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防胡镇中学2020年高三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河南省信阳市防胡镇中学2020年高三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河南省信阳市防胡镇中学2020年高三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在化学实验室进行下列实验操作时,其操作或记录的数据正确的是  (    )  a用托盘天平称取884g食b用250ml的容量瓶配制所需的280ml、010mol/l的naoh溶液  c用量筒量取1212ml的盐酸d用012mol/l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消耗盐酸2140ml参考答案:d略2. 关于下列四个图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2、    a图表示反应       b图内氢氧燃料电池示意图,正、负极通入的气体体积之比为2:1       c图表示物质a、b的溶解度曲线,可以用重结晶方法从a、b混合物中提纯a       d图可以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的影响,且乙的压强大参考答案:c略3. 为了除去蛋白质溶液中混入的少量氯化钠,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a.过滤  &

3、#160;                      b.电泳c.渗析                         d.加入a

4、gno3溶液,过滤参考答案:c略4. 下列各组物质的晶体中,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             (    )      a. so2和sio2         bco2和h2o          c. nacl和 hcl

5、60;     d ccl4和 kcl参考答案:b略5. 若室温时,把80mlnaoh溶液加入到120ml盐酸中,所得溶液的ph值为2如果混和前naoh溶液和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它们的浓度是(a)0.5mol/l(b)0.1 mol/l(c)0.05 mol/l(d)1 mol/l参考答案:b略6. 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在0.1 mol·l1nahco3溶液中:c(na)c(hco3)c(co32)c(h2co3)b某二元弱酸的酸式盐naha溶液中:c(oh)c(a2)c(h+)c(h2a)  cnh4hso

6、4溶液中滴加naoh至溶液恰好呈中性:c(na)c(so42) c(nh4) c(oh) c(h) d常温下,将50ml0.1 mol·l1的盐酸与l00ml0.l mol·l1的氨水混合,所得溶液中:c(nh4) c(cl) c(nh3·h2o) c(oh)c(h+)参考答案:bd7. 实验室将9g铝粉跟一定量的金属氧化物粉末混合形成铝热剂。发生铝热反应之后,所得固体中含金属单质为18g,则该氧化物粉末可能是 a    b和    c和   d 和feo参考答案:ad解析:

7、9 g铝粉可以提供1mol电子,则氧化物中的金属元素每得到1mol电子对应的质量就应该是18g。 三价fe得到1mol电子对应的质量为18.7g,四价mn得到1mol电子对应的质量为13.8g,故a项正确。五价v得到1mol电子对应的质量为10.2g,三价 cr得到1mol电子对应的质量为17.3g, b、c两项即使9g铝粉全部反应,所得金属单质的质量也不到18g,故都错误。fe3o4中的铁元素得到1mol电子对应的质量为21g,二价fe得到1mol电子对应的质量为28g,当铝粉不足时, d项正确。8. 水溶液中的xn+、ym+、zn三种离子,已知m>n,且x、y、z三种原子的m层电子数

8、均为奇数。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三种离子中,ym+离子的半径最小           b x、y、z在同一周期,且原子半径z>x>y       c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分子式为hnzo4       d 三种元素相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会两两反应 参考答案:答案:b9. 下列图示实验合理的是a图1为证明非金属性强弱:&#

9、160;      b图2为制备少量氧气 c图3为配制100ml一定浓度硫酸溶液     d图4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参考答案:a略10. 已知反应:cl22kbr=2kclbr2;kclo36hcl=3cl2kcl3h2o;2kbro3cl2=br22kclo3。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上述三个反应都有单质生成,所以都是置换反应b反应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c反应中1 mol cl2反应,则氧化剂得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0 mold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kclo3>kbro3>cl

10、2>br2参考答案:c略11. 对下列各实验装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甲装置可用来模拟工业制取nahco3,实验时为防止倒吸,应先通入co2一段时间后再通nh3b. 乙装置可用来萃取溴水中的溴,放出下层水后,另换洁净的烧怀放出有机层c. 丙装置可用来分离四氯化碳和苯的混合物,其中直形冷凝管可用球形冷凝管代替d. 丁装置可用来做喷泉实验,若在水中滴入少量酚酞,实验中可观察到红色喷泉参考答案:da. nh3在水中的溶解度大而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小,实验过程中为保证co2被充分吸收,应先通nh3一段时间后再通co2,故a错误;b. 苯的密度比水小,苯在上层,上层液体

11、应从上口倒出,故b错误;c. 球形冷凝管的冷凝效果优于直形冷凝管,但蒸馏时不能选用球形冷凝管,因为冷凝后的液体会残留在球形区域,故c错误;d. nh3极易溶于水,可用该装置做喷泉实验,且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在水中滴入少量酚酞,实验中可观察到红色喷泉,故d正确;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涉及物质的制备、混合物的分离提纯、物质的性质等知识,把握物质的性质及实验原理是解题的关键,解题时要特别注意对实验装置的作用及实验的严密性、评价性分析,试题难度不大。本题的易错点是b项,解题时要注意苯和水的密度大小和分液时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12. 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

12、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根据反应中的热效应将化学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a d           b             c  

13、0;         d参考答案:略13.  ( 08鄞州中学限时训)在元素周期表的主族元素中,甲元素与乙、丙、丁三元素紧密相邻(上下左右均可能)。甲、乙两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丙元素的原子序数,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14、#160;                           a.甲元素单质的化学性质没有丙元素单质稳定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甲大于丙c.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甲小于丁d.元素乙和丁形成的两种常见化合物均为大气污染物参考答案:答案:b14.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l  1mol/l醋酸溶液中含

15、有na个h+离子b.标准状况下,2.24 l nh3含电子总数为nac.在常温常压下,1 mol氩气含有的原子数为2nad.标准状况下,22.4l h2o中含有na个h2o分子参考答案:答案:b15.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电解池的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b原电池跟电解池连接后,电子从电池负极流向电解池阳极;  c电镀时,电镀池里的阳极材料发生氧化反应;  d原电池中盐桥的存在可以保持电解质溶液的电中性,从而产生持续稳定的电流参考答案:b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13分)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装置对焦炭还原二氧

16、化硅的气体产物的成分进行探究已知:pdci2溶液可用于检验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pdci2+h2oco2+2hci+pd(产生黑色金属钯粉末,使溶液变浑浊)(1)实验时要通入足够长时间的n2,其原因是        (2)装置b的作用是      (3)装置c、d中所盛试剂分别为    、    ,若装置c、d中溶液均变浑浊,且经检测两气体产物的物质的量相等,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7、160;       (4)该装置的缺点是           (5)资料表明,上述反应在焦炭过量时会生成副产物sic取18g si02和8.4g焦炭充分反应后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13.44l,假定气体产物只有co,固体产物只有si和sic,则si和sic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6)设计实验证明碳酸的酸性比硅酸的强:参考答案:(1)要用氮气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避免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对实验产生干扰;(2)作安全瓶,防

18、止倒吸;(3)澄清石灰水;pdcl2溶液;3sio2+4c2co2+2co+3si;(4)没有尾气吸收装置将co吸收(5)2:1;(6)向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溶液变浑浊,证明碳酸酸性大于硅酸 【考点】探究物质的组成或测量物质的含量【分析】(1)碳与二氧化硅反应要在高温下进行,而高温下碳与空气中氧气反应,所以实验时要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2)根据装置图可知,b装置可以作安全瓶,防止倒吸;(3)根据元素守恒,碳与二氧化硅反应可能生成一氧化碳也可能生成二氧化碳,所以c装置用来检验有没有二氧化碳,d装置用来检验一氧化碳;若装置c、d中溶液均变浑浊,说明既有二氧化碳又有一氧化碳,检测

19、两气体产物的物质的量相等,根据元素守恒可写出化学方程式;(4)一氧化碳有毒,有能排放到空气中,而该装置没有尾气吸收装置;(5)取18g si02物质的量=0.3mol,8.4g焦炭物质的量=0.7mol,充分反应后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13.44l,物质的量=0.6mol,假定气体产物只有co,固体产物只有si和sic,sio2+2c=2co+si,si+c=sic,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6)验证碳酸、硅酸的酸性强弱,产生的co2气体通入硅酸钠溶液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是硅酸,碳酸酸性强于硅酸【解答】解:(1)碳与二氧化硅反应要在高温下进行,而高温下碳与空气中氧气反应,所以实验时要将装置中的空气排

20、尽,所以实验时要通人足够长时间的n2,故答案为:要用氮气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避免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对实验产生干扰;(2)根据装置图可知,b装置可以作安全瓶,防止倒吸,故答案为:作安全瓶,防止倒吸;(3)根据元素守恒,碳与二氧化硅反应可能生成一氧化碳也可能生成二氧化碳,所以c装置用来检验有没有二氧化碳,d装置用来检验一氧化碳,所以置c、d中所盛试剂分别为澄清石灰水、pdcl2溶液;若装置c、d中溶液均变浑浊,说明既有二氧化碳又有一氧化碳,检测两气体产物的物质的量相等,根据元素守恒可知化学方程式为3sio2+4c2co2+2co+3si,故答案为:澄清石灰水;pdcl2溶液;3sio2

21、+4c2co2+2co+3si;(4)一氧化碳有毒,有能排放到空气中,而该装置没有尾气吸收装置将co吸收,故答案为:没有尾气吸收装置将co吸收(5)取18g si02物质的量=0.3mol,8.4g焦炭物质的量=0.7mol,充分反应后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13.44l,物质的量=0.6mol,假定气体产物只有co,固体产物只有si和sic,     sio2 +2c=2co+si,0.3mol  0.6mol 0.6mol0.3mol   si+c=sic,1      1

22、      10.1mol 0.1mol 0.1mol得到si和sic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2mol:0.1mol=2:1,故答案为:2:1;(6)验证碳酸、硅酸的酸性强弱,产生的co2气体先通过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除去混有的杂质气体,然后再通入硅酸钠溶液发生反应co2+h2o+na2sio3=na2co3+h2sio3,说明酸性h2co3h2sio3,故答案为:向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溶液变浑浊,证明碳酸酸性大于硅酸【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组成的实验探究方法,过程分析判断,实验设计,注意题干信息的分析判断应用,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难度中等三

23、、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 (2000·上海卷)26.二氧化氮在加热条件下能够分解成一氧化氮和氧气。该反应进行到45秒时,达到平衡(no2浓度约为0.0125 mol/l)。下图中的曲线表示二氧化氮分解反应在前25秒内的反应进程。 (1)请计算前20秒内氧气的平均生成速度:(2)若反应延续至70秒,请在图中用实线画出25秒至70秒的反应进程曲线。(3)若在反应开始时加入催化剂(其他条件都不变),请在图上用虚线画出加入催化剂后的反应进程曲线。(4)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    。参考答案:(1)5.5×104 mol/l·s(注:不写单位扣1分)(2)图中实线  (3)图中虚线(4)k 略0.05mol某烃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5.6 l(标准状况下)和5.4g水。(1)通过计算写出该烃的分子式。(2)若该烃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结构,写出该烃的结构简式,并用系统命参考答案:c5h12   2,2-二甲基丙烷略19. 取1.4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