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四步12法设计《项脊轩志》情味更足_第1页
用四步12法设计《项脊轩志》情味更足_第2页
用四步12法设计《项脊轩志》情味更足_第3页
用四步12法设计《项脊轩志》情味更足_第4页
用四步12法设计《项脊轩志》情味更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用“四步12法”设计项脊轩志情味更足    摘 要:用“四步12法” 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设计项脊轩志教学流程,在自主学习时,整体感知,通过引领探究,体悟感情,理解主旨,师生总结升华,理清写法和语言特色,以训练促达成,言文并重,感悟提升,情味更足。学生解读文尾结束句,极富个性,很有想法,实乃情之所至。关键词:四步12法 达成 感悟 情味项脊轩志是一篇古代散文名篇,作者归有光则被世人称为“今之欧阳修”。由此可见,蕴含在文本和文字背后的是饱含作者的深情厚意,这使得项脊轩志有淳朴而出色的抒情味道。品读项脊轩志,令人掩卷难眠,在沉思中与作者共泣。作为久负盛名

2、的佳作,项脊轩志被安排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文无定格 贵在鲜活)“自主赏析”部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认识古代散文中杂文、小品文的特征,尤其是不拘固定格式、灵活多样、新颖生动的特征,感受文章的生活气息和情趣,以提高鉴赏能力。项脊轩志是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优美散文。结合学校“四步12法”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按照自主学习、引领探究、总结升华、训练检测“四步”,在设计本课教学流程时,立足文本,突出学生主体,先学后导,以学为主,在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展示、讨论评价,通过引领探究,引导学生,强化诵读,解读文本,品味细节,感受语言,体悟情感,使学生充分走近归有光,深刻感悟

3、项脊轩志丰厚情感。一、整体感知, 在诵读中了解文章大概内容(自主学习)内容设计:归纳文言知识点,走近归有光。课前预习,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微信、自媒体等,结合平面媒体,主动发现、搜索和占有课文文言知识点、文本、作者及背景资源,搜寻有关网站,走近归有光。分组归纳、展示文言知识点。学生展示归有光专题网站及相关链接。知人论世,师生走近归有光:归有光自幼苦读,九岁能属文,但仕途不顺,35岁才中举人,虽然仕途不得意,但他博览群书,在散文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归有光善于用疏淡的笔墨,描写生活中常常接触的事物,以及家人、亲友之间的一些琐碎事情,随笔点染都富于深情,他的散文受司马迁和欧

4、阳修的影响很大,但有他自己的特色。归有光散文的一大特色就是,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那些感受最深的细节和场面,表现人物的风貌,寄托内心的感情,黄宗羲誉为“明文第一”,当时人称“今之欧阳修”。全文所写的都是日常生活小事,追念的人又分属三代(祖母、母亲和妻子),但读起来却没有一点散漫琐碎的感觉。这篇佳作,写于两个时期,前三段,写于作者18岁,后两段,写于作者“而立之年”。文章有两条线索,一条是项脊轩的兴废变迁,一条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情,使这篇文章不事雕饰,自然而动人。指定学生及分组诵读课文,体会语句间动人的情。二、品味细节,体悟感情,把握主旨(引领探究)内容设计:问题一:项脊轩志的线索是什么?文章

5、的主旨是什么?问题二:本文入选教材时,“殆有神护者”后删除了一段,删除的这段文字有哪些不足,有哪些可以借鉴。设置问题一:引领学生合作讨论:通览全文,了解文章的线索和项脊轩志最核心的意蕴和情感和主旨。默读、齐读文本,结合文后“相关链接”引用明人黄宗羲所说:“一往情深”,指导学生,分组讨论、逐段落实。学生展示并点评:第一段语句间显露悲情,但最后却落脚在“喜”上,这是以悲写“喜”。通过写项脊轩内外的景物,作者着眼于自己轩中读书的欢愉、自乐,能闲适、安静的读书,与贫寒的家境、动荡的乱世而言,这书斋(项脊轩)无疑是心灵的港湾和精神的寄托。因此,“偃仰高歌”,“冥然兀坐”,尽享个中乐趣,无不有诗情画意之妙

6、。细节是琐细的朴素的,但却是真情流露,作者孤芳自赏中更多的是对书斋(项脊轩)的深深眷恋和热爱,以致终生难忘。而这种深深的眷恋之情,贯穿全文始终,成为文章的线索。第二段起,字里行间流露“多可喜”,但后边却更是“多可悲”,可以看作是以喜写“悲”。作者幼年丧母,文中“兒寒乎?欲食乎?”一句,语短意丰,支言片语,一位慈母对儿子的关心疼爱,跃然纸上。感人至深的细节是祖母嘱咐改变“读书久不效”的境遇,持“象笏”,这是激励作者发奋而为,祖母的期待之情不言而喻。但与此对比鲜明的是努力后无力改变家境现状,作者“瞻顾遗迹,如在昨日”,往事如烟,自是悲从中来,“令人长号不自禁”,回忆往事、追念亲人,隐含的还有韶华易

7、逝,作者自己怀才不遇,面对亲人的关爱、期盼,苍凉无奈中有痛憾。这样,悲的内涵更丰厚了。第四、五段借补叙一些琐事,怀念亡妻,写日常琐事,极富特点,很有情味。文中写妻子的“问古事”、“凭几学书”,归宁后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无不与“阁子”(项脊轩)有关,从中可以品味出夫妻间的挚爱深情。纵观全文,悲喜交错,甚而悲中有痛,痛中有憾,憾中有深爱。文末枇杷树 “亭亭如盖”四字将痛和憾依托树而形象呈现,并强调“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似乎如这枇杷树,越长越茂盛、浓密,睹物思人,物在人亡,感伤、惆怅,感慨何其深!作者娓娓道来,层层推递,一往情深。这点睛之笔,使文章余韵无尽,“言有尽而意

8、无穷”,使读者回味不尽,对项脊轩的印象也就更加深刻了。同时,托物融情;点到“庭”,照应题目“项脊轩志”。可谓言简意丰情深,掩卷而思,令人回味。文章写可悲事,着重回忆母亲、祖母和妻子的遗事,绘形绘声,一往情深,打动读者。学生总结:1.作者对项脊轩的深深眷恋是线索,字句间蕴含着作者对亲人的怀念。 2.主旨:本文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表达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也表达作者怀念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感情。设置问题二:本文入选教材时,“殆有神护者”后删除了一段,原文如下: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

9、以知之,余區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讨论此段文字有哪些不足,有哪些可以借鉴。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展示各组探究的不同结果,教师及时点拨:有了这段文字,就还原了项脊轩志历史原貌,便于我们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写作情由和表达的真实情感。这段文字是议论,以坎井之蛙自喻,也许是自嘲,议论中感叹,不足取。但,仔细解读,发现作者也流露了生不得志之感慨,文中怀才不遇正是作者的真实遭际和写照。对包括文言文在内的中国古代诗文应该知人论世,用批判性思维品鉴,合理汲取文句间蕴含的积极健康的精神品质和人格修养。三、梳理写法(总结升华)内容设计:谈谈你对本文语言特色(写法)的理解。学

10、生总结,教师点拨:1.在选材上的特点:作者善于从生活中捕捉平淡的琐事,用典型的细节和场面,寥寥数语,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使读者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文中借项脊轩来写事,是琐事、琐谈,作者写祖母、写母亲、写妻子,都是一两件的小事、片言,但都与项脊轩有关,事情不多、不大,但人物活灵活现,形象生动,以“小”、“琐”事,感动、震撼读者。项脊轩,这一间小屋,是全文布篇的线索,通过这“百年老屋”项脊轩的历次变迁,和与项脊轩有密切关联系的一些往事,串文成章,以此反映家中三世的变故,表达了悲和喜两种情感, 悲喜交错,逐层传递,一往情深。2.在表现手法上的特色:本文在表现手法上最大的特色是多处用白描手法,不着任

11、何色彩。这一点是和阿房宫赋最明显的区别。阿房宫赋多用排比、夸张、比喻,极尽铺叙,用词华艳;而本文作者对人、事、物朴素实写,自然而然,“不事雕饰”, 真实的细节和简短的话语,妻子、母亲、祖母的形象淋漓尽致,具体感人。3.课文中用了不少叠字,具有形象性和音乐美作用。全文六次用叠字来摹声、绘景、状物,兼具形象性和音乐美。如用“寂寂”表明环境的清静,用“珊珊”生动表述:风吹后,月下之树的飘摇姿态,用“默默”准确写出作者刻苦读书的情态,以“亭亭”显示枇杷树高挺,文章摹声更真切,状物更细致,写景更生动,诵读时,我们更体会到音韵和谐,语感更美。作者状物绘景时,兼写心情,融情于景。如“珊珊”一词,既写明月下,

12、“桂影斑驳,风移影动”,同时也流露了作者对项脊轩无比的深情,再如“亭亭”一词,既使人想到树木的高大挺立,又使人想到人的亭亭玉立,加之“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更是寄寓了作者对妻子的挚情,表达对亡人的感慨和惆怅。内心的情感外化为具体语句,言情合一,作者的情感进一步深化。四、交流心得,积累名句,达成目标(训练检测)内容设计:1.课文“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收束全文,以景结情。你觉得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2.挑选课文经典语句,再次诵读。引导学生具体领会以景结情的尾句“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深刻丰富的含义。讨论探究后,各组同学各抒己见,可能有这样一些认知:1.这是一个极富诗意的抒情镜头,睹物思人,写树亦写人,十分真切动人。2.这亭亭如盖的枇杷树也许穿越时空,展开想象,我们仿佛看到了归有光妻子当年植树时脸上的微笑。3.我们也许看到了枇杷树送走了多少寒暑秋冬,经受了几番雪雨风霜,如今青枝绿叶、郁郁苍苍,俨然一突兀挺立的碑石。4.面对长久地悼念着长眠于地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