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金属性递变规律 课堂观察研究案例 上课教师及班级样本 执 教 教 师 姓名 谢芸 单位 合肥一中 性别 女 职称 中学初级教师 教学对象 学校 合肥一中 年级 高一 学生人数 54(男29) 上课时间 2008年元月 备注 1上课形式:教师借班上课,教师与学生互不了解。 2.教学内容:学生目前在学的是人教版必修模块化学1,本课内容是化学2第一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的内容。由于学生的元素周期表知识存在缺陷,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 一、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描述原子的结构异同,知道同主族金属元素原子结构递变规律。 通过有关数据和实验
2、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认识原子结构相似的一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学会用实验现象推测金属性递变规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查找元素周期表发现史,学会运用查阅资料获取信息。 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形成概念,发现规律的思维方法。 在元素周期律的教学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通过交流讨论,形成敢于质疑、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元素周期律的教学中,通过探究规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设计多种交流和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元素周期
3、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元素周期表在第一节已经有详细的介绍,学生已经知道了元素周期表的大体结构,并会用元素周期表查找常见元素的相关知识,但对元素性质及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还没有更深的理解。因此,本节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能够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元素周期律。 教学重点: (1)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2)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2)元素周期律的涵义和实质,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三对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都有初步了解,在必
4、修2第一节中对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又有了一个比较详细的认识。但在学习中较多是用机械记忆的方法,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易遗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低。本节内容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引导学生从方法的高度来构建知识体系便成为教学设计的关键。 教学过程 投影 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的一百年间,一系列新元素不断被发现。关于这些元素的性质,也积累的相当丰富。但使科学家们不断追寻和探索的,却是这些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让我们记住一个个令人起敬的名字和他们的发现: 1789年 法国
5、0; 拉瓦锡提出四类元素分类法 1829年 法国 德贝莱纳提出三元素组学说 1864年 德国 迈耶尔发表六元素表 1865年 英国 纽兰兹提出元素八音律 186
6、9年 俄国 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 教师 恩格斯给门捷列夫以高度的评价,称他为化学之父 投影 门捷列夫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活动 请你扮演门捷列夫 18张列有元素相关性质的卡片,将其排列顺序 教师 你是依据什么规则来给这18张卡片安排位置的呢? 学生讨论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主要化合价,原子半径 教师 很好,这三个排列原则就是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元素周期律的一部分内容 投影 元素周期律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
7、期性变化 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元素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教师 归根结底,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引起了其他方面的周期性变化,既然原子的结构决定了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那么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能否推测其化学性质的递变呢? 板书 碱金属元素性质递变 相似点:都是金属元素,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 不同点:电子层数递增,原子半径递增 投影 碱金属与水反应
8、160; Li Na K Rb Cs 教师 上一节课大家做了Na,K与水反应的实验,请两位同学回顾实验现象 学生1 Na与水反应时,浮在水面上,四处浮动,有响声,熔化成光亮的小球。反应后在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 学生2 K与水反应时,现象比Na与水反应剧烈许多,K甚至可以变成紫色的火球 教师 非常好,Na与水可以剧烈反应,而K与水的反应比Na还要剧烈,那么,大家能不能推测,Li,Rb,Cs与水的反应剧烈程度如何呢? 活动 学生讨论,选出代表发言 投影 Li,Rb,Cs分别与水反应的实验视频 教师 果然与大家的推测一致,Li与水的反应
9、不剧烈,而Rb,Cs与水反应极其剧烈,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 原子结构递变引起的化学性质递变 投影 Li Na K Rb Cs 半径增大,失电子能力增强,
10、金属性逐渐增强 板书 2Li+2H2O=2LiOH+H2 2K+2H2O=2KOH+H2 教师 接下来我们再来讨论同周期金属性质的递变 Na Mg Al Si P S Cl Ar 板书 Na Mg
11、160; Al 的金属性 探究 实验一,镁、铝与水的反应 分别取一小段镁条和铝带,用砂纸去掉表面的氧化膜,放入两支小试管,加入2mL水,滴入2-3滴酚酞,观察现象。过一会,分别用酒精灯加热两支试管,至液体沸腾,移开酒精灯,观察现象。 投影 现象和结论 Na Mg Al 与冷
12、水反应 与冷水剧烈反应 反应缓慢,产生少量气泡 无明显现象 滴入酚酞呈红色 滴入酚酞不变红,与热水反应表面出现 无明显现象较多气泡,溶液浅红色结论 Na与冷水剧烈反应,Mg能与沸水反应,Al与沸水难反应金属性 Na>Mg>Al 板书 2Na+2H2O=2NaOH+H2 Mg+2H2O=Mg(OH)2+H2 投影 实验二,镁、铝与盐酸反应 向盛有已除去氧化膜的镁条和铝片的试管中各加入2mL、2mol/L稀盐酸,观察现象 投影 现象和结论
13、60; Mg Al 与盐酸反应 反应剧烈 反映较慢
14、 产生大量气体 产生少量气泡 结论 Mg、Al都能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Mg比Al剧烈 金属性 Mg>Al 板书Mg + 2HCl = MgCl2 + H2 2Al + 6HCl = 2AlCl3 + 3H2 投影 实验三 Al(OH)3性质 向少量AlCl3溶液中加入氨水至产生大量白色沉淀,将沉淀
15、分两份,分别加入3mol/L NaOH溶液和3mol/L稀盐酸 投影 现象和结论 加入NaOH溶液 加入稀盐酸 现象 沉淀溶解 沉淀溶解 结论 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 板书AlCl3 + 3NH3H2O = Al(OH)3+ 3NH4Cl
16、; 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 (酸性) Al(OH)3 + 3HCl = AlCl3 + 3H2O (碱性) NaOH Mg(OH)2 Al(OH)3 碱性 强碱 中强碱 两性氢氧
17、化物 结论 元素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碱性越强 教师 根据刚才几组实验,我们判断出金属性Na>Mg>Al 那么,金属性强弱的判断可以用什么规律? 投影 小结: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1)单质与水或酸反应放出的H2的难易程度 (2)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总结 元素金属性与其在周期表中位置关系 课后思考 1、元素非金属性的判断标准 2、它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有何关系?判断金属性强弱还有何依
18、据? 作业 1、钫是人工合成的金属元素,根据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你能推测它的一些性质吗? 2、镁与钙都可与水反应生成氢气,镁反应慢,钙反应快,推测Be、Ba与水反应剧烈程度 多媒体呈现元素周期律的发展历史 演示实验:钾与水反应 活动:请你扮演门捷列夫18张卡片按顺序排列 讨论1: 1、碱金属电子排布特点 (Na与水反应实验现象) 讨论2:Li,Rb,Cs与水的反应剧烈程度 多媒体实验: Li、Rb、Cs分别与水反应 学生实验1: 镁、铝与水的反应 学生实验2: 镁、铝与盐酸的反应 学生实验3: Al(OH)3性质 师生小结: 元素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师生小结: 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
19、变 教学流程图 二、教学实录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在我们学习新的内容之前,请大家跟我一起看一段小资料,我们一起看大屏幕上向我们介绍的这段小文章。 屏幕展示 师:从十八世纪中叶到十九世纪中叶这一百年间,一系列新的元素不断的被发现。科学家们对这些元素的性质掌握的比较完整,但是他们还在追寻这些元素之间的内在的联系。那么,在这一百年中,涌现出了许多优越的科学家,那我们现在来认识他们,以及记住他们这些比较著名的说法。 生:观看大屏幕 师:好,第一位我们比较熟悉的1789年法国著名化学家拉瓦锡,他提出了四类元素分类法,他把当时发现的元素分为四类。在其后的1829年,法国科学家德贝莱那提出了三素族学说。
20、但是当时只能把十五种元素归纳到三素族学说里面去。好,紧接着1864年,德国科学家迈耶尔发表了六元素表,但六元素表所能囊括的元素种类还不及当时元素种类的一半。那么,在其后的1865年,英国科学家纽兰茨发表了元素性质的八音律,和我们今天所学的音乐非常象。但是他的学说八音律在当时很多地方十分混乱。也意味着在这100年间,很少有科学家能提出一个完整的规律,能囊括所有元素的性质。直到1869年,出现了一位俄国科学家,他的名字叫做门捷列夫。这是门捷列夫当时发表的第一章元素周期表。 屏幕展示 生:观看大屏幕师:因为他对化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恩格斯称他为化学之父。那么,门捷列夫是如何发现元素之间的规律的呢
21、?他是把所有元素的性质做成小卡片,每天就在玩弄这些小卡片,以找出这些卡片之间的内在的联系。那么,现在请大家也来扮演门捷列夫。我们在这个实验台上,每四位同学有一组小卡片,请你们大家相互合作一下,把这十八张卡片按照规律来排一排顺序。其他同学也可以看一下大屏幕上的这个东西。大家自己动手,四位同学合作(前后)。 生:排卡片 师:来你们两个到这边来 生:走上讲台排卡片 师:指导学生排卡片 师:好,大家排好没有?对照你排出的顺序和黑板这两位同学排出的顺序,看看一样不一样?那么,请这两位男同学告诉我们,你们是按照什么规律把这18个元素卡片排成这样的规则的?好,请你回答。 生:核外电子排布 师:核外电子排布有
22、一定的变化规律,还有没有了? 生:竖列电子层的递增 师:噢,竖列电子层的递增了,横着是最外层电子数增加了,是不是? 生:原子半径 师:原子半径。我们看给出的数据,原子半径也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还有没有?生:化合价。 师:好的。每一纵列的化合价基本上都有相似的规律,横行,你看,正的增加,负的减小。好的,请坐。 生:坐下 师:那么我们从这个排列的规律上,就可以巩固我们上一节所学习的规律。我们上一节就学习了元素周期律的前三项内容。第一项规律,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由这个周期性变化又导致原子半径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呈现周期性的变化。从而又进一步影响了元素的主要化合价也呈现出周期性变化。
23、好,那么,元素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主要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归根结底都是由原子结构呈现周期性变化决定的。我们也学习过这样一句话,结构决定位置,位置决定性质。原子的结构决定它在周期表中所占有的位置,那么我们这一节课就来学习一下,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会不会影响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呢? 生:听讲,思考 师:那么我们首先来看,在元素周期表中,我们分为横行和纵行,我们首先来讨论纵行元素性质的递变。我们现在抽出左边第一纵行的5种金属:锂、钠、钾、铷、铯 屏幕显示 生:看大屏幕 师:我们来讨论这5种元素,它们的性质有什么递变规律。好,我们首先从它的原子结构入手。请大家根据大屏幕上给出的这些信息,找一找
24、这5种原子,它们的原子性质上有哪些相似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大家可以相互讨论一下。元素符号、名称、原子模型都给出来了。 生:思考。讨论 师:好,你来告诉大家他们的相似点体现在什么地方呢?生:相似点就是在最外层电子都是一个 师:噢,最外层电子都是一个,我们可以看到有红色的数字来表示出来了。 屏幕展示 师:还有没有呢? 生:还有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都具有还原性。 师:因为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所以,如果在化学性质上体现,它们都应具有还原性。那么不同点有没有呢?生:随着纵列的增加,电子层数不断递增。 师:好。从上到下,电子层数在递增,我们看到在电子模型上体现在什么方面?生:原子直径增大 师:好,半径
25、在增加。衣服穿的越多,体积在增大。还有没有?生:就这些。 师:差不多了,好的。我们来总结一下这位同学总结的性质.相似点体现在它们都是金属元素,我们可以从汉字的名称上可以看到。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我们用红色来表示出来了。 屏幕展示 师:不同点在于,电子层数在依次增加,所以原子半径在增加。那,这样的话,我们就找出了它们结构上的相似点和不同点,那么结构上的相似点也就决定了它们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通常充当的是还原剂。是强还原剂呢还是弱还原剂? 生:强 师:强还原剂。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它们的不同点是电子层数的递增。随着电子层数的递增,半径的增大,它们的还原性就是金属性,有没有什么递变规律呢?接下来,我
26、们就来看这5种金属元素它们的单质跟水发生反应,现象上有什么不同。 屏幕展示 师:之前我们做过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同学们回忆一下,金属钠与水反应看到什么现象? 生:思考 师:好。你来告诉我。 生:钠与水反应小球会在水中游动。 师:好,在水中游动,在哪里?上面还是下面? 生:上面 师:水面上四处游动,还有吗? 生:加入酚酞溶液会变成红色。 师:好,加入酚酞之后,溶液会变成红色,还有吗?钠的形状有没有改变? 生:钠逐渐减小至没有。 师:好,逐渐变小至没有。它会熔化还是保持原来的形状? 生:会熔化 师:会熔化。熔化成什么颜色? 生:思考 师:光亮的小球,是不是?好,然后你有没有听到什么声音? 生:发出滋
27、滋的声音。 师:好,发出滋滋的声音。好,请坐。 生:坐下 师:那么总结这位同学的说法,我们可以用5个字来代替。现象比较剧烈。浮在水面上,熔化成光亮的小球,有响声,四处游动。反应完了之后,向溶液中滴加酚酞,它会变成红色。好接下来,我们来观察,钾和水反应的实验。我们请最后两位女同学到前面来。 生:走上讲台 师:边讲解边做演示实验 师:现在我们跟金属钠和水的反应制法比较相似。现在是一瓶蒸馏水。接下来,我们向其中加一小块金属钾。在滤纸表面擦干煤油。好,大家一起观察现象。 生:观察思考 师:好。你们俩可看清楚了?后面的同学看清楚了吧?好,请你告诉我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发出红色的光。 师:发出红色的光,
28、位置在哪里? 生:在水面 师:是不是静止不动? 生:四处游动 师:四处游动。那么你觉得钾与水的反应和钠与水的反应相比,哪个现象更剧烈? 生:钠 师:钠与水更剧烈?还是钾和水更剧烈?到底是哪一个? 生:钾 师:钾与水,为什么呢? 生:思考 师:你都看到火花了吧? 生:它是浮在水面上。 师:钠与水反应也浮在水面上 生:思考 师:钠与水反应有没有看到火光? 生:没有。 师:钾与水反应看到了吗? 生:看到了 师:什么颜色? 生:紫红色 师:紫红色,对吧?好。那么也就是说,刚才我们这位同学包括大家也看到了钾和水反应,在水面上看到了紫色的火球,那么也就意味着钾与水反应的现象比钠与水反应更剧烈。 师:那么,
29、现在我们已经通过实验观察到了钠和钾这两种金属跟水反应的现象了。那么请大家推测一下,剩下的三种,如果是锂、铷、铯这三种金属和水反应的话,你觉得它的剧烈程度是更剧烈呢,还是不剧烈? 生:思考 师:然后我们再来通过实验论证一下你的结果是不是正确。 生:思考 师:好。这位男同学,你来告诉我。 生:站起来 师:如果是锂和水反应的话,你觉得是比钠剧烈还是不剧烈? 生:不剧烈 师:不剧烈,是吧?那么铷呢?生:铷和铯都比钠剧烈 师:铷和钾相比,哪个更剧烈? 生:铷 师:铷。如果是铯和铷相比哪个更剧烈呢? 生:铯。 师:铯。也就是说,你觉得锂、钠、钾、铷、铯,从上到下,应该是越来越剧烈,是不是? 生:是 师:其
30、他同学有没有不同的想法?生:无 师:请坐。现在我们来看实验视频。来论证他的说法是不是正确。我们先来看锂的反应。 屏幕展示 生:观察视频实验现象 师:跟钠相比,是更剧烈还是不剧烈。 师:不剧烈。好。这个反应生成的产物是氢氧化锂和氢气。这位同学第一个推测是正确的。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下铷。根据他的推测铷的反应应该比钠与水的反应,反应现象更加剧烈一些是不是? 屏幕展示 生:观看 师:更剧烈了是吧。好,最后我们来期待一下铯的表现。 屏幕展示 生:观看、思考 师:可剧烈些?那我们从这三个实验现象中,验证了刚才那位同学的说法,从上到下,的确看到了这些金属与水反应的现象是越来越剧烈。好,性质是由结构决定的。刚
31、才我们已经推测出了,看到信息了,从上到下,锂、钠、钾、铷、铯,它们在原子结构上体现出来的递变性,应该是半径逐渐增大,对不对? 师:随着原子半径的逐渐增加,反应过程中失电子还是得电子为主? 生:失电子 师:失电子。是越来越难失电子还是越来越易失电子?生:越来越易失电子 师:越来越易失电子。所以我们可以认为: 屏幕展示 师: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在递增,失电子能力在递增,所以金属性如何递变?增强还是减弱? 生:增强 师:增强了,这样的话,我们就通过推测以及实验论证知道了在周期表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半径的递增,金属性逐渐增强。在周期表里,除了纵行之外,还存在横行。接下来,我们来探究一下,在同一行里面的
32、金属,它们的性质又存在什么递变性? 屏幕展示 师:这是在周期表中第三横行11号到18的8种元素,在这8种元素里面,有3种常见金属,钠、镁、铝。好,接下来,我们通过实验看一下,钠镁铝的金属性应该如何递变?我们先看第一组实验:镁、铝和水的反应 屏幕展示 师:好,我们在实验台上都有去掉了表面氧化膜的镁带和铝片,请大家取镁带和铝片放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向其中加入23毫升的蒸馏水,再向其中加两滴酚酞,看看有什么现象。30秒之后,再对试管进行加热,然后,挪开酒精灯,观察现象。 生:实验 师:指导 师:好,大家实验看到现象了吧。把热的试管放在试管架上面,酒精灯熄灭。 生:结束实验 师:我们请一组同学来描述一下
33、看到的实验现象。好,你们组。来把两支试管举起来让大家看看现象与你们的可一样? 生:举起试管 师:她的两支试管,我们来看一下,其中,有一支试管已经变成了微红色。大家的有没有相同的现象? 生:有。 师:有吧。另外一支试管有没有颜色?有没有哪组同学做出来微红色? 生:没有。 师:没有吧。都是一支微红色,一支几乎没有颜色,对不对?好,那么请你们描述一下,一开始把冷水放进去滴加酚酞,两种金属片表面有没有现象不同的地方?生:没有。 师:基本上没有,是不是?然后再加热呢? 生:装有镁条的试管变成微红色 师:装有镁条的试管变成微红色。铝带和镁条表面有没有小气泡?生:镁条有。 师:镁条有一点,铝片有没有? 生:
34、没有 师:几乎看不出来,是吧。好,请坐。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的现象?有补充的吗? 生:没有 师:那我们从这个实验中可以看到,当我们向镁条、铝片中加冷水,再滴加少量的酚酞时,我们可以看到现象。镁条表面,可能有些同学发现了有一丁点的小气泡,是不是?但是铝片表面没有什么明显现象。滴加酚酞之后,如果观察的仔细的话,在镁条表面有一点点红色,振荡,红色变浅。铝条表面没有什么现象。 屏幕展示 师:然后对这两支试管加热,看到颜色的差异比较明显了。 师:如果是镁条的试管对它加热的话,颜色就变成了现在我们能看到的浅红色。而镁条表面也会有比刚才多一点的气泡。但是铝片在加热和不加热时,始终在表面没有明显的现象。因此,我
35、们从钠,镁、铝这三种金属跟水反应的条件和现象上来看的话,钠是与什么样的水反应?生:冷水 师:冷水就反应了,现象可剧烈? 生:剧烈 师:很剧烈,对吧,但是镁和冷水可容易反应? 生:不容易 师:不太容易吧。需要什么样的水才能反应?生:热水 师:热水,现象可剧烈?不剧烈。铝呢?跟热水我们也几乎看不到什么现象,所以我们看到的是钠跟冷水剧烈反应。镁与沸水反应,但是铝和沸水都难反应了。那我们从反应的条件的难易程度、以及反应的剧烈程度,能判断出钠、镁、铝哪个金属性最强? 生:钠 师:钠。哪个最弱?生:铝 师:铝。这样的话,我们通过金属和水反应的现象、条件,可以推测出钠的金属性大于镁、镁的金属性大于铝。那我们
36、再想一想,镁,铝除了跟水反应放出气泡之外,还能跟哪些物质反应放出气泡?生:酸 师:酸,我们实验台上有什么酸?生:盐酸 师:盐酸。接下来,我们做第2组实验:镁、铝和盐酸的反应。 屏幕展示 师:现在仍然取铝片、镁条放在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的盐酸观察现象。这个实验,我们先向铝片中加盐酸,再向镁条中加盐酸。 生:实验 师:指导。 师:好,大家实验做差不多了吧?都看到了明显现象对不对?好,我们请你们两个来回答一下,向铝片中加盐酸你看到什么现象?几乎没有看到什么现象。 师:几乎没看到什么现象,是不是。镁条呢? 生:大量气泡。 师:剧烈反应,是吧。把两支试管举起来让大家看一下。 生:举起试管。 师:好,让
37、后面的同学也看一下。 生:转身。 师:有一支几乎没什么变化,另一支已经出现了很白很白的气泡了。是不是?好,请坐 生:坐下。 师:那么通过镁和铝与盐酸的反应,我们看到镁与盐酸反应现象比较剧烈,产生了大量的气体,这个气体的成分就是氢气。 师:板书 师:那么我们现在看到的是铝片中加盐酸没有明显现象,是不是说它们不反应呢?它能反应,但是反应比较慢,对吧。而且今天的温度也比较低。实际上,它是能参加反应的。 师:板书 师:但是反应比较慢。好,从这两个实验现象当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它们都能和酸发生反应,快一点的是镁,那么,金属性,镁和铝哪个强?镁强。 屏幕展示 师:首先可以肯定,它们都能和稀盐酸反应放出氢气,
38、镁的现象更剧烈,所以金属镁要比铝强。好,这是我们第2个实验,通过的是酸和金属反应放出氢气的剧烈程度来进行推测,那么这3种金属所对应的碱能不能报出名字来?生:回答 师:板书:氢氧化钠、氢氧化镁、氢氧化铝 师:氢氧化钠我们对它很熟悉,它应该属于我们常见的强碱之一,氢氧化镁呢,是碱,但是,是不是强碱?不是。我们唯一不太熟悉的是氢氧化铝。接下来我们就来探究我们不太熟悉的氢氧化铝的性质。 师:我们准备两支试管,向其中加入硫酸铝溶液,再向其中加入氨水。当看到大量絮状沉淀就可以了。然后我们分别向两支絮状沉淀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和盐酸。 生:实验 指导实验。 师:好。大家实验差不多了吧。好,你们这组来描述一下
39、实验现象。你向白色絮状沉淀中,加入氢氧化钠看到什么现象了? 生:沉淀溶解的较慢。 师:沉淀溶解的较慢。但沉淀有没有溶解完? 生:溶解完了。 师:加稀盐酸呢 生:溶解较快 师:溶解较快,可溶解完了?生:都溶解完了。 师:好,请坐 生:坐下 师:我们两支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都发生了溶解,好,我们向硫酸铝溶液中加氨水的话,这样可以制得氢氧化铝沉淀。 师:向氢氧化铝沉淀中,加氢氧化钠,沉淀会发生溶解,溶解之后,形成的产物是偏氯酸钠。 板书: 师:好,在这个反应中,我们看到氢氧化铝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那么它充当什么角色?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是什么? 生:酸 师:是酸。所以,氢氧化铝是一种酸。在
40、沉淀中加入稀盐酸,这个反应我们很熟,发生溶解,生成的是氯化铝和水。现在它又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那么氢氧化铝充当什么角色? 生:碱 师:好,碱。那你看它既充当了酸,又充当了碱,那么称它为什么呢? 生:两性氢氧化物。 师:好,两性氢氧化物。那么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得出了氢氧化钠、氢氧化镁、氢氧化铝它们三个的性质: 屏幕展示 师:你看,氢氧化钠是常见的强碱,氢氧化镁属于中强酸,氢氧化铝属于两性氢氧化物。那么我们现在又可以通过一个一句去判断钠、镁、铝的金属性是什么呢? 生:思考 师:它们所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那么这个金属的金属性是越强,还是越弱? 生:强 师:越强对吧
41、,好,这就是我们第二个去判断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完成两个任务,第一个,我们要学会通过单质和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难易程度,去判断金属性的强弱。第2个,我们要学会用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强弱去判断金属性强弱,这样的话,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了纵行和横行金属性递变的规律。今天回家之后,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你如何去判断非金属性强弱的递变规律。这是我们这节课的总结,回去找到这个表格。 屏幕展示。 师:非金属性强弱在周期表中,横行和纵行应该是如何变化的? 三、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 (一)实验的观察与评价 实验类型 多媒体实验 老师演示 学生演示 学生实验 实验次数 3 1 3 实验目的 获取
42、知识 获取知识 获取知识 获取知识 教学程序 多媒体演示学生观察得出结论 老师设计学生完成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老师设计学生完成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老师设计学生完成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师生共同演示实验:钠与水反应 投影 Li,Rb,Cs分别与水反应的实验视频 实验一:镁、铝与水的反应(教材上是镁和水反应) 分别取一小段镁条和铝带,用砂纸去掉表面的氧化膜,放入两支小试管,加入2mL水,滴入2-3滴酚酞,观察现象。过一会,分别用酒精灯加热两支试管,至液体沸腾,移开酒精灯,观察现象。 实验二:镁、铝与盐酸反应 向盛有已除去氧化膜的镁条和铝片的试管中各加入2mL、2mol/L稀盐酸,观
43、察现象 实验三: Al(OH)3性质(教材在必修一已出现过) 向少量AlCl3溶液中加入氨水至产生大量白色沉淀,将沉淀分两份,分别加入3mol/L NaOH溶液和3mol/L稀盐酸 评价与建议: 1、 实验视频设计较好,将危险的实验利用多媒体形式呈现给学生,效果明显,为学生形成“金属越活泼,与水反应越激烈”的规律提供了鲜明的感性知识。 2、 实验二增加铝与盐酸反应,有利于学生掌握钠、镁、铝和水反应的难易程度的知识。 3、 实验三学生在化学必修一已经做过,再做一次意义不大,且课堂时间不够。建议删掉。 4、 建议拓展实验的功能
44、,将单一获取知识的目标向三维目标方面发展,关注过程与方法,如实验设计能力、科学方法(控制变量的思想)和化学知识的灵活应用等。增加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具体建议:将实验一、二改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完成。如:请设计实验比较Na、Mg、Al的金属性强弱。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启迪完成实验的设计后,再讨论实验方法,完成实验。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如根据物质性质设计实验、设置对比实验、控制变量的方法等。 5、 从课堂实录来看,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有一定的缺陷,这是我们今后的教学中有注意的一个问题。 (二)活动观察与建议 活动 请你扮演门捷列夫
45、,将18张列有元素相关性质的卡片,将其排列顺序。 评价与建议: 1、 该活动让学生自己通过努力将18张卡片按教材的呈现方式排列,有利于学生对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理解。但是难度不大,还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 2、 建议把此问题改成创新性问题,如:请你观察教材上18种元素的排列方式并找出其中的规律,试着用不同的方式排列这18种元素(必要时可以提示一种方式)。或者将此问题上节课提出来让学生课前准备,课堂上交流),期待着学生能创新出如右图的一些新的排列方式。 3、 也可以增加一个活动:让学生画出18种元素的核外电子、化合价和原子半径递变的折线图或直方图。如: (三)小
46、组讨论的观察与建议 讨论一:找一找这5种原子,它们的原子性质上有哪些相似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大家可以相互讨论一下。 讨论二:如果是锂、铷、铯这三种金属和水反应的话,你觉得它的剧烈程度是更剧烈呢,还是不剧烈? 评价与建议: 两个讨论都有一定的价值,对于学生掌握核心知识,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和逻辑推理能力有积极的作用。(注:此部分内容在教材前面已经介绍过,因为这是选择没学过化学2的学生上的研究课,所以加入此部分内容应该是有价值的。) 建议如果是在自己的班级上课,应该在合作学习的组织上有更高的要求,如任务的分解、小组的分工、讨论的方式、回答的组织形式等。特别是对学生回答的问题的规范性、完整性和逻
47、辑性方面要作更高的要求。 思考:讨论的主题是否符合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和经验;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学习掌握核心知识或提升思维能力是否有帮助?如何组织讨论? 启迪: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关系 (四)教学情境观察与分析 教学时将化学史作为情境,通过问题和多媒体引入新课,让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阅读、从而认识门捷列夫及其贡献,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史实和周期表编排的依据。作为新课引入的情境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建议:理想的教学情境不仅仅在教学中起到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要让情境能引发问题、激活思维;能贯穿教学的始末,充分挖掘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历史上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感受科
48、学发现的艰辛和神奇,经历科学家当年的发现历程,享受成功的乐趣。如在本节或后续的学习中可以有如下的问题: 尝试说明门捷列夫发现的元素间内在联系是什么? 依据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数据,绘出元素随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变化曲线; 1-18号元素还有哪些排列方式,说出排列的依据; 门捷列夫依据什么来预测未发现的元素、并能大胆纠正某些元素性质实验数据的错误? 思考:情境的类型?功能? 启迪:尽可能多的赋予情境以探究的功能 (五)师生交往、积极互动观察记录与分析 1、弗兰德斯语言互动分析记录 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Flands I
49、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FIAS)是美国学者弗兰德斯(Ned Flanders)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结构性的、定量的课堂行为分析技术。它是对师生的言语互动进行研究,把课堂的言语活动分为10个种类,每个分类都有一个代码(如下表): 教师语言 间接影响 1、接纳学生的感受 回应 2、表扬或鼓励学生行为 3、接受学生的主张和观点 4、向学生提问 中立 直接影响 5、讲解 自主 6、给予指导或指令 7、批评或维护权威性 学生语言 8、学生反应(比如回答教师提问) 回应 9、学生主动发言或向老师提问 自主 静 止 10、沉默、怀疑或暂时停顿 中立 FIA
50、S采用时间抽样的办法,每隔3秒钟,观察者记下最能描述教师和班级言语行为的种类的相应代码,并按时间顺序记录下来,进行统计分析。 元素周期律语言互动记录(录像带记录) 项目 学生自主取向的教学方式 教师主导取向的教学方式 合计 合计 秒 12 141 0 837 990 294 255 726 135 1410 百分比 0.5 5.875 0 34.875 41.25 12.25 10.625 30.25 5.625 58.75 从上述记录可以看出,主要是学生实验,用时去近14分钟,体现了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地位,打破了以教师讲解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
51、讲解()用时近12分钟,提问()用时近5分钟,说明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到师生互动的必要性,只是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为4分多种,显得略为不足。和几乎为零,表明教师在接纳学生的感受、表扬或鼓励学生行为和鼓励学生提问等方面有较大地提升空间。此外,给予指导或指令()的时间约2.35分钟。接受学生的观点()约为2.4分钟。 第三分钟时的记录量表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3 36 39 42 45
52、; 48 51 54 57 60 12 3 9 4 8 5 / / / / / 67 / / / / / / / / / 10 / / / / / / 课堂实录与录像带记录的区别 项目 学生自主取向的教学方式 教师主导取向的教学方式 合计 合计 课堂实录 频次 4 47 0 257 308 92 93 237 45 467 百分比 0.5 5.875 0 34.875 41.25 12.25 10.625 30.25 5.625 58.75 录像带记录 频次 4 47 0 279 330 98 85 242 45 470 百分比 0.5 5.87
53、5 0 34.875 41.25 12.25 10.625 30.25 5.625 58.75 从上述图表的对比能够看出,采取弗兰德斯语言互动分析进行观察记录时,课堂实录和录像带分析的误差很小,完全可以忽略。 多媒体屏幕 2、座位表记录 黑板 笔记本电脑 (注:表示学生站起来回答教师的问题,表示学生提出问题;右边的数字表示学生回答问题的顺序;左边的数学表示问题的思维层次,如1表示认记性问题,2表示推理性问题,3表示创新性问题,4表示批判性问题;下面的“”表示学生回答问题正确,“”表示错误,“-”表示中性,“空”表示没有回答;上面的“”表示教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正强化,“”表示负强化,“-”表示中
54、性,“空”表示没有强化) 回答问题的9个人,分布呈U型,上讲台演示的学生4人。教师右侧学生活动的机会较左侧多(为10:3)。教师在讲台上的活动面较宽,走动频繁。可能是由于阶梯教室的原因,教师基本在中间巡视和指导的,左右后侧的学生被关注的机会相对较少。这从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也能反映出来,这部分学生感觉到教师给予的关注不够。 3、问题的统计与分析 3、问题的统计与分析 教师提出的问题 问题 数量 问题 问题的类型、思维层次和回答方式 问答方式 管理 认记 推理 创造 批判 回答 方式 一 1 大家排好没有?对照你排出的顺序和黑板这两位同学排出的顺序,看看一样不一样? 提问 无答 二 2 你们是按照什
55、么规律把这18个元素卡片排成这样的规则的? 提问 单答 3 还有没有了? 追问 单答 4 还有没有? 追问 单答 三 5 找一找这5种原子,它们的原子性质上有哪些相似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提问 无答 6 好,你来告诉大家他们的相似点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提问 单答 7 还有没有呢? 单答 8 那么不同点有没有呢? 追问 单答 9 我们看到在电子模型上体现在什么方面? 追问 单答 10 还有没有? 追问 单答 11 是强还原剂呢还是弱还原剂? 追问 四 12 同学们回忆一下,金属钠与水反应看到什么现象? 提问 单答 13 好,在水中游动,在哪里?上面还是下面? 追问 单答 14 水面上四处游动,还有吗? 追问 单答 15 还有吗?钠的形状有没有改变? 追问 单答 16 它会熔化还是保持原来的形状? 追问 单答 17 熔化成什么颜色? 追问 单答 18 光亮的小球,是不是?好,然后你有没有听到什么声音? 追问 单答 五 19 (钾与水反应演示实验)请你告诉我看到了什么现象? 提问 单答 20 发出红色的光,位置在哪里? 追问 单答 21 是不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装配式基建行业市场运营态势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
- (2024)清明祭英烈活动方案
- 《保肝药物分类》课件
- 工程水暖安装合同模板
- 《王老吉品牌定位》课件
- 如何做好课件-powerpoint动画制作
- 工厂纸箱采购合同范例
- 家具加工定做合同模板
- 工作3合同范例
- 工程赔偿合同范例
- 工会爱心母婴室管理制度
- 《温度传感器》课件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典型例题系列之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应用题部分基础篇(解析版)
- 出口运输装卸管理制度
- 脓毒血症指南阅读课件
- 建筑施工进度管理:合理安排工期确保按时交付
- 学校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工作的总结
- 如何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砖瓦工业(HJ 1254-2022)
- 炮眼钻孔施工方案
- 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