35.事物发展的本质是( B)A所有事物都在前进和上升B新事物不断战胜旧事物C事物不断处于质变中D发展是一个扬弃的过程36.区分一个事物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最根本的是看该事物(A )A是否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B是否为大多数人所熟知C在形式上是否新奇D在时间上是否是新近发生的37.“芳林新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C )A矛盾是事物
20、发展的源泉和动力B事物的发展是由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C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D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38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在于它揭示了( B)A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B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C事物发展的结构和层次D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39.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A )A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B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C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D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40.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D)A普遍性和特殊性 B绝对性和相对性C整体与局部 D同一性和斗争性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根据是(A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B矛盾的同一性
21、和斗争性的关系C形式与内容的关系D本质与现象的关系42“.白马非马”命题的错误在于A( )A割裂了事物的一般和个别的关系B割裂了事物的质与量的关系C割裂了事物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D割裂了事物的本质与现象的关系43.毛泽东在矛盾论提出“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A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44.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指(D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内因和外因的关系C一般和个别的关系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5.哲学发展的历史表明,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
22、义的发展,这个事实说明(C )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的发展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C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D矛盾双方融合促使事物发展4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依据是(C )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B矛盾的特殊性原理C矛盾的同一性原理 D矛盾的斗争性原理47.区分事物发展过程的量变和质变的标志是( C )A事物发展变化是否迅速 B事物质变的临界点C事物发展是否超过“度”的范围 D事物发展是否显著48事物发展过程的“度”是指(A )A事物保持一定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B事物质变的关节点C事物质变的临界点D事物保持一定量的质的限度49.在工作中防
23、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 C)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抓住事物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C把握事物的度 D确定事物的量50.任何事物内部都具有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否定方面是指(B )A事物发展的积极方面B促使事物灭亡的方面C保持事物存在的方面D符合事物发展和人的需要的方面51.辩证法所说的“扬弃”是指(C )A克服和抛弃B纯粹的否定C既克服又保留D纯粹的肯定52.意识的能动性是指(D )A能动地创造客观规律B能动地改造自然规律C自由地创造宇宙万物D能动地反映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53.正确地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C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C尊重客观规律D彻底克服错误思
24、想54.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 A)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也决定物质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完全受物质制约、影响和作用D意识决定物质,物质对意识具有反作用55.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通过实践)创造客观世界,这表明人的意识具有(D )A预见性B决定性C对象性D能动性56.“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D )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认为世界是绝对观念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第二章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 A )A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B经
25、验论C先验论D不可知论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B)A唯物论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C辩证法的观点D认识是一个过程的观点3.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人的才能(B )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C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4.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C )A纯精神的活动B个人日常生活的活动C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活动D个人应付环境的活动5.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C)A认识总
26、是滞后于实战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C实践高于认识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6.一切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都是( A)A反映论B不可知论C经验论D先验论7.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D )A客观世界B感觉C思维D实践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其中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B )A本质B基础C动力D升华9.过分强调感性认识的作用,否定理性认识的重要性的观点,在哲学上属于(B )A唯物论B经验论C唯物主义阵营D唯心主义阵营10.认识运动是一个无限反复、无限发展过程的观点属于(C )A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B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C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D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11.“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
27、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B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D能动的反映论和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12.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 A)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B是否承认人有认识能力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D是否承认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13.“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D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14.“学而不思则罔”实质(A )A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B理性
28、认识需要上升到感性认识C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D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15.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B )A感性认识是包含错误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正确的认识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C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D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产生于科学实验16.坚持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就是在认识论上坚持( B)A可知论 B唯物论C辩证法 D唯心论17.坚持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就是在认识论上坚持( C)A可知论 B唯物论C辩证法 D唯心论18.概念、判断、推理是(A )A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B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C社会心理的
29、三种形式D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19.感觉、知觉、表象是( B)A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B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D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20.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D )A革命运动是有革命理论派生的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21.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C)A感觉知觉表象B概念判断推理C实践认识实践D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22.真理是(D )A被大多数人普遍认同的意见B客观事物及其规律C人们有用的观点或理论D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23.辨别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的关键是
30、看它(B )A是不是被大多数人所接受B是不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C是不是具有绝对性D是不是能够满足人的需要24.“真理是人造的,是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A ) A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观 B客观唯心主义真理观C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 D机械唯物主义真理观25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这说明真理具有(C )A不确定性 B主观性C相对性 D绝对性26.任何真理都具有近似正确的性质,这说明(C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27.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 )A真理具有一元性B有用即是真理C谎言说一百遍就成为真理D真理和谬误没有严格的界限28.真理的绝对性是指
31、( B)A真理不能继续发展 B真理的无条件性C真理的运用不受条件限制 D真理不需要检验29.“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D )A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B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C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D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30.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是(B)A是否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或同意B主观与客观是否符合、相一致C是否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D是否能够激励人和影响人31.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是(C )A诡辩论的观点B经
32、验论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旧唯物主义的观点32.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B )A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决定的B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C实践的具体性和历史性决定的D实践的有条件性和相对性决定的33.逻辑证明是( A)A实践标准的一个重要补充B时间标准以外的有一个检验真理的标准C先于实践标准的检验真理的标准D优于实践标准的检验真理的标准34.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将导致(A )A绝对主义B相对主义C唯心主义D唯物主义35.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将导致( B)A绝对主义B相对主义C唯心主义D唯物主义36.哲学上的“价值”是指(B )A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B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
33、的意义C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D某种活动的经济效益37.价值评价是(D )A一种纯主观的认识活动B没有任何客观标准的评价C没有正确与错误区分的评价D有正确与错误之分的评价38.毛泽东说: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这段话强调的是(B )A认识的任务在于透过事物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B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C认识的任务在于运用客观规律解释世界D只要了解了各管规律就能成功地改造世界39.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
34、泉。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在各项创新中处于先导地位的是(D )A科技创新B制度创新C文化创新D理论创新40.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就是要(D )A不受任何框框的束缚,思想上达到绝对自由B不受任何约束,做到随心所欲C抛弃原有的一切观念,重新评价一切D突破落后观念的舒服,坚持实事求是第三章一、单项选择题1.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D )A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B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C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2. 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回答,划分出了(A )A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辩证唯物主义与
35、机械唯物主义D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3. 生产方式指的是(D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C经济关系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4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A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 B地理环境的优劣C人口密度的大小 D社会风气的好坏5.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 D)A自然界 B人口因素C地理环境 D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的总和 6.在下例选项中,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D )A宗教 B艺术C哲学 D逻辑学7.自然科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它属于( B)A没有阶级性的上层建筑B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C特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D思想上层建筑8.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的社会意识形式的本质区别在于(A )
36、A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 B意识形态具有历史性C意识形态具有能动性 D意识形态具有逻辑性9.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C )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B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10.打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D)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11“意识到自己的隶地位而与之斗争的奴隶,是革命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过着默默无言,浑浑噩噩,忍气吞声的奴隶生活的奴隶,是十足的奴隶,对奴隶生活
37、的各种好处津津乐道,并对和善的好主人感激不尽,以至垂涎欲滴的奴隶是奴才,是无耻之徒。”这三种奴隶的思想意识之所以有如此的差异,是由于(B )A人的社会意识并不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B人的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一致性C人的社会意识中的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D人的社会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12.生产力范围反映的是(A)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C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 D劳动者与剥削者的关系13检验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A)A劳动工具的状况 B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C劳动者的主体素质 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14.生产力诸因素中的最活跃的因素是(A )劳动者B劳动对象C劳动资料 D生产管理1
38、5.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C)A劳动者 B劳动对象C科学技术 D生产管理16.生产关系是反映(C )A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范畴B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范畴C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范畴D人与生产力之间关系的范畴17.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A)A生产关系 B血缘关系C政治关系 D思想关系18.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C)A生产的分配方式 B商品的交换方式C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D资本的组织形式19.“手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的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A )A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B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
39、定顺序性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20.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它(B )A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还是公有制B是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C是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D是自然经济还是市场经济21.经济基础是指(A)A一段历史时期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B一段历史时期社会各种关系的总和C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产和分配关系的总和D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22.在整个上层建筑中居主导地位的是(A )A政治上层建筑 B观念上层建筑C国家政权 D政治法律思想23.上层建筑的核心是(B )A哲学 B国家政权C政治法律思想 D宗教24.国家是依靠( A)手段维系自己存在的A暴力 B血缘C领
40、袖、权威 D宗教道德25.国家起源于( C)A人们相互约定、共同协商B社会管理公共事务的需要C阶级矛盾的不可调和D抵御外敌的需要26.国家的本质是(B )A管理社会各项事业B阶级压迫的工具C保卫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D维护社会秩序的安定27.上层建筑的根本性质取决于(A )A经济基础 B政治制度C国家政权 D意识形态28.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取决于(D )A有效地为经济基础服务B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C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D被服务的经济基础是否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29社会形态是(C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组织设施和制度,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C建立在一定的生
41、产力之上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D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30.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这标志着(B )A我国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的完善B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C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D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升华31.社会基本矛盾是(D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B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C生产和消费的矛盾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32.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是(A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 D上层建筑33.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最终原因是(A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发展C经济基础的发展 D上层建筑的发展 34
42、.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C)A人民群众 B阶级斗争C社会基本矛盾 D科技革命35.划分阶级的标准是( A)A经济地位 B政治态度C思想观点 D受教育程度36.阶级的实质是( D)A不同的社会地位和分工B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专政C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生产资料D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37.阶级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D)A人民群众 B社会基本矛盾C政党 D阶级斗争38.社会革命的实质是(A )A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B被统治阶级变为统治阶级C消灭国家D消灭剥削39.社会革命中最深刻的根源在于(A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矛盾的尖锐化B剥削阶级和被
43、剥削阶级矛盾的尖锐化C人民群众和各种敌对分子之间矛盾尖锐化D人口众多和资源贫乏之间矛盾尖锐化40.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是(B )问题A经济 B国家政权C生产力 D上层建筑41.“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这句名言的含义是( C)A社会革命和社会改良是绝对对立的B每次革命都会创造奇迹,要不间断地“革命”C社会革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环节D社会革命是对旧世界的彻底否定42.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D )A根本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B根本改变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制度C改变执政党的领导方法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43.“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这
44、一论断的含义是(D )A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B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决定作用C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D科技革命会导致政治革命44.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了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更地面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著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开垦过度已经造成了很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垦,退耕还“荒”。这说明(D )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B人们发现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D人们应合理的
45、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化45.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是指(A )A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B宿命论和唯意志论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D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46.马克思主义回答人的本质问题的立足点事(A )A人的社会关系 B人的自然属性C人类的共同利益 D人的自身需要47.历史唯物之一认为,决定人的本质的是(A )A人的社会属性 B人的生理结构C人的心理状况 D人的自然属性48.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C )A永恒不变的 B可随主观意志而任意改变的C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 D随着个性的改变而改变49.“人性自私”观点的错误在于(D )A不符合“人之初,性本善”的看法B违背人有追求自由、平等、幸福的天性C把人的自然属性当做人的根本属性D违背了“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科学论断50.( A)是历史的创造者。A人民群众 B杰出人物C杰出的政治人物 D英雄51“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句话表明(B )A人是研究社会历史的出发者 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C历史发展的方向是由自己决定的 D人的自我保存和发展是历史的原动力52.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 D ) A是完全自觉的 B仍然是自发的C不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D仍然受到是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53.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杰出人物是指( D )A无产阶级的伟大政治家和思想家B历史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UV-Vis)
- 大学生入职职业规划
- 大班活动教案保护大自然
- 医疗单位安全培训
- 儿童骨折的护理查房
- 三位数乘两位数能力测试模拟题大全附答案
- 《吉林大学采购管理》课件
- 大气压强实践活动
- 《入侵检测技术培训》课件
- 微课人力资源部门所承担的主要职责及发展趋势财经管理人力
- 新能源基础知识入门
- 2024年插花花艺师理论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 软硬件集成方案
- 自身免疫性脑炎护理
- 放射科院感管理制度
- 2024年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问题
- 材料力学课程导学与考研指导
- 腮腺及面神经解剖
- 统编本道德与法治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五、第六单元集体备课(各一套)
- 生鲜食品配送部各项管理制度
- GB/T 43232-2023紧固件轴向应力超声测量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