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_第1页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_第2页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_第3页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1为提高冰球运动员的加速能力,教练员在冰面上与起跑线距离0和 s1( s1 0)处分别设置一个挡板和一面小旗,s<s如图所示。训练时,让运动员和冰球都位于起跑线上,教练员将冰球以初速度v0 击出,使冰球在冰面上沿垂直于起跑线的方向滑向挡板;冰球被击出的同时,运动员垂直于起跑线从静止出发滑向小旗。训练要求当冰球到达挡板时,运动员至少到达小旗处。假定运动员在滑行过程中做匀加速运动,冰球到达挡板时的速度为v1。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求( 1)冰球与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2)满足训练要求的运动员的最小加速度。【答案】( 1) = v02v12( 2) as1 (v

2、0v1) 22gs02s022某工厂用倾角为 37°的传送带把货物由低处运送到高处,已知传送带总长为L=50 m,正常运转的速度为v=4 m/s 。一次工人刚把 M=10 kg 的货物放到传送带上的A 处时停电了,为了不影响工作的进度,工人拿来一块m=5 kg 带有挂钩的木板,把货物放到木板上,通过定滑轮用绳子把木板拉上去。货物与木板及木板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0.8。(物块与木板均可看做质点,g=10 m/s 2, sin 37 =0°.6,cos 37 °=0.8)( 1)为了把货物拉上去又不使货物相对木板滑动,求工人所用拉力的最大值;( 2)若工人用

3、 F=189 N 的恒定拉力把货物拉到 L/5 处时来电了,工人随即撤去拉力,求此时货物与木板的速度大小;( 3)来电后,还需要多长时间货物能到达B 处?(不计传送带的加速时间)【答案】( 1) Fm=192 N (2) v2 m/s ( 3) t311.25s13如图所示,长度为 L=1.2 m 的木板 A 放在水平地面上,小物块B(可视为质点)放在木板A 的最右端, AB 质量均为 m=5 kg,A 与地面间以及A 与 B 间均是粗糙的;开始AB 均静止; 现用一水平恒力F 作用在 A 上,经一段时间,撤掉恒力 F,结果 B 恰好不从 A 上掉下, A、 B 最后阶段的vt 象如图所示,设

4、最大静摩力等于滑动摩力,从上恒力的瞬间开始计时,取g=10 m/s 2。求:( 1) A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和1A 与B 间的动摩擦因数;2( 2)恒力F 的大小和恒力F 的作用时间;【答案】(1) =0.31=0.22( 2) F=60 Nt =1 s14a、 b两物块可视为质点,在a 以初速度v0 从地面竖直上抛的同时,b 以初速度v0 滑上倾角为=30°的足够长的斜面。已知b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3,重力加速度为g,求当a 落地时,b 离地面的高度。2v02【答案】 h5g5如图所示,质量 M=8 kg 的小车放在水平光滑的平面上,在小车左端加一水平推力F=8 N,当小

5、车向右运动的速度达到 v0 =1.5 m/s 时,在小车前端轻轻地放上一个大小不计,质量为m=2 kg 的小物块,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 =0.2,已知运动过程中,小物块没有从小车上掉下来g 取 10 m/s 2,求:( 1)经过多长时间两者达到相同的速度;( 2)小车至少多长,才能保证小物块不从小车上掉下来;( 3)从小物块放上小车开始,经过t=1.5 s 小物块对地的位移大小。【答案】(1) t11s( 2) l0.75m( 3)s2.1 m6如图所示,一物体以v0=2 m/s的初速度从粗糙斜面顶端下滑到底端用时t=1 s。已知斜面长度L=1.5 m,斜面的倾角 =30°,重力

6、加速度取g=10 m/s 2。求:( 1)物体滑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 2)物体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3)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答案】( 1) v=1 m/s ( 2) a 1 m/s2方向沿斜面向上( 3)2357避险车道是避免恶性交通事故的重要设施,由制动坡床和防撞设施等组成,如图竖直平面内,制动坡床视为水平面夹角为 的斜面。一辆长 12 m 的载有货物的货车因刹车失灵从干道驶入制动坡床,当车速为23 m/s 时,车尾位于制动坡床的低端,货物开始在车厢内向车头滑动,当货物在车厢内滑动了4 m 时,车头距制动坡床顶端 38 m,再过一段时间,货车停止已知货车质量是货物质

7、量的4 倍,货物与车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货车在制动坡床上运动受到的坡床阻力大小为货车和货物总重的0.44 倍。货物与货车分别视为小滑块和平板,取 cos=1, sin =0.1, g=10 m/s 2。求:( 1)货物在车厢内滑动时货车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2)制动坡床的长度。【答案】( 1) a2=5.5 m/s ,方向沿斜面向下( 2)L=98 m8传送带与水平面夹角 37°,皮带以 10 m/s 的速率运动,皮带轮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如图所示。今在传送带上端A处无初速地放上一个质量为m=0.5 kg 的小物块,它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若传送带 A 到 B 的长度

8、为16 m, g 取 10 m/s 2, sin 37=0°.6, cos 37 °=0.8。求:( 1)物体从A 运动到 B 的时间为多少?( 2)若皮带轮以速率v=2 m/s 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在传送带下端B 处无初速地放上一个小物块,它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8,那么物块从B 端运到 A 端所需的时间是多少?【答案】( 1) t2 s( 2) t10.5 s9一位蹦床运动员仅在竖直方向上运动,蹦床对运动员的弹力F 随时间 t 的变化规律通过传感器用计算机绘制出来,如图所示。设运动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g 取 10 m/s 2。结合图象,试求:( 1)运动员的质量;

9、( 2)运动过程中,运动员的最大加速度;( 3)运动员离开蹦床上升的最大高度。【答案】( 1) m 50 kg( 2) am 40 m/s2( 3) h 3.2 m10一质量为 M 的物体 P 静止与粗糙水平地面,其截面如图所示。图中ab 为粗糙的水平面,长度为1,bc 为一光L滑斜面,斜面倾角为 ,斜面和水平面通过与ab 和 bc 均相切的长度可忽略的光滑圆弧连接。现有一质量为m的木块以一定的水平初速度从a 点向左运动,在斜面上上升最大高度后下滑,返回后恰好停在a 点,此过程中物体 P 运动状态始终不变。已知水平地面与物体P 之间动摩擦因数为,物体 P 的水平面 ab 与木块之间动摩1擦因数

10、为 2,重力加速度为g。求:( 1)木块在 ab 段运动时,物体 P 受到地面的摩擦力 f ;( 2)木块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a;( 3)木块在 ab 水平面上运动的总时间。【答案】( 1) f2mg ( 2) a g sinL( 3) t 22 g11如图所示,质量 M=l kg,长 l=4 m 的木板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1=0.1,在木板的左端放置一个质量m=l kg、大小可以忽略的铁块,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2=0.4,某时刻起在铁块上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8 N,取 g=10 m/s 2,试求:( 1)恒力 F 作用时木板和铁块的加速度;( 2)当铁块运

11、动到木板右端时,把铁块拿走,木板还能继续滑行的距离。【答案】(1) a2=2 m/s 2a1 =4 m/s 2( 2) x38 m12如图所示,木板静止于水平地面上,在其最右端放一可视为质点的木块。已知木块的质量m=1 kg,木板的质量M =4 kg,长L=2.5 m,已知木板上表面光滑,下表面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0.2。现用水平恒力F=20 N 拉木板, g 取 10 m/s 2,求:( 1)木板加速度的大小;( 2)要使木块能滑离木板,水平恒力F 作用的最短时间。【答案】( 1) a2.5 m/s2( 2) t1s13如图所示为上、 下两端相距L=5 m、倾角 =30 °、始终以 v=3 m/s 的速率顺时针转动的传送带(传送带始终绷紧)。将一物体放在传送带的上端由静止释放滑下,经过t=2 s 到达下端。重力加速度g 取 10 m/s 2,求:( 1)传送带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多大?( 2)如果将传送带逆时针转动,速率至少多大时,物体从传送带上端由静止释放能最快地到达下端?【答案】( 1) =0.29 ( 2) vm=8.66 m/s14一水平传送带以 4 m/s 的速度逆时针传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