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总体幸福感的相关研究_第1页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总体幸福感的相关研究_第2页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总体幸福感的相关研究_第3页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总体幸福感的相关研究_第4页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总体幸福感的相关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总体幸福感的相关研究摘 要 本研究试图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改善父母教养方式、提高子女生活质量。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S),选取了西南大学的17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女生体验到父母更多的关爱,男生体验到更多的消极教育。(2)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倾向于采用情感温暖与理解的教育方式,也越偏爱子女,父亲给予的严厉惩罚也越少。(3)城市大学生父亲相比较于农村大学生父亲更偏爱子女,农村大学生父亲相比较与城市大学生父亲对子女的惩罚、严厉与拒绝、否认更多。(4)男生和女生主观幸福感没有显著差别。(5)

2、城市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农村大学生。(6)大学生总体幸福感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父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高度正相关,与父母亲的惩罚、严厉因子,拒绝、否认因子,父亲的过分干涉因子,过度保护因子高度负相关。关键词 父母教养方式;主观幸福感;大学生1 问题提出1.1 关于父母教养方式已有研究成果的综述Nancy Darling 等(1948)认为家庭教养方式是父母传达给儿童的对儿童的态度以及由父母的行为所表达出的情感气氛的集合体。父母的教养行为既包括父母履行其职责的专门的目标定向的行为,又包括非目标定向的教养行为,诸如姿势、手势、语调的变化或是情绪的自然流露。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第一场所,在影响儿童社

3、会化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家庭教养方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上世纪40年代迄今,国内外心理学家不懈地运用实证研究探索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揭示家庭教养行为和方式的内在结构及特征。国内学者大多从80年代开始涉足家庭教养方式这一研究领域。起初的研究较为零散,取向较为单一。或从儿童性格入手,或从儿童心理卫生入手,探求有利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家庭教育形式。但其中也不乏颇具远见的学者,他们探究家庭教养方式的类型,并从父母文化素养、职业等角度分析了家长教养态度的成因。进入90年代,随着国际交流的快速发展,发展心理学领域的一些新流派、新理论、新研究模式日渐为我国学者了解和接受。在考虑与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他

4、们逐渐将新思路、新信息运用到家庭教养的研究中,使我们的研究既紧跟这一领域的发展趋势,又很快深入到教养方式的影响因素层面。近几年来,国内关于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发展迅速,父母教养方式与各心理因子之间关系的研究也数量繁多。王欣等(2004)对河北省8所不同类型高校的475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父母情感温暖与理解以及父亲的过度干涉对大学生自尊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影响,而父母的严厉惩罚、拒绝否认以及父亲的过度保护对大学生自尊有消极的影响;异性父母的教养方式对独生大学生自尊的影响更重要,而对于非独生大学生,父亲和母亲的教养方式同样重要。曲晓艳等(2005)在考察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人格特点的影响

5、的研究中发现: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得分不同,青少年的人格特点也相应发生变化。反社会型人格偏离主要受到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父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度保护因子的影响;分裂样人格偏离主要受到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因子的影响;被动-攻击型人格偏离主要受到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的影响。张巧明和张美峰(2005)的研究中发现父母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自尊的发展具有显著影响。父母对青少年采取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会促进青少年自尊的发展。相反,父母对青少年采取拒绝否认、惩罚严厉等教养方式,会不同程度地阻碍青少年自尊的发展,降低自尊水平。李士保等(2006)对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影响的研究中发现:父母,尤其是农村的父母应改善

6、不科学的教养方式。父母科学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大学生面对挫折困难时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减少消极应对方式的使用。1.2 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成果的综述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 , SWB)是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作出的整体评价,反映着特定群体对生活状况的满意程度。过去的心理学主流研究大都倾向于关注人的心理创伤、失调等消极心理状态,但后来研究者们发现,要获得美好的生活,仅仅是回避痛苦是不够的,除此以外还需要接近快乐。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以主观幸福感为代表的积极心里状态成为了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在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中,多集中在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

7、或探讨其影响因素这两方面。在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中,一般提到的有这样几个方面的影响:经济水平、生活事件、健康状况、文化差异、社会支持等,这些都是客观的因素,而主观研究取向的研究则发现人格特点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心理学家在过去的几十年的探索中发现:产生快乐结果的认知与判断过程与幸福感有联系。近几年国内心理学家对主观幸福感进行了大量研究。严标宾等(2003)对大学生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研究中发现,个体的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社会关系对主观幸福感有重要影响,性别对主观幸福感没有明显的影响,家庭经济收入不是影响因素,生活事件不对主观幸福感产生显著影响

8、。王极盛和丁新华(2003)等人关于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中发现,人格与主观幸福感关系密切,低神经质、高外向性、低神经质的个体其主观幸福感程度较高,对不同人格类型的幸福感总均分分析表明,外向稳定型个体的幸福感水平最高,内向不稳定的幸福感水平最低。张雯和郑日昌(2004)关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发现,个体的自尊、社会支持与归因等因素对幸福感存在显著影响 ,且各有不同的特点。朱国文和蒋关军 (2005) 对大学生的幸福感状况的研究中发现:大部分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比较好,少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比较差,其影响因素包括年级、专业、经济条件、自身健康状况、人际关系、教养方式等

9、客观因素和个体的性格特点等主观因素,而就业因素对大四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影响尤其显著。建议从社会、学校和大学生自身三方面进行引导和教育,帮助当前主观幸福感比较差的学生提高幸福感,并使主观幸福感比较好的学生继续保持和发展幸福状态。邱林和郑雪(2006)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结构及其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中发现,人格特质是幸福感的重要预测指标。其中外倾能导致较高的幸福感水平,而神经质能导致较低的幸福感水平。杜军等(2007)关于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中发现,不同类型学校、年级、专业的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明显差异,另外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也有一定影响。何树华等(2007)关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心

10、理健康关系的研究中发现,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水平较高,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则均处于中等水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SCL-90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生活满意度和负性情感以及生活满意度的各因子与SCL-90及其各因子也均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主观幸福感水平可作为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预测源,同样心理健康水平也可预测被试者的幸福感水平。周末和巢传宣(2007)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中发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主观幸福感和生活事件均存在性别差异、年级差异、城乡差异。1.3 已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家庭教养方式和幸福感的研究数量繁多,涉及到许多方面。本研究在对家庭教养方式和幸福感的一些相关

11、因素的研究之后,重在探讨主观幸福感与家庭教养方式之间的相关关系。前人也对这方面做过研究,但与本研究存在一定差异。胡洁等人(2002)在对大学生主观总体幸福感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中,探讨了主观幸福感的性别差异和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关系。郭远兵等人(2007)用大学生幸福感影响因素问卷(AFW-US)和父母教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幸福感存在性别差异和城乡差异,大学生幸福感与家庭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相关。本研究采用父母教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S)进行研究,并涉及到父母教养方式和幸福感的性别差异、城乡差异、父母文化程度

12、差异等众多方面。1.4 本研究的意义1.4.1 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生是青年中的重要群体,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转折期,甚至被称为“第三次断乳期”。在此期间,大学生不但要经历生理上的最终成熟,而且要在心理上逐步走向成熟。因此,必须大力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并适时对他们的心理健康进行调试,让他们能够健康成长,达到最终的身心成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主观幸福感水平可作为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预测源,同样心理健康水平也可预测被试者的幸福感水平。由此可见,对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尤为必要。1.4.2 有利于改善父母的教育方式教育问题是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起着极其重要

13、的作用。家庭作为学生生活的第一环境,父母作为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几乎是不可替代的重要教育途径。家庭中的父母关系,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教育方式、榜样作用乃至于一些重大的生活事件都会对青少年心理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可见,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发展与父母教养方式紧密联系,研究父母教养方式有利于向家长提供更多更丰富的教育孩子的经验,改善父母教养方式,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塑造良好人格,也使他们生活更加幸福。2 方法2.1 被试以西南大学186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186份,问卷当场回收,有效问卷170份,总体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1.4%。其中男生95人,女生75人,男生平均年龄21.7岁,女生平均年龄2

14、0.8岁。其中大一15人,大二36人,大三119人。城市89人,农村81人。2.2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父母教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S)。 父母教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是1980年由瑞典Umea大学精神医学系C.Perris等人共同编制用以评价父母教养态度和行为的问卷。国内岳冬梅等人对其进行了修订。量表中父亲教养方式包括“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过度保护”(FF1FF6)6个主因素;母亲教养方式包括“情感温暖、理解”、“过干涉、过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偏爱被试”(MF1MF5)5个主因素

15、。总体幸福感量表(GWBS)是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定的一种定式型测查工具,用来评价受试对幸福的陈述,得分越高,幸福度越高。国内段建华(1996)对其进行了修订,研究表明本量表比其他焦虑和抑郁量表的效能好,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2.3 统计工具 采用SPSS12.0 for windows 统计软件包录入数据并进行数据管理。3 结果分析与讨论3.1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3.1.1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性别差异比较及讨论3.1.1.1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性别差异比较从表1可知,男生和女生在父亲的FF1情感温暖、理解,FF2惩罚、严厉,FF4偏爱被试,FF5拒绝、否认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女生

16、在父亲的FF1情感温暖、理解,FF4偏爱被试因子上显著高于男生;在父亲的FF2惩罚、严厉,FF5拒绝、否认因子上显著低于男生。男生和女生在父亲的FF3过分干涉,FF6过度保护因子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表1 不同性别学生的父亲教养方式 FF1 FF2 FF3 FF4 FF5 FF6男生 M 49.40 18.08 19.43 9.33 9.42 10.32SD 9.62 4.66 4.20 3.06 2.53 2.11女生 M 53.11 16.04 19.43 10.67 8.14 9.99SD 10.11 4.02 4.38 3.83 2.02 2.28F 5.79* 8.76* 3.00 5.

17、21* 12.36* 0.93P 0.017 0.004 0.085 0.024 0.001 0.337*表示在.o5水平上显著,*表示.01在水平上显著;下同。从表2可知,男生和女生在母亲的MF1情感温暖、理解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女生显著高于男生。男生和女生在母亲的其余四个因子(MF2过干涉、过保护,MF3拒绝、否认,MF4惩罚、严厉,MF5偏爱被试)上都没有显著性差异。表2 不同性别学生的母亲教养方式MF1 MF2 MF3 MF4 MF5 男生 M 51.52 33.13 12.39 12.87 9.51SD 9.61 6.33 3.11 4.07 3.08 女生 M 56.27 32.5

18、1 11.77 11.95 10.58SD 9.03 7.25 3.60 3.72 3.89F 10.63* 0.35 1.42 2.29 3.33P 0.001 0.554 0.236 0.132 0.0703.1.1.2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性别差异比较的分析及讨论关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性别差异,许多学者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这可能与研究工具、研对象、样本量的不同有关。从表1和表2可知,父母均给予女生更多的情感温暖和理解,父亲更偏爱女儿,更少惩罚拒绝女儿,给予男生更多惩罚、严厉和否认、拒绝。这与钱铭怡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似。刘建榕的研究中也发现:男生体验到的消极教养方式比女生多。现今父母的思想有

19、了很大改变。传统的观念会使父母认为“养儿防老”,女孩是别人的“人”,没有必要对女儿投资过多和期望过高。但是现在,女孩同样有读书的权利,在学习工作等方面并不比男孩差,以后有了自己的家庭,也具有独立性。赡养父母是每个孩子的责任,并不特别区分为儿子或女儿的责任。尽管一般来说仍是父母与儿子一起生活,但这已经不是一层不变的定律,父母有权选择单独生活或者与某个子女一起生活。有句话说“女儿是父母的贴心袄”,相比儿子而言,女儿更细心,在对父母的关心和生活的照顾上更周到,对父母也更顺从,所以父母给予女孩更多的情感温暖和理解。但父亲的观念中对于男生的期望还是较女生更高,认为男生更应该承担家庭的责任,而女生的负担会

20、较小。母亲则寄予男女同样的期望,也许因为母亲更维护男女平等的观念,希望女孩同男孩一样作为家庭的支柱。3.1.2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父母文化程度差异比较及讨论3.1.2.1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父母文化程度差异比较通过对文化程度(大学或大专、高中或中专、初中和小学)归类,父母亲各自所占的份额如下:父亲:大学或大专42人、高中或中专46人、初中55人、小学21人;母亲:大学或大专25人、高中或中专53人、初中44人、小学42人,有6人未填此项信息。(大学或大专表示为1,高中或中专表示为2,初中表示为3,小学表示为4。)具体结果如表313。表3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父亲文化程度差异(FF1情感温暖

21、、理解)比较文化程度 文化程度 MD SE P值1 2 3.04 2.10 0.1503 4.40* 2.02 0.0304 7.53* 2.61 0.0042 3 1.36 1.96 0.489 4 4.50 2.57 0.0823 4 3.13 2.50 0.212*表示在.o5水平上显著,*表示.01在水平上显著;下同。表4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父亲文化程度差异(FF2惩罚、严厉)比较文化程度 文化程度 MD SE P值 1 2 -0.18 0.97 0.852 3 -0.33 0.93 0.723 4 -2.39* 1.21 0.049 2 3 -0.15 0.91 0.870 4 -

22、2.21 1.19 0.065 3 4 -2.06 1.16 0.077表5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父亲文化程度差异(FF3过分干涉)比较文化程度 文化程度 MD SE P值 1 2 0.40 0.94 0.670 3 0.44 0.90 0.631 4 0.94 1.17 0.426 2 3 0.03 0.88 0.970 4 0.53 1.15 0.644 3 4 0.50 1.12 0.656表6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父亲文化程度差异(FF4偏爱被试)比较文化程度 文化程度 MD SE P值 1 2 1.91* 0.84 0.024 3 2.68* 0.79 0.001 4 0.48 1.

23、00 0.629 2 3 0.76 0.73 0.297 4 -1.43 0.95 0.133 3 4 -2.19* 0.91 0.017表7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父亲文化程度差异(FF5拒绝、否认)比较文化程度 文化程度 MD SE P值 1 2 -0.29 0.52 0.580 3 -0.53 0.50 0.293 4 -0.63 0.65 0.329 2 3 -0.24 0.49 0.626 4 -0.34 0.64 0.590 3 4 -0.11 0.62 0.864表8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父亲文化程度差异(FF6过度保护)比较文化程度 文化程度 MD SE P值 1 2 0.30

24、0.48 0.53 3 0.16 0.46 0.724 4 0.37 0.60 0.538 2 3 -0.14 0.45 0.759 4 0.07 0.58 0.909 3 4 0.20 0.57 0.721表9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母亲文化程度差异(MF1情感温暖、理解)比较文化程度 文化程度 MD SE P值 1 2 5.08* 2.23 0.024 3 4.97* 2.29 0.032 4 9.12* 2.33 0.000 2 3 -0.11 1.87 0.955 4 4.04* 1.92 0.038 3 4 4.14* 2.00 0.040表10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母亲文化程度差异(

25、MF2过干涉、过保护)比较文化程度 文化程度 MD SE P值 1 2 -0.75 1.66 0.652 3 0.48 1.71 0.781 4 1.25 1.74 0.474 2 3 1.23 1.40 0.3824 2.00 1.44 0.166 3 4 0.77 1.49 0.605表11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母亲文化程度差异(MF3拒绝、否认)比较文化程度 文化程度 MD SE P值 1 2 -0.596 0.82 0.470 3 0.27 0.85 0.748 4 -0.05 0.86 0.954 2 3 0.87 0.69 0.211 4 0.55 0.71 0.443 3 4 -

26、0.32 0.74 0.663表12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母亲文化程度差异(MF4惩罚、严厉)比较文化程度 文化程度 MD SE P值 1 2 -0.96 0.94 0.307 3 0.03 0.97 0.977 4 -0.57 0.98 0.567 2 3 0.99 0.79 0.212 4 0.40 0.81 0.625 3 4 -0.59 0.84 0.483表13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母亲文化程度差异(MF5偏爱被试)比较文化程度 文化程度 MD SE P值 1 2 1.63 1.08 0.135 3 2.262* 1.09 0.039 4 2.454* 1.08 0.025 2 3

27、0.63 0.79 0.421 4 0.83 0.78 0.292 3 4 0.19 0.79 0.8083.1.2.2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父母文化程度差异分析及讨论从表3可知大学或大专学历的父亲相比较于初中和小学学历的父亲给予子女更多的情感温暖和理解,差异显著。高中或中专、初中和小学学历父亲对子女的情感温暖和理解均无显著性差异。从表4可知大学或大专学历的父亲相比较于小学学历的父亲给予子女更少的严厉与惩罚,差异显著。其余均无显著性差异。从表6可知大学或大专学历的父亲相比较于高中或中专、初中学历的父亲更偏爱子女,小学学历的父亲较初中学历的父亲更偏爱子女,差异显著。其余无显著性差异。从表5、表7

28、、表8可知,不同文化程度的父亲在过度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和否认上均无显著性差异。从表9可知,母亲受教育程度越高给予子女的情感温暖和理解越多,除了高中和中专学历的母亲与初中学历的母亲给予子女的情感温暖和理解无显著性差异,其余均差异显著。从表13可知,大学或大专学历的母亲相比较于初中和小学学历的母亲更偏爱被试,差异显著。其余均无显著性差异。从表10、表11和表12可知,不同文化程度的母亲在过度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和否认、惩罚和严厉上均无显著性差异。从表3表13可知,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倾向于采用情感温暖与理解的教育方式,也越偏爱子女,父亲给予的严厉惩罚也越少。这与宋红梅等的研究结果不一致。人的受教

29、育程度影响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受教育程度高的父母思想较开放,更能够理解关爱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给孩子创造的是一个平等关爱的家庭氛围。而受教育程度低的家长思想较守旧,认为孩子一定要听从父母的,对待孩子更加严厉,惩罚更多。其实他们也不是不关爱自己的孩子,只是很多时候不会表达,与孩子的沟通交流较少。所以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孩子体验到的温暖理解越多,惩罚越少,家庭氛围越和谐。3.1.3 农村大学生与城市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差异比较及讨论3.1.3.1 农村大学生与城市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差异比较经统计有农村大学生81人,城市大学生89人。其中除去单亲,父亲教育方式填写人数为:农村大学生

30、81人,城市大学生85人;母亲教育方式填写人数为:农村大学生78人,城市大学生89人。FF4父亲偏爱被试一项由于是独生子女,无兄弟姐妹,填写的人数为:农村大学生有80人,城市大学生有52人。MF5母亲偏爱被试一项填写人数为:农村大学生有80人,城市大学生有54人。表14 农村大学生与城市大学生父亲教养方式差异 (X±S)比较因子 农村(N=81) 城市(N=85) F值 P值FF1 49.41±10.23 52.77±10.20 3.85 0.052FF2 18.03±4.77 16.40±4.37 4.56* 0.035FF3 19.21&#

31、177;4.01 18.45±4.56 1.12 0.291FF4 9.36±2.81 10.92±4.29 5.67 * 0.019FF5 9.30 ±2.44 8.37±1.99 6.26 * 0.013FF6 10.29±2.22 10.11±2.28 0.22 0.640*表示在.o5水平上显著,*表示.01在水平上显著;下同。表15 农村大学生与城市大学生母亲教养方式差异 (X±S)比较因子 农村(N=78) 城市(N=89) F值 P值FF1 51.55±9.93 55.53±9.4

32、6 6.00* 0.016FF2 32.64±5.99 32.97±7.76 0.08 0.777FF3 12.31±3.23 12.05±3.54 0.21 0.647FF4 12.78±3.94 12.22±4.00 0.69 0.408FF5 9.50 ±2.97 10.71±4.32 3.20 0.0763.1.3.2 农村大学生与城市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差异分析及讨论从表14可知,城市大学生父亲相比较于农村大学生父亲更偏爱子女,农村大学生父亲相比较与城市大学生父亲对子女的惩罚、严厉与拒绝、否认更多,差异显著

33、。其余因子均无显著性差异。从表15可知,城市大学生母亲相比较于农村大学生母亲给予子女的情感温暖和理解更多,有显著性差异,其余因子差异不显著。该研究结果与张文新的研究在父亲方面较为一致,城市青少年的父亲对孩子有更多的情感理解与温暖;但在母亲方面不同,他的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母亲与农村母亲在对孩子的情感温暖与理解方面没有差异,但对孩子的干涉、保护、否认拒绝、惩罚严厉更多。与赵冬梅、山口裕幸(2004)的研究结果也不一致,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来自城市的学生比农村的学生感受到更多的父亲的过度干涉和母亲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这也许是取样问题造成的,不同省份的文化发展程度不同,特别是农村的思想观念差别较大,所

34、以结果有一定差异。在幼儿教育方式上,城市父母大多数采取以“孩子”为中心的教养方式,而农村父母则大多数采取以“成人”为中心的教养方式。3.2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3.2.1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分数较高,平均分数为77.89分,标准差为11.09,总体呈正态分布。被试的分数主要集中在70到79分这个分数段,占到总人数的34.7%。分数低于59分的有6人,占到4.5%,高于100分的有4人,占到2.4%。最低为44分,最高有104分,最低和最高分之间的差距比较大,超过了好几个标准差。表16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分数比例 x<59 60<x<69 70<x&

35、lt;79 80<x<99 90<x<99 100<xN 6 33 59 44 24 4比率(%) 3.5 19.4 34.7 25.9 14.1 2.43.2.2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性别差异比较及分析从表17可见,在主观幸福感方面,男生和女生没有显著差别。这一结果与郑雪等人所得到的结果一致。周翠金对贵州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也支持这一结果。一般而言人们认为女性比男性具有更多的主观幸福感和满足感(Eagly,1987;Wendy& Nancy,1990)。苗元江、余嘉元(2005)的研究中也发现女性比男性具有更多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他们认为这是由于男女性社会

36、角色不同造成的,因为女性从事情绪表达的工作(如护士、教师等),而男性则很少强调情绪表达。本研究并没有发现这种不同,这一结果并不矛盾。由于近几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人们思想的大发展,人们的观念在不断转变,提倡人人平等,原有的各种性别差异也因此逐渐缩小。所以性别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如此小也不足为怪。表17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性别差异比较男生(N=95) 女生(N=75) F P 76.83±11.31 79.24±10.72 1.99 0.1603.2.3 农村大学生与城市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差异比较及分析从表18可知,城市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显著高

37、于农村大学生。这与周翠金(2005)的研究结果一致。也许由于城市的大学生本生居住于城市,习惯城市的生活,而农村的大学生则不易适应城市生活方式。而且就家庭条件来说,城市大学生经济上更为无忧无虑,可以更多地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农村大学生则需要更多地考虑家庭因素,经济上也较为节省,并不是想要什么就可以得到。所以城市大学生较农村大学生更幸福。 表18 农村大学生与城市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差异比较农村(N=81) 城市(N=89) F P 75.76±11.33 80.00±10.54 5.50* 0.020*表示在.o5水平上显著,*表示.01在水平上显著。3.3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其

38、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3.3.1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其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从表19可知,大学生总体幸福感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FF1)高度正相关,与父亲的惩罚、严厉因子(FF2),过分干涉因子(FF3),拒绝、否认因子(FF5),过度保护因子(FF6)高度负相关,与偏爱被试因子(FF4)相关不显著。表19 父亲教养方式与总体幸福感的相关分析FF1 FF2 FF3 FF4 FF5 FF6r 0.361* -0.292* -0.195* 0.054 -0.359* -0.229*p 0.000 0.000 0.012 0.526 0.000 0.003*表示在.o5水平上显著,*表示.01在水平上显著;下同。从表20可知,总体幸福感与父母教养方式中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MF1)高度正相关,与母亲的拒绝否认因子(MF3)和惩罚、严厉因子(MF4)高度负相关,与过干涉、过保护因子(MF2)和偏爱被试因子(M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