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三生物考前知识专项整理_第1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三生物考前知识专项整理_第2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三生物考前知识专项整理_第3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三生物考前知识专项整理_第4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三生物考前知识专项整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篇回归教材知识梳理考点1细胞的分子组成1. 大量元素:c、h、o、n、p、s、k、ca、m宾。微量元素:fe、mn、b、zn、cu、mo。2. 根据特征元素推测化合物种类:s(fe)蛋白质(血红蛋白),mr-叶绿素,1-甲状腺激素,p- 核酸(atp、磷脂)。3. 几种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糖类仅含c、h、o,脂肪和固醇均含c、h、0,磷脂含c、 h、0、n、p,蛋白质含 c、h、o、n 等,核酸含 c、h、0、n、p。4. 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与代谢速率、生物抗逆性有关:比值越大,生物代谢越旺盛,抗逆性 越弱。5. na+对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起重要作用,疋则对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起决定作用

2、,hco3一、 hpo42"主要用来维持内环境的ph平衡。6. 糖类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能量。重要的多糖有纤维素(构成细胞壁)和糖原(主要存在于动物肝脏 和肌肉细胞中,肝糖原易被酶水解成葡萄糖,维持血糖平衡)。7. 脂质包括脂肪(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和固醇(包括胆固醇、 性激素、维生素d等)。8.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q种,每种氨基酸分子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一nhj和一个竣基 (-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竣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同氨基酸理化性质的差异在于 r基不同。r基上的氨基和竣基不参与肽键的形成。肽键:-co-nh-o9. 蛋白质的相

3、关计算:氨基(竣基)数=肽链数+ r基上的氨基(竣基)数;n原子数=各氨 基酸中n原子的总数=肽键数+肽链数+ r基上的n原子数;0原子数=各氨基酸中0原子的总 数一脱去的水分子数=肽键数+ 2x肽链数+ r基上的0原子数;肽键数=脱水数二氨基酸数一畦 链数=水解需水数。10. 贵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氨基酸层面: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多肽 层面: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空间结构不同。11. 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酶一催化作用;血红蛋白、载体一运输功能;胰岛素、生长激 素调节作用;抗体、干扰素免疫功能;糖蛋白识别作用;结构蛋白一一构成细胞和生 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如羽毛、头发、肌肉等。12

4、. 核酸构成生物的遗传物质:具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虫无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 传物质是dna或rna。13. dna和rna在组成上的差异:dna含脱氧核糖和胸腺喘唳,rna含核糖和尿喀唉。14. 相关实验屮的颜色反应(1) 蛋白质+双缩服试剂一蜚色;(2) dna+甲基绿染液一遂色;(3) rna+毗罗红(派洛宁)染液一空色;还原糖+斐林试剂加热,f砖红色;脂肪+苏丹iii(iv)染液一橘黄(红)色;(6)线粒体+健那绿染液蓝绿色。考点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 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以覆盖、贯穿、镶嵌三种方式与磷脂双分子层相 结合。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膜的功能越复杂。2.

5、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3自由扩散:不需载体,不需能量,从高浓度到俚浓度,例如:h20. o2、co?、乙醇等进出 细胞。4. 协助扩散:需载体,不需能量,从直浓度到但浓度,例如:葡萄糠进入红细胞。5. 主动运输:需载体,需能量,从但浓度到昼浓度,例如:氨基酸、无机盐离子等。6. 胞叶和胞吞:依赖于膜的流动性,需消耗atp。如大分子或颗粒物质进出细胞。7. 渗透作用:指水分子(或者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圭輕从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扩散的现象。 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一是有半透膜;二是膜的两侧有浓度差。8. 各种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相似,都是由磷脂、蛋白质和少量

6、糖类组成的,但各种成分所占的生 例不同。9. 生物膜系统在结构上的直接联系:在真核细胞中,内质网外连细胞膜,内连核膜,屮间还与 许多细胞器膜相连。间接联系: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和细胞膜对以通过“囊泡”实现相互转化。10. 生物膜系统在功能上的联系(如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核糖体一内质网一高尔基体一 细胞膜(线粒体供能)。11. 特殊情况下物质穿膜问题:分泌蛋白从合成、运输到排岀细胞外是通过出芽形成囊泡的 方式,不穿过生物膜。细胞的胞吞和胞吐作用通过层生物膜,如神经递质的释放。细胞核内 外的大分子,如蛋白质、信使rna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未通过膜结构。12. 动植物细胞均有的细胞器:高尔基

7、体、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等。高等动物和低等植物 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中心体;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动植物细胞都有但功 能不同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植物能合成多糖的细胞器有叶绿体、高尔基体。13. 不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具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内质网、液泡、高尔基 体、溶酶体;具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14. 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线粒体(供能)、核糖体(合成载体蛋白)。产生atp的细胞器:吐 绿体、线粒体。15. 含有核酸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含遗传物质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16. 参与细胞分裂的细胞器:核糖体(间期合成蛋白质)、中心

8、体(发出星射线构成纺锤体)、高尔 基体(与植物细胞分裂时细胞壁的形成有关)、线粒体(供能)。17. 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染色质(体)、叶绿体、线粒体(染色 后可见)、液泡等。18. 核孔:是mrna、蛋白质等的通道,但dna不能通过,即具有选择性。代谢旺盛、蛋白 质合成量多的细胞,核孔多,核仁去。19. 核仁:在细胞周期中有规律地消失(分裂曲)和出现(分裂末期),这是判断细胞分裂时期的 典型标志。20. 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构成,易被碱性染料(龙胆紫溶液、醋酸洋红液)着色。染色 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周期屮不同时期的两种竝翌态。21. 细胞核功能:遗传物

9、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考点3细胞的代谢1. 酶并非都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具有催化作用,其原理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2. 酶的作用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较温和等特性。3. 温度和ph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而底物浓度、酶浓度也能影响酶促反应 速率,但并不改变酶的活性。4. 在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最适ph)时,底物和酶应达到相同的预设温度(ph)后再混合。5. 不同酶的最适温度不同:如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37(x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60 °c。 不同部位消化液的最适ph不同,进而使不同酶的最适ph不同:唾液的最适ph为6.27.4,胃液

10、的最适dh为0.91.5,小肠液的最适ph为7.6。6. atp的结构简式:appp(“a”表示腺昔,代表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一”表示普通化学键)。结构特点: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易断裂,也易形成(伴随能量的释放和贮 存)。生理作用:直接能源物质。7. 生物体内atp含量不多,但转化迅速,保证持续供能。8. 植物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是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而动物细胞中产生atp的场 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9.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产生的atp只用于暗反应中c工的还原,而细胞呼吸产生的atp用于除 c3还原之外的各项生命活动。10. 有氧呼吸的场所: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无氧呼吸的

11、场所:细胞质基质。11有氧呼吸的产物:水、二氧化碳。无氧呼吸的产物:高等植物无氧呼吸产生迺植(如水稻、 苹果、梨等),高等植物某些器官无氧呼吸产生卷酸(如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等),高等动物和人无 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有氧呼吸释放大量能量,无氧呼吸释放少量能量。12. 呼吸作用方式的判断:如果某生物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和消耗的氧气量相等,则该生物只进 行有氧呼吸或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产乳酸的无氧呼吸;如果某生物不消耗氧气,只产生二氧化碳, 则只进行无氧呼吸;如果某生物释放的二氧化碳量比吸收的氧气量多,则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产洒 精的无氧呼吸(以葡萄糖为底物)。13. 有氧呼吸总反应式:c6hi2o6+6

12、o2 + 6h2o-6co2+ 12h2o+大量能量;mi无氧呼吸反应式:a.c6h!2o62c2h5oh+2co2+少量能量;b c6hi2o62c3h6o3+少量能量。14. 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色素的种类包括: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 色)、胡萝卜素(橙黄色)和叶黄素(黄色),前两种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后两种主要吸收蓝紫光。15. 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场所:光反应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暗反应在吐 绿体基质中进行。条件:光反应需要光、叶绿素、蜃,暗反应需要许多种有关的酶和光反应产生 的旧、atp。物质变化:光反应发生水的光解和atp的形成,暗反应发生c

13、o的固定和c的还能量变化:在光反应中,光能atp和h中活跃的化学能;在暗反应中,atp和h中活跃 的化学能一(chq)中稳定的化学能。联系:光反应的产物冋是暗反应中c工的还原剂,atp为瞳 反应的进行提供了能量,暗反应产生的adp和pi为光反应形成atp提供了原料。16. 光合作用总反应式:co2 + h2o77(ch2o)+oo考点4细胞的生命历程1. 细胞周期的条件: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从一次细胞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细胞分裂完成时为止02. 分裂间期的物质变化:完成dna复制每条染色体上一个dna g制为两个dna。 合成蛋白质主要是用于形成纺锤丝(星射线)。3.

14、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图像:末期(t)细胞壓 一染色体 一纺锤体 _细胞板4. 分裂期各时期的特点:前期:膜仁消失现两体(核膜、核仁消失,染色质变成染色体,纺 锤丝变成纺锤体,染色体散乱分布)。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乖 道板上,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便于观察)。后期:点裂数加均两极(着丝点一分为二,染色 体数目加倍,染色体平均分配并向两极移动)。末期:两消两现重开始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 变成纺锤丝,核膜、核.仁出现,细胞壁重建(植物细胞)1。5. 减数分裂特有染色体行为: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 自由组合。6. 遗传物质减半发生时

15、期: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111。与体细胞相比 dna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7. 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分化的特性:稳定性、持久性、不可逆性。 意义:形成各种不同的组织和器官。8. 细胞衰老的主要特征:一大(核大)一小(细胞体积小);一多(色素积累)一少(水分减少);两低: 酶活性降低一代谢速率减慢,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9. 细胞凋亡:指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称细胞编程性(程序性)死亡。10. 癌细胞的特征: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易扩散和 转移。11. 致癌因子:物理致癌因子,主

16、要是辐射致癌;化学致癌因子,如苯、側、煤焦油等;病毒 致癌因子,能使细胞癌变的病毒叫肿瘤病毒或致癌病毒。12. 癌变机理: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导致细胞异常分裂。考点5遗传的细胞基础和分子基础1.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最主要特征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最主要特征是着丝点分裂。2. 精子的产生(1) 场所:精巢(睾丸)(2) 过程:精原细胞逸空1初级精母细胞2个次级精母细胞型4个精细胞卓 4个精 子3. 卵细胞的产生场所:卵巢过程:染色体豔型1个第一极体+i个次级卵母细胞减u减u2个第二极体 1个卵细胞+1个极体4. 在受精卵内精子细胞核和卵细胞核发牛融合,因此,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

17、原來竝 胞的染色体数目。5. 简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1) 标记噬菌体:用分别含?5s、3巾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分别培养得到含翁s和3巾的噬菌体。(2) 含3%的噬菌体+细菌(混合培养)上清液放射性高,沉淀物放射性很低。6.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分别用空 和即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单独观察蛋白质与dna在遗传中的作用。7.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1) 两条长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2) 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dna分子的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3) 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氫望连接成碱基

18、对,并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4) dna分子具有多样性、特异性和稳定性等特点。8.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在染 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苛酸;基因控制着蛋白质的合成,进而控制生物 性状。9. dna复制的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10. dna分子能够准确复制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是dna分子规则的取螺旋结构(精确模板); 其二是严格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准确无误)。11. 复制、转录和翻译都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条件,除此z外,翻译还需要运输工具 和装配机器核糖体。12. 一种氨基酸j对应査种密码子,对市多

19、种(rna来运输,但一种密码子只对应一种氨基酸, 一种trna也只能运输二种氨基酸。考点6遗传的基本规律1. 遗传的基本规律(1) 孟徳尔遗传实验成功的原因 选取了合适的实验材料一豌豆。 在数据分析屮应用数学统计分析法,便于找出规律。 运用了从简单到复杂,先易后难的科学思维方式。 成功地应用了 “假说一演绎”的方法。(2)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两大泄律比较比较项目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基因位置一对等位基因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分别位于韮同源染色体上)遗传实质f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r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彼此分离,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时间均发

20、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双杂合子(yyrr)自交子代状况分析:子代共區种组合,种基因型,的比例为o2.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1) 基因控制性状的两条途径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性状。 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2)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3. 伴性遗传(1)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特点:女患者的父亲和所有儿子都患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交义遗传;一般为隔代遗传。(2)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特点:男患者的母亲和所有女儿都患病;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3) 伴y染色体遗传特点:仅在男性个体中遗传;男传男。4. 人类

21、遗传病(1) 人类遗传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2) 单基因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而不是受一个基因控制;多基因遗传病受多对等位基因 控制。(3) 如何判断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x染色体上?选隐性个体作母本,显性 个体作父本杂交,如果后代中雌性全表现显性,雄性全表现隐性,则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否则基 因位于筮染色体上。(4) 人类基因组计划主要测定人类基因组屮dna序列,包括22 + x + y共24条染色体。考点7变异、育种与进化1. 基因重组(1)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韭盖鱼基因重组(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2)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

22、色单体交叉互换导致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产生重组(发生于四分体 时期)。(3) 基因重组是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其结果是导致生物性状的多样性,为动植物育种和生 物进化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2. 基因突变(1) 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性和多害少利等。(2) 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提供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3. 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有:绘失、重复、倒位和易位。(2)染色体数冃变异 染色体组:细胞中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相互协调,共同控制 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作一个染色体组。 二倍

23、体、多倍体、单倍体的界定:可依据发育起点界定二倍体、多倍体与单倍体一一起点为 '受精卵”时依据“染色体组数”确认二倍体、多倍体,起点为“配子”时,直接认定为单倍体。4. 生物育种的原理(1) 诱变育种基因突变。(2) 单倍体育种染色体数目变异。(3) 多倍体育种染色体数目变异o(4) 杂交育种基因重组。(5) 基因工程育种基因重组。5. 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6. 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7.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1) 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2) 引发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动的五大因素:家变、基因迁移、遗

24、传漂变、非随机交配、自然选(3)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8.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共同进化:不同物种z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屮不断进化和发展,即共同进化。(2)生物多样性包括基亘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考点8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 内环境的成分:营养成分(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脂质等),代谢废物(氨、尿素等), 气体(02、c0?),其他物质(激素、抗体、淋巴因子、血浆蛋白等)c内环境的组成:血浆、组织液和 淋巴。2. 内环境的稳态指ph、渗透压、血糖、住逼等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是机 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

25、必要条件。3. 内环境的异常水肿是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如血浆蛋白减少(长期营养不良、过敏反应、 肾小球透性增人),毛细淋巴管受阻,代谢产物积累都会导致组织液增多从而造成水肿。4. 冷觉、温觉感受器位于皮肤和内脏器官黏膜上,冷觉与温觉的形成部位是大脑皮层,而体温 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体温平衡是rh于产热与散热相等,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促进产热是协同作用。5. 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产生、垂体释放的,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以降低细 胞外液的渗透压。水盐平衡中枢在下丘脑,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6. 血糖调节以激素调节为主,其屮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 z间是拮抗作用,

26、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z间是协同作用。7. 胰岛素能促进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若胰岛素浓度过低,葡萄糖进入细胞就受到了 限制,则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会俚选胰岛素的分泌,从而间接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糖尿病患者有“三多一少”,即多食、多尿、多饮及身体消瘦、体重减轻等症状,其原因是 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9. 免疫系统主要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三部分。免疫器官主要有骨髓、胸腺、 脾、淋巴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主要指吞噬细胞、t细胞和b细胞;免疫活性物质主要有苑住、 淋巴因子和溶菌酶等。10. 人体免疫的三个唯一: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栄细胞,并且一个浆细胞只

27、能分泌一种抗 体;唯一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浆细胞;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11. 记忆细胞寿命长,能"记住”入侵的抗原。二次免疫反应怯,产生抗体垒。12. 艾滋病病毒(hiv)主要攻击t细胞,导致患者丧失一切细胞免疫和部分体液免疫。考点9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 完成反射的两个条件:一是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二是适宜的刺激。2. 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根据是否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根据脊髄灰 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一”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根据脊 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

28、经。3. 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导,是由突触的结构决定的。4. 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的单向性:即只能由轴突一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其原因是神 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 神经元z间只能单向传递。5. 信号转换:突触前膜处为电信号一化学信号,突触后膜处为化学信号一电信号。6. 神经递质有兴奋类和抑制类,当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后,会立即被酶分解掉, 否则,将引起持续兴奋或抑制。7. 脊椎动物激素调节有三个特点:一是微量和高效;二是通过体液运输;三是作用于靶器官、 靶细胞。8.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靶器官是垂佐,促甲状腺激素

29、的靶器官是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的靶 细胞是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包括垂体与下丘脑细胞。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靶器官是吐眶。9. 下丘脑是调节内分泌的枢纽,是血糖调节、体温调节以及水盐平衡调节的中枢。下丘脑的裡 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兴奋,乂能分泌激素。考点1()植物的激素调节1. 生长素的发现历程: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当胚芽鞘尖端受到单侧光照射时,在尖端可以 产生其种“影响”传递到下面的伸长区,引起胚芽鞘向光性弯曲。幫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 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拜尔的实验初步证明:尖端产牛的影响在胚芽鞘的下部 分布不均,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温特的实验进一步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

30、响确实是一 种化学物质,并将其命名为生长素。2. 生长素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属于极性运输, 也是主动运输。3.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 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n芽n茎。4. 茎的负向重力性、根的向重力性原因分析:地心引力一生长素分布不均匀一近地侧浓度壷一 茎背地生长(茎对生长素敏感性差)、根向地生长(根对生长素敏感性强)。5. 赤霉素的合成部位是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作用是促进茎伸长,解除种子、块茎的休 眠,并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细胞分

31、裂素除促进细胞分裂外,还能延缓叶片衰老。植物体内的 各种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考点11种群和群落1. 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竝特征和种群空间特征,后者可分为随机分布、集群分布和均匀分布 等三种类型。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的大 小,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也能影响种群的大小。2儿种调查方法:估算植物和活动力弱的动物种群密度常用方法:样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 取样法);活动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标志重捕法;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 度的调查方法:取样器取样法;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变化的调查方法:抽样检测法。3.

32、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呈型,种群增长率保持不变。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 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k值不是定值,k值 的大小与食物、生存空间、天敌数量等环境条件有关。4. 群落的特征包括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和空间结构以及群落的演替。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 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 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群落的水平结构与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光照强度、牛物 自身生长特点,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有关。5. 群落的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群

33、落演替的 结果是使物种丰富度变大,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稳定性越来越高。考点12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1.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两方面。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冇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为自养生物,消费者和分解者为异养主物。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2. 能量流动特点:能量的源头軽;起点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能量生 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总量;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能量转 化:太阳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最终散失);特点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相邻营养级 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3. 物

34、质循环的特点:基本元素的循环往复,具有全球性。碳循环:存在形式:碳在无机环境山以碳酸盐和co勺形式存在,在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机 抱的形式存在。循坏形式:在无机坏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以qz的形式循坏。4. 生态系统屮信息的种类:物理信息(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化学信息(如狗的尿 液、昆虫的性外激素等);行为信息(如孔雀开屏等)。信息来源:生物或无机环境。生命活动的正 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以及生物种间关系的调节都离不开信息传递。5. 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口我调节能力的基邑。一般来说,生态系 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因此,可

35、以通过适 当增加生物的种类來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6. 生态农业的原理: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使能量持续高 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o7.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 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8.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分为潜在价值、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考点13生物技术实践1. 果酒、果醋、腐乳、泡菜制作中所用菌种及控制条件的比较比较项目制作内容果酒果醋腐乳泡菜所用菌种酵母菌醋酸菌匸要是毛霉乳酸菌控 02的有无无氧有氧冇氧无氧制条件最适温度1825 °c3035 °c15 18 

36、76;c常温时间控制1012天78天腌制8天左右腌制10天左右其他条件封闭充气口适时充气控制盐、酒用量控制盐水比例2. 根据培养基的物理性质,分为液体、半固体和固体培养基。根据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分为佥 感培养基、天然培养基。根据培养基的用途,分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等。如在菌种筛选时, 通常要用选择培养基。3. 无菌技术主要是为了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主要方法是消毒(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和 灭菌(灼烧灭菌、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4. 平板划线法是通过擡赴还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 散到培养基的表面。每次划线之前都需要处接种环灭菌。灼烧接种环z后,要冷

37、却后才能伸入菌 液,以免温度太高杀死菌种。每次划线从上一次划线末端开始,但划线吋最后一区域不要与第一区 域相连。划线用力大小要适当,防止用力过大将培养基划駭。5. 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先将菌液进行一系列浓度梯度稀释后涂布平板,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 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从而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6.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1)筛选菌株:利用选择培养基。(2)计数方法:稀释 涂布平板法、显微镜计数法。(3)实验过程:土壤取样一样品的稀释-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4)鉴定 方法: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含酚红指示剂)一接种细菌。若指示剂变红,则初步鉴定该种细菌能

38、 够分解尿素。7.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分离的实验原理: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在q酶、c&酶的作用下, 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然后,在葡萄糖昔酶的作用下,纤维二糖分解为葡萄糖。当在以纤维素为 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川加入刚果红时,刚果红就可以与纤维素结合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 z后,刚果红一纤维素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就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这 样就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8.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操作流程:土壤取样一选择培养一梯度様释一涂布平板-挑选菌 茎。9.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鉴定方法:含纤维素的培养基(加入刚果红)一培养基为红色一接

39、 种某种菌一若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周i韦i出现透明圈一鉴定该种菌能够分解纤维素。10. 玫瑰精油的提収实验流程:鲜玫瑰花+清水()-水蒸乞蒸馅一油水混合物些e分离油 屋加空竺so"除水型士玫瑰精油。11. 橘皮精油的提取实验流程:石灰水浸泡橘皮一漂洗f压榨"过滤f静置f再次过滤f橘皮 精油。12. 提取胡萝卜素的实验流程:胡萝卜一粉碎一干燥一萃取一过滤一浓缩一胡萝卜素。考点14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和载体。2.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主要从原核生物中提取,具有专一性,它能使特定部位的两个核首酸之间 的磷酸二酯键断裂。3. 基因

40、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冃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一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 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4. 获収目的基因的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法。5. 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6. 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7. 导入动物细胞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常用的受体细胞是受精卵。8. 蛋白质工程是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9.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理论基础是离体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脸准。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离体的植 物组织、器官或细胞鸣愈伤组织世空胚状体或丛芽一试管苗。10.

41、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中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泌璧,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有离心、 振动、电激等物理方法和聚乙二醇等化学方法。11. 动物细胞工程常用的技术手段: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核移植、动物细胞融合、生产单 克隆抗体等。12. 动物细胞培养过程:取动物组织块一分散组织细胞(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配制细 胞悬液一原代培养-传代培养。13. 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是将动物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 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动物个体。14. 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中涉及的促融方法有聚乙二醇(化学方法)、灭活的病毒(生物方法)和电激 (物理方法

42、)等。15. 杂交瘤细胞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某种特异性抗体(单克隆抗体)。16. 胚胎工程是指对动物早期胚胎或配子所进行的多种显微操作和处理技术,如体外受精、歴 胎移植、胚胎分割、胚胎干细胞培养等技术。17. 受精是指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合子的过程,包括受精前的准备阶段和受精阶段。防止多精 入卵的两道屏障是透明带反应和卵细胞膜反应。18. 卵裂期特点是细胞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细胞的数量不断增加,但胚胎的总体积并不增加, 或略有缩小。19. 早期发育的胚胎分为桑扌甚胚、囊胚和原肠胚3个阶段。20. 哺乳动物的体外受精主婆包括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精子的采集和越及受精等主要步 骤。21 .培养哺乳

43、动物早期胚胎的培养液成分:无机盐、有机物、维生素、激素、氨基酸、核苜酸 等营养成分,以及血清、血浆等物质。22. 胚胎移植不属于生殖方式,仅属于一种技术,可用于有性和无性生殖产牛的軽的移植。23. 胚胎移植的意义是可以充分发挥业优良个体的繁殖潜力。24. 对囊胚进行分割时要注意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25. 哺乳动物的胚胎干细胞简称es或ek细胞,是由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屮分离出来的一类细 胞,在形态上表现为体积小,细胞核去,核仁明显;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26. 基因身份证是把个人的致病基因和易感基因检测出來,记录在磁卡上,做成个人基因身份 证。27. 生物武器的种类包括致病菌、病毒,、生化毒

44、剂,以及经过基因重组的致病菌等。28. 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 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 生态工程。29. 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 体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第二篇避免陷阱易错排查【混错辨析走出误区】1.对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的含量与作用界定不清(1) 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而不是c,组成细胞干重最多的元素是co(2) 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是根据元素的含量划分的。无论是大量元素还是微量元素,都是生物体 必需的元素,对于维

45、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 不能准确进行蛋白质的相关计算在蛋白质的汁算中,要特别注意题中设问的是“氨基酸的数量”还是“氨基酸的种类”。(2) 计算o和h的数量变化时,不要漏掉增加ho屮的o、h数值。(3) 进行氨基酸与相应dna、rna片段中碱基数目之间计算时,当出现关键词“最多”“至少” 时,不应考虑该计算过程中终止密码对应的碱基数。3. 对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概念模糊(1) 脂肪与脂质:脂肪是脂质中的一类物质,脂质除包括脂肪外还包括磷脂和固醇。(2) 蛋白质水解与变性:蛋白质水解是在蛋白酶的作用下,破坏了肽键,得到多肽和氨基酸的过 程;蛋白质变性是在过酸、过碱、重金屈、温度过

46、高等条件下,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但肽 键没有破坏。(3) 水解产物与氧化产物:水解产物是在水解酶作用下,大分子有机物水解形成小分子有机物。 氧化产物是有机物参与呼吸作用,氧化分解的产物。4.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模糊不清(1) 只有细胞膜的外侧存在糖蛋白,细胞器膜和细胞膜内侧不存在。(2)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3) 不同细胞的细胞膜中各组分的含量不同,这与细胞的功能有关,如功能越复杂的膜中,蛋白 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5. 不能明晰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 绝大多数原核生物、真菌和植物细胞都有细胞壁,但组成成分不同。(2) 中心体不能作为鉴定

47、动植物细胞的依据,但可作为鉴定动物细胞和高等植物细胞的依据。(3) 真核生物: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如蛔虫、哺乳动物成熟 的红细胞)。(4) 原核生物:无叶绿体但含光合色素,可进行光合作用(如蓝藻);无线粒体但可进行有氧呼吸(如 硝化细菌等)。6. 混淆分泌蛋白与细胞器的关系(1) 与分泌蛋白形成有关的细胞器: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有关的结构:线粒体、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有关的膜结构: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2) 有活性的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需要多种细胞器的协作;核糖体是分泌蛋白肽链的合成场所, 肽链需在内质网中盘曲、折叠形

48、成特定空间结构,经高尔基体进行最后的“加工、分类与包装”形成具“生物活性”的蛋白质,才分泌到细胞外行使一定的功能。7. 对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认识不到位核孔是蛋白质、rna等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是通过核膜以跨膜 运输方式实现的,而不通过核孔。(2) 核孔是由多种蛋白质构成的复合结构,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如细胞核中的dna不能通过 核孔进入细胞质。(3) 核仁参与r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分布于染色体(染色质)上。(4) 核孔的数量、核仁的大小与细胞代谢有关,如代谢旺盛、蛋白质合成量大的细胞,核孔数多, 核仁较大。8. 不能明确判断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49、1) 跨膜运输包括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是由物质直接穿过细胞膜完成的,是小分子物质进出细 胞的物质运输方式,其动力来自物质浓度差或atp。(2) 无机盐离子的运输方式并非都是主动运输,在顺浓度梯度情况下,也可以被动运输方式进出 细胞。(3) 胞吞和胞吐不是跨膜运输,而是借助于膜的融合完成的,与膜的流动性有关,是大分子和颗 粒物质进出细胞的物质运输方式,靠atp提供动力。(4) 物质进出细胞核并非都通过核孔:核孔是大分子出入细胞核的通道,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 是通过跨膜运输实现的,不通过核孔。9. 对酶的组成和特性混淆不清(1) 酶并非都是蛋白质,某些rna也具有催化作用,因此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

50、基酸或核糖核 背酸。(2) 酶促反应速率不等同于酶活性 温度和ph通过影响酶活性,进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底物浓度和酶浓度也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但并未改变酶活性。(3) 分析与酶有关曲线时首先要弄清横坐标、纵坐标表示的意义,其次再分析影响该曲线的因素 有几个,一般情况下,曲线未达到最高点时,影响因素是横坐标的因素,达到最高点稳定后限制因 素是除横坐标因素之外的其他因素。10.不能准确选择酶实验的实验试剂或材料(1) 若底物选择淀粉和蔗糖,用淀粉酶来验证酶的专一性时,检测底物是否被分解的试剂宜选用斐林试剂,不能选用碘液,因为碘液无法检测蔗糖是否被分解。(2) 若选择淀粉和淀粉酶探究酶的最适温度,

51、检测底物被分解的试剂宜选用碘液,不应该选用斐 林试剂,因为用斐林试剂检测时需水浴加热,而该实验屮碍严格控制温度。(3) 在探究酶的适宜温度的实验中,不宜选择过氧化氢(h2o2)和过氧化氢酶作实验材料,因为过 氧化氢(h2o2)在常温常压时就能分解,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会加快,从而影响实验结果。11. 对atp的结构及转化混淆不清(1) 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能够释放出高达30.54 kj/mol的能量,所以 atp是与能量有关的一种物质,不可将两者等同起来。(2) atp转化为adp需atp酶的催化,同时也需要消耗水。(3)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从物质方面来看是可逆的,

52、从酶、进行的场所、能量方面来看是不 可逆的。12. 对细胞呼吸的场所、过程、条件混淆不清(1) 细胞呼吸的场所及过程 原核生物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细胞膜。真核生物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 线粒体。 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不需要02,只有第三阶段需要02。(2) 细胞呼吸方式的判定 如果某生物产生的c02量和消耗的02量相等,则该生物只进行有氧呼吸或同吋进行有氧呼吸 和产乳酸的无氧呼吸。 如果某生物不消耗02,只产生co2,则只进行无氧呼吸。 如果某生物释放的co2量比吸收的。2量多,则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产酒精的无氧呼吸。 如果某生物无02的吸收和c02的释放,则该生物只进行无氧呼吸

53、(产物为乳酸咸生物已死亡。 无氧呼吸的产物中没有水,如果呼吸作用的产物中有水,则一定是进行了有氧呼吸。 由于酵母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均可以产生c02,故不能依据有无co2的产生来判断酵母菌 的呼吸作用方式。(3) 无线粒体的真核细胞(或生物)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如成熟红细胞,蛔虫等,线粒体是进行有 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一些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13. 对光合作用的物质及变化混淆不清(1) 光合作用的相关物质 光合作用小产生的h为nadph,呼吸作用中产生的h为nadh,两种h不是同一种物质。 光合作用光反应中产生的atp只被暗反应所利用,呼吸作用中产生的atp可被除暗反应以外 的各项

54、生命活动所利用。 c02中c进入c3但不进入c5,最后进入(ch2o), c5中c不进入(ch2o),可用放射性同位素 标记法证明。(2) 光合作用屮物质变化的判断判断光反应和暗反应中c3、c5> atp、nadph和co2之间的变化时,可结合光合作用的过程 绘制示意图。以停止光照时物质变化为例:停止光照一光反应停止一atp和nadph不再产生一atp 和nadph的含量减少且adp和nadp-的含量增加;atp和nadph的含量减少一cs还原减弱, 而co2固定过程仍在进行一c3含量相对增加,c5含量相对减少。14. 不能区分净光合作用与真正光合作用(1) 光下并不是只进行光合作用,细

55、胞呼吸同时进行,如果有氧气释放,说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 细胞呼吸强度;如果有二氧化碳释放,说明光合作用强度小于细胞呼吸强度。(2) 密闭透明容器中的绿色植物在黑暗的环境中,容器中二氧化碳或氧气的变化量反映了植物体 进行的呼吸作用,在光照下,容器屮二氧化碳或氧气的变化暈,是植物体净光合作用的结杲。15. 不能准确判断影响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的因素(1) 影响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的主要因素 温度改变时,细胞呼吸会受到影响,光合作用不管是光反应还是喑反应均会受影响,但主要 影响暗反应,因为参与暗反应的酶的种类和数量都比参与光反应的多。 c02浓度很低时,光合作用不能进行;当c02浓度大于某值时,光合作用才

56、能进行。c02浓 度过大时,会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进而影响光合作用。(2) 环境因素改变引发的补偿点和饱和点的移动植物的光(co?)补偿点和光(co?)饱和点受外界环境影响,当外界环境变化时,光(co?)补偿点和 饱和点都会发生相应变化,规律如下: 若呼吸速率增加,c02(光)补偿点应右移,反z应左移。 若呼吸速率基本不变,条件的改变使光合速率下降时,ccm光)补偿点应右移,反z应左移。 阴生植物与阳生植物相比,cc)2(光)补偿点和饱和点都相应向左移动。16. 不能明晰有丝分裂过程及物质结构变化(1)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吋期始终都有同源染色体存在,但它们既不配对,也不分开。(2) 染色单体并非分裂全过程都存在,它形成于间期,出现于前期,消失于后期。(3) 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不是纺锤丝牵引的结果,用秋水仙素处理抑制纺锤体形成,无纺锤 丝牵引着丝点,复制后的染色体的着丝点照样分裂,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这就说明着丝点分 裂不是纺锤丝牵引所致。(4) 赤道板不是细胞结构,是一假想的平面,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细胞板是一真实结构,在 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出现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17. 对减数分裂的过程及变化混淆不清(1) 同源染色体的大小并非全相同:同源染色体形态、大小一般都相同,但也有大小不相同的, 如男性体细胞中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是同源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