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学案3:第29课 满井游记_第1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学案3:第29课 满井游记_第2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学案3:第29课 满井游记_第3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学案3:第29课 满井游记_第4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学案3:第29课 满井游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满井游记学习目标:1. 积累文言词语,通过诵读增强文言语感。2.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理解作者丰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3. 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生字积累:燕地寒(ydn) 花朝节(zhao)廿二日(nian) 土膏(gdo)茗(ming)脱笼之鹄(hu) 鲜妍(ydn)倩女(qidn)髻鬟(ji huan)红装而蹇者(j访n )汗出漂背(jia) 恶能无纪(wii)2、解释课文语句中的下列字词:(1)一词多义:时:冻风时作(经常)于时冰皮始解(这时)始:冰皮始解(开始

2、)始知郊田之外(才)未始无春(未尝)髻鬟之始掠(刚刚)乍:波色乍明(开始)冷光之乍出于匣也(突然)得:欲出不得(能够)悠然自得(得意、满足)然:晶晶然(-一的样子) 然徒步则汗出y夹背(然而)(2)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作动词:泉而茗者,(用泉水煮)(喝茶)ii而歌者,(端着酒杯)红装而蹇者(穿 着艳装)(骑着驴)动词的使动用法:作则飞沙走砾(使飞)(使走)(3)重点虚词:夫:夫不能以游堕事(句首发语词,可译为“大概”)3. 熟读课文,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二、课堂学习-研讨1. 导入。2、预习检查。3、朗读指导。4、整体感知: 三、品读课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1. 探究文章优美的

3、意境。显然,这是一篇写景记游的散文,文章描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明确:文章描写早春景色的文章你能从文中的句子里找到证明这是写早春的语句吗?(1)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2)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与 匣也。(3)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教师点拨“微润”、“始解”、“将舒未舒”、“浅鬣”,明确本文描写的正是早春之景,并进 一步提问,文章还描写了哪些早春之景?明确:柳枝、麦苗、土、冰(水)、山峦、鸟、鱼、游人(教师点拨,这些句子那些词用得生动?语言的生动还表现在哪里?)明确:一些动词用的极为生动传神,如“洗”、“拭

4、”、“曝”、“呷”。“洗”、“拭”写出 了春天山色的清新可人、秀丽明媚。“曝”、“呷”写出了鸟鱼的悠然自得。这些句子还巧妙运用比喻等修辞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学生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这些语句,教师提示:请问你们是带着怎样的感情去读的?)2. 深入研读课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提问:作者是带着怎样的心情去旅游的?你能从这些景物的描写中窥察出作者的心情吗?(学生并自由发言。指出作者的心情是喜悦的。并可以以下列句子为证:)(1)若脱笼之鹄。(脱与离对比,体会作者将初春旷野中的自己比作“脱笼之鹄”,表现 自己从局促小屋投身到大自然怀抱的欣喜、舒朗的心情。)(2)乍.(写出作者骤见如

5、此美景的惊喜)(3)借写游人、鱼鸟来传达内心的喜悦。3. 进一步探讨作者的思想。(1)教师提问:满井的早春如此之美,而作者来这里之前知道吗?你从何得知?明确:“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始”字说明现在才知道,而在这之 前,作者的状况是怎样的呢?(学生找到第一段,并读。)(2)在城里,他“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请问,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可能答是气候寒冷,教师追问仅是天气的原因吗?请从文中找到答案?)。明确:结尾“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表明自己对为官的看 法,“不能以游堕事”是对那些热衷仕途功名的官僚而言的。至于作者本人,本无意于在政 治上进取,

6、何况他现在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教官,当然可以“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惟此 官也”,有不虚此行的满足心情,既是自嘲,也是自傲。他在官场感到孤独,大自然给他以 慰藉,山水鱼鸟都成了他的知己。所以,这篇山水游记,与其说描绘满井一带的二月春色,还不如说作者借游春在抒写性灵,反映了他厌倦官场和寄情山水的态度。(3)在为官与山水之间,他最终选择了什么?(自此始游)4. 知识链接:袁宏道轻视名利,始终无意于仕途,他万历二十年(1592)就中了进士,但不愿做官,他把 做官看作“湖狗'入笼中”。他曾辞去吴县县令,去访师求学,游历山川。写下了很多著名的!1!游记,如西湖游记二则等。他生性酷爱自然山水,在登

7、临山水中,他的思想得到了解放, 个性得到了张扬,创作的激情也格外高涨。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 城任职的哥哥的信,让他进京。他只好收敛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北京,被授予顺天府(治 所在北京)教授。次年,升为国子监助教。但污浊的官场让他尝尽人间冷暖,此后第二年, 他便告假还乡,过上隐居的生活。四. 总结课文。1. 至此,我们对袁宏道的人生理想和性情思想有所了解了吧,事实上,在中国的历史上像他这样的文人还是很多的,你知道还有谁吗?五. 课后巩固1. 下列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 茗ming # lei 髻鬟ji huan 汗出泱背jid b. 偕ji© 膏gdo娟

8、然judn飞砂走砾shub c.jian fa hui倩女qian.脱笼之鹄hu.d.呷xid 廿nidn 明媚mqi 羽鳞鬣liq. 2. 下面没有借代修辞的一项是()a. 呷浪之鳞b. 低偻提携c.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d. 若脱笼之鹄3. 下列句子中“为”字读“w,”音的是()。a. 故为之说b. 不足为外人道也c. 山峦为晴雪所洗d. 自余为修人4. 、并称“三袁”,称为“派“。5. 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而”的用法。 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知之也。(d红装而蹇者。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于是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

9、冷光之乍出于iii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瞻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 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6. 这段文字的表达方式是7- 细看被写景物有(a. 9项b. 7项)可见写景的0.细致b.生动)8- 使用的主要修辞手法是9. 作者写景时,用词上处处突出了景物早春时的特征,如写麦田用“浅”,第一句中类似 的词还有、。10. 文中两个“然”字,意思都是。11. 指出下列加粗词语属于何种词类活用现象: 鳞浪层层:鳞 泉而茗者:泉;茗。 器而歌者:so 红装而蹇者:蹇。红装。 作则飞沙走石:飞。走。六、拓展延伸卢沟桥卢沟桥跨卢沟水,金明昌初建,我正统九年修之。桥二百步,

10、石栏列柱头,狮母乳, 顾抱负赘,态色相得,数之辄不尽。俗曰:鲁公输班神勒也。桥北而村,数百家,己 巳岁虏焚掠略尽。村头墩堡,循河婉婉,望去如堞。注:狮母乳:指母狮和幼狮。赘,通“缀”,连结。 得:适合。神勒:神妙的雕刻。墩堡:战争中防御敌人的碉堡。堞:城墙上的矮墙,也称女墙。1. 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石栏列柱头,狮母乳() 顾抱负赘,态色相得()() 数之辄不尽() 俗曰:鲁公输班神勒也()()2. 本文描述的主要对象是什么?重点是什么?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村头墩堡,循河婉婉,望去如堞。4. 把本文分两层。每层内容的中心词是什么?试用文中的一个字说明。5. 你读了本文,最大的感想

11、是什么?6. 田园风光是无比美丽的,田园生活是令人向往的。根据下面四句古诗中的意境,发挥想 象,描绘出“邀我至田家”的场景片断,字数150字左右。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参*考*答*案五、1. a 汗出泱背jid2. d3. b4. 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公安5. 表承接表转折,可是 表修饰6. 描写7. b a8. 比喻 9 .始乍新10. 的样子11. 鳞浪层层:名词作状语,像鱼鳞。 泉而茗者:泉,名词作动词,用泉水。名词作动词,煮茶喝。 帖而歌者:名词作动词,端着酒杯。 红装而蹇者:蹇,名词作动词,骑驴。 红装,穿着艳装。名词作动词。 作则飞沙走石:飞,使飞。走,使走。动词的使动用法。六、拓展延伸:1.初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