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7篇_第1页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7篇_第2页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7篇_第3页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7篇_第4页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7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7篇教学设计方案 篇1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中蕴含的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作者的写作目的。2.学习铺垫、对比的表现手法,懂得它们的作用。3.激发学生体验人情美、人性美的美好情感,善待他人,关爱他人。4.指导学生学会质疑,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章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文中蕴含的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作者的写作目的。激发学生体验人情美、人性美的美好情感,善待他人,关爱他人。难点:指导学生学会质疑,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章的能力。三.教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板块一:启同学们,送别亲人和朋友是人们的生活中经常经历的事情,古人还为此写了不少的著名的诗句,哪位同学能给我们大家背诵

2、一些?同学们背的挺好,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人送别时真切的依恋和不舍。其实,今天我要告诉你们的是,关于送别亲人和朋友,英国著名的作家比尔博姆却从不同的视角上,看到了人类内心深处的共同的渴望,下面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学习他的散文送行。板块二:读请学生速读课文,要求:借助资料或相互帮助,疏通重点字词音义。体会文中描写送别场面和作者的态度,在课文标题前加一个修饰性词语,即:的送行,并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说说加上这一词语的原因。板块三:议请学生再读课文,质疑课文,提出自认为有价值的问题,自行作答或者和同学一起讨论。1.指导质疑:a.找寻关键词句质疑。所谓“关键语句”,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语句。要抓好以下八种句

3、子的分析:首句。首句通常是概括全段内容或提示记叙的脉络;议论文段,首句常常提出分论点或论述范围;说明文段,首句往往指明对象的某一特征。中心句。一个语段中,既有中心句,又有支撑句或扩展句、叙述句,分析时要迅速从中抓住中心句。承转过渡句。敏锐地抓住这类句子,可以准确把握行文的思路;有时他还有交待叙说中心的任务。警句。它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反映了作者认识事物的态度,领悟它的含义,有助于更深刻地把握文章的主旨。矛盾句。一些看似自相矛盾的语句,往往寄寓着深刻的用意。如孔乙己末段中的“大约孔乙己的确是死了”,表面看似矛盾,实则揭示了主人公悲惨命运的必然性。感情句。(明显表达作者的喜怒哀乐和褒贬抑扬的句子)

4、。修辞句。(写景状物、传情达意时运用修辞格的句子)。尾句。语段中的尾句或总结上文,或留下余地引人思考,或饱蘸笔墨抒发感情。b.根据文章结构、写作方法、语言特色等质疑。c.质疑的角度?所勾画的词语含义是什么?有什么表达作用?勾画的词语能不能用其它的词语代替或删除?为什么?勾画的句子有什么含义?与其它句子的关系怎么样?勾画的句子表现了人物什么心理?说明了什么问题?文章的结构层次怎么划分?主要内容怎么概括?文章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文章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文章的语言有什么样的特色?2.请学生自由质疑,自主或者和他人合作讨论作答。板块四:讲1.讲解学生们质疑了却没有解决了的有价值的问题。2.补充讲解

5、学生没有质疑到的重点问题。板块五:练同学们,下面我请你们看的是一首我们同龄人写的一首现代诗,内容就是描叙父亲送别自己的情景的,我想请同学们齐声朗诵一下,体会一下,作为写作的参考。2.你有没有给亲人朋友送行过?有没有被亲人朋友送行过?请你描叙一下当时的情景或者你当时的发现和感触。板块六:结同学们,通过比尔博姆的文章送行,我们懂得了人其实在内心的最深处对于真切的关心和理解是十分渴望的。人们之间的相互善待和关爱,是一种人情美,而能够给予他人关心爱护,与人为善更是一种高尚的人性美的体现。最后我想请同学们齐声朗诵一下英国文学大师狄更斯的现代诗别挤了,再一次感受一下人们对于宽容、善良、真诚的渴望,相信它也

6、能让你的心灵受到洗涤。一.学习目标1.理解文中蕴含的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作者的写作目的。(重点)2.学习铺垫、对比的表现手法,懂得它们的作用。3.体验人情美、人性美的美好情感,善待他人,关爱他人。(重点)4.学会质疑,培养独立阅读文章的能力。(难点)二.自学内容1.收集有关古人送别的诗词名句。_勾画疑难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注音释义。_3.体会文中描写送别场面和作者的态度,在课文标题前加一个修饰性词语,即:的送行,并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说说加上这一词语的原因。4.学习质疑:a.找寻关键词句质疑。所谓“关键语句”,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语句。要抓好以下八种句子的分析:首句。首句通常是概括全段内容或提示

7、记叙的脉络;议论文段,首句常常提出分论点或论述范围;说明文段,首句往往指明对象的某一特征。中心句。一个语段中,既有中心句,又有支撑句或扩展句、叙述句,分析时要迅速从中抓住中心句。承转过渡句。敏锐地抓住这类句子,可以准确把握行文的思路;有时他还有交待叙说中心的任务。警句。它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反映了作者认识事物的态度,领悟它的含义,有助于更深刻地把握文章的主旨。矛盾句。一些看似自相矛盾的语句,往往寄寓着深刻的用意。如孔乙己末段中的“大约孔乙己的确是死了”,表面看似矛盾,实则揭示了主人公悲惨命运的必然性。感情句。(明显表达作者的喜怒哀乐和褒贬抑扬的句子)。修辞句。(写景状物、传情达意时运用修辞格的

8、句子)。尾句。语段中的尾句或总结上文,或留下余地引人思考,或饱蘸笔墨抒发感情。b.根据文章结构、写作方法、语言特色等质疑。c.质疑的角度?所勾画的词语含义是什么?有什么表达作用?勾画的词语能不能用其它的词语代替或删除?为什么?勾画的句子有什么含义?与其它句子的关系怎么样?勾画的句子表现了人物什么心理?说明了什么问题?文章的结构层次怎么划分?主要内容怎么概括?文章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文章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文章的语言有什么样的特色?d.提出的质疑:_5.疑难问题再记录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有明白,请记录:_6.写作练习你有没有给亲人朋友送行过?有没有被亲人朋友送行过?请你描叙一下当时的情景或者你

9、当时的发现和感触。_附一:送行作者:佚名父亲站成一轮弯弯的月亮目视着即将远行的儿子、书、钥匙、行李袋父亲没有洗泪为我饯行只是默默地提着我的行李袋送了一程又一程车启动了父亲吐出两句话注意身体与人和气车走了父亲依旧立着凝视道路默默无言附二:别挤了作者:狄更斯你,不要挤!世界那么大,它容纳得了我,也容纳得了你。所有的大门都敞开着,思想的王国是自由的天地。你可以尽情地追求,追求那人间最好的一切。只是你得保证,保证你自己不使别人感受压抑。不要把善良从心灵深处挤走,更得严防丑恶偷偷潜入你心底。给道德以应有的地位,给每一件好事以恰当的鼓励;让每一天成为一项严峻的记录,面对着它,你应当问心无愧;给人们生的权利

10、,活的余地,可千万,千万别挤!教学设计方案 篇2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25自然段,理解“理所当然”、“协调有序”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重点段。3、感受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熏陶。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教学过程:一、文本导入,引出搭石1、从课文情境入手,引出课题。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1、自读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交流学习“什么是搭石”。3、交流搭石给人留下的印象。三、精读课文,感悟“美”。出示自读提示:读24自然段,用“”划出描写家乡风景美的句

11、子,用“”划出描写家乡人心灵美的句子,并写写感受。(一)体会风景美的句子(走搭石一段)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1你从哪些词体会到这画面的美?2理解“协调有序”在文中指的是什么?3师范读“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生展开想象,并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一下,仿佛看到什么?4通过朗读感受画面美。5好一幅让人陶醉的画,难怪作者会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二)体会人物美的句子(“早早”、“一定会”、“总会”、“总要”、“协调有序”和“理所当然”)(摆搭石两段)1.上

12、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1)如果你是其中一位老人,看到搭石不稳,你会怎么想?怎么做?(2)你感受到这些老人有什么样的品质?(无私奉献)(3)谁能读出这种美?指导朗读。课件划线(4)你们还从哪些词感受到为他人着想这种美?(5)多么可亲可敬的老人,让我们用深情的朗读来感谢他们!(站起来齐读)(6)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无私奉献)的风景。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1)

13、真是一幅温馨的画面,能谈谈你对这幅画的感受吗?(2)好一个谦让,请男同学一同来感受这份美。(3)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互相谦让)的风景。3.假如遇到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1)哪些词特别能打动你,说说你的体会。(2)理解“理所当然”、“伏”。(3)透过“理所当然”“伏”看出这里的人(敬老)。(4)朗读感受美。4.这一排排搭石,每天该有多少人走啊!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还会有哪些人来走,我们还会看到哪些温馨的画面?假如(碰上赶集的日子?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假如(遇到了下雪天?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假如(遇到孩子上学?人们

14、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假如(?)是啊,正是这一幕幕熟悉而感人的画面,传递着乡民们互相谦让、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也让(齐读:“这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四、总结升华,赞颂“美”。1.这美,撞击着作者的心灵,并发出由衷的感叹,让我们齐读最后一句。2、课件展示文章结尾段:诵读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3、透过这一排排搭石,你还感受到了什么?(反复的朗读,提升情感。)(预设:一排排搭石,象征着村民们一颗颗善良的心、是传递村民们情感的纽带、更是家乡人无私奉献精神写照?)4、课外拓展,感悟情怀。5、作者赞扬搭石什么样的精神。(无私奉献)仅仅在赞扬

15、搭石吗?还赞扬(乡亲们)赞扬乡亲们什么样的美好情感。6.齐读最后一句,读出内心的感动。五、拓展延伸,发现“美”。同学们,搭石的美,我们看在眼里,搭石人的美,我们记在心里,其实,这样的美也在你我身边,就蕴含在那一件件微乎其微的小事中。读读句子,请大家用这种句式把找到的美说一说。美就在身边,美就是妈妈千万次的唠叨。美就在身边,美就是校园中伸手捡纸的弯腰。美就在身边,美就是六、布置作业同学们,美是一把雨中的小伞;美是一句风中的问候;美是一个关怀的眼神;美是一片温暖的阳光?美的事物很多很多,用我们的眼睛、用我们的心灵、用我们的双手,去寻找美、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体会美、创造美!回家后把你发现的美写

16、出来。教学设计方案 篇3教学目的: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3.品析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简短的文言文游记。文章情思如水,汩汩而流,语句清新,描写月色如诗如画,语言凝练含蓄,饶有余味,言简意赅,比喻精当,情景交融,内涵丰富,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需要学生好好体会其中的美丽之处。教学设想: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相结合,教师作一般性的引导。在课堂上要通过朗读的多种方式,理清文章内容,把握重难点。在理解语句的基础上让学生翻写成优美的散文。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夜深人静、皓月当空的夜晚,月光如流水般洒落大地,一切都像笼着轻纱,若隐

17、若现,连坚实的大地似乎也溶成了一片浮动的云烟。面对如此美景,你是否想出门欣赏一番?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一篇文章记成天寺夜游,看看苏轼在美丽的月色中会发出怎样的人生感慨。二、整体感知文段1.给学生放范读,根据范读,纠正自己的读音,确定朗读节奏。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之间互听,交流。3.请学生给大家读一遍,师生一起点评,全班齐读课文。4.质疑: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同学解答,全班共同关注、探讨。户:门;遂:于是;盖:大概;但:只是;耳:语气词5.放音乐二泉映月,请同学朗读描写月色的文段,其他同学品味月色描写,试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三、合作探究1.作

18、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2.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去一去关键词,品修辞)绘景:月色-积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横把"如"、"盖也"去掉,和原文相比,句子的意思有无改变?变了。原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如临其境3.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添一添,品意境)皎洁、空灵、清丽、淡雅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后加上"丛中蛙鸣起伏,空中流萤飞舞,寺中人语喧哗,院外狗吠连绵。"一段话,好

19、不好?不好。改变了原文明净幽闲,清丽淡雅的味道。4.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5.文章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贬官的悲凉、落寞,赏月的欣喜,自我解嘲的达观四、小结: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五、能力扩展:一切景语皆情语,看图写景抒情。六、板书设计:教学设计方案 篇4活动目标1、初步学唱弱起的歌曲。尝试根据前奏的速度变化反映并歌唱。2、发现 “顺序”在记忆中的作用。3、在根据歌

20、词拍打自己身体部位的过程中感受韵律活动的快乐活动准备1、幼儿会表演唱歌曲幸福拍手歌。2、幼儿会唱歌曲头发肩膀膝盖脚活动过程:1、音乐律动头发肩膀膝盖脚。(1)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的节奏,边唱边摸自己身体的相应部位。(2)改变音乐的速度,幼儿用缓慢、正常、快速三种速度,表演唱头发肩膀膝盖脚2、幼儿学唱歌曲快来拍拍。(1)教师范唱歌曲一遍。教师在演唱的过程中不做动作,以避免动作干扰幼儿倾听歌曲。(2)教师引导幼儿回忆歌词内容。教师:我唱的歌中,拍了身体的哪些地方?(3)教师再次示范唱歌曲,引导幼儿找出歌词排列的规律。(从头到脚)(4)教师引导幼儿边唱歌边做动作。教师用点头的动作提前暗示幼儿歌曲即将

21、开始。3、教师尝试用与前奏一致的速度唱歌,做身体动作。(1)引导幼儿随钢琴弹的不同速度边做动作边唱歌一遍。(2)教师引导幼儿解决“跟不上”的困难。教师:这次,我们不仅要把歌曲出来,还要跟着钢琴的速度做动作。如果你觉得自己跟不上,可以怎么办呢?(教师引导他们听前奏并看教师动作的暗示)4、教师与幼儿将歌词中的部分不唱,改成用拍手的方式玩唱歌游戏。(1)教师指导幼儿以较慢的速度玩歌唱游戏。教师:这个歌曲还可以玩更好玩的唱法,我们来试试吧。当唱到“脚”的时候,我们忍住不唱,而是用拍手的方法来代替。(2)教师与幼儿尝试用正常地速度玩唱歌游戏。教师:我们的伴奏音乐要快一点,大家试一试能不能跟得上呢?5、音

22、乐表演幸福拍手歌。教学设计方案 篇5课题研究创意说明:阅读这类较长的文章,应当引导学生自己学习,不仅要学会阅读理解,还要学会主动发问:有疑而问、于无疑处生疑或者依据文中有关事实,向作者、老师或同学提出商榷性的疑问。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没有发问,就没有研究,没有研究就不可能解答,不能解答就不能发展。因此,要鼓励学生善于敏捷地发现问题,积极地探索,敢于打破常规,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能够以新颖的形式表述结果。教学步骤一、阅读全文二、对课文发问引导学生结合课前的“阅读提示”及课后的“研讨与练习”从不同的角度来发问,并将自己发现的所有问题罗列出来。三、课题

23、的选择指导学生在他所罗列的问题之中选择一个自己认为最有价值、最值得探究的问题。选择课题也是一种学问和能力。在选择课题时,要引导学生注意以下事项:1、量力而行。课题尽量小一点,容易突破,以免半途而废。2、问题明确。在选择一种课题时,首先要充分考虑其意义价值,以及其先进性和科学性。3、避免重复。尽量避免与别人的课题重复。当然,如果认为自己的观点比别人的更深、更新、更透、更高一筹,也是可行的。四、资料准备课题研究必须建立在占有大量材料的基础上,才能有所见地,有理有据。资料的准备,包括平时的阅读资料收集和根据此课题而有目的、有系统地查阅文献两种。五、深入研究在资料准备就绪之后,就要展开研究了。研究的时

24、候,要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六、小论文撰写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敏捷地发现问题,积极地探索,敢于打破常规,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还要引导学生以新颖的形式表述其研究结果,富有创意地进行小论文的撰写。七、交流总结先小组交流,后由小组选出代表作品在全班交流。教师作总结。提供以下课题范例以供参考:1、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介绍?2、有人说,本文作者是大手笔,表现在哪里?3、有人说,这是一篇至情文,何以见得?4、从邓稼先和奥本海默的截然不同的个性风格来看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5、本文的语言有何特色?6、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值得景仰的?“德才兼备”的传统价值观如

25、今是否还有存在的意义?你认为“做事”与“做人”哪个更为重要?这二者之间会有一些怎样的相互影响?7、人应当怎样在事业中完成自己的生命?教学设计方案 篇6【教材分析】课文说了家庭生活中的一个小故事,小云生日那天,妈妈送给她一只布熊。因为妈妈总是忘记自己的生日,小云就想把生日借给妈妈,并将布熊送给妈妈。全文语言浅显,体现了母女真情。【教学要求】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今、正、雨、两4个字。认识2个偏旁饣、牛。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云借生日给妈妈的原因。【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朗读课文,从故事中了解母女间的情感。【教具准备】生日歌录音带、生字卡片。【教学时间】2

26、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饣、牛。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云借生日给妈妈的原因。教学重点认识生活和朗读课文,从故事了解母女间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放生日歌曲,提问:谁知道生日是指哪一天,每个人都不会忘记自己的生日。2、平日里,你们会向别人借东西,也会把东西借给别人,听说过借生日吗?出示课题18、借生日。二、初读课文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解大意。2、提问:课文中谁把生日借给谁?我指的是谁?3、再读课文,共分几个自然段?你想读哪个自然段?三、学习课文1、指名读1、2自然段。2、认识两段中的生字。3、小云的妈妈

27、说自己把生日给忘了,妈妈真得是忘了吗?(小云的妈妈并非忘记了自己的生日,而是只想到别人。)4、指导朗读:您怎么从来不过生日?没见过妈妈过生日,小云感到疑惑,要突出从来,读出纳闷的语气。四、学习三、四自然段1、指名接读三、四自然段。2、小云把生日借给妈妈前,心里会想些什么?(大家讨论后,明白小云在妈妈的影响下,懂得了关心妈妈,同学们应该向她学习。)3、指导朗读:最后两句话是她经过思考想出的办法,要读出肯定的语气,表现出小云的天真可爱。五、全文朗读1、分角色朗读课文,师生读,同学与同学读。2、配生日歌读。六、扩展活动亲手作一件小礼物送给爸爸妈妈,并说一句祝福的话。课后小结低年级的学习贵在实字上,扎

28、实地读字,读词,读句,读文,能帮助学生垒好语文学习的每一块砖。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练习书写本课4个生字。3、指导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说说。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认读生字。二、分小组自学生字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正、怎、饭、拿等字的读音。2、分析字形,用不同的办法来记忆,指导写字:今:撇尖低,捺脚稍高,开口度大,撇捺相接处,点和横收笔都在竖中线上。正:注意横,竖的长度,第二横是长横的一半,左竖是右竖的一半,最后一横长,稍凸起托连竖。雨:冂要宽,蹭的竖,不出框,最后四点两两对称,如隔窗看檐下的雨水均匀滴下。两:冂内两个人字

29、分布均匀,人的捺均变为点。3、学生写字,老师巡回指导。三、复习巩固1、复习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提示:红花中的字可以做词头,也可做词尾。2、分小组比赛。3、每组选出代表,全班比赛。四、想象故事的结尾1、请同学们编出故事的结尾。2、把故事讲给别人听。五、讲评小结课后小结注重各项学习任务的有效落实。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目标达成的前提,真正落实还需要教师在课中通过调控让全体学生有效习得。教学设计方案 篇7第一次课:设计与实践为了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英语的运用能力,教师设计了专门的教学环节。话题导入与语言“热身”部分执教教师通过演示自己假期泥林风景区之行的照片以及师生的语言互动来导入

30、假期旅游的话题,并通过学生对一次旅游经历的讲述进行英语的运用与实践。从师生互动的效果来看,学生的回答信息量很有限,“热身”环节并没有“热”起来;从学生的讲述质量来看,英语运用的整体水平不高。分析与诊断:教师本身语言表达的信息量不够,示范的叙述不到位;教师的提问方式过于单一,致使学生语言发挥的空间受到限制;教师对课堂上有意义的生成关注不够,致使学生表达的内驱力和成就感不足。建议与改进:教师充实假期泥林风景区之旅的内容,讲述一些照片背后的故事或插曲,引发学生对假期旅游话题的兴趣,同时给学生的英语语言实践作好铺垫。教师的提问采用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结合或以追问的方式帮助学生挖掘更多的信息。在师生互

31、动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把互动过程出现的一些关键词或实用的短语及句型及时在板书中呈现;对于学生比较好的回答也可以及时转述。想象作文与现场指导部分执教教师通过自己想象的月球之旅作为原型,并给学生提供一个想象作文的构思“支架”,从而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来描述理想的假期之旅。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和英语语言实践运用的“成果”来看,想象没有展开,作文也多以句子的拼凑为主。分析与诊断:教师自己想象的月球之旅根现实的泥林风景区之行混同在一起叙述,出现得比较突兀,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教师的想象力没有充分展现,减弱了想象旅游这个话题本身的吸引力。教师提供的想象作文构思支架,以具体问题来表示想象作文可以涉及的内容,容易导致学生针对这些问题一一作答。建议与改进:教师可以充实月球之旅的描述,增加一些有趣的细节,使想象之旅更加令人神往,帮助学生打开想象的大门。想象作文的构思支架尝试用关键词表述的形式替代原来以具体问题呈现的方式,并提示学生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些方面展开叙述,给学生留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