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考点之表达方法_第1页
中考语文考点之表达方法_第2页
中考语文考点之表达方法_第3页
中考语文考点之表达方法_第4页
中考语文考点之表达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考语文考点之表达方法初中语文知识点:表达方式就文章的写作方法而言,主要有以下 5种表达方式:1、记叙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 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 广泛,主要是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包括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 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等 ),再现给读者的一 种表达方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形态、动作或景物的状态等具体特征描绘 出来。一般

2、分为人物描写或景物描写。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具体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 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过在 意识中对现实的审美改造,达到心灵的自由。抒情是个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也是情感释放与情感构造、审美创造的辩证 统一。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

3、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 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通过讲事实、说道理等方法对人物或事情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通常带有较 强的主观色彩。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 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 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植物、文具、建筑、 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

4、技术等。中考语文知识点:表达方法表达方式与写作手法:(1)表达方式分为叙述(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的分类解 释;(2) 一篇文章可以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兼用其它表达方式 ;(3)现在流行的话题作文的要求里也有相关表述一一可任选一种表达方式为主 并综合运用其它各种表达方式。(4)表达方式只有五种,写作手法却有很多种。写作手法是指把形象思维的成果用一定的手段表现出来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 法,又称艺术手法。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对比、衬托、烘托、卒章显志、象征、想 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托物起兴、乐景衬哀情、渲染、渲染环境、虚 实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5、、伏笔照应、设置悬念、侧面描写、正面 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修辞格、字词锤炼、以小见大、句式选择、借物喻 人、先扬后抑、先抑后扬等。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在初中语文中是经常提及的两个名词术语:它们之间区别 很大。(1)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 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初中课文常见的修辞方式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对 比、借代、反复、反语等。(2)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其内涵包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个 方面。例:下列语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在苍茫的大海上,

6、海燕像黑色 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如果我们不理解表达方式这一术语的含义,就不能准确地作出判断,很可能第 句答出设问而不是议论,第句答出比喻而不是描写。表达方式常见题型:1、内容主旨题解题指导阅读欧阳修采桑子,分析这首词的内容主旨。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骏鸾,人在舟中便是仙。【解题指导】第一步认真阅读诗句,整体感知诗歌的大致意思。第二步明确诗中提到的地点(西湖)、时间(月夜)、人物(诗人)、事件(荡舟西 湖)和主要景物(天容水色、鸥鹭闲眠、风清月白),归纳时要善于摘录诗中的词语组合。第三步,根据“卒章显志”的特点揣摩诗人的思想主旨。本诗

7、可抓住重点词语 或短语“谁羡”、“便是仙”进行理解。诗句中结尾旬不是描写,而是发议论,这 正是解读主旨的关键。前面景色描写非常宁静、美好,才会有“人在舟中便是仙”的感觉。这种鉴赏题在解答时,通常切分为两点,一是根据诗句描述内容,二是揭 示主旨。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参考答案】这首词描写西湖月夜,湖水和天光相映,柔风习习,夜鸟闲眠, 一片宁静和 美好的景象,好似人间仙境,抒发了诗人爱恋西湖风光和现实生活的 美好情怀。2、情感思绪题解题指导阅读白居易的村夜诗,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养麦花如雪。【解题指导】第一步,找出诗

8、中所描写的主要景物:“霜草苍苍”、“虫切 切”、“月明养麦”、“花如雪”。第二步,仔细审视这些景物所体现的特点,想到景语皆情语,以景传情。不难 看出前者冷清、愁苦,后者明亮、美好。第三步,抓住能体现人物心态的词语,如“行人绝”、“独出门”等,尤其从 “独出门”可以发现诗人情感上有一个转变过程。表现在首旬和尾旬上,尤其是“霜草苍苍”和“花如雪”,两种景象截然不 同。【参考答案】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由原先的孤独寂寞,到独自出门去排遣烦 闷,看到了明丽景色而感到特别喜悦的感情变化。3、表达技巧题解题指导阅读王勃蜀中九日登高,试分析这首 诗的艺术特色。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

9、那从北地来?【注】那:奈何,为什么。【解题指导】分析诗歌的 艺术特色或表达技巧,一般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一看语言有没有特点(浅易、典雅、悲壮、豪迈、清新、质朴、委婉、生动、 讽刺、诙谐等)。二看有没有用修辞(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反问、设问等)。三看有没有用特别的表达手法(如托物言志、动静结合、侧面烘托、虚实相 生、情景交融、对比映衬、联想想象、描摹心理、刻画细节、白描勾勒等)。头脑中有了这几个方面的轮廓,就可以逐一对照诗句加以审视。从语言上看,出现了口语“那”,这首诗采用近似日常口语的形式,显得浅近 亲切。从修辞上看,三四两句采用对比,尾句还运用了反问。从表达手法上看,第三句直抒胸臆,第四句

10、却委婉别致。经过这样的分析筛 选,就可基本把握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了,解答起来也就有了方向,自然也就有话可 说了。解答时要注意先说什么,再说什么,一定要做到思路清晰、层次清楚。如果思 路不是很清晰,最好采用分点法,依次说。还要结合诗句来分析,这样才显得有根 有据。【参考答案】这首诗在语言上运用了日常口语,如“他席他乡”、“那从” 等,显得浅近亲切。手法上第三句“人情已厌南中苦”直抒胸中之苦,独在南方思 念亲人然而却不能北归,而第四句则采用反问“鸿雁那从北地来”,与前一句形成 强烈的对比,看似“无理之问”,却使诗人的思亲之情显得特别真切动人。在诗歌鉴赏题中常用的解题思路:诗词鉴赏的主要内容是:语言、

11、形象、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由于是简答题,受字数限制,因此考生在解答时必须做到审清题目要求,准确 概括要点。答题时要注意:1、紧扣原诗的内容。命题者对这方面的考查目的是看看考生是否真正读懂诗歌,因此对思想内容和 表达技巧的赏析,必须结合原诗的具体内容来进行,千万不要脱离原诗空泛而谈,否则难以说明考生是读懂了诗歌。2、点面结合。如考查对诗歌的思想内容或表达技巧进行赏析,可以在概括表述的同时,适当 展开对个别诗联的简析。3、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相结合。如果是对整首诗歌的思想内容或表达技巧进行赏析,往往两者是结合在一起来 进行表达的,很难孤立地回答其中一项内容,也就是说,当要求赏析诗歌的

12、思想内 容或表达技巧中的一项时,可以从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两方面一起来回答。4、要用规范的术语。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尽量用上面提到的那些名词术语来解答。语文中考考点:表达方法常见表达方式的作用:(1)叙述。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 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a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b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c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

13、出中心。(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 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 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 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 染。a人物描写:形象生动地刻画了 .的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b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烘托.的气氛,衬托了人物.的性格c心理描写:细致的表现了人物的思想变化(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 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