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考_第1页
信阳市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考_第2页
信阳市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考_第3页
信阳市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考_第4页
信阳市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信阳市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考    王亚君在当前我国社会和经济继续保持增长速度适宜、结构进一步优化、社会和谐的经济政治社会发展新常态下,我们的旅游业要紧紧抓住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战略机遇期,以更好地适应新农村旅游业的发展期和转型升级过渡期。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和旅游产业的迅速形成和发展,乡村旅游成为21世纪越来越多人选择的休闲娱乐新兴项目。但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发展观念淡薄,产品类型单一,专业人才缺乏,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也不可忽视。要提升信阳乡村旅游产业档次,有必要将其提升到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高度,制定“人文·生态

2、3;休闲”的旅游发展战略,同时在规划布局、品牌战略、人才培养、设施完善等方面做好工作,以促进信阳市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一、信阳市发展乡村旅游业的意义在国内经济发展由高速向高质量转变的重要战略时期,我们应该以新常态面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压力,积极发挥旅游业对消费和投资的重要战略性作用。由于旅游活动涉及食、住、行、游、购、娱6项基本要素,因此旅游业对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是全方位的,能够为劳动力提高大量的就业岗位,有利于社会稳定,增加国民收入。此外,由于旅游业具有泛产业性,有着强大的融合和造血功能,乡村地区以发展旅游业来实现脱贫和促进经济发展是最为有效和便捷的途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提出了实施

3、乡村振兴战略,而发展乡村旅游既能满足信阳城乡居民对本土农产品和美丽乡村环境的强烈需求,又能因乡村旅游的“乡村性”特性促使旅游业发展时,大量外来人口和文化进入乡村地区,进而带动整个乡村地区乡村景观及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有利于我国城乡二元化结构消除。此外,旅游业的大力发展不仅推动内需,而且能够让人们在繁重的生活中体会到高品质生活的乐趣,满足国民日益增长的旅游需要的同时,提高了国民幸福指数。二、信陽市乡村旅游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信阳市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概况1.地理位置优越由于信阳市目前是位于中国河南省最南部的一座非建制地级市,东部与郑州市和安徽省合肥市相连,西接湖北,是江淮

4、河汉间3省通衢的国家经济战略要地,历史和文化底蕴深厚。所以信阳市目前下辖7县21行政区,大部分的地区都认为属于大别山脉,位于古代中国南北方的自然地理位置分界线上,这种南高北低的自然地势结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川岗相间、形态多样的大别山阶梯地貌,所辖大部分地区的山地和自然景观极为丰富。同时由于信阳山清水秀、日照充足、气候温暖湿润、生态环境优美,是中国“十大宜居城市”之一,素有“北国江南,江南北国”的美誉。由于信阳市位于整个国家经济增长极快的三大版块(即长江中原城市群、皖江旅游城市带、武汉城市圈)的重要交叉处,同时也是“两纵”铁路经济带(京广、京九)的重要腹地,信阳市的乡村旅游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条件及其

5、优势可以说是得天独厚。2.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信阳市丰富的自然资源为生态旅游和休闲旅游的发展带来了优势,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在这种大背景下,乡村旅游也日渐蓬勃。从供给侧结构来看,由于大部分地区处于大别山区,信阳整体生态环境极为优越,各县区如金兰山国家森林公园、董寨国家级鸟类自然保护区、江淮岭生态园区、香如故植物园等一些小有名气的风景区和乡村生态旅游景点,还有不断升级发展的城郊旅游景致,如彭家湾植物园、北湖葡萄园、十三里桥草莓园、胡店乡石榴园等。而中国南北分界的地理优势使信阳市的文化别具一格,乡土文化独具特色。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一些乡村景观在政策红利下得到了开发和利用,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雄厚基

6、础。从需求侧来看,随着经济发展的加速,面临快速的生活节奏和巨大的社会压力,长期处于生态破坏严重环境里的都市人群急需一种慢节奏的、回归自然的、集休闲养生于一体的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方式,在此市场需求下,信阳市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我区现有的这些特大综合型特色乡村历史文化区和旅游生态资源既是人们野外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的好去处,也被普遍认为是人们从事科学研究进行研学旅行、科学考察的好去处。但是,由于同质化现象严重、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程度不够、制度障碍、人才缺失、资本进入能力不足等诸多方面的矛盾和问题,信阳市的乡村旅游想要从传统的食、住、行、游、购、娱6要素转向康、养、学、闲、

7、情、奇新6要素,并实现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仍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二)信阳市乡村旅游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1.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观念淡薄,产业之间缺少联动性和统筹性,存在粗放式开发等问题目前,多数乡村旅游的利益相关者对乡村旅游业存在意识上的误区,认为“只要是乡村就可以发展旅游”,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和论证以及科学规划、宏观统筹的重要性,存在粗放式开发这种极为浪费旅游资源的现象。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这种单一的、体验感较弱的旅游设计显然不符合现代旅游的需求,难以形成顾客黏性,不利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信阳现有的乡村旅游所占据的旅游市场份额比例极低,部分旅游市场被周边城市瓜分抢

8、占,信阳市乡村旅游不合理性的规划布局、不够清晰的市场定位,极大制约了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旅游业的提质增效。2.乡村旅游产品的深度体验不足,类型单一,旅游品牌建设层次较低信阳市的乡村旅游产品类型单一,多数开发是按照“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休闲观光”的旅游经营模式进行设定的,缺乏能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多样化需求于一体的综合性乡村旅游产品,使信阳乡村旅游缺乏市场竞争力。以乡村旅游发展较早且较为成功的郝堂村为例,在发展初期,对自己的旅游品牌还能进行精准营销;但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顾客需求的旅游和消费层次都有所改变,但该村的乡村旅游产品仍以观光休闲为主,缺乏参与性和体验性较强的旅游项目,当

9、地也未能以此变化作为市场导向,及时巩固或重塑品牌效果,致使当地乡村旅游业的建设和发展出现了停滞甚至相对落后的尴尬现象。3.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缺乏专业管理知识,经营管理不够规范信阳市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多为当地不具外出务工能力的留守村民,素质文化和服务水平普遍偏低。同时,由于薪资待遇、交通条件都不如城市地区,旅游从业人才的引进也存在很大困难。目前,从事乡村旅游的人员大多文化素质不高,基本上没有受过专业和系统培训,存在文化水平低、普通话不标准、与外来游客沟通困难等一系列问题,更难以从人文层面了解游客需求,提供人文关怀,极大地降低了服务质量,也拉低了当地乡村旅游的管理层次。除了直接影响顾客满意度

10、外,也间接制约着信阳乡村旅游的创新与发展。4.信阳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不够健全和完善,可进入性较差目前,发展信阳市乡村旅游的大多是一些农村经济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地区,可进入性较差,不能充分满足乡村旅游业建设和发展的高水平需要,如交通道路、公厕、住宿等基础设施质量不完全达标。如郝堂村作为信阳市乡村旅游的一张名片,依然会面临道路拥堵、停车场位置不足等问题,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旅游者的安全性和体验感。落后的乡村旅游配套设施不仅会直接影响了乡村旅游地的可进入性,还可能会间接地大大降低旅游对目的地的价值和吸引力,影响游客的往返重游率,不利于潜在旅游市场的充分开发和抢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当地的旅游业达到更

11、高水平和质量的发展。三、信阳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一)强化科学规划管理,制定乡村发展战略,加快农旅融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首先,从战略目标层面来看,虽然国内经济在快速发展,但也无法改变信阳市仍属于经济落后的革命老区这一事实。信阳市各个县区应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大力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将其作为支柱产业和新的增长点来重点培育。其次,要紧跟国家提倡的协调、创新、开放、绿色和共享的发展新理念,在政府相关部门主导乡村旅游建设的前提下,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多方联动形成合力,确定信阳市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定位。纵观信阳市的旅游资源,人文资源名气稍盛,生态资源次之。所以,信阳市旅游业发展的总基调应定位在

12、:“人文·生态·休闲”,进而形成浓郁的地方特色。综合考虑线路、主题,结合生态、休闲、文化等因素,围绕“耕、采、做、尝”,建设亲子菜园、采摘园等特色旅游项目,增加游人的农耕劳动体验,促进“旅游+农业”的融合发展。(二)加强乡村旅游建设,定制产品个性化,强化品牌效应近年来,城市乡村居民更加关注和青睐当地的乡村文化旅游,通过开展乡村旅游和文化产品的有机结合,形成优势互补的复合型乡村旅游产品;在发展和保持具有豫南地区本土文化特色和传统乡村旅游文化地方特色的基础上,加强地方文化旅游内涵的挖掘和建设,突出“大别长淮,豫南楚韵”的复合型地方文化特色;完善和延长旅游文化产业链,开发一些具有

13、明显的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乡村土特色产品和旅游文化纪念品,增加旅游购物和文化项目在豫南乡村旅游文化产业链建设中的整体比重。因此我们应将豫南地区的物质、文化、人文等多种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定制个性化产品,促进当地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三)统筹整合资金,提高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相关人才培养机制首先,信阳市政府应做好多渠道筹集资金,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创新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建设机制。同时,积极鼓励社会广大力量投入美丽乡村建设中。其次,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集中投入的原则,及时将各自领域的资金源投向农村,保证建设资金投入及时到位,加大对资金使用情况、项目实施进展和取得成效的监督检查。最后,通

14、过组建关于开发旅游发展的专业技术队伍,借鉴先进地区及国外成熟经验,打造现代旅游职业标准体系和人才评价制度等方式,提高乡村从业者素质水平和业务能力,实现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发展,让管理服务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脱颖而出。(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营造生态宜居的乡村发展新环境首先,分阶段、有步骤地保护、开发、利用好各个景点、景区,建立健全各级旅游管理部门,充分发挥组织、领导、管理旅游业的职能作用,统一领导、科学规划、全面布局。其次,以道路网络建设为重点,做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乡村道路与主干道路联接,实现村道、乡道与县道相互联通,完善乡村道路网络。加快村组路面硬化工程建设,高标准实施道路通村组、道路入户工程,把路修到农民的家门口。实现农村公路安全畅通、环境优美。最后,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和厕所等专项治理,这是营造生态宜居的乡村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