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_第1页
第七章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_第2页
第七章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_第3页
第七章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_第4页
第七章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章第七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第七章第七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 1 1 系统设计概述系统设计概述 2 2 代码设计代码设计 3 3 功能结构图设计功能结构图设计 4 4 信息系统流程图设计信息系统流程图设计 5 5 系统配置方案设计系统配置方案设计 6 6 制定设计规范制定设计规范 7 7 数据存储设计数据存储设计 8 8 输出设计输出设计 9 9 输入设计输入设计 10 10 处理流程图设计处理流程图设计 11 11 编写程序设计说明书和系统设计报告编写程序设计说明书和系统设计报告第一节第一节 系统设计概述系统设计概述一、一、系统设计的任

2、务系统设计的任务二、系统设计的主要工作二、系统设计的主要工作三、系统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三、系统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一、一、 系统设计的任务系统设计的任务 系统设计的任务是:系统设计的任务是:在系统分析提出的逻辑模型在系统分析提出的逻辑模型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进行物理模型的设计。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进行物理模型的设计。逻辑模型逻辑模型物理模型物理模型做什么做什么怎样做怎样做科学合理地提出科学合理地提出从具体到抽象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又回到具体从抽象又回到具体系统分析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设计二、二、 系统设计的主要工作系统设计的主要工作总体设计总体设计代码设计和设计规代码设计和设计规范的制定范的制定数

3、据存储设计数据存储设计计算机处理过计算机处理过程设计程设计系统物理配置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方案设计三、三、 系统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系统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系统性系统性可靠性可靠性经济性经济性MIS灵活性灵活性MISMIS设计原则设计原则指系统抵御外界指系统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及受干扰的能力及受外界干扰时的恢外界干扰时的恢复能力复能力代码统一、设代码统一、设计规范标准、计规范标准、数出一处、全数出一处、全局共享、一次局共享、一次输入得到多次输入得到多次利用利用环境适应性环境适应性模块的独立性模块的独立性尽可能减小系统的开销尽可能减小系统的开销第二节第二节 代码设计代码设计一、一、 代码的功能代码的功

4、能二、二、 代码设计的原则代码设计的原则三、三、 代码的种类代码的种类四、四、 代码的校验位代码的校验位 图书馆管理图书馆管理: 借阅证(借阅证(J72157J72157)、图书()、图书(D035.1 41D035.1 41) 驾照申领管理驾照申领管理: 牌照号(牌照号(闽闽D C5316D C5316)、机动车驾驶证号)、机动车驾驶证号 教学管理教学管理: 课程号(课程号(1003110031)、学号()、学号(12062020081206202008)代码的定义代码的定义代码代码: :代表事物名称、属性、状态等的符号。代表事物名称、属性、状态等的符号。为了便于计算机处理,一般用数字、字母

5、或为了便于计算机处理,一般用数字、字母或它们的组合来表示。它们的组合来表示。一、代码的功能一、代码的功能 1 1、为事物提供一个概要而不含糊的认定,便于数、为事物提供一个概要而不含糊的认定,便于数据的存储和检索。据的存储和检索。 2 2、提高处理的效率和精度。、提高处理的效率和精度。 3 3、提高了数据的全局一致性。、提高了数据的全局一致性。 4 4、是人和计算机的共同语言,是两者交换信息的、是人和计算机的共同语言,是两者交换信息的工具。工具。1 1、唯一确定性、唯一确定性 每一代码仅代表唯一的实体或属性。每一代码仅代表唯一的实体或属性。2 2、系统性、系统性 代码要有规律,逻辑性强。代码要有

6、规律,逻辑性强。 3 3、注意避免误解,不要使用易于混淆的字符。、注意避免误解,不要使用易于混淆的字符。如如O O、z z、I I、S S、V V与与0 0、2 2、1 1、5 5、U U易混;易混;不要把空格作代码;不要把空格作代码;要使用要使用2424小时制表示时间等小时制表示时间等 二、代码设计的原则二、代码设计的原则二、代码设计的原则二、代码设计的原则4 4、要注意尽量采用不易出错的编码结构。、要注意尽量采用不易出错的编码结构。 例如字母例如字母字母字母数字的结构数字的结构( (如如WW2)WW2)比字母比字母数字数字字母的字母的结构结构( (如如W2W)W2W)发生错误的机会要少一些

7、发生错误的机会要少一些5 5、当代码长于、当代码长于4 4个字母或个字母或5 5个数字字符时,应分成小段个数字字符时,应分成小段 这样人们读写时不易发生错误。这样人们读写时不易发生错误。6 6、可扩充性、可扩充性 考虑系统的发展与变化,当增加新的实体(或属性)时,不考虑系统的发展与变化,当增加新的实体(或属性)时,不需要变动原代码体系。需要变动原代码体系。代码容量计算代码容量计算 代码的容量,即它所能表达的个体的个数。代码的容量,即它所能表达的个体的个数。 若已知码的位数为若已知码的位数为P P,每一位上可用字符数为,每一位上可用字符数为SiSi,则可以组成码的总数为:则可以组成码的总数为:C

8、=S1C=S1* *S2S2* * *SpSp例如,对每位字符为例如,对每位字符为0909的三位码,共可组成的三位码,共可组成C C10101010101010001000种码种码。 一个由两个英文字母组成的代码,可以表达一个由两个英文字母组成的代码,可以表达676676个个不同的个体不同的个体(26(2626)26)。以下哪一个用作代码比较合适?以下哪一个用作代码比较合适? M3M M3M FOV FOV 螺丝钉螺丝钉 N25 N25N25N25三、三、 代码的种类代码的种类 顺序码顺序码 区间码区间码 助忆码助忆码 (一)(一) 顺序码顺序码 顺序码又称系列码,它是一种用顺序码又称系列码,

9、它是一种用连续数字连续数字代表编码对象的码代表编码对象的码。顺序码(系列码)顺序码(系列码)码内容1厂长2科长3科员4生产工人(二(二) 区间码区间码 区间码:把数据项分成若干组,每一区间区间码:把数据项分成若干组,每一区间代表一个组,码中代表一个组,码中数字的值和位置数字的值和位置都代表都代表一定意义。邮政编码。一定意义。邮政编码。邮政编码邮政编码区间码的类型区间码的类型 1、多面码多面码 2、上下关联区间码上下关联区间码 3、十进位码、十进位码多面码多面码 多面码:一个数据项可能具有多方面的特性。如多面码:一个数据项可能具有多方面的特性。如果在码的结构中,为这些特性各规定一个位置,果在码的

10、结构中,为这些特性各规定一个位置,就形成多面码。就形成多面码。2343?材料代码材料代码材料材料螺钉直径螺钉直径螺钉头形状螺钉头形状表面表面处理处理1-1-不锈钢不锈钢1-1-0.50.51-1-圆头圆头1-1-未未处理处理2-2-黄铜黄铜2-2-1.01.02-2-平头平头2-2-镀铬镀铬3-3-钢钢3-3-1.51.53-3-六角方头六角方头3-3-镀锌镀锌4-4-方形头方形头4-4-上漆上漆 1223?年龄年龄婚姻状态婚姻状态性别性别学历学历1-1-3030岁或以下岁或以下1-1-已婚已婚1-1-男男1-1-本本科科2-2-3030到到4040之间之间2-2-未婚未婚2-2-女女2-2-

11、硕硕士士3-3-4040岁以上岁以上3-3-博博士士4-4-博博士后士后上下关联区间码上下关联区间码 上下关联区间码:由几个意义上相互有关的区间上下关联区间码:由几个意义上相互有关的区间码组成,其结构一般由左向右排列码组成,其结构一般由左向右排列。身份证号码身份证号码十进位码十进位码 此法相当于此法相当于图书分类图书分类中沿用已久的十进位分类中沿用已久的十进位分类码,小数点左边的数字组合代表主要分类,小码,小数点左边的数字组合代表主要分类,小数点右边的指出子分类。数点右边的指出子分类。例例: TP3 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 TP30 一般性问题一般性问题 TP31 计算机软件

12、计算机软件 TP311 程序设计、软件工程程序设计、软件工程 TP311.1 程序设计程序设计 程序正确性理论。程序正确性理论。 TP311.11 程序设计方法程序设计方法判断?判断? 1.邮政编码?邮政编码? 2.学号?学号?(三)助忆码(三)助忆码 助忆码:用文字、数字或文字数字结合起来描述。助忆码:用文字、数字或文字数字结合起来描述。(表示产品的规格、型号)(表示产品的规格、型号) 特点:可以通过联想帮助记忆。特点:可以通过联想帮助记忆。例如,用例如,用TV-B-12TV-B-12代表代表1212英时黑白电视机,用英时黑白电视机,用TV-C-20TV-C-20代表代表2020英时彩色电视

13、机。英时彩色电视机。四、四、 代码的校验位代码的校验位抄写错误抄写错误易位错误易位错误隔位易位错误隔位易位错误如何解决,如何保证代码的正确性?如何解决,如何保证代码的正确性? 避免代码录入出现错误的办法避免代码录入出现错误的办法 在设计好的代码(代码本体)后,再增加一位,作为在设计好的代码(代码本体)后,再增加一位,作为代码的组成部分。增加的这一位,即为校验位。代码的组成部分。增加的这一位,即为校验位。校验位校验位代码本体代码本体校验位是根据事先规定好的校验位是根据事先规定好的数学方法数学方法及代码本体计算出来及代码本体计算出来的。的。算术级数法算术级数法原代码原代码1 1 2 2 3 3 4

14、 4 5 5各乘以权各乘以权 6 6 5 5 4 4 3 3 2 2乘积之和乘积之和6+10+12+12+10=506+10+12+12+10=50以以1111为模去除乘积之和,把得出的余数作为校为模去除乘积之和,把得出的余数作为校验码:验码:50/11=450/11=46 6,因此代码为因此代码为12345123456 6。123456校验位校验位代码本体代码本体算术级数法算术级数法 某金属材料公司的黑色金属材料分类代码为某金属材料公司的黑色金属材料分类代码为: 1080103: 1080103(代码本体)(代码本体) 权自左向右为权自左向右为: :1 2 3 4 5 6 71 2 3 4

15、5 6 7 得出乘积之和得出乘积之和:l:l1 1十十0 02 2十十8 83 3十十0 04 4十十1 15 5十十0 0 6 6十十3 37=517=51 除以模除以模11 R= 51 MOD 11 = 11 R= 51 MOD 11 = 7 7 原编码加上校验位原编码加上校验位7 7 ,最终设计的代码便是,最终设计的代码便是: : 108010310801037 710801037校验位校验位代码本体代码本体几何级数法几何级数法 原编码原编码 1 2 3 4 1 2 3 4 各乘以权各乘以权 16 8 4 216 8 4 2 乘积之和乘积之和 16+16+12+816+16+12+852

16、52 以以1111为模去除乘积之和,把得出的余数作为校验为模去除乘积之和,把得出的余数作为校验码:码: 52521111448 8 因此编码为因此编码为 123412348 8。质数法质数法 原编码原编码 1 2 3 41 2 3 4 各乘以权各乘以权 13 7 5 313 7 5 3 乘积之和乘积之和 13+14+15+12=5413+14+15+12=54 以以1111为模去除乘积之和,把得出余数作为校验码:为模去除乘积之和,把得出余数作为校验码: 54541111441010 因此编码为因此编码为 123412340 0。 注意:以注意:以1111为模时,若余数是为模时,若余数是1010

17、,则校验码取,则校验码取0 0。第七节第七节 数据存储设计数据存储设计文件是系统中存放数据的基本方式。文件是系统中存放数据的基本方式。四、数据库设计的基础知识四、数据库设计的基础知识(一)概念模型(一)概念模型(二)(二)E-RE-R方法方法(三)数据模型(三)数据模型(四)关系的规范化(四)关系的规范化基本知识基本知识客观客观 事物:事物:事物事物 相关性质集合相关性质集合人人实体实体 实体实体及及 实体集实体集联系联系 相关属性集合相关属性集合 加工、转换加工、转换数数 记录记录据据 文件文件库库 相关数据项集合相关数据项集合加工加工转换转换存储存储 二进制数据集合二进制数据集合结构结构计

18、算机世界计算机世界DBMS数据世界数据世界DBMS的数据的数据模型模型现实世界现实世界观念世界观念世界认识、选择和描述认识、选择和描述概念模型将外部信息转化为计算机内部的数据,需经以下几个世将外部信息转化为计算机内部的数据,需经以下几个世界的转换:界的转换:基本知识基本知识数据数据库模库模型型概念模型概念模型数据模型数据模型网状模型网状模型层次模型层次模型关系模型关系模型(目前最常用的模型目前最常用的模型)面向对象模型面向对象模型(一)概念模型(一)概念模型 是按用户的观点对数据和信息建模。是按用户的观点对数据和信息建模。 是是从用户角度看到的从用户角度看到的数据库。数据库。有关概念有关概念

19、(1)(1)实体:指现实世界存在的对象或事物。实体:指现实世界存在的对象或事物。 实体可以是实体可以是具体对象具体对象:一个教师、学生、部:一个教师、学生、部门、一个物品;门、一个物品;也可是也可是抽象的概念抽象的概念:课程等。:课程等。实体 个体 总体总体泛指总体泛指个体组成个体组成的集合的集合异质总体:由不同性质的个体组成的集合异质总体:由不同性质的个体组成的集合可分解出多个同质总体(可分解出多个同质总体(学校学校)同质总体:由相同性质的个体组成的集合同质总体:由相同性质的个体组成的集合(学生、教师学生、教师)实体分类实体分类 (2)(2)属性:指实体具有的某种特性。属性:指实体具有的某种

20、特性。 例如:学生实体可由学号、姓名、性别、年龄、系别例如:学生实体可由学号、姓名、性别、年龄、系别等属性组成。等属性组成。 (3)(3)联系:事物间相互关联的状态。联系:事物间相互关联的状态。实体内部的联系:组成实体的各个属性间的联系实体内部的联系:组成实体的各个属性间的联系实体间联系实体间联系:不同实体间的联系(如学生和课程等):不同实体间的联系(如学生和课程等)联系方式联系方式 若若A A,B B为两个包含若干个体的总体,其间建立了某种联系,为两个包含若干个体的总体,其间建立了某种联系,其联系方式可分为三类:其联系方式可分为三类: 一对一联系,记为一对一联系,记为1 1:1 1 。 如果

21、对于如果对于A A中的一个实体,中的一个实体,B B中中至多至多有一个实体与其发生联有一个实体与其发生联系,反之,系,反之,B B中的每一实体中的每一实体至多至多对应对应A A中一个实体,则称中一个实体,则称A A与与B B是一对一联系。是一对一联系。 学校学校校长校长任职任职11联系方式联系方式 一对多联系,记为一对多联系,记为1 1:N N。 如果对于如果对于A A中的一个实体,中的一个实体,B B中有中有一个以上实体一个以上实体与与其发生联系,反之,其发生联系,反之,B B中的每一个实体中的每一个实体至多至多只能对只能对应应A A中的一个实体,则称中的一个实体,则称A A与与B B是一对

22、多联系。是一对多联系。部门部门部门号部门号名称名称电话电话员工员工员工号员工号姓名姓名性别性别所属所属n1年龄年龄联系方式联系方式 多对多联系:记为多对多联系:记为M M:N N。 如果如果A A中中至少至少有一实体对应于有一实体对应于B B中中一个以上一个以上实体,实体,反之,反之,B B中也至少有一个实体对应于中也至少有一个实体对应于A A中的一个以中的一个以上实体,则称上实体,则称A A与与B B是多对多联系。是多对多联系。 (二)(二)E-R方法方法 概念模型最常用的表示方法就是实体概念模型最常用的表示方法就是实体- -联系方法(联系方法(Entity-Entity-Relation

23、ApproachRelation Approach,简称,简称E-RE-R方法)。方法)。 E-RE-R方法:用方法:用E-RE-R图(或称图(或称E-RE-R模型)来描述某一组织的信模型)来描述某一组织的信息模型。息模型。 基本符号:基本符号:实体实体属性属性联系联系无向边无向边E-R模型设计思路模型设计思路 在在E-RE-R模型设计中,模型设计中, 首先首先根据分析阶段收集到的材料,利用分类、聚根据分析阶段收集到的材料,利用分类、聚集、概括等方法集、概括等方法抽象出实体抽象出实体,并一一命名,并一一命名 再根据实体的属性再根据实体的属性描述描述其间的各种其间的各种联系联系。选课管理选课管理

24、E-R模型模型学生学生课程课程选修选修学号学号姓名姓名性别性别课程号课程号 课程名课程名学时数学时数成绩成绩n年龄年龄m专业专业所属所属1n专业号专业号专业名专业名性质性质物资物资库存库存供应单位供应单位合同合同结算结算入库入库订货订货验收验收购进购进付款付款1NNMLNNNMM1代码名称规格备注入库号日期货位数量单位号 单位名地址联系人邮政编码合同号数量备注金额结算编号用途金额经手人金额数量数量数量金额单价物资入库管理物资入库管理E-R模型模型物资入库管理的物资入库管理的E-R模型模型(三)数据模型(三)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联系的数据化描述。数据模型: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联系的数

25、据化描述。 层次模型层次模型 网状模型网状模型 关系模型关系模型 面向对象模型面向对象模型学生学生课程课程选修选修学号学号姓名姓名性别性别课程号课程号 课程名课程名学时数学时数成绩成绩n年龄年龄m关系模型关系模型:用表格结构(二维表):用表格结构(二维表)表示实体和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表示实体和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型。选课管理选课管理E-R模型(概念模型)模型(概念模型)关关系系模模型型学号姓名性别年龄11002030105李刚男1911002040220王灿女1811002010137陈杨男20课程号课程名学时数30010高等数学8010502大学英语8020324MIS48学号课程号成绩1

26、10020301053001092110020402201050287学生关系(表)学生关系(表)课程关系(表)课程关系(表)学生选课关系(成绩表)学生选课关系(成绩表)学生学生课程课程选修选修学号学号姓名姓名性别性别课程号课程号 课程名课程名学时数学时数成绩成绩n年龄年龄m选课管理选课管理E-R模型(概念模型)模型(概念模型)关系模型中的主要术语关系模型中的主要术语1 1、关系。一个关系对应于一张二维表。、关系。一个关系对应于一张二维表。2 2、元组。表中一行称为一个元组。、元组。表中一行称为一个元组。 3 3、属性。表中一列称为一个属性。给每列起一个、属性。表中一列称为一个属性。给每列起一

27、个名即为属性名。名即为属性名。 4 4、主码。也称主关键字、主码。也称主关键字(Primary Key(Primary Key,PK)PK)。表。表中的某个属性组,它的值惟一地标识一个元组。中的某个属性组,它的值惟一地标识一个元组。 5 5、域。属性的取值范围。、域。属性的取值范围。 6 6、分量。元组中的一个属性值。、分量。元组中的一个属性值。7 7、关系模式。关系模式。对关系的描述,对关系的描述,用用“关系名关系名 ( (属性属性1 1,属性,属性 2 2,属性属性n)”n)”来表示。来表示。概念模型向关系模型的转换概念模型向关系模型的转换实体的转换规则实体的转换规则一个实体转换为关系模型

28、中的一个关系,实体一个实体转换为关系模型中的一个关系,实体的属性就是关系的属性,实体的码就是关系的的属性就是关系的属性,实体的码就是关系的码。码。关关系系模模型型学号姓名性别年龄11002030105李刚男1911002040220王灿女1811002010137陈杨男20课程号课程名学时数30010高等数学8010502大学英语8020324MIS48学号课程号成绩110020301053001092110020402201050287学生关系(表)学生关系(表)课程关系(表)课程关系(表)学生选课关系(成绩表)学生选课关系(成绩表)学生学生课程课程选修选修学号学号姓名姓名性别性别课程号课程

29、号 课程名课程名学时数学时数成绩成绩n年龄年龄m选课管理选课管理E-R模型(概念模型)模型(概念模型)2. 2. 实体间联系的转换规则实体间联系的转换规则(1) 1:1(1) 1:1联系的转换方法联系的转换方法1) 1) 将将1:11:1联系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联系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 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以及联系本身的属性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以及联系本身的属性均转换为关系的属性,且每个实体的码均是该关均转换为关系的属性,且每个实体的码均是该关系的候选码系的候选码( (可以被选为主码的属性或属性组可以被选为主码的属性或属性组) ) 。例例1方案方案1 1:联系形成的关系独立存:联系

30、形成的关系独立存在:在:职工(职工(职工号职工号,姓名,年龄);,姓名,年龄);产品(产品(产品号产品号,产品名,价格);,产品名,价格);负责(负责(职工号职工号,产品号,产品号). . 负责1 产品产品号产品名价格1 职工职工号姓名年龄2) 2) 将将1:11:1联系与某一端实体所对应的关系合并,则联系与某一端实体所对应的关系合并,则需要在被合并关系中增加属性,其新增的属性为需要在被合并关系中增加属性,其新增的属性为联系本身的属性和与联系相关的另一个实体集的联系本身的属性和与联系相关的另一个实体集的码。码。例例1方案方案2 2:“负责负责”与与“职工职工”两关系合两关系合并:并:职工(职工

31、(职工号职工号,姓名,年龄,姓名,年龄,产品产品 号号););产品(产品(产品号产品号,产品名,价格);,产品名,价格);方案方案3 3:“负责负责”与与“产品产品”两关系合两关系合并:并:职工(职工(职工号职工号,姓名,年龄);,姓名,年龄);产品(产品(产品号产品号,产品名,价格,产品名,价格,职工职工号号). . 负责1 产品产品号产品名价格1 职工职工号姓名年龄(2) 1:n联系的转换方法联系的转换方法 一种方法是将联系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其关系的属一种方法是将联系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其关系的属性由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集的码以及联系本身的属性组性由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集的码以及联系

32、本身的属性组成,而该关系的码为成,而该关系的码为n n端实体集的码;端实体集的码; 另一种方法是在另一种方法是在n n端实体集中增加新属性,新属性由联端实体集中增加新属性,新属性由联系对应的系对应的1 1端实体集的码和联系自身的属性构成,新增属性端实体集的码和联系自身的属性构成,新增属性后原关系的码不变。后原关系的码不变。例例2方案方案1:联系形成的关系独立存在。:联系形成的关系独立存在。 仓库(仓库(仓库号仓库号,地点,面积);,地点,面积); 产品(产品(产品号产品号,产品名,价格);,产品名,价格); 仓储(仓库号,仓储(仓库号,产品号产品号,数量),数量).方案方案2:联系形成的关系与

33、:联系形成的关系与n端对象合并。端对象合并。 仓库(仓库(仓库号仓库号,地点,面积);,地点,面积); 产品(产品(产品号产品号,产品名,价格,产品名,价格,仓仓库号,数量)库号,数量). 仓储n 产品产品号产品名价格1 仓库仓库号地点面积数量(3) m:n联系的转换方法联系的转换方法 向关系模型转换时,一个向关系模型转换时,一个m:nm:n联系转换为一个关系。联系转换为一个关系。 转换方法为: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集的码以及联系转换方法为: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集的码以及联系本身的属性均转换为关系的属性,新关系的码为两个相本身的属性均转换为关系的属性,新关系的码为两个相连实体码的组合(该码为多属

34、性构成的组合码)。连实体码的组合(该码为多属性构成的组合码)。例例3转换的关系模型为:转换的关系模型为:学生(学生(学号学号,姓名,年龄,性别);,姓名,年龄,性别); 课程(课程(课程号课程号,课程名,学时数);,课程名,学时数); 选修(选修(学号,课程号学号,课程号,成绩),成绩). 学生学号姓名年龄性别 课程课程号课程名学时数选修mn成绩 对于多对多的多元联系,转换为关系模型的方对于多对多的多元联系,转换为关系模型的方法是新建一个独立的关系,该关系的属性为多元法是新建一个独立的关系,该关系的属性为多元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以及联系本身的属性,码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以及联系本身的属性,码为

35、各实体码的组合。为各实体码的组合。(4) 三个或三个以上实体集间的多元联系的转换三个或三个以上实体集间的多元联系的转换方法方法例例4供应商(供应商(供应商号供应商号,供应商名,地址);,供应商名,地址);零件(零件(零件号零件号,零件名,单价);,零件名,单价);产品(产品(产品号产品号,产品名,型号);,产品名,型号);供应(供应(供应商号,零件号,产品号供应商号,零件号,产品号,数量),数量). 供应商供应商号供应商名地址 零件零件号零件名单价产品产品号产品名型号供应nmp数量物资物资库存库存供应单位供应单位合同合同结算结算入库入库订货订货验收验收购进购进付款付款1NNMLNNNMM1代码

36、名称规格备注入库号日期货位数量单位号 单位名地址联系人邮政编码合同号数量备注金额结算编号用途金额经手人金额数量数量数量金额单价物资入库管理物资入库管理E-R模型模型1.1.供应单位(供应单位(单位号单位号,单位名,地址,联系人,单位名,地址,联系人,邮政编码)邮政编码)2.2.物资(物资(物资代码物资代码,名称,规格,备注),名称,规格,备注)3.3.库存(库存(入库号入库号,日期,货位,数量,日期,货位,数量,物资代码,物资代码,合同号合同号)4.4.合同(合同(合同号合同号,数量,金额,备注),数量,金额,备注)5.5.结算(结算(结算编号结算编号,用途,金额,经手人),用途,金额,经手人)6.6.购进(购进(入库号,结算编号入库号,结算编号,数量,金额),数量,金额)7.7.付款(付款(结算编号,合同号结算编号,合同号,数量,金额),数量,金额)8.8.订货(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