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中有效情境创设与利用的研究_第1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中有效情境创设与利用的研究_第2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中有效情境创设与利用的研究_第3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中有效情境创设与利用的研究_第4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中有效情境创设与利用的研究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中有效情境创设与利用的研究一、课题的提出:1、小学生形象思维丰富,爱好活动,生活经验不丰富,感受生活和体验生 活的能力不强,为了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我们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是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的。2、数学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利用情境创设让抽象数学更形象,这样也 迎合了儿童的心理特点、认知特点。3、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 学生的生活环境及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出发,创设出丰富的教学情境。充分培养学 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 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

2、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 可以超越狭隘的数学教学内容,让学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学习内容,让数学“活” 起来。这也是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的。4、数学情境能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使学生在情境 中产生好奇、渴求、探究、协作、交流等学习欲望和活动,不断地提出问题、探 索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对数学的真正理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数学情 境是进一步深化数学课程改革的需要。二、现状分析关于这个课题的研究,不少学校课改初期就开始研究,也有一定的经验, 为什么还要研究它,不觉得有些过时了吗?我们是研究过, 但教师做得怎样,这 应该是关键之处,如果,我们研究的很好,但老师却不管不

3、顾,没有在课堂教学 中体现,没有显现出课题研究的价值,那么我们的研究就不能说是成功。1、对情境创设认识的片面理解。教师只注重开课前的情景创设,觉得情境 创设只限于课前的导入,实际不然,教学的整个活动都应该处于一定的情境。2、只注重创设情境,而不能有效的挖掘其使用的最大价值,使得情境创设 如摆设,只中看不中用3、“生活味”浓厚,“数学味”淡薄。在数学课堂上,我们的老师的确每节课都注意从生活中引入, 但往往就像“菊 花加糖糖过量” 一样,给人的感觉是生活味浓厚,而数学味淡泊。4、形式丰富多彩,但实效差。现在,有很多数学课走进了注重课堂气氛,忽视课堂实效的怪圈,表现为: 活动的气氛热闹,活动的形式花

4、哨,而热热闹闹一节课下来,学生似乎没有学到 什么。现在提倡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学学习情 境,但对于有些教学内容来讲,好像并不好找到生活中的情境,听课中发现,部 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是“冥思苦想”。好像数学课 脱离了情境,就脱离了儿童的生活,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事实说明, 有些教师辛辛苦苦创设的情境,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特别是一些低年级的孩 子,往往因为被老师创设的情境所吸引,而久久不能进入学习状态。有些高年级 老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也只是比较牵强地把生活中的一些事例搬入课堂,让学生感觉老师只是变了一个出数学题的花样。 对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5、,增强态度、情感没 有太大的作用。三、课题的界定:1、从心理学的角度,“情境”表现为多种刺激模式、事件和对象等,情境 不仅能激发问题的提出,而且能为问题解决提供相应的信息和依据。2、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情境”是人从事活动时所处的社会环境。3、数学情境是产生数学概念、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 题的背景和前提,也是学生初步感受数学问题的基础和条件。创设有效的数学情 境,就是呈现给学生刺激性的、有意义的数学信息,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4、学生的学习情境是传递数学学习信息的载体, 它提供与学生的学习基础、 生活相

6、关联的数学信息,进而诱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因而学 生的学习数学的情境是产生数学学习行为的重要条件。四、理论依据:1、小学数学课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标根据不同学段的实际情况,对数学情境化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第一学段提出: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 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第二学段提出:要创设 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在情境中体验 和理解数学;第三学段提出:数学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 解释应用、拓展”的模式展开,以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 研究的过程,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因此,进行情境创设的

7、研究是课改的需要。2、情境主义的学习理论在教育心理学的历史中,有关学习的理论经历了三个主要范形的转变,即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到情境主义的转变。情境主义主张按照 社会情境、生活情境、科学研究探索活动改造学校教育,使学生在真实或逼真的 活动中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情境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 不仅 能促进有意义学习,而且有助于知识向真实生活情景的迁移。五、课题研究的目标:1、使广大教师提高对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克服当前教学 情境创设存在形式化、低效化等误区,通过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来引导学生发 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通过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

8、,克服三维目标的割裂现象,达到知识与技 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的有机统一。3、以教学情境的创设为载体,正确处理新课程与教学质量的关系,新课程 与传统教学的关系,新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关系,构建新课堂,创立新课堂文 化。4、使广大教师掌握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形成新的课堂教 学技巧,解决课堂中的问题,明晰课程改革视野中好课的标准, 不断地将新课程 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5、从课程实施的微观入手,关注教学细节,抓住关键环节,以教学情境的 创设为突破口,聚焦课堂,研究课堂,改变课堂,把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 式的转变落到实处,扎扎实实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9、。六、课题的研究内容:把创设和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情境作为小学数学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围绕 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问题,开展行动研究,认真研究解决以下问题:问题一:有价值的教学情境的特征是什么;问题二:教材中的情境有哪些不相适合的情境,如何改进问题三:如何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问题四:如何充分利用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发挥情境的最佳作用七、课题研究的方法:1、行动研究法。针对“创设情境”研究,设计教学活动方案,进行行动实 施,对研究的设想及方案进行完善。2、个案法。围绕典型活动及学生开展系统的教学活动,对其个体开展纵深 的研究,以寻求有效的教学措施。3、经验总结法。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进行总结归纳,

10、形成研究的 规律及方法。八、课题研究应遵循的原则:1、启法性原则教学的情境应是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发展学生的认知策略和水平, 从而促进学习目标的完成,所以在课堂上所创设的情境都应考虑到对学生启发 性,能激活学生的思维。2、一致性原则教学情境的创设应与教学目标保持高度的一致,始终要围绕教学目标,为 教学目标服务,教学情境必须从学生出发,从课本内容出发,恰当地组织素材, 切不可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3、灵活性原则我们的课堂是一个动态的,知识的生成过程也应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所不能预料的, 因此可能在我们教师预 设的情境之外还有无法预料的动态生成的情境,我们教

11、师要有足够的教学机智对 动态生成的教学情境来把握这种情境,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4、科学性原则在情境的创设中,所创设的情境应要规范,不能发生与科学知识相悖的知识情境,教师的语言叙述也应采用相当规范的语言,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数学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九、研究的步骤研究的周期:两年(1)准备阶段:(2010年2月一一5月)撰写开题报告,申请立项,成立 课题组,明确课题组成员的任务。(2)实施阶段:( 2009年6月一一2011年12月)加强理论学习、进行课 题实验教学,收集研究资料。(3)总结阶段:(2012年1月一一2012年3月)分析整理资料、数据,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验收。十、组织管理1、课题组成员及分工组长:束枫林(负责课题的整体规划、主持课题全面工作)副组长:周旭贵(收集资料,剖析现状,设计各教研组课题活动方案)成员:全校小学数学各级骨干教师(进行实践研究,撰写案例分析并作好课后反思)2、实施过程:(1)通过调研,掌握我校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确定课题,撰写开题报告。(2)校园网上挂开题报告,使教师明确本学科课题研究内容。(3)通过调研,分配任务,各组制定研究方案,并组织教师加强理论学习(4)根据研究内容,教师在教学中研究践行,并利用年级组活动时间进行 交流。(5)组织阶段研讨活动。撰写阶段研究报告。(6)撰写结题报告。十一、课题研究的成果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