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建筑工程基坑及相邻建筑物监测方案_第1页
大型建筑工程基坑及相邻建筑物监测方案_第2页
大型建筑工程基坑及相邻建筑物监测方案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厦工程基坑及相邻建筑物第三方监测方案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年8 月12 日1、工程概况仁1.1工程名称1.1.2基坑概况1.1.3地质概况1.1.4周边环境状况3.1.5监测的目的和意义3.2监测依据4.3、监测内容与监测点布置 5.3.1基坑内容和监测点布置 .5.3.2相邻建筑物监测内容和监测点布置63.3隧道监测内容和监测点布置 63.4监测数量与方法2.4、监测频率与报警 2.4.1监测频率2.4.2 报警3.5、监测量控的报表 4.5.1预警报告4.5.2周报表4.5.3月报表4.5.4总报告4.&监测关键技术与实施方案4.6.1监测基准网建立 4.6.2地面沉降与管线沉降

2、 5.6.3深层水平位移监测6.6.4 土压力与锚杆应力监测76.5洞内收敛变形监测 8.6.6拱顶下沉与仰拱高程.9.7项目组成机构与人员 108安全、进度、质量保证措施 128.1质量保证措施 128.2进度保证措施 128.3 环境保护措施 138.4安全生产保证措施139拟在本项目使用的主要监测仪器、设备一览表 1310单位资质1510.1单位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10.2营业执照错误!未定义书签。10.3资质证明材料错误!未定义书签。10.4计量认证CMA错误!未定义书签。大厦工程基坑及相邻建筑物监测方案1、工程概况11工程名称工程名称:。大厦工程深基坑、轻轨隧道、朝天门隧道监测工程

3、地址:重庆12基坑概况重庆。?有限公司(下称建设方或甲方)拟在重庆市修建。大厦项目。本项目北面紧令P广场项目,南面临重庆商业交易市场区域,东侧为陕西路,西侧为路,是具有得天独厚的繁华商业成熟地 段。项目地块呈不规则“ U'字形,场地高程南北向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南面为 场地最高点,绝对标高约为244.0m,开挖深度约为49m北侧为场地最低点,绝 对标高约为222.0m,开挖深度约为27m东侧最低点为陕西路,高程约222.0 227.0m不等,开挖深度为29 36m西侧沿新华路最高点高程约为 237.0m,最 低点标高约为224.0m,开挖深度从33米至39m不等。本次边坡支护为场地西南

4、范围(范围详见总平面图),其中除西南侧227.0以上环境边坡为边坡外,其余为 临时边坡。永久边坡设计使用年限 50年(本期工程按建筑与地铁采取共建方案, 轨道线从建筑体内架空结构中穿过,不存在轨道洞室的保护与支护问题),临时边坡设计使用年限2年。13地质概况1.3.1.基坑边坡AC该段地形较平坦,坡角一般小于 10。,局部经人工改造成陡坎,上覆土层 主要为卵石土。平场后第四系土层厚度 04.0m,局部较厚,约5m卵石土多呈 稍密中密状,下伏基岩主要为泥岩,夹(泥质)砂岩和粉砂岩。该段边坡开挖后,将形成长度约93.1m,高约30m的岩质边坡,局部为岩土混合边坡,倾向289°, 边坡安全

5、等级为一级。典型剖面可见 45剖面。由赤平投影分析知:岩层产状 外倾,可能产生顺层滑动,经地勘所做稳定性分析,边坡稳定性系数为0.97 ,边坡不稳定,需要进行支护。设计采用逆作法并跳槽施工钢筋混凝土桩板锚杆挡 墙支护。1.3.2基坑边坡CD该段基坑开挖后,将形成长度约 61.1m,高约30m的岩质边坡,边坡岩性主 要为泥岩和(泥质)砂岩,夹少量粉砂岩。倾向196°,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由赤平投影分析可知:边坡岩层产状及裂隙L2的交线倾向与边坡同向,夹角约41 o,裂隙与岩层层间结构面组合形成的块体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基坑边坡距金海洋商城最近点9米。本工程基坑开抗后,金海洋商城位于边坡

6、的破裂角之外, 对金海洋商城城的影响较小。典型剖面可见1314剖面。设计采用逆作法并跳槽施工钢筋混凝土桩板锚杆挡墙支护。1.3.3基坑边坡DG该段地形较平坦,坡角一般小于15°,上覆土层主要为第四系杂填土和卵石土。平场后第四系土层厚度04.0m,局部为4.4m。杂填土多呈松散稍密状, 卵石土多呈稍密中密状,下伏基岩主要为泥质砂岩、泥岩和砂岩。该段基坑开 挖后,将形成长度约62. 2m高约31m的岩质边坡,局部为土质边坡,倾向285°, 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该段边坡岩土界面倾角22度,开挖后会产生岩土界面滑动,经地勘所做稳定性分析,稳定性系数为1.22,边坡基本稳定,需要进行

7、支护。典型剖面可见68剖面。设计采用逆作法并跳槽施工钢筋混凝土桩板锚杆 挡墙支护。1.3.4 边坡 HS该段地形较平坦,坡角一般小于15°,上覆土层主要为第四系杂填土和卵石土。平场后第四系土层厚度04m局部土层为4.4m,杂填土多呈松散稍密 状,卵石土多呈稍密中密状,下伏基岩主要为泥质砂岩、泥岩和砂岩。该段基坑开挖后,将形成长度约123.8m,高约50m的岩质边坡,局部有少量岩土混合 边坡,倾向19°,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典型剖面可见 9、10、13和14剖面。 由赤平投影分析可知:边坡裂隙 L2外倾,可能产生顺层滑动。经地勘所做稳定 性分析,稳定性系数为 0.58 (计算

8、时已考虑基坑边坡以上的环境边坡),边坡 不稳定,需要进行支护。边坡主要分为两个台阶,标高227.00以下为临时基坑边坡,采用桩板锚杆挡墙进行支护;标高 227.00以上为永久边坡,采用桩板锚 杆挡墙进行支护。1.3.5基坑边坡NW该段按设计方案开挖后,将形成约41m的岩质边坡,边坡岩性主要为泥质砂 岩和泥岩。倾向111°,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典型剖面可见4、5、7和8剖面。 由赤平投影分析可知:边坡裂隙L1及L2的交线倾向与边坡同向,夹角约 22 o, 组合面倾角约61 o,易产生楔形体滑动。由计算知边坡稳定性系数为1.095,边 坡基本稳定,需要进行支护。设计采用逆作法并跳槽施工钢

9、筋混凝土桩板锚杆挡 墙支护。1.3.6基坑边坡 WA为岩土质边坡,表层土清除后,岩质边坡按1:0.75放坡并用40厚M25砂浆 封闭封闭处理。14周边环境状况拟建成。大厦工程基坑,基坑项目位于本工程所在地 ,是繁华商业成熟地段。西侧为正在修建的轻轨一号线隧道,其右线部分轻轨隧道穿越本工程 建筑用地,且高程高于本基坑的基底高程,因此,需要对已建成右线隧道进行拆 除处理,在基坑完成后进行恢复。南侧与建成的朝天门隧道相距 13.86m,且基坑基底高程低于朝天门隧道高 程。15监测的目的和意义本项目基坑是高达50m的深基坑,周边建筑物较多,且与两座隧道相邻, 因此,基坑施工对不仅对基坑本身而且对周边建

10、筑物都有影响。 通过基坑及周边 建筑物的监测,掌握在施工过程中地层和结构整体稳定性情况以及对周围环境的 影响程度,为业主、设计、施工、监理等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用以评价通道 工程在施工期间复合衬砌支护结构体系的力学状态及支护体系对地层基础缺陷 加固稳定效果。基坑开挖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荷载条件、材料性质、施工条件和外界 其它因素的复杂影响,很难单纯从理论上预测工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而且,理论预测值还不能全面而准确地反映工程的各种变化。所以,在理论指导下有计划 地进行现场工程监测十分必要。特别是对于类似本工程复杂的、规模较大的工程, 就必须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制定和实施周密的监测计划。本工程监测

11、的目的主要有:(1)通过将监测数据与预测值作比较,判断上一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 否符合或达到预期要求,同时实现对下一步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进度控 制,从而切实实现信息化施工;(2)通过监测及时发现围护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变形发展趋势, 及时反馈信 息,达到有效控制施工对建(构)筑物、道路、管线影响的目的;(3)通过监测及时调整支撑系统的受力均衡问题,使得整个基坑开挖过程 能始终处于安全、可控的范畴内;(4)通过监测及早发现基坑安全稳定的问题,并提请施工单位进行及时、 有效的预防措施工作,防止施工中发生失稳现象;(5)将现场监测结果反馈设计单位,使设计能根据现场工况发展,进一步 优化方案,达到优质安全

12、、经济合理、施工快捷的目的;(6)通过跟踪监测,在换撑和支撑拆除阶段,施工科学有序,保障基坑和隧道施工始终处于安全运行的状态。2监测依据本次监测计划方案编写依据:。大厦工程基坑总平面图、围护结构平面图、 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业主对于施工监测的要求。本次监测计划方案执行标准:本次监测量控主要依据下列规范、工程设计图纸和业主有关资料。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 建筑结构荷载设计规范(GBJ50009-2001)(2006版)3) 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 2007)4)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5)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13、;6)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7) 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8)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9)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10)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 GB50308-200812) 重庆市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DBJ50-047-200613) 设计单位对监测报警等有关要求14) 重庆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办法(市人民政府令176号)15)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3、监测内容与监测点布置3.1基坑内容和监测点布置3.1.1

14、监测内容依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要求,并根据本基坑的具体情况,选择基坑顶部的水平位移和沉降、锚索力以及支护桩内力监测等4项内容作为本基坑的监测内容。3.1.2监测点布置的数量依据规范要求,水平位移和沉降监测点间距不应大于20m因此,水平位移和沉降监测点的布置如图3-1和3-2所示,共设计监测点34个(编号D1D34)。此外,在基坑外围设置3个监测基准点。锚索力共布置在5根支护桩上,每边各设一根监测桩,在监测桩上按科设计 4个到9个锚索计,以监测锚索力,共设置 35个锚索和锚杆计,满足建筑基 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要求对锚索力监测数量不低于

15、 1%锚索总 数且每层不小于3个监测点的要求。支护桩内力监测与锚索桩监测桩同体,桩的位置和传感器的布置如图3-3 o同一高度布置2个钢筋计,分别布置在基坑外侧和内侧的主筋上。3.2相邻建筑物监测内容和监测点布置相邻建筑物以测试建筑物沉降为主要内容。相邻建筑物主要有金海洋商城、天门商场和中正大厦3座建筑物与本基坑相邻,根据规范要求,在金海洋商城周 边设置9个沉降观测点(测点编号S34S40)(图3-4),沿天门商场和中正大 厦周边原设计设置9个沉降观测点(测点编号FS11S29)(图3-4),但由于 该段坡陡,因此实际设置的监测点远多于此数,共设 19个测点。周边道路设置 10个沉降观测点。共设

16、置40个沉降观测点。3.3隧道监测内容和监测点布置隧道监测主要包括拱顶沉降和仰拱沉降、靠基坑侧水平位移和洞周收敛变形等4基内容。在轻轨1号线隧道和朝天门隧道各设计 6个测试断面,每个断面均 进行上述4项监测内容,测试断面的布置如图 3-5和图3-6。共设置沉降监测点 24个、水平位移监测点12个、收敛监测点12个。此外,在每个隧道内设置 3 个监测基准点。主要已经建成的隧道,另一项需要实施监测内容是隧道内裂缝的监测,此项 内容需要现场进行实施。图3-1 ABC段、CD段和DEFG段坡顶监测点布置图228.00D4(基坑坑底0°z002药D18 P - . _D17订3晋4, 陥 mD

17、3訂I丨丨需十卄叶勒 畀匚花了: K. .1.i, 电口8 f f H T W f f f T f f D26 f f f ff 电5 t f f f LF J 卜 J LL J亠G pdXji+ii屮丄十丄亍丄*丄t丄"h+jjtyy药M屮丄t丄丄t丄t计丄干丄和怕h屮丄t和*屮止屮址丄板挖M16 D15 T T T T T Di4' D13T T T T T T。吃 Di 1 H"”D13图3-2 ABC段、CD段和DEFG段坡顶监测点布置图* 1at it电删1/LWi-172-101IM图3-3支护桩锚索(杆)力和支护桩内力监测布置图重庆饭店大正商厦S30S

18、32S31陕西路G3G4图3-4相邻建筑物监测平面布置图起拱高:223.82221.75:224.3122191224.31224.39222.29222.32图3-5朝天门隧道监测布置图219.76拱顶下沉监测点隧道水平位移监测点隧道水平收敛监测点隧道水平收敛监测点洞顶高:226.16轨道区间隧道监测断面图219.99C2-123.69仰拱沉降监测点净空水平收敛监测线上2常3起拱高:222.35C2-6起拱高:223.10洞顶高:228.洞顶高:229.15221.47221.72"第鳥洞顶高 :23°.8起拱高:223.69221.70 线221.973-6地铁1号线隧

19、道监测布置图222.32一221.95222.05通222.15224.09224.11222.69222道2曲13.4监测数量与方法表3-1为本项目监测数量与监测方法。表3-1监测数量与监测方法序 号监测项目测点数量监测方法1地面 基坑 监测 项目平面控制监测基准网点3点全站仪和高精度 水准仪2水准控制监测基准网点3点3坡顶沉降监测34点4坡顶水平位移位移监测34点5锚索(杆)力35点钢弦式传感器与 测试仪6支护桩内力70点7相邻 建筑 物与 隧道 监测 项目隧道内平面控制监测基准网点6点全站仪和高精度 水准仪8隧道内水准控制监测基准网点6点9隧道拱顶与仰拱沉降24点10隧道水平位移监测12

20、点11隧道洞周收敛12点收敛计12相邻建筑物和周边道路沉降监测40点高精度水准仪注:以上各监测点的具体位置可见监测点平面布置图4、监测频率与报警4.1监测频率根据本项目特点,确定监测频率如表 4-1。若基坑监测数据稳定,可适当高速监测频率至2天1次或3天1次。若基坑监测数据不稳定,或超过监测基准变化速率应加密监测次数。根据工期进度安排,监测总次数为90次。表4-1基坑监测频率表施工进程监测频率开挖期间与底板浇筑1 次/1d底板浇筑后时间(d)< 72 次/1d7141 次/1d14281 次 /2d> 281 次 /3d4.2报警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扰动和荷载的变化,基坑开挖和边

21、坡开挖均会导致 相应基坑和隧道位置的土体产生变形, 同时也会引起相关构件如锚杆、防护桩受 力产生应变,因此,为了保证工程安全,就要设定相关监测指标的基准值,并根 据监测数据与基准值关系判断施工是否安全、是否需要增强安全措施、是否需要 停工等施工安全控制措施。参考相关规范并根据本项目的特点,制定本项目的监 测控制基准值如表4-2所示。表4-2监控量测控制基准值序号监测项目累积基准值变化率基准值11支护桩沉降与地表沉降30mm3mm/d2道路沉降20mm(沉降),10mm (抬升)3mm/d3地中管线沉降20mm(有压),10mm (无压)4拱顶下沉30mm5洞周收敛25mm3mm/d6桩顶水平位

22、移30mm3mm/d7锚杆(索)内力70%的设计限值为了正确利用监测数据进行动态设计, 确保通道施工及周边环境的安全,对 各项目制定施工监控量测的管理基准值、施工管理等级及对策。根据指标实测值Uo与监控量测基准值Un的比值划分管理等级实施相应对 策。本工程按三级管理考虑对策,见表 4-3。表4-3监控管理等级表管理等级管理位移报警等级施工状态出u°v Un/3预警可正常施工nUn/3 W0W 2in/3报警应加强支护和安全措施,iU0> 2Un/3警戒应米取特殊措施(变更施工 方法、停工,加密监测)注:Uo-实测值Un-监控量测基准值5、监测量控的报表5.1预警报告当监测数据出

23、现异常,超过相应管理等级并经过复测后,根据监测数据进行 预测分析,及时向业主、施工、监理及设计等参建各方提交预警报告。预警值由通道设计方会同业主、 监理、施工、监测方等根据有关规范和通道 实际情况确定。5.2周报表每星期以“监控量测报表”形式,书面提交周监测数据,及简要的结果分析。5.3月报表月报表是提交给业主的重要监测成果表, 每月提交一次。月报表给出本阶段 内所测测点的所有监测结果,并进行分析给出阶段性结论。5.4总报告对监测成果进行全面分析、评价,给出基于监测成果所做出的本工程安全性 的最终评估结论。总报告在现场工作结束后一个月内提交。6、监测关键技术与实施方案6.1监测基准网建立建立监

24、测基准网主要分准备阶段、安装与初测阶段、复测阶段等3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和要求如下。6.1.1准备阶段1)收集工程附近的水文地质和岩土工程资料。2)对工程周围环境进行勘察,比对周围地质条件,根据本次监测的工程具体情况,在变形监测范围之外的裸露基岩或稳定的原状土层,选取若干个点(1.2倍于基准点和工作基点数量之和)作为监测基准点和监测工作基点的候选点。3)对测量仪器进行检验和校核。测量仪器的选取必须满足二等水平位移和二等垂直位移基准网精度的要求(参见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4)准备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标石及相关材料。基准点和基点必须有强制归 心装置。6.1.2安装与初测阶段对

25、所有候选点进行一次测量,通过比选各候选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按照工 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的要求,确定基准网的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埋设基 准点和工作基点的标石。测量确定各基准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建立基准网,校核基准网的精度。若条件允许,与国家坐标系统联测。6.2地面沉降与管线沉降地面沉降与管线沉降采用数字水准仪配铟钢条码尺进行观测。可以分为准 备、安装、观测及数据处理与报告 4个阶段。6.2.1准备阶段1)监测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和要求如下:2)勘察现场,熟悉监测的设计要求,收集和了解监测地区的岩土工程资料 和条件。3)对测量设备(水准仪、全站仪、标尺等)进行校验,所采用的测量仪

26、器必须 达到监测精度要求。4)准备测量标石及相关材料。5)准备观测点的平面布置图。6.2.2安装阶段1)根据监测设计要求,依据监测基准网,对监测位置进行定位测量。在设 计图纸确定观测位置埋设测量标。2)以监测基准网为参考系,测量各测点的高程初值。3)本项目地面变形位于繁忙道路,在路面进行水准观测点布置时,需考虑 路面的特点,主要车辆多,对观测点的损伤大,同时又不能对路面损坏,因此, 本项目设置测量标采用大的测量观测钉。 安装时,先在路面用手钻钻出一个直径 小于观测钉的孔,在孔内填满环氧树脂,在环氧树脂未凝固前将观测钉打入孔内,并使观测钉的峰面高于路面12mm。环氧树脂凝固后能够将观测钉固定。6

27、23观测阶段按照监测频度要求,定时进行测量。测量按固定测量仪器的安装位置和线路 进行。本项目拟采用高精度的数字水准仪,采用数字水准仪有两大优势,一是准确, 二是较光学水准仪快速。一是安全问题突出,二是车辆通行对测量精度影响较大。 因此,采用数字水准仪可以提高观测精度和速度,按目前的操作方法,采用光学水准仪,1个点的观测时间需要12min,而数字水准仪仅需要1030s即可, 提高观测速度5倍以上。由于观测时间的缩短,可以对道路进行短暂的禁行(5 8min),对观测人员的安全和观测精度都有了保证。绘制每个测点的沉降时间曲线、水平位移时间曲线,对沉降监测结果进行 分析。对异常的观测结果及时进行分析和

28、校核。若变形超过变形稳定标准,及时报 业主与施工方,并建议调整施工速度。624数据处理与报告阶段1)根据每个测点的沉降时间曲线、水平位移时间曲线。2)根据观测结果对安全进行评价。6.3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深层水平位移监测采用测斜管,监测分准备、安装、观测及数据处理与报告 4个阶段。6.3.1准备阶段监测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和要求如下:1)熟悉监测的设计要求,勘察现场,了解监测地区的地质条件。2)对测斜仪进行校验,所采用的观测仪器必须达到监测精度的要求。3)准备测斜管及相关材料,并对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检查。4)本次监测选用CX-04型测斜仪,配合相应的PVC测斜管。632安装阶段1)根据监测设计要

29、求,对监测位置进行定位。2)测斜管埋设时,对钻孔内底部的碎渣清洗;然后将测斜管置人钻孔中。3)测斜管内有两组导槽,将其中一组调整为垂直基坑,另一组平行于基坑 文向,然后膨润土加砂混合物倒入测斜管周围,使测斜管与孔壁结合紧密。4)测斜管连接时,要避免碴土及碎片进入管内;端部暂时封死。在埋设及 量测过程中要保持管内清洁,以免影响量测。5)固定好测斜管,尽量保持管的垂直。6)对测斜管管口进行固定和防护。7)在开挖前的5日内重复测量3次,待判明测斜管己处于稳定状态后,将 其作为初始值,开始正式测试工作。633观测阶段1)按照监测频度要求,定时进行测量。观测时,每隔 1m距离1次,绘制 每次测试的变形距

30、离曲线、不同距离测点的大管棚变形 时间曲线。2)绘制测斜管所在平面位置的沉降大管棚水平变形曲线。3)对异常的观测结果及时进行分析和校核,并加密观测频度。若变形速率 超过水平位移稳定标准,及时报业主,并建议调整施工速率。6.3.4数据处理与报告根据变形速率、变形沉降曲线、变形沿距离曲线,对水平位移进行安全评 价。6.4 土压力与锚杆应力监测监测分准备、安装、观测及数据处理与报告4个阶段。6.4.1准备阶段监测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和要求如下:1)对钢弦测振仪进行校验,所采用的观测仪器必须达到监测精度的要求。2)对土压力盒和应变计进行逐个检查。3)准备安装封密的材料、工具和导线保护箱。安装土压力盒

31、需要的安装怀和安装应变计所有的安装螺钉。4)本次监测选用CDGL-1振弦测试仪,智能型土压力盒和表面应变计。642安装阶段1)根据监测设计要求,对监测位置进行定位。2)安装土压力盒时,首先将土压力盒固定在安装杯中,将土压力盒的含砂 的一面贴紧洞内开挖面,焊上安装杯与钢架梁。对导线进行固定和防护。3)安装应变计时,首先将采用安装模板将应变计安装螺母焊接在钢架相应 位置。在钢架安装完成后,将应变计与安装螺母相连,完成应变计的安装。对导 线进行固定和防护。4)土压力盒和应变计的安装在钢架安装完成后及时安装。5)测土压力盒和应变计的初始值。643观测阶段1)按照监测频度要求,定时进行测量。2)绘制每次

32、测试的土压力时间曲线和应变时间曲线3)对异常的观测结果及时进行分析和校核,并报业主。4)当土压力和应变计的监测数据基本稳定时,说明共同沟的收敛变形基本 稳定,可以进行二次衬砌的施工。644数据处理与报告根据土压力和应变时间、土压力和应变收敛(或拱顶沉降)曲线,从土压 力和应变角度提出二次衬砌施工的合理时间。6.5洞内收敛变形监测监测分准备、安装、观测及数据处理与报告4个阶段。6.5.1准备阶段1)对全站仪和收敛计进行校验,所采用的观测仪器必须达到监测精度的要 求。2)准备收敛计用的拉环,并逐个检查。6.5.2安装阶段1)根据监测设计要求,对监测位置进行定位。2)安装收敛计用拉环时,尽量与开挖面

33、垂直。若围岩坚硬采用预挖孔,将 砂浆填滿后将拉环放入。若围岩不坚硬,直接将拉环打入围岩内即可。3)安装沉降标时可与收敛拉环相同的方式。采用全站仪时,可在特定位置 反光片,反光片的安装采用与拉环相同的方式。4)做好测点的保护工作,避免破坏,特别是要与施工人员进行良好的沟通, 使之能够主动加以保护和重视。6.5.3观测阶段1)按照监测频度要求,定时进行测量。2)绘制每次测试的位移时间曲线和收敛值时间曲线。3)对异常的观测结果及时进行分析和校核,并报业主。4)当收敛值和沉降基本稳定时,说明共同沟的变形基本稳定,可以进行二 次衬砌的施工。6.5.4数据处理与报告根据位移时间、土压力和应变收敛(或拱顶沉

34、降)曲线,从变形角度提出 二次衬砌施工的合理时间。6.6拱顶下沉与仰拱高程监测分准备、安装、观测及数据处理与报告4个阶段。6.6.1准备阶段在洞外合适的地方设置固定的观测基准点,距离洞口应在30m以上。6.6.2安装阶段由于朝天门隧道和地铁隧道为已经建成的隧道,因此,在安装监测标示物 时,应采用不损伤的方式,因此,所有的监测标示物均采用环氧树脂贴的方式。663观测阶段1)按照监测频度要求,定时进行测量。测量按固定测量仪器的安装位置和 线路进行。2)绘制每个测点的沉降时间曲线,对沉降监测结果进行分析。3)对异常的观测结果及时进行分析和校核。若变形超过变形稳定标准,及 时报业主与施工方,并建议调整

35、施工速度。6.6.4数据处理与报告阶段1)根据每个测点的沉降时间曲线、水平位移时间曲线。2)根据观测结果对安全进行评价。7项目组成机构与人员我单位中标后将组建图7-1所示的监测组织机构。我单位已通过质量管理认 证,从管理体制上将质量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因此,我单位的监测项目均由质量 部进行质量监督。监测仪器的由设备部负责保障,现场人员安排和调配,生产部 会根据项目的要求合理配备,并根据现场监测的要求适时增加监测人员。 在进场 之前,设备部要对全部设备仪器进行标定和校核。图7-1组织机构图我单位将成立项目部,设立项目经理1人,下设技术负责人和多个小组。技 术负责人负责现场监测过程的技术问题,各小

36、组根据各自的作用完成各自的工 作,如外业试验组主要进行野外现场测量、 数据采集,内业试验组主要是完成监 测数据分析,质量监督组主要是对监测过程和数据的质量进行监督,若发现问题 及时进行通告并督促改正。后勤保证组主要完成交通和仪器设备的现场校核和标表7-1 项目班子人员配备情况一览表序号姓名性别拟派岗位技术职称专业年龄1男项目负责人副教授铁道工程482男技术负责人副教授地质工程413男测量负责人讲师测量工程365女测量员助工土木工程226男测量员研究生土木工程247男测量员研究生土木工程228男测量员研究生土木工程228安全、进度、质量保证措施8.1质量保证措施1)组织项目成员学习本监测项目有关技术文件,确定本次监测的相关标准。2)建立岗位责任制,进行岗位分工,使工作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保证专 人专职。3)严格按有关规范规程进行监测结果的记录工作。4)监测使用的仪器经过检校合格,仪器的精度满足监测精度的要求。5)每一次观测前,所有仪器设备均应进行检查效验。 如无特殊原因,整个监 测过程不得更换仪器,以最大限度地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