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1页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2页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3页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教学设计与反思课题名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姓名:胡劲波工作单位:祥运县祥城镇一中学科年级:八年级地理教材版本:商务星球版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就是以学生熟悉的被称为 “万物之本 ” 的土地为题,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中了解土地的用途、分布及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保护的措施等,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扩展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人地观,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运用中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及构成特点。2、运用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说出我国主要土地资源的地区分布特点。3、运用中国耕地面积、人均耕地面积与世界部分国家比较图,说出我国土

2、地资源总量及人均占有量的特点。4、以耕地资源为例,说明珍惜与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性。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并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的关系。从实际出发,培养学生探究学习、思考、画图能力,也培养了小组合作学习、表达成果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结合实例,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治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点、地区差异观点、因地制宜观点以及正确的资源观。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土地再熟悉不过了,对目前家乡土地的利用状况也略知一二,这有助于开展教学。

3、但是若纵观全局,分析全国土地资源存在问题及对策就不容乐观。知识面窄,他们需要自己动手搜集资料,放眼中国,放眼世界。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学生是课堂的真正主人,把时间充分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与合作;通过读图思考、读图描图、探索追问、填表等形式,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去探索与认识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特征及土地的基本国策;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五、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我国土地的主要特点。难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规律及对土地基本国策的认识。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提问:学生积极动脑回答,所见、所听的土通过 图

4、片 的直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地利用类型,再结合图文,先独立思考,观感受,使学生认。1。中,你有没有观察到,我再交流合作,小组代表回答:识到土地资源与我们的土地被利用为哪些土地的利用类型:们的生活紧密相类型?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和难利关,激发学生的学用的土地。习积极性。教师追问 :2、我们的生活与生产能不能离开土地资源?学生畅所欲言谈土地的作用,给我们友情提示:(土地是人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作用,关键词:类的衣食父母,是生产之衣、食、住、行等。基;土地孕育了地球上的万物,没有土地人类将无法生存。)我国土地资源有什么特点呢?(或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是怎样的?)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调查摸一摸我国土地资

5、源的家底。1、读图探究:学生相互讨论,分析材料分别体现了让学生通过直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地的什么特点;观的图表分析我国构成图( 2010 年)读图感知:土地资源的构成,从图中可以看出:我草地:占 34.48 , 比例最大,分析土地资源的构国土地利用型,其中草地难利用的土地:占 27.22 , 比例成及所占比例;总和难利用的土地第二,结土地利用类型的比重较大,耕地、林地比林地:占 20.36 ,比重较小;分布不合理;培养重较小。耕地:占 12.68 ,比重较小;学生的读图分析和提取信息的能力。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是否合理?学生思考回答:齐全草地、难利用的土地耕地、林地学生小结: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分

6、布不合理。读图探究: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将班内学生分通过小组内合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的为耕地组(分为以旱地为主的耕地和以作交流,培养学生分布图水田为主的耕地)林地组和草地组;进正确表达和团结协在图上描绘出我国耕行分组合作,组内同学合作探究,做好作能力。通过填表地、林地、草地的集中分记录及填表内容: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布区?并完成表格:分别讨论以水田为主的耕地的分布,能力和读图观察能讨论以旱地为主的耕地的分布、林地和力。草地的分布;耕地组同学的发言:。2。耕地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低缓的丘陵及盆地;林地组同学的发言 :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部山区草地组的同学发言:草地的分布在内蒙古高原

7、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和南部活动 1:读图探究:学生通过阅读图表,独立思考各国数通过图表,学生据对比,总结出我国土地资源的数量特独立思考,运用观中国耕地面积、人均征为: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国土总察与对比的方法,耕地面积 与部分国家的面积: 960 万 km2,但人均占有量少,才培养学生善于发现比较图( 2011 年)占 0.73 公顷,而世界平均值为: 3.3 公问题及总结问题的顷,比世界平均值低得很。能力;通过进一步了解我国的耕地的现中国、美国、印度耕地面从以上图表资料可以看出,我国土状来进一步加深对积占国土面积比重比较地资源的基本国情特点:我国土地资土地资源的了解与图( 2011 年)源总

8、量丰,但人均占有量少;特别是人认识,也培养了学均耕地面积也很少。造成了我国人多生的读图、用图和地少的矛盾。提取信息的能力及图文转换能力。虽然我国土地资源总学生畅所欲言,学生通过生活或身边通过漫画赏析,量丰富,但是随着经济社的例子来举例说明,我国土地资源出现生动诙谐且形象的会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的问题,归纳总结关键词:反映了我国土地利再利用中出现了一些突1、乱砍滥伐,加剧水土流失(水土用过程中存在的问出问题。多媒体展示:流失严重)题,使学生对我国 活动 读漫画,说出2、过度放牧,草场退化严重(土地土地资源有一个更我国土地利用中面临的荒漠化)深入的了解与认主要问题3、城市用地快速扩张,占用了大量识

9、,培养学生的忧的耕地(浪费和滥占耕地)患意识。活动 2:珍惜和保护耕学生读图归纳:地的紧迫性导致中国耕地面积减少速度的明显趋势。3。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汇总发言:通过献计策学土地资源,请同学们一起国家制定法律法规颁布了土地管理生分组讨论、合作来献计献策。法、森林法、草原法等;探究,发挥学生的并把 “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集体智慧,培养学切实保护耕地 ” 确立为基本国策。生的合作学习意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建立基本农识;树立珍惜和合田保护制度。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美德,增强学生保护土地资源责任感。教师展示课堂练习学生做课堂练习教师可以针对通过学生的课堂练习反馈回来的信息,

10、了解哪些学生已经达到了教学目标,并做出相应的评价。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本节课教师采用的课堂评价方式和课堂练习评价两种: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 ( 学生的表情、发言、回答问题的程度、板演 ) 情况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让学生的注意力始终保持高度的集中,并处在积极、兴奋的探究状态中。教师可以针对通过学生的课堂练习反馈回来的信息,了解哪些学生已经达到了教学目标,哪些学生课后还需要单独进行辅导,并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做出相应的评价。

11、八、板书设计土地资源一、我国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1土地类型多种多样:耕地、林地、草地。2土地类型的构成特点: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二、土地资源的分布:1耕地的分布。2草地的分布。3林地的分布。原因:(气候、降水、地形)。三、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1. 利用中的问题2. 解决对策九、实践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优点主要有:1. 是充分利用多媒体图片来进行地理知识的演示,恰到好处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参与度高,学习效果好。 2. 是条理清晰,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将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与分布之的地理知识更好地展现出来,让学生熟知本课的所学,从有什么到在哪里浑然一体,一气呵成。注重学生的参与活动。学生是。4。课堂的真正主人,把时间充分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与合作;通过读图思考、读图描图、探索追问、填表等形式,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去探索与认识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特征及土地的基本国策;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从而大大提高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