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片钳技术在心律失常研究中的应用动物生理学_第1页
膜片钳技术在心律失常研究中的应用动物生理学_第2页
膜片钳技术在心律失常研究中的应用动物生理学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膜片钳技术在室性心律失常研究方面的功能生命科学学院2011级2011012911姜悦摘要:心律失常研究的复杂性,与心脏分布着众多离子通道密切有关。应用 膜片钳技术可以直接记录细胞膜离了通道的活动,研究“开”、“闭”动力学, 离子通透性及选择性等,并月.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对离子通道活动的记录进行 分析。在通道电流记录中,可分别于不同时间、不同部位施加各种浓度的药物, 研究它们对通道功能的可能影响,了解那些选择性作用于通道的药物影响心肌生 理功能的机理。这是廿前膜片钳技术应用最广泛的领域。本文将就膜片钳技术在 室性心律失常研究方面的功能加以阐述。关键词:膜片钳心肌电生理室性心律失常离子通道药物筛

2、选伊布利特20世纪60年代后期,科学家们发现能够应用微电极测量人工制造的具冇双层 脂膜的蛋口质单通道电流。这种方法后來被德国神经生物学家erwin nchcr和 bert sakmann在1976年发展并应用在活细胞上,这就是后来被称为膜片钳的神经 生理学技术。膜片钳技术的核心是能够记录单一离子通道电流。玻璃微电极尖端 经抛光后贴附于神经元膜上,与玻璃微电极尖端相接的膜仅含1-3个离子通道, 然后通过负压吸引将这片膜与周围的膜实行高阻封接,因此在电极尖端覆盖下的 那片膜,在电学上已与膜的其他部分相互分隔。电极尖端下的膜通道开放所产生 的电流流进玻璃微电极吸管,通过一个极英敏感的膜片钳放大器,就

3、可测量得到 单一离子通道电流。目前,膜片钳技术的研究对象不仅局限于离子通道,己经发 展到对离子泵、交换体以及可兴奋细胞的胞吞胞吐机制的研究。膜片钳技术的应 用也极其广泛,在神经科学、心血管科学、药理学、细胞生物学、病理生物学、 中医药学、植物细胞生理学、运动生理学、药物研发、药物筛选等方面发挥着重 耍作用。本文将就膜片钳技术在室性心律失常研究方而的功能加以阐述。膜片钳记录结果显示,室壁中层的心肌细胞,即m细胞具有独特的电生理特 性:如较负的静息电位、较大的0相上升速度、动作电位呈典型的“峰和圆顶 且时程很长,无4相自动除极等,这些特点决定了m细胞在折返性心律失常发生中 起重要作用。近年來研究心

4、律失常的机制趋向于从膜通道活性异常來阐明。传统的折返概念认为,折返环路上激动的传导依靠的是0期去极化电流,毗 邻细胞的去极化也只能由0期电流介导(即0期折返)。后来发现折返的发生也可 以由2期平台期电流介导,并提出“2期折返”的概念。所谓“2期折返”,其细 胞机制为:在某些病理状态下,心外膜细胞的瞬间外向钾电流ito绝对或相对増 加,使心外膜某些细胞1期复极终止在较负的电位水平,此时ito迅速失活而icq 缓慢激活,使2期平台期延迟和缓慢出现,延迟整流钾离子电流ik依次延迟激活, 导致2期振幅增大,顶部后移,复极3期随后发牛,因此动作电位时程显著延长。 而在心外膜的另一些细胞,由于ito电流强

5、大,使1期复极终止于更负的电位水平, 此时膜屯位低于tea的阈电位,外向电流(tto和ik)远远超过内向电流,导致2 期平台期的消失,并呈现全或无的复极模式,动作电位时程明显缩短。上述2期 平台区与平台丢失区z间的电压梯度如果足够大,局部电流达到阈值,就可在平 台期丢失区引起一次新的兴奋。因此,纠正或改变膜电流也就能纠治心律失常。 口前,通道或受体已成为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的靶点,故可应用钠通道阻滞剂(i类)、受体阻滞剂(ii类)、钾通道阻滞剂(iii类)、钙通道阻滞剂(iv类) 来治疗心律失常。虽然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很多,但一种药物可能作用于几种通道, 往往同一种药物对不同通道的阻滞作

6、用也有很大差别,药物剂量的限定更是一大 难题。为此,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筛选和药量的界定就显得格外重要。在通道电流记录中,可分别于不同时间、不同部位施加各种浓度的药物,研 究它们对通道功能的可能影响,了解那些选择性作用于通道的跖物影响生理功能 的机理。这是目前膜片钳技术应用最广泛的领域,既有对西药药物机制的探讨, 也广泛用在重要药理的研究上。依据室性心律失常的患病机制,采用全细胞膜片 钳技术直接记录不同药物及其不同浓度对心室屮层m细胞各种离子通道的影响, 从而能选择出最为冇效的治疗药物和最为合适的服用剂量。近年來研究出的新型 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一伊布利特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发现的。应用全细胞膜片钳

7、记录技术直接记录伊布利特对心室屮层m细胞快钠通道的 影响,从而探讨其抗室性心律失常的部分离子通道机制。运用该记录方法,记录 伊布利特高浓度组仃0_5mol / l)及低浓度组(106mol / l)干预下心室中层m细 胞钠通道活性的变化,包括钠通道电流-电压曲线、稳态失活曲线及失活后再恢 复曲线。并与止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电流记录的刺激程序由pulse+pulsefit 软件控制,通道信号经epc9膜片钳放大器放大,通过ag-agcl电极丝和填充电 极内液的微电极导入细胞,产生的电流信号经epc-9转换,为pulse+pulsefit软 件采集、分析。结果显示,伊布利特抗室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

8、机制之一是通过阻 断钠通道,并进一步使:可激活的钠通道数量减少,细胞膜的阈值降低,兴奋 性降低;降低动作电位振幅,减慢传导速度,控制快速性心律失常;延长钠 通道失活后再恢复时间,延长动作电位及冇效不应期,减慢传导使折返激动不易 形成,从而有效缓解室性心律失常。同时,结果还显示出:伊布利特的浓度与其 对钠通道的阻滞作用呈正相关关系。所以,可以依据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给予相 应浓度的伊布利特。采用同样的记录方式证明,伊布利特还能够冇效抑制k+外向 电流的作用。通过对k+外向电流的抑制,可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限和有效不 应期。此外,促进平台期内向ca2+内流也是本药区别于其它111类抗心律失常药 物

9、的另一个特点,在复极2相时由于52+内流,抵消了部分k+外流的作用,使复 极2相出现平台期。最终k+外流速率超过了ca2+内流,或ca2+内流停止使复极2 相结束。伊布利特通过促进32+内流,也可起到延长动作电位时程的作用。打前, 伊布利特已经是一种疗效十分显著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见,从心肌细胞电生理的揭示到室性心律失常机制的发现,再到室性心律 失常相关治疗药物的研制和筛选,膜片钳技术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 这一应用只是膜片钳功能的冰山一角。当前,生理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 分子生物学和药理学等多种学科正在把膜片钳技术和膜通道蛋白重组技术、同位 素示踪技术和光谱技术等非电生理技术结合起來,协同对离了通道进行全面的研 究。不少实验室已经将基因工程与膜片钳技术结合起来,把通道蛋白冇目的地重 组于人工膜中进行研究。设想将合成的通道蛋口分子接种入机体以替换有缺陷和 异常的通道功能而达到治疗的口的。随着膜片钳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膜片钳技 术必将在更为广阔的领域为人类的科研事业贡献巨大的力量。参考文献:1人体及动物主理学(第3版)王玲 左明雪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年 36、 209-2172动物生理学实验(第2版)杨秀平肖向红著 高等教育岀版社2009 年 23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