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昌市石漠化现状及综合治理对策_第1页
乐昌市石漠化现状及综合治理对策_第2页
乐昌市石漠化现状及综合治理对策_第3页
乐昌市石漠化现状及综合治理对策_第4页
乐昌市石漠化现状及综合治理对策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乐昌市石漠化现状及综合治理对策    郑全胜摘要:乐昌市是广东省7个石灰岩县(市)中石漠化面积最大、石漠化程度最高的县级行政区之一。由于石漠化地区人口压力大,农民为了生存乱垦乱伐,导致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及农民生活日益贫困。对石漠化地区实行封山育林、人工造林、退耕还林、扶贫项目建设、农村能源及水利水保设施建设等综合治理措施,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及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关键词:石漠化岩溶地区治理措施植被恢复1乐昌概况乐昌市地处广东省最北端,位于东经112°31113°34和北纬24°3725°31之间,韶关市

2、西北部,东邻仁化县,南连曲江和乳源县,西部和北部与湖南省接壤,素有“广东北大门”之称。2乐昌石漠化现状乐昌市是广东省7个石灰岩县(市)中石漠化面积最大、石漠化程度最高的县级行政区之一,是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确定的在“十一五”期间进行综合治理的100个试点县之一。乐昌石漠化地区属于峰林平原型石漠化类型,岩溶地区主要分布在乐昌的西北部,集中在沙坪、秀水、梅花、云岩、庆云、白石、黄圃、坪石等8个乡镇。全市岩溶面积达79662.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为32.9;其中石漠化土地面积26758.9公顷,占岩溶面积比例的33.6;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47719.3公顷,占岩溶面积比例的59.9。石漠化土地

3、中,极度石漠化面积23.7公顷,强度石漠化面积5646.2公顷,中度石漠化面积11496.4公顷,轻度石漠化面积9592.6公顷。注:数据来源于2003年广东省石漠化调查3石漠化地区存在的问题乐昌石漠化地区土壤瘠薄,植被覆盖率低,坡耕地的大量开垦等因素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形成石漠化。因此,乐昌石漠化地区的石漠化趋势依然严重。3.1人为因素3.1.1火烧:部分石山植被受森林火灾危害,林地覆盖率明显降低,在久雨或暴雨侵蚀下,斜坡陡坡土体或表层松散土壤大量流失,致使基岩大面积裸露,形成石漠化。据监测显示,因火烧致使的石漠化面积达27.0平方千米,占全市石漠化面积的10.1。3.1.2不适当的经营方式:在

4、经济开发和项目建设中,往往只从部门、地方的短期行为和经济利益出发,对区域植被的恢复和生态重建认识不够,对土地进行掠夺性开发、索取,加剧了土地石漠化。3.1.3人口压力:岩溶地区部分区域人口多,耕地少,生活压力迫使人类活动向山地转移,坡耕地所占的比例很大,且烧山耕种活动明显。破耕地极易造成水土流失,石漠化地区土壤薄,水土流失一段时间石灰岩就裸露出来形成石漠化。3.1.4经济因素:岩溶地区地处山区,经济贫困、科技文化落后,加上石漠化治理涉及面广,在经济条件、群众基础、造林技术等方面,都比在非石漠化地区林业建设困难得多。特别是石漠化治理的投入不足,缺乏稳定的投资渠道,已成为制约治理的主要因素。3.1

5、.5思想觉悟因素:由于石漠化地区地处偏僻,农民文化素质不高,缺乏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加上当地政府对石漠化治理的宣传工作还不到位,群众治理石漠化的积极性还不高,群众对植树造林、绿化石山的意识不强,石漠化治理还未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局面。3.2旱涝灾害频繁石漠化导致山地涵养水源功能下降,当地旱涝灾害频发,2002年至2006年乐昌市先后发生了两次百年一遇和超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灾情十分严重,损失极为惨重。由于其特殊的地形地貌和石灰岩的特性,生态问题尤其突出。水土流失加重,土地的承载能力和抗灾能力降低,区域生态环境恶化,干旱、洪水、地质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加大,无雨就旱,遇暴雨就成灾,给当地人民的生产

6、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危害。3.3冰冻雪灾的影响2008年1月底的持续冰冻雪灾给广东省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及严重的生态灾害,乐昌是广东最北及地势最高的地方,同时也是受灾最严重的县市之一。据初步的调查,乐昌林业受灾面积84206.7公顷,占全市林业用地的45.8。石漠化地区所在的乡镇都位于乐昌的西北,地势较高,林业雪灾情况是全市最严重的地区,95以上的乔木林地严重受损,使近20年的封山育林成果毁于一旦,雪灾使本来生态状况比较恶劣的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状况雪上加霜。4石漠化治理的对策4.1植被恢复建设植被恢复是石漠化综合治理的首要目标,只有石漠化地区的山地全部覆盖了森林植被,石漠化的危害才能逐步减

7、轻。4.1.1封山育林封山育林对象:石漠化山地内有乔木树种或灌木树种分布,有望培育成乔木型、乔灌型或灌木型植被类型的林地,以及不适于人工造林的高山、陡坡、基岩裸露度大干60的林地。封山育林措施:设立封山育林的管护机构、制定管护制度(或乡规民约),落实管护人员(成立30人的护林队),建立管护设施;设立封山育林的标志、标牌等。4.1.2人工造林人工造林条件:石漠化山地内基岩裸露度小于70、土壤厚度不小于40cm、适宜造林或改造的林地。造林措施: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选取适应性强、生长较快的优良乡土树种上山:最大限度地利用造林地现有植被,禁止砍山、全面炼山等措施毁坏原有植被、见缝插针、局部整地

8、;应用容器苗造林、抗旱保水剂等提高造林成活率;采用乔灌草结合原则,尽早恢复植被。4.2护林队伍建设由于部分当地政府和农民的保护现有植被的意识不强,农民烧荒行为经常引起火灾。火灾使石漠化地区的植被遭受灭顶之灾,一场大火把仅有的一点植被化为灰烬,因此,护林队伍的建设是石漠化地区林业建设的重中之重。石漠化地区不仅要植树造林、而且要养林、护林。护林队伍的职责不仅是防止乱砍乱伐等破坏林地的行为,而且要严防火灾。4.3农村能源设施建设据有关方面测算,建座沼气池,每年可节材2000公斤,按每公顷林地每年生长7500公斤计算,相当于每年封育了0.27公顷林地。因此,石漠化地区要大力发展沼气池、节柴灶、太阳能以

9、及小水电的建设,减少农民对林地植被的依赖。加强农村能源建设,改善农村能源结构,可节省薪材消耗,有效地保护石漠化山体植被,对于巩固石漠化治理成果至关重要。4.4农村水利水保设施建设为了改善岩溶地区农村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规划建设一定的小型水利水保设施。发展以投资少、见效快的小型微型水利水保工程,合理布设各类拦、蓄、积、灌、排工程等设施,努力提高有效灌溉面积,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形成多功能的防治体系。4.5循环生态经济产业工程建设在人均耕地少、生态条件较为恶劣的乡村,以一个自然村为单位,以集体个人的形式种一片果、建一个场、修一座沼气池的工程,发挥最大的生态经济效益。4.6扶贫项目建设贫困是石漠化综合治理的瓶颈,因此当地政府要大力发展扶贫项目的建设,扶贫项目要在结合岩溶地区土壤气候条件下,充分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提高农作物种植技术,推广灌溉保水节水技术,种植经济效益高的经济作物、大力发展养殖业等一系列措施。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