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场磁场引力场的关系以及磁场对星球运动的影响_第1页
电场磁场引力场的关系以及磁场对星球运动的影响_第2页
电场磁场引力场的关系以及磁场对星球运动的影响_第3页
电场磁场引力场的关系以及磁场对星球运动的影响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电场磁场引力场的关系以及磁场对星球运动的影响作者: 赵存良 内蒙古包头市土右旗地税局(退休干部)邮编014100王绪荣 赵佳星 住址:内蒙古包头市土右旗摘要: 探讨电场,磁场,引力场之间的关系;分析太阳的旋转磁场,与行星磁场的相互作用。关键词: 电场;磁场;引力场;星体磁场;相互作用。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于1929年发表了'统一场论',从此,他几乎把后半生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这一研究中去。试图把电磁场和引力场以及微粒之间的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统一起来。虽然,在这方面的研究,他沒有取得成果,但他开辟了一个全新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继承爱因斯坦的遗志,继续研究这一问题。如果

2、认识了引力场与电场磁场之间的关系,不仅解决了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还可能研究出'反引力'产生原理和利用场的作用力,来进行航空,航天;对天文学研究也有指导意义。 各种自然现象,物理现象之间,都有内在联系,都不是孤立的。只要我们对任何自然现象,物理现象问一个为什么,追根究底,同时把多种现象联系起来,再结合一分为二,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原理进行分析,就会发现物理学更深层次原理和自然界的奥秘。搞科学研究,要以已知的科学知识为基础,但不能把思维局限在书本知识上,要有创新发展精神,敢于突破传统观念。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

3、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他还告诫;在研究自然时,我们所要探求的是无限和永恒的真理。一个人如果在观察和处理向题时,不抱着老实认真的态度,他就会被真理抛弃掉。 下面我们来共同探讨电场磁场引力场的相互关系。各种宏观物体(包括星球)和微观粒子,都是凝聚态物质,而'场'是一种非凝聚态的特殊物质。它无一定的形态体积和质量。场在运动时也产生能量。场有强度,即场強。场強是场的密度和运动强度的体现。这里所说的场强与物理学教科书中所说的电场強度表达式的含义不同。为了避免两个概念混淆,后面叫场压。场压具有平衡趋势,在微观粒子中表现很明显。粒子间的引斥作用,是由平衡趋势决定的。自然界也普遍存在

4、平衡趋势,例如,相通的水域,水位不平衡之处会产生水流。大气层中,气压不平衡处之间会产生风。电磁互感作用能明显的说明,磁场是高速相对运动的电场。一个导体带有静电菏时,它的周围有静电场;一根导线中有电流时,它的周围会有磁场。原子中有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转动,所以原子是一个小磁体。永磁体中分子磁极同向排列,对外表现出磁性;非磁体中由于众多分子的磁极杂乱排列,所以对外不显磁性。电场与磁场的本质是统一的,只是相对运动与否的区别,所以应该通称为电磁场。下靣重点论述电磁场与引力场之间的关系,以及星球运动与磁场的关系。作者看过一些天文学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说明各种星体的形态,体积,质量,平均日距,轨道位置,自转

5、,公转等状态。但是没有说明它们为什么这样运动。更没有说明它们的自转,公转与磁场间的关系。从物理学角度,也只是从力学,万有引力,惯性原理,角动量传输原理,来说明公转是由引力与惯性离心力的平衡关系决定的。为什么自转和自转规律也未说明。也没有提到磁场的作用。难道它们的磁场之间,真的没有作用吗? 下面我们以太阳系行星的运转状态,来分析磁场,引力,惯性对星球运动的影响与作用。 在太阳系,行星运转轨道并不都是圆形的,大多数是椭圆的。有的行星轨道偏心率很大。例如冥王星有时运转到海王星的轨道之内。行星围绕太阳作圆周运动,用惯性离心力与引力的平衡关系还可解释。如果行星轨道是椭圆的,甚至偏心率很大,用这一理论就难

6、以解释了,就需要引入磁场的作用了。行星作椭圆运动时,在不同的轨道段,其速度和引力都有变化。当行星靠近太阳时,引力加大,为了避免被吸引到太阳上,主动加快公转速度,从而加大离心力,与引力平衡。当远离太阳时,引力减小,为了避免向远离太阳的方向飞去,自动减慢公转速度,从而减小离心力。我想,行星不具有调节自我行动的意识和功能。这就要用磁场作用解释了。现在各个行星的运转状态, 有可能是在它们的磁场的作用下, 经过漫长的时间逐渐形成的, 否则, 众多的行星怎么会形成相似的自转公转规律呢? 为什么没有反方向自转公转的呢?( 个别小行星如有例外,可能是受到其它星体的磁场影响。) 太阳高速转动的磁场,与行星磁场相

7、互作用,对行星同时产生两个方向的作用力。-相互之间的吸引力和推动力。-推动行星沿太阳自转切线方向公转。离太阳越近,太阳磁场强度越大,推动力越大,吸引力也越大。这样一来,当行星靠近太阳时,引力加大,公转速度也加大,仍能保持引力与离心力平衡。离太阳越远的地方,太阳磁场强度也越小,对行星作用力也减小,行星的公转速度也减慢,离心力与引力也能保持平衡。这样就保证了行星可以沿椭圆轨道运转。同时,太阳转动的磁场与行星磁场相互作用,也与行星自转速度和方向有关。当一个行星体积较大时,它靠近太阳的一侧(内侧)的磁场,与太阳转动的磁场之间的正向作用力,比行星远离太阳的一侧(外侧)的反向作用力要大。这对行星自转的方向

8、和角速度有影响。行星自转的方向与太阳自转的方向相反。(说明:太阳与行星的磁极方向是相反的,设太阳磁极S极向上, 则行星的N极向上. 从上往下看, 太阳顺时针方向自转. 行星则逆时针方向自转。这就与齿轮作用相似。若主动轮顺时针方向转动时,从动轮必然逆时针方向转动。从动轮决不会与主动轮同向转动。)行星的体积越大,越靠近太阳,自转的角速度也越大。这是磁场之间相互作用力大的原因。远离太阳的和较小的行星,磁场之间的作用力相对较小。公转速度较慢。又因为小行星内侧和外侧受到太阳磁场正反向作用力差距很小,所以自转慢。例如水星,由于它很小,只比月亮大百分之四十,所以它的自转速度比地球慢得多。水星自转一周的时间约

9、为59个地球日。由于它离太阳近,所以它的公转速度比地球快,它的公转周期约为88个地球日,而地球公转周期为365天多一些。再如月亮,由于它体积小,内侧和外侧场受到地球转动磁场的作用力相差不大,所以月亮的自转很慢,与公转同步。所以月亮总是一靣迎向地球,另一面背向地球。再如木星,由于它体积很大(直径142984Km,是地球直径12756Km的11.2倍)它的内侧比外侧受到太阳磁场的作用力要大,所以它的自转速度很快。(0.414地球日)又由于它离太阳比地球远,(平均日距778330000Km,约为地球平均日距的5.2倍)所以公转周期较长(11.86地球年)。再如火星,它的直径6794KM比地球直径将近

10、小一半,它的平均日距227940000KM,是地球平均日距的1.52倍。它的自转周期为1.026地球日,公转周期为686.98地球日。金星,直径12103.6KM,与地球直径相差不大。平均日距108200000KM,是地球平均日距的0.723倍。由于它比地球靠近太阳,所以它受到太阳旋转磁场的作用力比地球大些,公转周期比地球短些,为224.7地球日。(据天文学资料说,金星的自转方向与其它行星自转方向相反,这是不可能的。由于金星有厚厚的大气层,有厚数千米的云层,这些云层挡住了我们对金星表面的观察,使得它看来非常模糊,可能造成观察的错觉,看到的也许是云层的转动方向。)上面分析了行星运动受磁场的影响。

11、磁场对作橢圆运动和圆周运动的行星都有作用。磁场对引力与离心力都起作用。对星球的自转公转的速度和方向都有影响。作者用模拟实验已证明了这一点。(实验办法在科研杂志2016年01期我的几项科学试验设想及原理图)行星自转公转的速度和方向,与太阳转动的磁场和行星的磁场相互作用有关,但是不能认为行星的自转公转,完全是由太阳转动的磁场带动的。惯性原理,引力与离心力平衡原理,角动量传输原理以及磁场的作用,多种因素影响着星球的运动,我们不能片面地看问题。自然现象是复杂的。万有引力公式中,沒有引入磁场的作用,只与两物体质量乘积成正比,与两物体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还有一个常量G为6.67*10-11。我认为应引入磁场

12、的作用。那么,公式中的G就不应是一个常量了。在不同的磁场状态中,G 应是一个变量。就像库仑定律电场作用力公式中的系数k,在不同的介质情况下,是一个变量相似。还有个现象要特别注意:如果一个行星的公转轨道,与太阳的赤道圆周完全重合, 那么它完全是圆形的. 地球在黄道公转, 黄道也不完全与太阳赤道重合, 有一些偏角, 所以地球公转轨道也有些偏心率, 不是正圆形。 地球上空的同步卫星, 其轨道与地球赤道完全重合, 所以它的轨道是正圆形。 作椭圆公转的行星, 如果它的轨道偏心率越大, 那么它的公转轨道与太阳赤道面的夹角越大。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太阳周围的旋转磁场, 赤道上空强度最小, 对行星的磁场作

13、用力最小; 越靠近两极, 磁场强度越大,( 从条形磁铁的磁力线分布情况就能说明这一问题。) 对行星的磁场作用力越大。 所以行星的近日点, 应是离太阳两极近的上空轨道段。 这时,行星的自转公转速度都快些,远日点应是太阳赤道上空的轨道段,这时,行星自转公转速度都会慢些。 这就进一步说明, 太阳旋转磁场与行星的磁场之间有明显的作用。 对行星的运转轨道也有影响。 例如, 冥王星由于它的公转轨道与太阳赤道面的夹角较大, 所以它的轨道偏心率很大,近日点44.3亿km, 远日点73.7亿km. 它有时转到海王星轨道之内;水星的偏心率也较大, 近日点4950万km, 远日点6970万km。但是, 行星的质量都

14、很大, 所以它们运动的惯性很强, 一旦形成某种运转状态, 要改变它需要很大的作用力。磁场间的相互作用, 只能对它的运动状态作些微小的调整, 不可能完全改变它的运动状态。打个比方来说, 地球上某处刮起西风, 上空的漂浮物必然跟着风向东运动, 不可能反向向西运动。 同样行星也应随着太阳旋转磁场的方向运动。 至于行星自转的方向与太阳自转的方向相反, 前面的齿轮作用已经说明。 行星的磁轴方向与太阳的磁轴方向近于平行, 但磁极方向相反,所以它们互相吸引。 所以说, 引力之中包含看磁场的作用。星球的磁场从何而来?我看过地球磁场成因的十来种假说。我发现他们都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电磁场叠加问题。(这与星球

15、运动的研究,忽视了磁场作用类似。)这就对场从何来,没有找到根源。这是因为研究微观粒子的科学家和研究宏观宇宙的科学家,他们的研究方向不同,而没有把他们的理论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既然场是一种物质,根据物质不灭定律,各种微粒凝聚组合成宏观物体(包括星球)时,它们所携带的场,必然叠加成更大的场。各种凝聚态物体(包括星球)它们都是由正负电子,质子,中子,原子,分子等各层次微粒凝聚而成。这些微粒都携有电磁场。电磁场在它们的凝聚组合和相互作用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这些电磁场的空间范围比微粒本身的体积大得多。众多微粒凝聚组合后,它们叠加的电磁场,比凝聚体本身的体积大很多。所以在星球周围的场,会扩展到很大的

16、空间。由近而远强度逐渐减弱。其强度也是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这与万有引力相同。这种叠加而成的场,在相对静止的范围内,表现的是电场特性,即一维线性矢量。相对运动的场之间,表现的是磁场,是二维矢量,同时也有一维矢量。一维矢量垂直于2维矢量平面。在中性粒子(如光量子,中微子)中,正负电子等量,不显电荷,但是它们所携带的电磁场不会抵消,而会叠加。光量子,中微子它们在高速运动时,都表现出电磁效应。例如,由一份一份的光量子在场中高速运动时,形成的电磁波,在掠过无线电设备的天线时,会在天线内感应出电动势。这就是证明。打个比方:地球和金星周围都有大气层,假如它们撞到一起,那么它们周围的空气必然会叠加在一起形成更

17、大的大气层。在地球上的所有物体,包括人和动物,处在地球叠加场的等势区域时,感觉不到电场作用。(就像在高压电线上等电位作业原理那样) 而感受到的是万有引力作用。 所以说万有引力与电磁场有关系。 而较小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表现很微弱, 星球的引力表现很强大。按照居里关于永磁体在高温下失去磁性的理论,太阳内外温度很高,所以太阳本身不可能是个磁体,那么它周围强大的旋转磁场从何而来?除了上述磁场叠加理论,还会有什么解释!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研究说明:1 电场磁场其本质是统一的,磁场是相对高速运动的电场。电磁互感作用已能说明这一问题。所以电场磁场应统称为电磁场。2 星球之间的引力中, 包含着磁场的作用。 行

18、星的自转公转状态, 与它们的磁场与太阳旋转磁场相互作用有关。感应电动机旋转电磁场推动转子转动原理,可能与此类似。 3 电磁场,万有引力,惯性原理,角动量传输理论,是星球运动的综合因素,不能片靣地看问题。4 凝聚态物质(包括微观粒子和宏观物体星球)它们内外的场(包括电磁场引力场)是由凝聚成它们的众多微粒所携带的电磁场叠加而成。外部场可以扩展到很大空间。並且由近到远強度逐渐減弱。场强也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万有引力相同。5 凝聚态物体和它们所携带的场紧密相连,凝聚态物体运动时必然带动场的运动;反过来场运动时也会带动它所附着的物体(包括星球)运动。6 场(包括电磁场引力场)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无一定体积形态和质量的非凝聚态物质。物体内外都存在场。7 万有引力公式中的系数 G在不同的磁场状态下应是一个变量, 不应是个常量。 与电场作用力公式中的系数K在不同介质下是个变量相似。 8 不仅电流的感应电磁场能够产生作用力做功, 叠加而成的电磁场也能传送能量,例如光缆通信就是用电磁场的振动传送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