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应用知识讲解提高_第1页
(完整word版)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应用知识讲解提高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物理总复习: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应用 【考纲要求】 1、理解牛顿第二定律,掌握解决动力学两大基本问题的基本方法; 2、了解力学单位制; 3、掌握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方法,掌握实验中图像法的处理方法。 【知识网络】 牛顿第二定律内容: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 力相同。 解决动力学两大基本问题 ( 1)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 F合 = ma 运动 合 力加速度是运动和力之间联系的纽带和桥梁 【考点梳理】 要点一、牛顿第二定律 1、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内容: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与

2、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 相同。 要点诠释:牛顿第二定律的比例式为 F ma ;表达式为F ma。 1 N力的物理意义是使质量为 m=1kg的物体 2 产生a 1m/s的加速度的力。 几点特性: (1)瞬时性:牛顿第二定律是力的瞬时作用规律,力是加速度产生的根本原因,加速度与力同时存在、 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2)矢量性: F ma是一个矢量方程,加速度 a与力F方向相同。 ( 3)独立性: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一个力产生的加速度只与此力有关,与其他力无关。 ( 4)同体性:指作用于物体上的力使该物体产生加速度。 要点二、力学单位制 1 、基本物理量与基本单位 力学中的基本物理

3、量共有三个,分别是质量、时间、长度;其单位分别是千克、秒、米;其表示的符号分别是 kg、s、m。 在物理学中,以质量、长度、时间、电流、热力学温度、发光强度、物质的量共七个物理量 作为基本物理量。以它们的单位千克( kg)、米(m)、秒(s)、安培(A)、开尔文(K)、坎 德拉(cd )、摩尔(mol)为基本单位。 2、 基本单位的选定原则 ( 1)基本单位必须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并且具有长期的稳定性与重复性。 ( 2)必须满足由最少的基本单位构成最多的导出单位。 ( 3)必须具备相互的独立性。 在力学单位制中选取米、千克、秒作为基本单位,其原因在于 “米”是一个空间概念; “千克”是一个表述质

4、量的 单位;而 “秒”是一个时间概念。三者各自独立,不可替代。 例、 关于力学单位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g、 m/s 、 N 是导出单位 B. kg、m、s是基本单位 C. 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可以是 kg,也可以是g D. 只有在国际单位制中,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才是 F ma 【答案】 BD 【解析】所谓导出单位,是利用物理公式和基本单位推导出来的。力学中的基本单位只有三个,即 kg、m、s,其 他单位都是由这三个基本单位衍生(推导)出来的。如 牛顿”(N)是导出单位,即1 N=1 kg m/s ( F ma),所 以题中A项错误,B项正确。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只能是

5、 kg,C项错误。在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中, F ma ( k=1 )只有在所有物理量都采用国际单位制时才能成立, D 项正确。 要点三、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实验原理:采用控制变量法,在所研究的问题中,有两个以上的参量在发生牵连变化时,可以控制某个或某些量不 变,只研究其中两个量之间的变化关系的方法,这也是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经常采用的方法。 本实验中,研究的参 量有F、m、a,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可以控制参量 m 定,研究a与F的关系;控制参量 F 定, 研究a与m的关系。 要点诠释:1、求某点瞬时速度:如图求 C点的瞬时速度: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 该段时间

6、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T 0.1s 3 90 J 1 1 1 灯 g ;一 申 CL cm 即: - - 2 皿 如果纸带给出了六段, x为后三段之和减去前三段之和,时间为 3T ,计算式中就是除以9T2了。 3、对图像的分析: 图2:加速度为零时,横截距(力)为 0.1牛,意思是所加砝码重力小于 0.1牛,小车没有加速度,只有当所加 砝码重力大于等于 0.1牛时才开始就做匀加速运动,显然直线没有过原点的原因是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的不够。 图1:纵截距表示力为零(没有加砝码)时就有加速度,是什么原因使小车做加速运动呢,显然直线没有过原点 的原因是砝码盘的重力造成的。砝码盘的重力多大呢,横截距是

7、力,交点就是砝码盘的重力约 0.08牛。 图3:表示不是匀加速了,加速度变小了,原因是没有满足砝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VC BD 2T 14.70 3.90 2 0.1 10 2m/ s 0.54m/ s 2、求加速度: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即: x aT2 恒量 x T7 6.77 6.00 0.12 2 2 10 m/s 2 0.77m/s (2)求图1物体的加速度:给出了四段, x为后两段之和减去前两段之和,时间为 2T, x (2T)2 (21.60 8.79 8.79) 4 0.12 10 2m/s2 1.00m/s2 (1)求图2物体的加速度:只有三段,直

8、接求, 【典型例题】 类型一、力、加速度、速度的关系 合外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是瞬时关系,但速度和加速度不是瞬时关系。同时要注意是加速还是减速只取决于 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加速度与速度同向时,速度增加,加速度与速度反向时,速度减小。 【高清课堂: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应用 2例1】 例1、用平行于斜面的力 F拉着质量为m的物体以速度v在光滑斜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若拉力逐渐减小,则 在此过程中,物体的运动可能是( ) A 加速度和速度都逐渐减小 F “ B.加速度越来越大, 速度先变小后变大 速度越来越小 C.加速度越来越大, D.加速度和速度都越 来越大 【答案】BCD 【解析】物体匀速运动, F

9、定沿斜面向上,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mgs in F ma a mgs in m F逐渐减小,加速度越来越大,沿斜面向下, A错。 分析物体的初始条件,有两种情况: 1、若v沿斜面向下,a、v同向,a越来越大, v越来越大,D正确。 2、若v沿斜面向上,a沿斜面向下,越来越大, v越来越小,C正确。 当v 0之后,F减小,a越来越大,v反向增大,B正确。 当F 0时,v 0,题目中“在此过程中”,即拉力减为零的过程中,以后的运动不是本题讨论的范围了。 正确的选项是 BCD。 【总结升华】 D选项比较隐蔽,不能总认为物体一定沿斜面向上(沿拉力方向)匀速运动。当多个物理量发生变 化时,要关注减小的物理

10、量,一旦减为零,就会有一些变化发生。 举一反三 【变式】受水平外力 F作用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作直线运动, 则() 力F大小不断增大 B在h时刻,外力F为零 C在t! : t2秒内,外力F大小可能不断减小 D在ti : t2秒内,外力F大小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 CD 【解析】在0:右秒内,物体加速运动, F f ma,从图像斜率看,这段时间内的加速度减小,所以, 0:右内, F不断减小,A错误;从图像斜率看在 ti时刻,加速度为零 F 向之后,f F ma,当F增大时,角速度a逐渐增大,D正确。 类型二、牛顿运动定律分析瞬时加速度问题f,B错误;在ti : t2秒内减速运动,若开始时

11、F 的方向与a 一致,则 F ma,从图像斜率看加速度逐渐增大,因此 F不断减 分析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加速度,关键是分析瞬时前后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瞬时 加速度。弹性绳(或弹簧):其特点是形变量大,形变恢复需要较长时间,在瞬时问题中,其弹力的大小往往可以 看成没来得及发生变化。 通常说轻绳的拉力发生突变,而弹簧的弹力不发生突变。 例2、A、B两小球的质量分别为 m和2m,用轻质弹簧相连,并用细绳悬挂起来,如图 (a)所示。 (1) 在用火将细线烧断的瞬间, A、B球的加速度各多大?方向如何? (2) 若A、B球用细线相连,按图 (b)所示方法,用轻质弹簧把 A、B球悬挂

12、起来,在用火烧断连接两球 的细线瞬间,A、B球的瞬时加速度各多大?方向如何? 【答案】(1) aA 3g竖直向下,aB 0 ( 2) aA 2g竖直向上,aB g竖直向下。 【解析】(1)A、B球用轻质弹簧相连,按图(a)悬挂时,A、B球的受力情况如图 (a),细线被火烧断的瞬间, A、B球所受重力没有变,弹簧对 A、B球的拉力Fi、F,(由于弹簧的形变未变)也没有变,变化的只是细线对 A 【总结升华】解题时要注意力的瞬时性,加速度与力同时变化,力变了,加速度就变了。绳的拉力可以突变,而弹 簧的弹力不能突变,因为弹簧形变恢复需要较长时间,所以瞬时弹簧的弹力不变。 举一反三 【高清课堂:牛顿第二

13、定律及其应用 1例1】 【变式】如图所示,两个质量相等的物体用轻弹簧和轻绳连接起来,当剪断 A绳的瞬间1、2两个物体的加速度分 别为 _ 、 _ ;用轻绳连接起来,当剪断 A绳的瞬间两个物体的加速度分别为 _ 、 _ 102m/s (2)0.008 kg/m 【解析】(1)设运动员从开始自由下落至 1.5km高度处的时间为t,此时速度大小为 v,根据运动学公式有: h 1gt2 2y v = gt 且 h=3.9 104m-1.5 X03m=3.75 Xl04m 代入数据解得t= 87s, v = 8.7 02m/s。 (2)该运动员在达到最大速度时,加速度为零,则有: mg = kv2 由图

14、像可读出最大速度约为 v = 360m/s 代入数据解得k = 0.008kg/m。 类型四、解决皮带传动问题 例5、如图所示,传送带以v匀速运动,将质量为 m的物体无初速度放在传送带上的 A端,物体将被传送带带 到B端,已知物体到达 B端之前已和传送带相对静止,已知重力加速度为 g,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物体从静止释放到刚相对静止这一过程,求: (1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 (2 )、传送带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 (3) 、物体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4) 、到刚相对静止的时间 (5 )、物体对地的位移 (6) 、传送带对地的位移 (7) 、物体与传送带的相对位移 (8) 、物

15、体在传送带上留下摩擦痕迹的长度 (9) 、如果传送带的长度为 L,物体匀速运动的时间 (10) 、如果传送带的长度为 L,物体从A端运动到B端的总时间 【解析】 (1 )、物体相对于传送带向后运动(向左) ,所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前(向右) ,为滑动摩擦力, 大小:f mg (2)、传送带受到的摩擦力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方向向左。 mg, (3 )、 物体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方向相同,向右,大小: mg ma a g (4 )、 到刚相对静止的时间 :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相对静止,不再受摩擦力作用,此后做匀速运动 v at (5 )、 物体对地的位移

16、: X1 2at2 2 gd 2 2 g 或者: X1 2a 2 g 2 (6 )、传送带对地的位移:传送带做匀速运动 x2 vt - g 可以看出X2 X1,是物体位移的两倍。因为传送带的速度是物体平均速度的两倍。 (8 )、物体在传送带上留下摩擦痕迹的长度: 物体与传送带的相对位移的长度即为摩擦痕迹的长度 2 v X X2 X1 2 g t 总=t t 【总结升华】本题把皮带传动中的基本问题罗列在一起,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也为进一步深入解决较难的皮带传 动问题奠定基础。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所示,质量为 m的物体在水平传送带上由静止释放,传送带由电动机带动,始终保持以速度 v匀速运 动,

17、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重力加速度为g,物体过一会儿能保持与传送带相对静止,对于物体从静 止释放到刚相对静止这一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受到摩擦力方向向左 B .传送带受到摩擦力大小为 f mg c.物体相对地面的位移为 D.传送带上留下的摩擦痕迹长度为 【答案】BCD 类型五、“探究物体的加速度跟力的关系”的实验 例6、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探究物体的加速度跟力的关系”的实验。实验时保持小车的 质量不变,用钩码所受的重力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力,用打点计时器和小车后端拖动的纸带测出 实验时先不挂钩码,反复调整垫木的左右位置,直到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做的目的是或者根据平均-

18、v v v x1 vt 2 g 2 g (7)、物体与传送带的相对位移: X X2 (9 )、如果传送带的长度为 L,物体匀速运动的时间: L X-I L v v v 2 g (10)、如果传送带的长度为 L,物体从A端运动到B端的总时间: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 5个计数点A、B、C、 数点到A点之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为 50Hz的交流电源两端, 则此次实验中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的测量值 a= _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实验时改变所挂钩码的质量,分别测量小车在不同外力作用下的加速度。根据测得的多 组数据画出a-F关系图线,如图丙所示。此图线的 AB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现象的主 要原因可能是 _ 。(选填下列选项的序号) A 小车与平面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平面轨道倾斜角度过大 C.所挂钩码的总质量过大 D.所用小车的质量过大 【答案】平衡小车运动中所受的摩擦阻力 0.99或1.0 C 【总结升华】实验中根据纸带计算速度、加速度,根据实验中产生的非标准图像分析原因,以及根据某个截距(交 点)求相应数据是高考的热点。 举一反三 【变式】甲乙两个同学共同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两位同学用砝码盘(连同砝码)的重力作为小车(对 象)受到的合外力,需要平衡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