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言文翻译一、命题规律文言语句翻译题是中考必考内容, 主观题是选取文言文阅读中的语句或另外选择古籍中的文段进行翻译。另外,在“筛选信息” “分析概括”等考点也渗透了对文言文语句翻译的考查。二、技巧指导1积极应对,增强自信。在中考文言文翻译考查中,一些同学总是想到自己能不能读懂文言文文本,能不能做对文言文翻译试题。 其实, 这些担心是根本不必要的, 文言文的翻译考查其实是有一定的规律的。2熟悉中考,把握规律。历年中考文言文翻译试题仍是复习的重点。做中考题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熟悉游戏规则”,所谓“游戏规则”就是命题规律和解题方法。通过对中考题目 (尤其是近三年的中考题) 的研究, 一方面可以了解中
2、考常考文言文类型及选材范围, 另一方面, 通过分析近几年中考试题, 可以发现一些文言文翻译的考查热点、考查频率,在备考中有效提高复习效率。3取法于课内,积累于课外。中考文言文命题以取材于课外的材料为主, 很少直接取材于课内。但课本文言文的复习却很重要,这不仅是因为中考文言文考查的实词、虚词是课本过的,还会征引课本中的文句,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语言的积累和文化的积累 , 是对文明的吸纳。 课本文言文是文言知识的载体, 课本的内容一定要认真复习, 做到消化吸收,惟有“得法于课内”才能“得益于课外”。中考命题取材于课外,其解题的依据、方法,乃至于技巧都存在于课内,我们必须夯实课本,注重积累。4掌握文言
3、文语句翻译技巧:( 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所谓直译, 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 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所谓意译, 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 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2)翻译“六字法”:留、删、换、调、补、变。第一步,结合上下文语境,了解所译文句大体意思,做到心中有数,并找出句中需要着重翻译的重点词, 一则为理清句意, 二则为后面给重点词选择恰当的意思做准备。第二步,直译求字字落实一一留、删、换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
4、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主要有句首:“夫”、“盖”等发语词。句中:起结构作用的助词,如“之”(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等,表提顿作用的助词,如“者”“也”等,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中的“也”。表并列和顺承关系的连词,如“予与四人拥火以入”中的“以"。旬末:补足音节的助词,如“顷之,烟炎张天”中的“之”。以上的文言虚词在实际的翻译中,都无须译出,若强译,则属错误。“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把古代用现在已不用的词用现代汉语进行替换,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所以在翻译
5、时,要把古汉语中的单音词变为双音词。第三步,意译求文从字顺一一调、补、变 “调”就是调整句式。需要调整的句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特殊句式,一是固定句式。 需调整的特殊句式主要是指倒装句 (特殊句式有有判断句、 被动句、倒装句等),翻译时,要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 介宾后置句、 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 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古汉语中还有一些固定句式,如“不亦乎”、"无乃乎”“孰与”等,翻译时,要把这些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形式表达出来。“补”,就是增补。补出省略旬中的省略成分,这就要求我们要对古汉语中的省略句要有所了解, 并能判断一个句子中
6、哪些成分省略了, 以便补出; 补出省略了的语句,古人用笔简约,往往前面说过的话,后面一般就不再重复,而在现代汉语,就要给出。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为相关文字。这主要是指文言文中比喻、 借代、 引用等意义及夸张的说法、 委婉地说法、 互文地说法等,直译时会不明确。如“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直译为“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 就显得不合道理, 而应意译为 “连最细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才能明确。5关注七个重点从近几年的文言文主观翻译题来看, 考查的是对全句的理解, 但命题人选择文句是独具慧眼的。 他们往往会选择那些有重要语法现象的
7、文句让考生翻译, 同时也将其列为中考阅卷的采分点, 因此, 考生必须特别注意这些采分点。 在答题时,我们除了把握句子翻译“信、达、雅”的要求,掌握“留、对、拆、增、删、调”等六种翻译方法外,还需注意以下七个关注点:( 1)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 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也是中考命题专家特别关注的一项内容。因此,我们在翻译文言文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把握,仔细辨别。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名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等。我们在翻译文言文遇到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时, 一定要先判断出词类活用的类型, 然后据此推断其意义。例 1: 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于是速归之。译文:
8、哥哥说: “且不说弟弟不能砍柴,纵使能砍柴,还是不能去做。”于是让张诚赶快回家。【解析】“樵”,名作动;“归”,使动。例 2: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译文:吃饭是老百姓最大的事,老百姓没有吃的就无法生存了。三天不吃粮食,父亲和儿子就不能保全。【解析】“粒”活用为动词,吃粮食。2)特殊句式文言文中有许多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 常被命题老师看重。 要想能够准确翻译此类句子, 就必须能够译出其句式特征;否则就极容易易造成失分。例 3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译文: (顾) 况, 是吴地人氏, 自恃有才华, 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文
9、 (或诗人) 。【解析】无语言标志的判断句。例 4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译文:近日的事,祸端将要酿成,幸亏陛下英明果断,因而严惩了罪人。【解析】结构助词“斯”为提宾标志,“罪人斯戮”即“戮罪人”。( 3)一词多义古代汉语的词语大多是多义的, 这种一词多义的现象常常是翻译题考查的重点。 在具体翻译时, 我们一定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从众多的义项中选择出最恰当的一个进行翻译。 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复习备考中要对词语的不同义项加以区分辨别。例 5、永乐元年入朝,留为故官。未几,复谢去。译文:永乐元年被征召入朝,留下担任原来的官职。不久,又辞官离去。【解析】“故”为“原来” “谢”为
10、“推辞”。例 6、使者至,所发皆经史,置其半不启,乃免于祸,人以为至行所感云。(08四川卷)译文:使者到来,打开看到的全是经史书籍,丢下另一半未打开,才免于祸患,人们认为是崇高品行感应的结果。【解析】得分点“发”为“打开”,“置”为“丢弃”,“以”为“认为”“ 至行”为“崇高品行”。4)古今异义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现象非常普遍。 这一知识点也是中考命题经常涉及到的内容。 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尤其要特别注意那些存在古今异义的词语, 千万不可以今译古。否则,就会出现错误。例 7及得召见,遂见亲信。【解析】这里的“亲信”是“亲近信任”之意,而现代汉语中则常指“亲近而信任的人”。例 8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
11、之,且犹不可。【解析】这里的“无论”是“不要说”之意,而现代汉语中则是表示无条件关系的连词。( 5)单音节词现代汉语词汇以双音节为主, 而古代汉语词汇与此相反, 以单音节为主。 此类知识点也常常是中考命题老师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 因此, 我们平时的复习备考过程中要加强对单音节词翻译的训练。 在具体翻译文言文时, 我们一定要注意不要轻易地把古汉语的词汇当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去解释。例 9、隐处穷泽,身自耕佣。临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解析】此句中的“耕佣”并非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而是“耕”和“佣”两个词,意思是“种田”“做工”。按照评分标准如若不能解释出“佣”的含义要扣分。所以该句应译
12、为: (孟尝)隐居在偏远的湖泽,亲自种田做工。临县的士人民众仰慕他的道德,到他那里定居的有百余户。例 10、遂大困,寻死富阳。【解析】此句中的“寻死”并非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而是“寻”和“死”两个词,意思是“不久”“死在(富阳)”。该句应译为:于是极度贫困,不久死在富阳。( 6)固定结构固定结构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现象, 在翻译时有相对固定的格式。 如果不按照固定的格式翻译就会出现错误, 因此, 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只能用它的固定意思来翻译,不能擅自意译。例 11 谥号所以垂之不朽。【解析】“所以”,由指示代词“所”和介词“以”构成,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方式,可译为“用来的方式”。例 12 比
13、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解析】“何意”,由疑问代词“何”与名词“意”构成,询问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为什么”。常见的固定结构还有:何以为?(表反问语气,译为“为什么”)无乃乎?(表示揣度语气,译为“恐怕吧")、奈何?(表示用来询问的,“拿怎么办”)、得无乎?(表示怀疑与揣测语气,译为“恐怕吧”)( 7)修辞知识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有比喻、借代、互文、委婉等。具有这些特点的句子大都不能采用直译的方式, 而应根据其修辞方式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意译方式。 如果需翻译的句子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式, 有的需将喻体直接换为本体, 有的就需抓住喻体采用形象描绘的方式进行意译;如果需翻译的句子采
14、用了借代的修辞方式, 就应采用直接点明借代本体的方式进行翻译; 如果采用的是互文的修辞方式,翻译时就要把相应的内容合并到一起意译;如果需翻译的句子是委婉的修辞方式,就要根据语境译出句中所要表达的意思。例 1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解析】 此句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方式。 如果不了解此修辞方式很容易将此句误译为: 不因为外物的美好而感到喜悦, 也不因为自己的坎坷而感到悲伤。 正确的翻译是要把相对应的内容合并到一起。 此句应译为: 不因为外物的好坏、 自己的得失而感到喜悦或悲伤。例 14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解析】该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式。此句中的“日薄西山”就是比喻祖母刘氏寿命将尽。 在翻译时可采用描述性的语言将其译为: 只因为祖母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业楼宇电工施工合同样本
- 美食节美食模特合作协议
- 房屋扩建工程私人施工合同
- 水上乐园建设招投标合同安排
- 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拆迁合同
- 食品销售合同
- 建筑工程总监聘用合同范文
- 家装低价改造合同范例
- 铁路轨道维修工程合同三篇
- 药品捐赠合同(2篇)
- 闭合导线测量成果表(自动计算)
- 《机电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大作业之一――基于MATLAB
- 《瓦楞纸箱基础知识》PPT课件.ppt
- 模具(塑胶件)成本估算表
- 5S的开展进程——现代企业现场的5S管理
- 分部分项工程划分表模板
- XXXX年SGS供应商质量管理培训专用教材
- CAXA考试试题库
- 中央级水利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相亲相爱一家人简谱
- 电气控制课程设计 消防水泵plc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