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值模型模拟实验报告_第1页
数值模型模拟实验报告_第2页
数值模型模拟实验报告_第3页
数值模型模拟实验报告_第4页
数值模型模拟实验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数值模型模拟实验报告学院:地球物理学院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学号:201105060314姓名:霍培权指导老师:熊晓军 林凯 提交日提:2014/5/14实验一:雷克子波一:实验原理(公式)雷克(Ricker)子波实际上是一种零相位子波,是诺尔曼雷克(Norman Ricker,1940)提出来的。雷克子波公式: 二:实验内容(程序)三:实验结果(图形)四:实验结果解释上图的五个子波图形的频率分别是10Hz、20Hz、30 Hz、40 Hz和50 Hz。数据输出格式为1到70。实验二:一维褶积一:实验原理(公式)褶积的定义:褶积的基本步骤:褶迭、时移、对应项相乘相加。地震记录=反射系数与子波褶

2、积根据实验一得到的雷克子波与假设的反射系数进行褶积,得到实际地震记录。单道地震记录是由若干个反射界面的反射波叠加而成。二:实验内容(程序)三:实验结果(图形)四:实验结果解释合成记录是在程序中把四个界面的反射系数都输入进去,手算叠加记录是在电子表格中算出来的。实验三:地层模型正演一:实验原理(公式)时深转换公式:t=2*dz*i/(v*dt)其中t为时间域中的时间点数,i为深度域中的某点,dt为采样间隔,v为地层速度。到达第i层界面的时间 Ti=Ti-1+2(Hi-Hi-1)/V 其中H为深度。反射系数ref=(P2V2-P1V1)/(P1V1+P2V2)界面产生反射的条件是存在波阻抗差,即P1V1P2V2二:实验内容(程序)三:实验思路:步骤1:首先建立一个二维的速度模型步骤2:读取二进制深度域速度文件步骤3:通过深时转换,把深度域速度转换为时间域速度步骤4:计算观测系统中界面处的反射系数步骤5:在实验二的基础上,计算二维褶积步骤6:用Fimage绘图,根据深度域速度模型图和时间域速度模型图验算到达每层地层界面的时间是否相等四:实验结果(图形)五:实验结果验算其中T1、T2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