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语文一轮优化重组系列训练:文言文阅读18(精)_第1页
2013高考语文一轮优化重组系列训练:文言文阅读18(精)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3 高考语文一轮优化重组系列训练:文言文阅读18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 9 一 1313 题。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 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 人号为无敌”。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 生聚。继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师还,授郑州 刺史。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会契丹入雁门,业领 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由小陉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

2、丹大败。以功迁云 州观察使,仍判郑州、代州。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副 之。未几,诏迁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等以所部之兵护之。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 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业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监军王侁曰: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 他志乎? ”业曰: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 不死,当为诸公先。”将行,泣谓美曰: 此行必不利。”因指陈家谷口曰: 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 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 ”美即与 侁领麾下

3、兵阵于谷口。自寅至已,侁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 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4(4 分)译文:1010.F F 列各组虚词的意义与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A.所获倍于.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 蓝功迁云州观察使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1111.1212.CqCq 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I I 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D.D.-因指陈家谷曰相如因持璧却立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杨业有先见之明的一组是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A A.B B.由小陉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 泣谓美曰:“此行必不利”

4、。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C.C.D D.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A. 杨业少年时善于骑马射箭,喜欢打猎,他曾对同伴说以后当将军领兵打仗,也会像 (打猎时)用鹰犬去追逐野鸡和兔子一样。最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B.B. 太宗认为杨业在边防事务方面有经验,升任他为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恰逢 契丹侵入雁门关,杨业率军大败契丹军。C.C.杨业说现在辽国军队士气旺盛, 不能同他们交战,但监军王侁认为杨业有谋反图谋, 杨业为表明清白决定首先出战。D.D. 杨业兵败至谷口,不见埋伏的援军,心知必死无疑, 业感叹奸臣逼迫出兵,绝食而死。13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

5、成现代汉语。(1) 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译文:_(2) 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反身与辽兵力战,后被擒,杨(1212 分)(4(4 分)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 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 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 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 ”乃不食,三日死。9 9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A. 业幼倜.傥.任侠倜傥:性格豪爽B B. 尝购求之购求:追购捉拿C.C. 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引去:退兵

6、逃走D D. 即拊膺大恸拊膺:捶着胸膛3 3)即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译文:4 4 分)9.9.B B (出重金搜求)10.10.B B(B B 凭;缘由、原因。 A A 均为“比”。C C 均为转折关系。D D 均为“于是”。)11.11.D D (是说杨业善于骑马射箭;是说杨业出奇制胜;是王侁的行为。)12.12.C C (错在“王侁认为杨业有谋反图谋” ,王侁猜测杨业有其他的意图。)13.13. ( 1 1)不久,(太原城在宋军的包围下)已成了一座孤城,形势危在旦夕,杨业劝北汉主 刘继元主动投隆,来保全太原城中百姓的生命。 (关键字:孤垒 甚危 生聚)(4 4

7、分) ( 2 2)等我战败退到这里时,你们就用伏兵从左右两边夹击敌军救援我。不然的话,只 怕我会全军覆灭,不剩一人了! (关键字:俟 即 遗类)( 4 4 分)( 3 3 )立刻捶胸悲痛,再次率手下士兵奋力战斗,身上受伤达几十处,士兵们也几乎全 部战死。(关键字:膺 被 殆)( 4 4 分)参考译文:杨业是并州太原人。父亲杨信,担任后汉麟州刺史。杨业少年时性格豪爽,不拘小节, 喜欢仗义行侠,善于骑马射箭,喜爱打猎。每次打猎,所得猎物总要比同伴多一倍。杨业曾 对他的同伴说:“我以后当将军领兵打仗, 也会像(打猎时) 用鹰犬去追逐野鸡和兔子一样。 ” 他青年时代奉事北汉皇帝刘崇, 但任保卫指挥使,

8、 并凭勇猛矫健而闻名。 经过多次提升以后, 出任北汉建雄军节度使。 在战争中多次立功, 所到的地方每战必胜,北汉人都称他为“杨无 敌”。宋太宗亲征北汉至太原, 平日早就听说杨业的名声,曾经出重金想搜求他。 不久, 太原 城在宋军的包围下已成了一座孤城, 形势危在旦夕, 杨业劝北汉主刘继元主动投隆, 以保全 太原城中百姓的生命。刘继元投隆后,宋太宗派遣宫中的使者召见杨业,十分高兴,让杨业 提任右领军卫大将军。(出征北汉的)大军凯旋回朝后,又加授杨业郑州刺史之职。宋太宗 认为杨业在边防事务方面富有经验, 又升任他为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 正当契丹军队 侵入雁门关,杨业率领部下数千骑兵从代州北面

9、的西陉寨出发,从小路迁到雁门关的北口, 由北向南从契丹军队的背后发动攻击契丹, 将契丹军队打得一败涂地。 因立有战功, 杨业被 升为云州观察使,仍兼管郑州、代州之事。从此,契丹军队一看见杨业的军旗,就立即退兵 逃走。雍熙三年( 986986) ,宋朝军队开始了对契丹的大举征伐,任命忠武军节度使潘美担任云、 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令杨业为潘美的副手。不久,宋太宗下诏书,要将云、应、寰、朔四州 的居民迁往内地, 命令潘美等人率领所统属的军队护送这些居民。 这时, 契丹皇太后萧氏与 她的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一起率领十几万军队重新攻陷寰州。杨业对潘美等人说:“现在辽国军队正处在士气最旺盛的时候

10、, 不能同他们交战。 ”然而, 监军王侁说:“您 一向被人称为杨无敌 ,怎么现在遇到敌人却逗留徘徊不与交战呢?莫非您还有其他的意 图吗?”杨业说: “我并非贪生怕死,只因为现在时机对我方不利,白白牺牲士兵而不能立 功。(既然)现在您拿不愿牺牲来责备我,那我就当在你们之前先出战。”临出兵前,杨业流着眼泪对潘美说: “这次出兵必定失败。 ”于是,杨业指着(代州西北 的)陈家谷口说:“请各位将军在这里埋伏下步和弓箭手,分成左右两翼准备支援。等我战 败退到这里时,你们就用伏兵从左右两边夹击敌军救援我。不然的话,只怕我会全军覆灭, 不剩一人了! ”潘美就与王侁带领部下士兵在陈家谷口排好阵式。 从寅时一直

11、守到巳时, 王 侁派人登上托逻台了望前面战场,以为契丹军队被杨业打败逃走, 就想与杨业争功, 马上带领军队离开陈家谷口。潘美不能阻挡,于是他(带领军队)沿着交河向西南前进了二十里。 不久,听到了杨业兵败的消息,潘美立即指挥军队退却。杨业奋力战斗,从中午一直打到傍 晚,败退到谷口,看到四下无人,立刻捶胸悲痛,再次率手下士兵奋力战斗,身上受伤达几 十处,士兵们也几乎全部战死,杨业还亲手斩杀了百十来个敌人。后来因为战马受了重伤, 无法前进,于是被契丹军队俘虏。他的儿子杨延玉也在这次战斗中牺牲。杨业于是仰天长叹道:“太宗皇帝待我恩重,我本来指望可以讨伐敌人、保卫边疆来报答皇恩,谁知却被奸臣 逼迫出兵,

12、致使军队遭惨败,我还有什么脸面活下来呢!”于是绝食三天而死。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何易于尝为益昌令。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多从宾客歌洒,泛舟东下,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舟。易于即自腰笏,引舟上下。刺史惊问状。 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益昌民多即山树茶,利私自入。会盐铁官奏重榷筦,诏下所在不得为百姓匿。易于视诏 曰:“益昌不征茶,百姓尚不可活,矧厚.其赋以毒民乎! ”命吏刬去。吏争曰:“天子诏所 在不得为百姓匿,今刬去,罪益重。吏止死,明府公宁免窜海裔耶? ”易于曰:“吾宁爱一

13、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即自纵火焚之。观察使闻其状,以易于挺身为民,卒不加劾。邑民死丧,子弱、业破不能具葬者,易于辄出俸钱,使吏为办。百姓入常赋,有垂白偻 杖者,易于必召坐与食,问政得失。庭有竞民,易于皆亲自与语,为指白枉直。罪小者劝,大者杖,悉立遣之,不以付吏。治益昌三年,狱无系民,民不知役.。改锦州罗江令,其治.视益昌。是时故相国裴公出镇锦州,独能嘉易于治。尝从_约如此。会昌五年,樵道出益昌,民有能言何易于治状者,且曰:“天子设上下考以勉吏,而易于考止中上, 何哉”?樵曰:“易于督赋如何”?曰: “止请贷期, 不欲紧绳.百姓, 使贱出粟 帛。 ”“督役如何? ”曰:“度支费不足,

14、遂出俸钱,冀优贫民。”“馈给往来权势如何? ”曰:“传符外一无所与。” “擒盗如何? ”曰:“无盗。”樵曰:“余居长安,岁闻给事中校考,则曰:某人为某县,得上下考,由考得某官。问其政,则曰:某人能督赋,先期而毕;某人能督役,省度支费;某人当道,能得往来达官为好言;某人能擒若干盗。县令得上下考者如此。”邑民不对,笑去。樵以为当世在上位者, 皆知求才为切。至于缓急补吏,则曰:吾患无以共治。膺命举贤, 则曰:吾患无以塞诏。及其有之,知者何人哉?继而言之,使何易于不有得于生,必有得于 死者,有史官在。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狱无系民,民不知役B. 矧厚其赋以毒民乎C易于即腰

15、笏,弓舟上下D.止请贷期,不欲紧绳百姓役:徭役厚:增加引:牵拉绳:绳子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以易于挺身为民臣以险衅,夙遭闵凶B.诏下所在不得为百姓匿谁为大王为此计者C樵以为当世在上位者.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D.易于必召坐与.食今王与百姓同乐12用斜线( / )给文中打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B. 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C. 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D. 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

16、以充役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 12 分)(1) 易于曰:“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 ”(4 分) 译文:(2) 尝从观其政,道从不过三人,其察易于廉约如此。 (4 分) 译文:(3) 天子设上下考以勉吏,而易于考止中上,何哉?( 4 分) 译文:10.10. D D ( 绳:勒逼)11.11.C C ( B B 都为介词“替”。A都为连词“因为”。D都为介词“和,跟”。C代词“ 的人” / / 助词,表示定语后置。 )1 1 2 2 答案: D D13.13.( 1 1 ) 何易于说:“难道我为了保自己的命而使一县的百姓都受苦难?我也不让你们承

17、担罪名。 ”(宁、毒、尔曹各 1 1 分,句意和表达各 1 1 分。)( 2 2) (裴公)曾经下到罗江去视察他办理公务,(看到他)带的前导和随从不超过三个,他就是这样清楚地知道何易于的廉洁俭约的。 (观、道、廉约各 1 1 分,句意和表达各 1 1 分。)( 3 3)( 3 3)皇上设立考绩制度来勉励官吏, 可是何易于仅仅考到中上级,这是为什么呢?(上下考、勉、止中上各 1 1 分,句意和表达各 1 1 分。)参考译文 : 何易于曾经做益昌县县令。益昌县离刺史的治所四十里,县城在嘉陵江南岸。有一次, 刺史崔朴乘着春光明媚,带了许多宾客,坐着大船,唱歌喝酒,从上游放舟东下,船一直到 益昌县附近

18、。船到,就下令要民夫拉纤。何易于就把朝版插在腰带里,拉着纤,与几个民夫一 起拉着船,跑上跑下奔忙。刺史发现县令在拉纤,很吃惊,问他为什么。何易于说: “现 在正是春天,百姓不是忙于春耕,就在侍弄春蚕,一点点时间都不能损失。易于是您主管下的县令,现在没啥事干,可以来承当这个差使。 ”刺史听了,和几个宾客跳出船舱,上岸 骑马一起回去了。益昌县的百姓多数在附近山上种茶树, 收了茶叶赚得的钱完全归自己。 正遇到盐铁官具 奏朝廷要严格执行专卖制度,皇帝下诏书说,凡专卖物品生产地的官员,不准为百姓隐瞒。诏书贴到县里,何易于看了诏书说:“益昌不征茶税,百姓都还没法活命,何况要增加税赋去害百姓呢! ”他下令要

19、差役把诏书铲掉。差役争辩说:“皇上的诏书说,官员不准为百姓隐瞒,现在铲去诏书,比隐瞒的罪名更重。我不过丢一条命,大人您难道不会因此而流放 到海角天涯? ”何易于说:“难道我为了保自己的命而使一县的百姓都受苦难?我也不让你们承担罪名。”他就自己放火,把诏书的木牌烧掉了。州里的观察使知道了这事的经过,因 为何易于勇于挺身为百姓,到底也没有把这事上报而弹劾他。本县百姓死了,死者的儿子年幼、 家业破败无力办丧葬的, 何易于常常拿出自己的官俸 钱,叫手下人给那家办丧事。百姓来缴租税,其中有头发花白、弯腰偻背拄拐杖的,何易于 一定招他过来给他吃东西,问他政治上什么事办得对、什么事办得不对。百姓有事争讼,何

20、 易于都亲自和他们谈话,给他们分清是非黑白,犯了罪的,小罪就劝导,大罪就杖打,都当 场打发回去,不把他们交给狱吏。他治理益昌三年,牢狱里没有一个罪犯,百姓不知道什么是徭役。以后调派到锦州罗江任县令,治理的方法和在益昌一样。当时,已故的宰相裴公正担任锦州刺吏,特别赞赏何易于的政绩。裴公曾经下到罗江去视察他办理公务,带的随从不超过三个,他就是这样清楚地知道何易于的廉洁俭约的。会昌五年,我路过益昌。有百姓详细告诉我何易于怎样治理政务,并且说:“皇上设立考绩制度来勉励官吏,可是何易于仅仅考到中上级,这是为什么呢?”我问:“何易于催缴赋税做得怎样? ”回答说: “向上级申请宽放期限,不去严厉勒逼百姓,不

21、让他们低价卖出粮食、丝绸。”“他催服劳役做得怎样? ”回答说:“县里开支费用不够,就把自己的官俸拿出来贴补,宽放贫苦百姓的劳役。”路过有权势的人物,他怎样招待? ”回答说:“供应车马,给具证明,其他什么也没有。” “捕捉盗贼怎样?”回答说:“全县没有发生过盗贼案件。” 我说:“我在京城里,每年听到给事中考核州县官吏,说是:某县县令某人,考绩得某级,可以得到某官。问那些官员的政绩,就说:“某人催缴赋税有成绩,比限期提早完成,某人 监督劳役有功劳,能为官府节省开支费, 某人所管县是交通要道, 往来路过官员都说他接待 得好;某人一年能抓到多少盗贼。县令的考绩,就是这样子的。”那百姓听了我的介绍,一

22、句不说,笑着走开了。我认为如今在朝廷掌权的人,都懂得要迫切搜求人才。至憶需补充官员的时候,就说: “我耽心没有好官可以共同治理。受到皇命叫荐举贤才,就说:“我耽心找不到人去完成皇 命。等到有了好官贤才,有几个人能够赏识?再说,象何易于这样的好官,即使活着得不 到什么,他死后一定美名流传,因为我们还有史官呢!信陵君救赵论(有删减)明唐顺之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 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夫强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临赵,赵必亡。赵,魏之障也。赵亡,则魏且为之后。赵、魏,又楚、燕、齐诸国之障也,赵、魏 亡,则楚、燕、齐诸国为之后。天下之势,未有岌岌于此者也。故救赵者,亦以救魏,救一 国者,亦以救六国

23、也。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 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然则,信陵果无罪乎?曰:又不然也。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信陵一公子耳,魏固 有王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11313 题。也。赵不请救于王,而谆谆焉请救于信陵,是赵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平原君以婚姻 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其窃符也,非 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焉耳。非为赵也,为一平原君耳。使祸不在赵,而在他国,则虽 撤魏之障,撤六国之障,信陵亦必不救。使赵无平原,或平原而非信陵之姻戚,虽赵亡,信 陵亦必不救。则是赵王与社稷之轻重,不能当一平原公子,而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社稷者, 只

24、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幸而战胜,可也,不幸战不胜,为虏于秦,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 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夫窃符之计,盖出于侯生,而如姬成之也。侯生教公子以窃符,如姬为公子窃符于王之 卧内,是二人亦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信陵知有婚姻之赵,不知有王。内则幸姬,外则邻国,贱则夷门野人,又皆知有公子,不知有王。则是魏仅有一孤王耳。呜呼!自世之衰,人皆习于背公死党之行,而忘守节奉公 之道。有重相而无威君,有私仇而无义愤,如秦人知有穰侯,不知有秦王。虞卿知有布衣之交,不知有赵王。盖君若旒赘 久矣。由此言之,信陵之罪,固.不专系乎符之窃不窃也。 其为魏也,为六国也,纵窃符犹可。其为赵也,为一亲戚也

25、,纵求符于王,而公然得之,亦 罪也。虽然,魏王亦不得为无罪也。兵符藏于卧内,信陵亦安得窃之。信陵不忌魏王,而径请之如姬,其素窥魏王之疏.也。如姬不忌魏王,而敢于窃符,其素恃魏王之宠也。木朽而蛀生之矣。古者人君持权于上, 而内外莫敢不肃。则信陵安得树私交于赵?赵安得私请救于信 陵?如姬安得衔信陵之恩?信陵安得卖恩于如姬?履霜 之渐,岂一朝一夕也哉?由此言 之,不特.众人不知有王,王亦自为旒赘也。【注】 旒赘:连缀在旌旗下的装饰物周易中有 履霜,坚冰至”一语。111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A.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 纾:解除B.B.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诛:责备是魏国的

26、屏障,赵国亡了,那么魏国将要步其后尘;赵国与魏国,又是楚、燕、齐各国的屏障,赵、魏亡了,那么楚、燕、齐各国就得步其后尘了。天下的形势,再没有岌岌可危到像当时一样的了。因此,救赵国,也就是用以救魏国;救这一个国家,也就是用以救六个国家啊。盗窃魏国的兵符来解脱魏国的祸患,借用一国的军队来分担六国的灾难,这有什么不可以的!(5 5 分)译文:_(3 3)其为赵也,为一亲戚也,纵求符于王,而公然得之,亦罪也。(4 4 分)译文:_11.11. C C 解析:疏:疏忽12.12. C C 解析:第一个 而”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相当于 但是”第二个 而”是递进关系的连词,相当于并且” A A 连词,来,用

27、来。B B 副词,本来、确实D D 语气词,句中表停顿。1313 (1)那强劲的秦国暴虐到极点厶如今把其所有的兵力来压于赵国,赵国肯定会灭亡。 (亟”临”、句意各 1 分)(2)_ 如果不幸战败,被秦国俘虏,就是倾覆了魏国几百年来的国家命运来殉葬于自 _的亲戚,我不知道信陵君用什么来谢罪于魏王呢?(于”、殉”、何以” 谢”、句意各 1 分)(3) 如果是为了赵国,为了一个亲戚,纵然请求魏王,并且公然得到了它,也是有罪过的。(其”、为”、纵”、句意各 1 分)文言文参考译文:评论者拿盗窃兵符一事作为信陵君的罪过,我认为凭这一点还够不上拿来责罪于信陵君的。那强劲的秦国暴虐到极点了,如今把其所有的兵

28、力来压于赵国,赵国肯定会灭亡。赵国那么信陵君真的没有罪过吗?回答是:这话又不对了。我所责备的,是信陵君的心啊! 信陵君不过是一个王室公子罢了,魏国自有其君王的嘛。 赵国不请求于魏王, 而不断地恳切求救于信陵君,这说明赵国只知道有信陵君,不知道还有个魏王呢。平原君用亲戚情分来激 将信陵君,而信陵君也自己为了亲戚的原故,想急于救赵,这说明信陵君只知道有自己的亲C.C. 其素窥魏王之疏.也D.D. 不特众人不知有王12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不相同.A.A. 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B.B. 信陵之罪,固.不专系乎符之窃不窃也C.C. 古者人君持权于上,而.内外莫敢不肃D.D

29、. 其为魏也,为六国也,纵窃符犹可 力 13.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 1)夫强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临赵,赵必亡。译文:(2 2)疏:疏远特:只是的一组是()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1212 分)(3 3 分)不幸战不胜,为虏于秦,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戚,不知道还有个君王。他的盗窃兵符,不是为了魏国,不是为了六国,而是为了赵国才如 此;其实也不是为了赵国,只是为了一个平原君罢了。假使祸患不在赵国,而在其他国家, 即使撤销了魏国的屏障,

30、 撤销了六国的屏障,信陵君也必然不会去拯救的。假使赵国没有平原君,或者平原君不是信陵君的亲戚,纵然赵国亡了,信陵君也必然不会拯救的。这就是说赵王及其国家的轻重,不能当得起一个平原公子;而且魏国的军备原是依靠它来巩固自己的 国家的,如今却拿来供信陵君的一个亲戚使用了。幸而战胜了,还算是可以的;如果不幸而战败,被秦国俘虏,就是倾覆了魏国几百年来的国家命运来殉葬于自己的亲戚,我不知道信陵君用什么来谢罪于魏王呢?!盗窃兵符的计谋,那是出自侯生,而由如姬来完成的。侯生教魏公子来盗窃兵符,如姬替魏公子盗窃兵符于魏王卧室之内, 是这两个人也只知道有信陵君, 而不知道有魏王啊。信 陵君只知道有做为亲戚的赵国,

31、 不知道有魏王;里边则有宠幸的侍妾, 外边则有邻国,低贱 者则有象夷门监侯生等鄙野之人, 又是都只知道有个魏公子,却不知道还有位君王。这就是 魏国仅仅有一个孤立的君王罢了。啊!自从世运衰败以来,人们都习惯于违背公益而甘心死于私党的行为,却忘掉了守节义而奉公的道理。于是就形成只有重要的宰相而没有具有权威的君王,只有私仇而没有义愤的局面。例如秦国人只知道有穰侯魏冉,而不知道有秦王;虞卿只知道贫贱时的老朋友,而不知道有赵王。这乃是君王好像旗子一样地被人把持着已经很久很久了。由此说来,信陵君的罪过,原不在于兵符的盗窃与否,若是为了魏国,为了六国,纵然是盗窃兵符,还是可以 的;若是为了赵国,为了一个亲戚

32、,纵然请求魏王,并且公然得到了它,也是有罪过的。虽 是如此,魏王也不得以为是没有罪过的。兵符既藏在卧室之内, 信陵君怎么能盗窃了呢?信陵君不害怕魏王,而居然直接请托如姬,这是他平日已看到魏王的疏忽了。如姬不害怕魏王,而敢于盗窃兵符,这是她素来仗恃着魏王的宠爱。木头枯朽了,而后蛀虫就生出来了。古代的人君操持权柄于上, 而宫廷内外没有敢不肃敬的,那么信陵君怎能建立私交于赵国呢?赵国怎能私下求救于信陵君呢?如姬怎能承受信陵君的恩惠呢?信陵君怎能施卖恩德于如姬 呢?周易的所谓 履霜,坚冰至”(踩着路上的寒霜,就意味着坚固的冰块将要出 现了)的逐渐形成的道理,难道说一朝一夕”就会突然发生一的吗?由此说来

33、,不只是众人不知道有魏王,连魏王也自以为是个被把持着的旗子呢。四、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10-1310-13 题。唐震字景实,会稽人。少居乡,介然不苟交,有言其过者辄喜。既登第为小官,有权贵 以牒荐之者,震内牒箧中,已而干政,震取牒还之,封题未启,其人大愧。后为他官,所至 以公廉称。成淳中,由大理司直通判临安府。时潜说友尹京,恃贾似道势,甚骄蹇,政事一 切无所顾让。会府有具被将置辟,震力辨其非,说友争之不得,上其事刑部,卒是震议。六 年。江东大早,擢知信州。震奏减拥运米,蠲其租赋,令坊置一吏,籍.其户,劝富人分栗,使坊吏主给之。吏有劳者,辄为.具奏复其身。吏感其诚,事为尽力,所活无算。州有

34、民庸.童牧牛,童逸而.牧舍火,其父讼庸者杀其子投火中,民不胜掠 .,自诬服。震视牍疑之,密物色 之,得童傍郡。以诘其父,对如初,震出其子示之,狱遂直。擢浙西提刑。赵氏有守阡僧甚暴横,震遣吏捕治;似道以书营救,震不省,卒按以法。似道怒,使待御史陈坚劾去之。成淳十年,起震知饶州。时兴国、南康、江州诸郡皆已归附大兵略饶。饶兵止千八百 人,震发州民城守,昧爽出治兵,至夜中始寐。上书求援,不报。大兵使人入饶取降款,通 判万道同阴使于所部敛白金、牛酒备降礼,饶寓士皆从之。道同风.震降,震叱之日:“我忍偷生负国邪?”城中少年感震言,杀使者。民有李希圣者谋出降,械置狱中:明年二月,兵大 至,都大提举邓益遁去。

35、 震尽出府中金钱,书官资揭于城。募有能出战者赏之。 众惧不能战, 北兵登陴,众遂溃。震入府中玉芝堂,其仆前请日:“事急矣,番江门兵未舍。亟出犹可免。” 震骂日:“城中民命皆系于我我若从尔言得不死城中民死,我何面目生邪? ”左右不复敢言。皆出。有顷,兵入,执牍铺案上,使震署降,震掷笔于地,不屈,遂死之。(节选自宋史唐震传)10.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A.民不胜掠.,自诬服掠:掠夺B.B.州有民庸.童牧牛庸:雇用C.C.令坊置一吏,籍.其户籍:登记D.D.道同风震降风:劝说11.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A. 有权贵以牒

36、存之者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B.B. 吏有劳者, 辄为.具奏复其身 旦日飨士卒,为 击破沛公军C.C.童逸而.牧舍火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 D .通判万道同阴使于.所部敛白金、牛酒备降礼 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1212 .下面一则短文,断句恰当的一项 今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称三子致 功而不见德 岂慕不遇世死乎/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A A .今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B B .今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C.C.今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

37、见德D D .今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13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12 分)(1 1) 吏感其诚,事为尽力,所活无算。 (4 4 分)译文:_(2 2) 以诘其父,对如初,震出其子示之,狱遂直。(4 4 分)译文:_(3 3) 城中民命皆系于我,我若从尔言得不死,城中民死,我何面目生邪?(4 4 分)译文:一1010 . A A(掠:拷打;)1111. C C(C C 而: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其余三组意义和用法相同:A A.以:用。介词。B.B.为:替,给。介词。 D D 于:在。介词。)1212C C131

38、3(1 1)小吏们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办事十分尽力,救活的饥民不计其数。(关键处:第一句是被动句,“无算”是不计其数的意思。) (2 2)拿这事来诘问孩子的父亲,回答跟当初一样,唐震就叫出他的儿子让他看,案件 于是得以纠正。(关键处:“诘”指追问,审问。“对”是回答。“狱”指案件。 “直”是纠正、平反的意思。)(3 3)城中百姓的命运都跟我连在一起,我如果听从你的话得以不死, 城中百姓却死了,我有什么脸面活着呢 ? ?(关键处:“系”指关联,连。“从”是听从之意。“面目” 是指脸面。 ) 参考译文 唐震字景实,会稽人。年轻时生活在乡里,为人耿直,不随便同人结交,有人指出他 的过错就高兴。 唐震考

39、取进士以后做了小官, 有个权贵用文书推荐他, 他把文书放入小箱子 中,不久他参与政事就取出文书还给那个权贵;文书的封条尚未打开,那人十分惭愧。后 来唐震担任其他官职。 他到哪里都以公正廉洁著称, 成淳年间, 他由大理寺司直而兼任临安 府通判。当时潜说友担任京城的长官,他依仗贾似道的势力, 十分傲慢;处理政事时一切都 无所顾忌退让。 恰好府中有案卷将要用来定罪量刑 唐震极力辩说其中的错误 潜说友争论 不过他,就把那事上虽刑部。最终刑部认为唐震的意见是正确的。成淳六年,江东发生大旱灾,唐震被提拔为信州知州。唐震上奏请求减少纲运米,免除当地的租赋, 下令每个街坊设置一个小吏;登记那里的户口, 劝说富

40、人分发粮食,让街坊的小吏主持供给饥民。 有的小吏 劳累不堪, 唐震就为他们上陈情况, 使他们恢复原来身份。小吏们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办事 十分尽力, 救活的饥民不计其数。 州里有个百姓雇佣小孩放牛, 小孩逃走了。 牛棚发生火灾, 孩子的父亲状告雇主杀死他的儿子并投入火中, 那个百姓禁受不住拷打。 自己捏造事实服罪 了。唐震看案卷后怀疑这事,就暗中查访,终于在临近的郡中找到了小孩。又拿这事来诘问孩子的父亲,回答跟当初一样, 唐震就叫出强他的儿子让他看,案件于是得以纠正。唐震被 提拔为浙西提刑。赵 l l 氏家族有个看守基地的僧人十分凶暴蛮横,唐震派遣官吏去逮捕惩治 他,贾似道写信来营救。唐震不予

41、理睬,最终按照法律判了刑。贾似道发怒了,让侍御史陈 坚弹劾唐震,使他被免职。成淳十年,朝廷又起用唐震做饶州知州。当时兴国、南康、江州 诸郡都已经归附元朝, 元军开始攻取饶州。 饶州驻军只有一千八百人, 唐震发动州民登城防 守,天不亮就出去整治军队,直到半夜才人睡。他上书朝建求援,。没有得到回复。元军派 人进入饶州来取宋军表示投降的款项, 通判万道同暗中派人在他部下中筹集自金、 牛酒, 备 办投降时的礼物。 寓居饶州的士人全都听从他。 万道同婉转地劝说唐震投降, 唐震大声呵斥 说:“我能忍心苟且偷生辜负国家吗”城中的年轻人被唐震的话感动了,就杀了元军的使者。 有个叫李希圣的百姓图谋出城投降, 结

42、果被戴上刑具投入监狱中。 第二年二月, 元军大批到 来,都大提举邓益逃离了饶州。 唐震拿出府中所有的金钱, 写了官府悬赏文告张贴在城墙上, 招募能够奋勇应战的人来奖赏他们。 众人心里畏惧,不能应战,元兵登上女墙,众人就溃散 了。唐震走进府中的玉芝堂,他的仆人上前请求说:“情况紧急了,番江门敌军还没合围, 赶快出去还可以脱身。“唐震骂道:“城中百姓的命运都跟我连在一起,我如果听从你的话得以不死,城中百姓却死了,我有什么脸面活着呢?”左右的人不再敢劝说,都走出去了。不久, 元兵进来,拿文书铺在桌上,让唐震签名投降,唐宸把笔投在地上,不肯屈服,终于为此丽 死。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0 1

43、313 题陆贽字敬舆,苏州嘉兴人。少孤。特立不群,颇勤儒学。年十八登进士第,以博学宏词 登科,授华州郑县尉。罢秩,东归省母,路由寿州,刺史张镒有时名,贽往谒之。镒初不甚 知,留三日,再见与语。遂大称赏,请结忘年之契。及辞,遗贽钱百万,曰:“愿备太夫人 一日之膳。”贽不纳,唯受新茶一串而已,曰:“敢不承君厚意。”又以书判拔萃,选授渭 南县主簿,迁监察御史。德宗在东宫时,素知贽名,乃召为翰林学士,转祠部员外郎。贽性忠荩,既居近密,感 人主重知,思有以效报,故政或有缺,臣细必陈,由是顾待益厚。德宗还京,转中书舍 人,学士如故。初,贽受张镒知,得居内职;及镒为卢杞所排,贽常忧惴;及杞贬黜,始敢上书言事

44、, 德宗好文,益深顾遇。吴通微兄弟俱在翰林,亦承德宗宠遇,文章才器不迨贽,而能交结权 幸,共短贽于上前。而贽为朋党所挤,同职害其能,加以言事激切,动失上之欢心,故久之 不为辅相。其于议论应对,明练体理,敷陈剖判,下笔如神,当时名流,无不推挹。时贽母 韦氏在江东,上遣中使迎至京师,搢绅荣之。俄丁母忧,东归洛阳,寓居嵩山丰乐寺。藩镇 赙赠及别陈饷遗,一无所取。初贽以受人主殊遇,不敢爱身,事有不可,极言无隐。朋友规 之,以为太峻,贽曰:“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吾所学。不恤其它。”精于吏事。斟酌决断, 不失锱铢。(旧唐书陆贽传)10.10.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A、罢秩,东归省

45、.母省:探视。B B 及辞,遗.贽钱百万遗:遗留C C 而能交结权幸,共短.贽于上前短:陷害。D D 而贽为朋党所挤,同职害.其能害:忌妒。11.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1212、用斜线(/ /)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3 3 分)皇甫谧,汉太尉嵩曾孙也。 所养叔母教曰:昔孟母以三徙成子曾父以烹豚存教岂我居不 卜邻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 勤力不怠。 居贫,躬自稼穡,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1313、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12 分)(1 1 )文章才器不迨贽,而能交结权幸,共短贽于

46、上前(2 2)初贽以受人主殊遇,不敢爱身,事有不可,极言无隐(3 3)居贫,躬自稼穡,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4 4 分)A A、又以书判拔萃,选授渭南县主簿B B 精于吏事C C 及杞贬黜,始敢上书言事D D 其于议论应对,明练体理秦亦不以 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4 4 分)4 4 分)10.10. B B (遗:赠送。)11.11. C C ( A A 项第一个“以”是介词“因为”,第二个“以”是介词“把”。B B 项第一个“于”是介词“对”,第二个“于”是介词“被”。C C 项两个“始”都

47、是副词“才”。D D 项第一个“其”是人称代词“他”,第二个“其”是“我。)1212 皇甫谧,汉太尉嵩曾孙也。所养叔母教曰:昔孟母以三徙成子/ /曾父以烹豚存教 / /岂我居不卜邻/ /何尔鲁之 甚乎/ /修身 笃学/ /自汝得之/ /于我何 有/ /因对之流涕/ /谧乃感 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居贫,躬自稼穡,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错两处扣 1 1 分,扣完 3 3 分为止)译文叔母教说:“从前,孟母三迁,使孟子成为仁德的大儒;曾父杀猪使信守诺言的教育常存,难道是我没有选择好邻居,教育方法有所缺欠么?不然,你怎么会如此鲁莽愚蠢呢!修身立德,专心学习,受益的是你自己,跟我有什

48、么关系呢!”叔母面对皇甫谧流泪。皇甫谧深受感动,于是到同乡席坦处学习,勤读不倦。他家很_贫穷,在亲身参加农业劳动的时候带着儒家经典著作学习,终于博览通晓各种典籍_和诸子百家的著作。 (躬自:亲自。 稼穡(色):播种和收获。此泛指从事农业劳动。农:种田;从事农活。)1313、( 1 1)他们的文章才识赶不上陆贽,可是能结交有权势受宠幸的人,他们一起在皇帝面前陷害陆贽。(2 2)起先,陆贽认为受到皇帝特别的待遇,不敢爱惜自身,政事有不可行的,极力提出不隐瞒。家很贫穷,在亲身参加农业劳动的时候带着儒家经典著作学习,终于博览通晓各种典籍和诸子百家的著作。(躬自:亲自。稼穡(色):播种和收获。此泛指从事

49、农业劳动。农:种田;从事农活。)译文陆贽字敬舆,是苏州嘉兴县人。少年时成了孤儿。有独立见解和操守而与众不同, 很勤苦地学习儒学。十八岁考中进士,凭博学宏词科选官复试合格,任命为华州郑 县县尉。为官期满,回东方故乡探望母亲,路经寿州,刺史张镒当时很有名声,陆 贽去拜见他。张镒起初不很了解他,停留三天,第二次见面跟他谈话,于是非常赞 赏陆贽的才识,请求结交为忘年投合之友。等到辞别,张镒赠送陆贽百万钱,说:“希望充当太夫人一天的饭食费用。”陆贽不收受钱,只接受了一串新茶,说:“怎敢不接受您的厚意。”后来又因文书评判超出同类,选任渭南县主簿,提升为监察 御史。唐德宗在东宫做太子时,向来知道陆贽的名声,

50、于是征召他做翰林学士,调 任祠部员外郎。陆贽性情竭忠尽智,当了皇帝身边受信任的官以后,感念皇帝重视 了解自己,想有所作为效力报答,所以政事上有的有缺点,大小事情一定陈述,因此皇帝关顾对待他更加厚重。德宗回到京师,陆贽调任中书舍人,像先前一样 做翰林学土。起初,陆贽受到张镒的了解重视,能够担任朝廷内官职;等到张镒被 卢杞排挤,陆贽常常忧惧;等到卢杞罢官,才敢上奏章提出政事见解,唐德宗喜欢 他的文章,对他关顾更深。吴通微兄弟一起在翰林院,也受到德宗的宠遇,他们的文章才识赶不上陆贽,可是能结交有权势受宠幸的人,他们一起在皇帝面前陷害陆_贽。陆贽被结党小人排挤,一同做官的人忌妒他的才能,再加上他提出政

51、事见解很 激切,常常失去皇帝的欢心,所以很久不能当宰相。他在议论应对方面,明晓精通 体制事理,详细陈述, 剖析判断, 下笔如有神,当时有名望的人,没有谁不推重尊敬他。当时陆贽的母亲韦氏在江东,皇帝派宫中的使者迎接到京师,官员们认为 陆贽很荣耀。不久遭到母亲丧事,陆贽向东回到洛阳,寓居嵩山丰乐寺。地方的长官送来办丧事的财物赠品以及另外摆放的馈赠物品,全都不拿。起先,陆贽认为受到皇帝特别的待遇,不敢爱惜自身,政事有不可行的,极力提出不隐瞒_ 。朋友告诫他, 认为这样做太严厉, 陆贽说: “我上不辜负天子, 下不辜负我学的道德学识,不能顾虑那些别的事。 ”他在官吏政事上很精通,根据情况决定判断,没有

52、一点儿 差误。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10-13 题。天顺间,锦衣卫指挥门达怙宠骄横,凡忤之者,辄嗾.觇卒潜致其罪,逮捕拷掠,使无 诘证,莫可反异。由是权倾一时,言者结舌。其同僚袁彬质直不屈, 乃附以重情,拷掠成狱。 内外咸冤之,莫或敢发也。京城有杨埙者,戍伍之余夫也。素不识彬,为 .之上疏曰:“正统十四年,驾留沙漠, 廷臣悉奔散逃生,惟袁彬一人,特校尉耳,乃能保护圣躬,备尝艰苦。及驾还复辟,授职酬劳,公论称快。今者无人奏劾,卒然付狱.,考掠备至,法司虽知其枉,岂敢辨明。陷彬于 死,虽止一夫,但伤公论,人不自安。乞以彬等御前审录, 庶得明白,死者无憾,生者亦安。 臣本一芥草茅,身

53、无禄秩,见此不平,昧死上言。”遂击登闻鼓以进,仍送卫狱。达因是欲尽去异己者,乃缓埙死,使诬少保吏部尚书华盖大学士李贤指使。埙阳.诺之。达遂以闻会三法司,鞫于午门前,埙乃直述,所言皆由己出,于贤无预。达计不行,而彬犹 降黜,居第尽毁。未几,英宗升遐。言者劾达罪,举埙事为证。达谪死南丹,彬复旧职,代达总卫事。华亭张弼论曰:义者无所为而为合天下之公论者是也使虽公论行之以私则其中已不义矣若埙者于彬无恩于达无隙又非言官以图塞责也。特以公论所激,挺身以突虎口,其不死者幸也,勇于行义何如哉!然此公论,具人面目者皆能知之,而高冠长裾,号称科第人物者, 乃低徊淟涊,甘为之扫门捧溺,无所不至,而覸然自得,夸噪于人

54、,何.利害之移人乃如 是其烈耶!闻埙之风,亦可少愧矣!予来京师,国子祭酒乡先生陈汝同曰:“埙真义士也,吾欲为之作传。”先生没而传未作,弼故补之。不特为埙计也,庶亦励世之顽无耻者云。(取材于明张弼东海文集,有删改)注:门达:丰润(今属河北)人。复辟:指明英宗恢复皇位,重新称帝。登闻鼓:古代帝王为臣民提出谏议或申述冤情,在朝堂外悬鼓,许击鼓上闻,谓之登闻鼓。 升遐:指帝王之死。淟涊:污浊。覸(jijian n)然:偷偷地看着人的样子。1010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A A.辄嗾觇卒潜致其罪嗾:唆使B B.今者无人奏劾,卒然付狱狱:案件C C.埙阳诺之阳:假装D D.先生

55、没而传未作没:通“殁”,去世1111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A.乃附以重情,拷掠成狱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B.B.素不识彬,为之上疏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C.C.达因是欲尽去异己者 蒙故业,因 遗策D.D.何利害之移人乃如是其烈耶新妇车在后, 隐隐何.甸甸1212 .下列用“ / /”给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义者无所为而为合天下之公论者是也使虽公论行之以私则其中已不义矣若埙者 于彬无恩于达无隙又非言官以图塞责也。r*n 、 _ *r 一 * n 、 _ *r*nA.A.义者/ /无所为而为/ /合天下之公/ /论者是也/ /使虽公论行之/ /以私则其中已不义矣/ /若埙者/ /于彬无恩/ /于达无隙/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