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上册关于小数点移动教案数学小数点移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能依据这一变化规律,比较熟练地判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2、经历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体会观察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3、感受数学知识中的逻辑之美,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学习数学的情感。重点难点: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教法学法:1、教法:情境激趣,引导探究。2、学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生成问题激兴导入1、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师:知道这节课我们要研究哪部分内容吗?师:你看了这个题目,大
2、家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向哪移?变化?)师:带着问题学习会让我们的学习过程更清晰,学习目的更明确。相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解决心中疑惑。(设计意图:“学贵有疑,利用小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自主发问。这些“问题”来自于学生本身的思考,也就是他们急于探究新知的动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和探索中去。 )2、出示孙悟空打小妖的情境动画,将情境中的数据列出,感知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及小数大小变化。师:课前老师通过和同学们交流知道同学们都爱看西游记,这天师徒四人正行走在西去取经的路上,突然杀出一个妖怪,想不想看当时是什么情况 ?( 放动画片 )(设计意图:孩子好动,
3、喜欢动画,这一环节设计能有效地把学生的精神集中起来,并通过动画,让学生初步感知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为探索有什么变化规律作好准备,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我要探索”的冲动。)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从情境中提取数据让学生填空0.009 米=(9) 毫米0.09 米=(90) 毫米0.9 米=(900) 毫米9 米=(9000) 毫米1、推导右移规律。引导学生借助整数部分,从上往下观察(1) 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小数大小有什么变化 ?(小组讨论交流 )总结出: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 倍。分别把 3 式与 1 式、4 式与 1 式作比较再研究提出的问题。生讨论。整理
4、并总结出右移规律: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 10 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 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2) 抢答填空题。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 (10) 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 (100) 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 (1000) 倍。(3) 拓展:利用这个规律说出小数点向右移动四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 10000倍。2、推导左移规律。(1) 猜测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会变大,猜一猜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有什么变化 ?共同验证整体观察: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越变越小。(
5、2) 引导学生借助整数部分,从下往上观察小组讨论交流: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小数大小有什么变化 ?(全班交流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数学语言讲究精确,师强调缩小到原数的)分别把 2 式与 4 式、1 式与 4 式作比较研究提出的问题。同桌讨论交流。全班交流。整理并总结出左移规律: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3) 抢答填空题。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4)
6、 拓展:利用这个规律说出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一节课的关键环节。教师有目的地进行引导、提问,把“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与“小数大小的变化”联系起来,学生尝到了探索成功的喜悦。在紧张愉快的教学中,突破了这节课的难点。 )3、记忆规律。(1) 用最短的时间记忆规律(2) 和同学们分享记忆小窍门。(3) 、一起总结小数点歌谣小数点,真调皮,右移一( 位) 二(位) 三( 位)扩大十 (10 倍) 、百(100 倍)、千(1000 倍); 左移一 (位) 二(位)三(位) 缩小十 () 、百() 、千() (4
7、) 选择性地提问规律。4、解答课始提出的疑问。我们课始的疑问有答案了吗?擦掉问号改成感叹号。质疑:小数点无论是向左移动还是向右移动,位数不够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办 ?用数字“ 0”补齐。三、巩固应用内化新知1、帮助师徒四人闯过数学王国的关卡。2、帮助小猪快餐店解决困难。快餐店价格中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让价位变低。(设计意图:多层次练习,是加强对新规律的巩固和运用,达到活学活用,并有意识地让学生有形象方法记住小数点向右移,原数变大,小数点向左移,原数变小,加强记忆效果,并利用所学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思维习惯)数学小数
8、点移动教案二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6163 页内容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一组数的比较,观察各数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发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并应用这一规律计算有关的乘、除法。2. 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观察、归纳、概括等数学活动,发展数学思维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知识迁移和推理能力。三、重点难点:重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应探索及掌握。难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理解及灵活应用。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挂图(小数点移动 )四、教学过程(一) 复习准备1、提问。 (1)
9、把 5 米分别扩大 10 倍、100 倍、1000倍,各是多少米?(2) 把 5000 厘米分别缩小 10 倍、100 倍、1000倍,各是多少厘米?2、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0.0040.40.04(二) 导入新课1. 师: 出示小黑板 下面是四年级三位同学的身高纪录。请大家看一看,这些数据对不对?(小明 14.5 米,小红 1.38 米,小李 0.14 米)2. 师:你们笑什么呀 ?生:小明的身高不对。 14.5 米太高了。生: 用手比 小李 0.14 米也不对, 0.14 米只有这么高师:两个错的数据错在哪里?小数点写错了位置。师:是啊,在小数点的末尾添上0 或者去掉 0 不改变小数的大
10、小,但是小数点的位置移动直接引起小数的大小发生变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数点移动的知识。板书课题:小数点移动 (三) 探究规律1、出示情景出示(例 5 教学挂图 ):教师便叙述边板书0.009 米-0.9米0.9 米-9米 同学们都看过西游记吧,齐天大圣孙悟空的“金箍棒”平时放在耳朵里,长只有0.009 米,遇到妖怪的时候,才亮出来,由小变大, 0.009 米、0.09 米、0.9 米、9 米、90 米师:观察这组数和金箍棒的变化,你有什么发现?(从上往下观察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 ?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吗 ?从下往上观察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 ?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小结:看来小数点向后移动,原来
11、的数就扩大; 小数点向左移动,原来的数就缩小。板书:右移扩左移缩2、合作探究(1) 提问:从上往下观察它们都是把小数点向右移动,却得到了三个不同的数,对吗 ?看来小数点移动的位数不一样,原数大小的变化也就不一样。数的大小的变化既与小数点移动的方向有关,还与小数点移动位数的多少有关。(2) 合作探究: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 ?我们来继续深入研究。各组有这样一张表格和一张小数数位表,请你们小组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进行研究。先吧空白处填写完整,再观察小数点移动的位数与原来小数的大小变化。小数点可以向左移动,也可以向右移动。方法 1:表格小数点移动的位数() 米=() 毫米小数的大小变化从() 往() 观察
12、小数点向 () 移动移动() 位() 米=() 毫米移动() 位() 米=() 毫米移动() 位() 米=() 毫米方法 2:( 学具中的数位表 )(3) 交流汇报谁来说一说,你们是选择哪种方法研究的?你们发现了什么 ?能概括地说一说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吗? 指名学生对照板书说明小数向右移动引起小数扩大的规律悟空打完妖怪,金箍棒要放回去了,谁来说一说这个时候金箍棒怎么变的 ?( 从下到上观察 )(四) 实际应用1. 明确数的变化的方法我们大家研究得出这个规律有什么作用呢?1. 如果要吧一个小数扩大10 倍、100 倍、1000倍可以怎么办?如果要缩小为 1/10、1/100、1/1000呢 ?2
13、. 集体交流根据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如果要吧一个数扩大到它的10 倍、100 倍、1000 倍,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就行了。要把一个数缩小到它的1/10、1/100、1/1000 ,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3. 强化去 0、添 0 的问题出示例 6、7 把 0.01 扩大到它的 10 倍、100 倍、1000 倍,各是多少?把 1 缩小到它的 1/10、1/100、1/1000,各是多少 ?遇到位数不够怎么解决 ?小数点向左移动时,如果整数数位不够则要在数的左边用“0”补足。整百、整千的数,小数点向左移动后,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4. 填空:把 2.3 的小数
14、点向右移动一位,就() 到原数 () 倍。把 0.375 扩大到原数 100 倍,小数点向 () 移动() 位。把 0.73 的小数点向 () 移动() 位,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0。把 30 的小数点向 () 移动() 位,原数变成 0.003 。5. 把 1.8 改写成下面各数,它的大小有什么变化?0.0181800.00181.80(五) 总结本节知识,畅谈收获。附:板书设计小数点移动0.009 米0.09 米0.9 米9 米0.009 米=9 毫米0.09 米=90毫米0.9 米=900毫米9 米=9000毫米数学小数点移动教案三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四年级第二学期第四
15、单元的内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是学习小数乘法和除法的基础,也是进行单位换算的重要手段。它是小数的另一性质,它与前面所学的小数性质不同,主要是研究小数点移动如何改变小数的大小,是学习小数知识的重要内容。为了突破难点,我选择了金箍棒的变化这一情境展开教学,有助于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思考和理解问题。同时以完整的、学生熟悉的、又非常感兴趣的情境贯穿整节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自主探究规律、发现规律,更重要的是应用规律解决问题,因为这一变化规律不仅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根据,也是单位名称换算的重要基础。学情分析: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一
16、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的有关知识,特别是十进制计数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等知识之后学习的,所以学生对于小数的大小是有认识的。学生能发现小数点移动后,蕴含什么规律,学生还不清楚,还不能把小数点移动和小数的大小变化规律建立联系。因此,我在设计时,用的是金箍棒变化的情境,借助长度来让学生形象地理解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规律; 能应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进行计算。2、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掌握新知。3、初步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教学重点:探索并归纳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比较熟练地判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变化
17、,引起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教学难点:发现并归纳变化规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 圆形磁铁等。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自主建构。(1) 出示例 5:师:同学们喜欢看连环画吗?( 喜欢)、大家请看:这是西游记里的故事,谁愿意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生讲:一只小妖手持大锤对孙悟空说:猴头,交出唐僧!孙悟空说:休想,看我金箍棒! 他边说边从耳洞里掏出金箍棒,长0.009 米。孙悟空说:变 ! 他边说边把金箍棒抛向空中,金箍棒变成0.09 米。小妖看得目瞪口呆。孙悟空又说:变 ! 金箍棒又变成了 0.9 米。小妖惊呆了。孙悟空再大声一吼:看棒! 金箍棒变成了 9 米长。小妖还来不及反映,“哇! ”
18、的一声,就被金箍棒 _)这里有一组数据显示金箍棒变长的过程,谁发现了?师板:(0.009 米,0.09 米,0.9 米,9 米,)观察这组数据,看看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数字相同、位数不同 , 大小不同、小数点的位置不同 )说的不错,这主要因为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了,小数的大小也发生了变化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其中的规律。师板:小数点移动 (齐读)二、小组合作,发现总结小数大小变化规律。我们接着来研究,师问: 0.009 米的金箍棒能打死妖怪吗?你能比划 0.009 米的长度吗 ?为了更清楚的知道这些小数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们把这些小数换算成整数,用毫米来表示。师板:0.009 米
19、=9毫米0.09 米=90毫米0.9 米=900毫米9 米=9000毫米请同学们从上往下观察这组数,等号右边的数有什么变化,等号左边的数,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原来的数怎样?自己思考一下,然后五人一小组根据大屏幕的提示进行合作,组长主持,记录员做好记录。出示大屏幕 ; 快乐合作:从上往下看,以第1 式为标准,第 2、3、4 式分别同第 1 式比较,等号右边的数有什么变化,等号左边的数,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原来的数怎样 ?(2) 小组讨论(3) 小组交流汇报小组一: (以第 1 式为标准,第 2 式同第 1 式比较, 0.009 米变为 0.09 米,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等号右边的
20、9 毫米变为 90 毫米,扩大到原数的 10 倍-)能概括地说一说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吗?小结: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 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3、拓展延伸,小组合作(1) 猜想师:刚才我们研究了小数点向右移动会引起小数扩大的规律,那么小数点向左移动,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小数会缩小 )我们一起来验证。(2) 验证猜想讨论:从下往上看,以第4 式为标准,第 3、2、1 式分别同第 4 式比较,等号右边的数有什么变化,等号左边的数,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原来的数怎样 ?(3) 小组合作(4)
21、小组汇报交流小组 1( 以第 4 式为标准,第 3 式同第 4 式比较, 9 米变为 0.9 米,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等号右边的9000毫米变为 900毫米,缩小到原数的 1/10-)小结: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 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 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0; 。齐声读规律把书打开到 61 页,完善书下面的内容。为了方便我们记忆,老师把它编成儿歌,大家请看。(5) 出示四句歌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谈话:刚才咱们班同学发现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现在能有信心用规律解决碰见的数学问题吗?咱们来个小比
22、赛,谁最棒 !1、把下面的小数点移到位数字的左边后填空(1)36.8变为(), 小数缩小到原数的 () 。(2)5.41变为(), 小数缩小到原数的 () 。(3)128.6变为(), 小数缩小到原数的 () 。2、判断(1) 把 5.6 扩大它的 10 倍是 560。()(2) 把 1.502 的小数点去掉 , 它的值就缩小 10。()(3) 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 。()3、选择(1) 把 5.08 的小数点去掉,这个数就() 。a、扩大到原数的10 倍 b、缩小到原数的c、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d、缩小到原数的(2) 把的一位数先扩大10 倍,再把小数点
23、向右移动两位后是() 。a、9b、0.9c、900d 、9000(3) 把 0.717 的小数点去掉后 , 再向左移动三位 , 这个数与 0.717比较() 。a、缩小到原数的b、扩大到原数的 1000 倍 c、相等4、思考题:把一个数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两位,再向左移动一位得4.02, 原来的小数是 () 。四、总结本节知识,畅谈收获。五、布置作业。小学数学教学教案 : 三年级上册 ( 末尾有 0 的乘法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 : 三年级上册 ( 末尾有 0 的乘法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经历探索乘数末尾有0 的乘法简便算法的过程,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能力目标:在具体情境中
24、合理地运用口算、笔算和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3、情感目标:在与他人的讨论交流中,培养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树立学习的信心。教学重点:探索乘数末尾有0 的乘法的简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笔算。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在乘法这一单元里,我们已经学习了(1)口算。哪类题目可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2)笔算。哪类题目要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这里的两位数我们指的是一般的情况,不包括整十数(3)估算。估算的时候我们一般把两位数看成是很接近它的整十数来估算的。估算允许存在一定的误差。2、关于乘法,我们这一课要学什么,有谁知道吗?板书课题:末尾有0 的乘法二、学习探究:1、其实末尾有 0
25、 的乘法也就是我们前面口算中出现的那类题,所不同的是,以前是口算,今天要笔算。(1)、谈话:今天我们仍然到奶牛场去参观,看看奶牛场一天能生产多少牛奶。(出示主题图)(2)、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3)、在交流中提出问题:今天挤的牛奶有多少千克?让学生说出算式后板书: 25302、学生用已有的笔算知识列出竖式计算交流:板书: 30 或 252530150006075750750观察两个竖式,说说你有什么想法?3、注意看老师的竖式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板书:2530750问:这个竖式和刚才的竖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0 没有和什么数位对齐)猜: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在算的时
26、候先不要考虑它)遮去 0,现在的竖式变成几乘几?(25 乘 3)一起来算一算: 75。好了吗?(没有,还要添上0,得数是 750)把这个竖式和刚才的竖式比一比,你更喜欢哪个竖式?为什么?说说这种简便竖式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指出:它其实和口算差不多,先不看0,最后添 0。4、即时训练。想想做做 1。独立计算,指名板演,学生计算时,注意提醒学生积的末尾0 的处理。说说做这样的两位数乘整十数怎样算简便?5、学这个简便写法有什么用呢?大家来看这道题: 3804500这是一道三位数乘四位数,你能不能用新学的办法来计算?随学生回答并板书,结合板书指出:先不看0,所以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是两位数乘两位数,这
27、样就会了,不过最后还要加上3 个 0。看来学了乘数末尾有0 的简便算法我们可以用它来解决一些更难的计算。三、巩固练习:1、想想做做 3问:题目要的是什么?你怎样比较第一组中的两道题?你能想到什么?在小组里说说怎样比较第二组、第三组的两道题。2、想想做做 4看图说说图意,再列式计算,说说是怎样列式的,又该怎样进行估算。提醒学生用约等号连接估算结果。3、想想做做 5出示场景图,让学生说说收集到哪些信息,独立计算后,再指名说说算式,如果学生独立计算有困难,教师重点提问:20 人正好租 4条船能推算出什么?4、想想做做 6学生独立阅读题目后,先观察平面图,找到方向标,确定图中的方向,再明确题目要求解决
28、的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四、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何收获?五、作业:想想做做2教材分析:这部分教材教学乘数末尾有0 的乘法的简便笔算方法 , 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和估算以及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的基础上教学的 .例题先让学生按照竖式的一般算法以及口算方法算出结果, 然后介绍简便的笔算方法 , 这样安排可以减少计算的错误, 并使学生产生学习笔算简便方法的需求.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黄河之水天上来教案及说课稿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黄河之水天上来教案教材分析这篇文章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了黄河磅礴的气势,壮丽的景观以及对两岸的恩泽。在抒发对黄河之爱的同时,还警醒人们要爱惜黄河,保护
29、自然生态环境。教学目标:了解黄河的自然情况,感受黄河的美丽景观。激发学生对黄河的热爱,进而保护自然生态平衡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以朗读感受黄河的雄伟壮丽,体会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教学难点:用空间与时间顺序来介绍事物的方法。学写解说词。教学构想: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了解课文的结构层次。要引导学生感受拟人句比喻句的作用应该把爱国情思迁移到环保进而引入亮点教学:教育爱护母亲河,关注生存环境。教学准备:黄河及其环境的资料教学时间:1 课时学生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知道黄河吗?请交流黄河的资料。黄河,中国第二大河,是闻名世界的万里巨川。中国古代的山海经禹贡和水经
30、注等书,皆称之为“河”。河水经黄土高原,遂成 *,故得名“黄河”。黄河全长 5464 千米。从源头的涓涓细流,沿途汇集了40 多条主要支流和成千上万条溪川,形成每年平均约480亿立方米水量的滚滚洪流,一泻千里。他源出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由此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 9 个省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其间,有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有风光绮丽的崇山峻岭,有广阔无垠的肥土沃壤,有雄浑粗犷的黄土高原,有一马平川的关中平原,有历史悠久的三大文明古都,有丰富的物产和地下宝藏。整个黄河流域,生息着1.1亿各族儿女。2、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黄河之水天上来。板
31、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初读课文,交流字词。汩汩 g北麓 l 湍急 tu n 穿梭 su塑造 s枢纽 sh气势磅礴pngb 沟壑 h步履 l 积淀 di n 清澈 ch繁衍 yn2、再读课文,交流探究:(1) 你认为本文哪一部分最精彩,为什么?(2) 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黄河的?(3) 面对黄河目前的状况,你有什么感想?(4) 本文运用了大量的修辞,你能找出并说出它的作用吗?(5) 交流学习本文的感受。 ( 本文由黄河的源头开始,分上游、中游、下游三段,全面介绍了黄河。)三、课外活动1、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黄河的诗词,与同学们交流一下。3、随着黄河输入下游的泥沙不断增多,在下游的一些城市已经
32、出现了“地上悬河”现象,如河南省开封市。针对这种日益严重的情况,请你查找有关资料,帮助解决这一问题。作业设计写一篇关于黄河问题的调查报告板书设计:发源黄河之水天上来重要性危机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黄河之水天上来说课稿一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所要展示的内容选自教科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1课黄河之水天上来。这是在学生充分预习基础之上进行的一节展示课。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说说教学构想。一、教材说明与学情分析本册教材具有特殊性,它是学生从小学向初中学习的过渡教材,除了注重整合性,又特别强调小学与初中知识的衔接。本教材每单元设的主题突出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真正做到了“全面提高
33、学生的语文素养。”本课是拓展阅读课文,一篇介绍“黄河母亲河”的文章,对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理解能力、感受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 品读课文体会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作者对母亲河的感受。(2) 学习作者多角度细致传神描写景物的方法。(3)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热爱伟大祖国的情感。重点是读中感悟。难点则是体会作者多角度多视点的观察、感受和描写黄河。三、教法学法及教学手段教与学是一种交互主体性的伙伴关系, 所以本课中,我主要是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法学习,使学生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和展示者。学生通过查找各种资料、以说古诗、讲故事等形式拓宽学
34、习的范围,在体验中加深感受、加深理解。四、教学流程按照我校“问题导学、互动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操作。根据学科和课型的特点我把六个环节合并为四个环节灵活运用,这样有助于突出展示课的特色。第一步情景导入,目标定向。以李白的将进酒引入新课。接下来让学生读学习目标。这一环节通过目标定向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明白本节课学什么,怎么学,达到怎样的学习效果。第二步提纲引领,自主学习。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后,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小组合作学习,通过组内交流思考等方式自主学习。然后出示学习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群学对学,创设一种和谐友爱、民主合作的氛围,从而推进教学。第三步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学生
35、自学后让他们自由汇报,畅所欲言环节是对学生预习情况的一次考查,学生通过读,说等形式体会黄河的磅礴气势,进而畅想黄河,最后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展示来介绍自己认识的黄河。本环节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树立自信心大有益处。第四步回扣目标,总结反思。该环节是学生对本节课学习情况的全面回顾,畅谈收获与感受,从而体会到成功的愉悦。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黄河之水天上来说课稿二我所要说课的内容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四课黄河之水天上来。我将从教材、学生、教学背景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设计、教学效果预测几方面来进行说课。一、说教材1、教材总体地位及教材在本
36、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教学目标本册教材具有特殊性,它是学生从小学向初中学习的过渡教材,除了注重整合性,又特别强调小学与初中知识的衔接。本教材每单元设的主题突出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真正做到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课是一篇拓展阅读课文,一篇介绍“黄河母亲河”的文章,对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理解能力、感受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前几课长江之歌、三峡之秋、古诗二首的基础上,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了母亲河,感受到母亲河的雄壮、伟大,从而产生热爱母亲河的情感,增强保护母亲河的意识,深化了本单元的主题,使学生受到了教育。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通过“长江”和“黄河”为主题的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37、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作者情感,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学习按照一定顺序去描写景物的方法。2、教材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56 学段的学生在阅读中能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最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评价、欣赏和创新能力,在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教材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知识与能力:知识了解认识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黄河的 ?学习这种写法。能力:联系文中内容,优美句子,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感
38、受、表现、评价和想象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文章对黄河的介绍,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黄河、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发学生保护母亲河、保护环境的意识。我将本课重点确立为在认识黄河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有侧重地介绍黄河的方法。难点在于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景物,结合教材本体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语文素养。二、说学生新的教育理念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将无法顺利进行,学生的学习需要就是我们的教学需要。我们现在提倡研究性学习,构建学生的知识,语文学习的意义在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联系个人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得到一些感
39、悟和发现,生成新知识和情感,这才是大的语文观,不是局限于书本,而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所以在本课中,我更多的是运用了一种学生自主去合作、探究地生成知识的方法。三、教学背景分析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它牵动着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所以学习本课是非常必要的,让学生热爱黄河,热爱家园。教室、教具、师生关系及学生的学习状态等,都属于教学环境,为了使离黄河较遥远的学生真切地感受它的魅力,我将采用大量的图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给学生,给学生创设一种和谐、慈爱、民主、合作的氛围,从而推进教学。四、说教学策略本节教学中,我主要是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法学习,通过交流
40、、讨论得出问题的答案。每一名学生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师要充分地利用这一点。教与学是一种交互主体性的伙伴关系,教师和学生彼此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认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和看法,实现教学相长。我运用启发、讨论、开展多种活动等方法进行教学。结合初一学生特点,将本课的一些内容的直接学习变成由学生自己来做导游,向同学们介绍、讲解,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查找各种资料、说古诗、讲故事等拓宽学习的范围,提高能力,在体验中加深感受、理解。五、说教学设计本节课我从三个维度方面进行教学设计。具体过程如下:讲大禹治水的故事引出本课主题黄河诗词畅所欲言思考探究我来做导游我的视角日积
41、月累语言小知识不废江河万古流行动起来 (十一) 布置作业本节课开头我给学生讲大禹治水的故事,既引发学生兴趣,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一下子进入状态。然后我向学生提问:“大家知道大禹当年治的是什么水吗?”由此引出本文所描写的对象黄河。然后给学生看一组黄河图片,简单介绍黄河的重要,自然进入新课。学生展示他们收集的有关黄河的诗词,这一环节既培养了学生的收集信息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交流能力,同时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更将本文标题“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出处引出来。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做出了努力。畅所欲言环节是对学生预习情况的一次考查,让学生来介绍自己认识的黄河,给大家一个粗线条
42、的大略印象,本环节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有这种表现自己的*,我们要多给学生这样的机会,让他们去体验成功的快感。这种感受是任何一种夸奖都无法得到的,它对提高学生能力,树立自信心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一系列的铺垫之后,开始了我们本节课的重要环节思考探究。先让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然后学生合作学习,找出黄河的特点,懂得它的地位、重要性。对黄河有一个整体印象。接下来学生默读剩下的部分,小组合作探究:本文按什么顺序来写黄河的?这是本课学习的一个重点。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求的研究性学习、发现学习,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然后进行知识整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合作能力。如果只是依照课文来一一对黄河的各部分进行介绍,那对于刚上初一的学生来说,太枯燥乏味了,所以我变换了方式,让每小组选出一位同学来为大家介绍一处景观,让她们以导游的身份一一解说,学生很容易地明白了写作的顺序(源头上游中游下游入海口 )。这样活动就生动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学生在解说中充分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表演能力,加上图片的演示,学生会觉得身临其境,对黄河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每一处的景点仿佛都在亲身游历。在活动中,情感体验中形成直观的认识,符合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网络安全行业SDGs目标实施策略研究报告
- 私人租车给公司合同范本
- 香港签署cepa协议书
- 特殊发热膜销售合同范本
- 签股权协议在哪签订合同
- 电厂设备装卸合同协议书
- 机关食堂供货合同协议书
- 父子房屋公证合同协议书
- 物流运输合作合同协议书
- 节电设备安装协议书模板
- 光伏项目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新苏教版3三年级数学上册(表格式)教案【全册】
- 工会集体协商合同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资源与运营管理》机考终结性2套真题题库及答案12
- 沉降观测示意图-沉降观测记录表
- 免疫治疗笔记
- 通讯员新闻写作培训
-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测试题-(2)可编辑
- 低压电工作业复审培训
- JTG D70-2-2014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第二册 交通工程与附属设施
- 体位性低血压的康复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