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自是一家与别是一家_第1页
浅论自是一家与别是一家_第2页
浅论自是一家与别是一家_第3页
浅论自是一家与别是一家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浅论“自是一家”与“别是一家”    杜晶晶+尹梦依摘要:历久弥新的中国古代文学在经历了唐诗的空前繁荣后,又迎来了宋词的辉煌灿烂。从此,宋词作为一颗冉冉新星,开始在中国古代文学的浩渺宇宙中发光发热!然而,词在宋朝乃至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地位的确立并非一帆风顺,它经历了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在词的发展演变中,众多古代文学学者著书立说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其中最著名也最具时代意义的莫属北宋词人苏轼的“自是一家”与南宋词人李清照的“别是一家”。二者的词学观各有己见,但是都促进了宋词的发展和繁荣,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考问题的新方法,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宝贵的财富。关键

2、词:词;自是一家;别是一家;思考;人生词,犹如一杯刚沏好的茶,芳香四溢,愈品愈浓;词,仿佛雨后天边的一道彩虹,色彩斑斓,变换多姿;词,好比乡间的一首古老民谣,经久不衰,悠扬动听。词是诗的延续和发展,是文人骚客畅意抒怀的载体,是中华文学宝库中的闪耀新星。既唐诗的璀璨之后,词接棒而来,为中国古代文学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宋朝达到顶峰。在宋词接棒唐诗的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中,各家文人发表自己的词学观点以促进词的发展。而北宋词人苏轼的“自是一家”和南宋词人李清照的“别是一家”观点独领风骚,颇具影响。词,又称曲子词,原为配乐演唱的歌词,多具娱乐功能。唐五代以来,词一直被看作是难登大雅之堂的小道,与具有“言

3、志”、“载道”功能的诗是不可比拟的。宋代柳永等词人都曾为确立词的正统地位奋斗,但都以无果告终。而苏轼的“自是一家”和李清照的“别是一家”则改变了词的地位,从根本上推动了宋词的繁荣。苏轼的“自是一家”之说,是为了使词的美学品位真正能与诗并驾齐驱而提出的创作主张。苏轼认为,诗与词存在外在形式上的差别,但是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却是一致的,他从诗词同源的角度提高词的地位,对词进行大胆的革新,使词向诗的方向靠拢。苏轼的词学观认为诗词本是一家,强调诗词同源。苏轼更从另一层面提出“以诗为词”,主张以诗的笔法入词,用作诗的方法技巧作词,从另一侧面说明了诗词同源。苏轼的“自是一家”词学观从根本上提高了词的文

4、坛地位,不仅如此,其词学理论也扩大了词的表现功用,丰富了词的创作风格,对词的音律也作了重大突破。苏轼之前,词多为用来歌咏女性的柔美之词,柳永等著名词人的词也多限制在闺怨词等描写女性的著作。而苏轼一改前风,改抒发女性的柔美之词为描写男性的刚健之词,大大扩展了词的表现功能,至此,词可以像诗一般用来表达人生际遇和感慨,抒发词人自身的喜悲和哀乐。在扩大词的表现功能的同时,词的风格在苏轼的笔下以及引领下也渐趋丰富。苏轼之前的北宋词坛,婉约词风占据着主导地位。苏轼之后,一改单一的婉约词风,主张多种词风并发,文坛词风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豪放词,婉约词,清新词,旷达词,丰富多彩的词风让词的地位进一步提高。苏

5、轼本人的创作也是各种词风齐用,不愧为北宋词坛的领袖,代表着北宋词坛的最高成就。苏轼对词的音律也作了重大突破,词对音律的要求高,但过于遵循音律又极易受音律束缚而无法充分表达词人的感情,苏轼创新提出,词应该为情感服务,应该服从于情感,情感第一位,音律第二位,从情感入手,避免了词因过于恪守音律而造成的呆板和瘦硬,为宋词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自是一家”词学观打破了诗尊词卑的局面,提高了词在全社会的地位,为宋词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道路,影响深远。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在苏轼“自是一家”词学观的基础上在她的著作词论中提出了与之不同的词学观-“别是一家”。如果说苏轼是从诗词同源的角度论词,那么李清照则是从词的本色

6、出发,提出“别是一家”的词学主张,认为诗词有着明显的界限,词应该有着自身的独特地位。南宋词人李清照认为苏轼的词学主张导致词“不协音律”,失去了词的本色。她主张诗词各有其路,不应混淆。并提出词应严格遵循音律,提出此应该分五音,分五声,分六律,分清浊轻重,她将协律作为诗词的主要区别,将协律视为词的最基本特色之一,而且对词的协律的要求,有着一整套严格具体或是细致入微的衡量标准,极重词形式上的规整。这与苏轼对词音律的突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词的内容上,李清照主张抒发词人的情致,强调描写男女之情以及柔美之词,这与李清照本身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内容上的重情致和风格上的重柔美形成了李清照别具一格的婉约词风,

7、成为了婉约词派的代表。其崇尚文雅的词风追求与苏轼开辟的百花齐放的词风局面又形成了明显的不同。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别是一家”的词学观,促进了词的进步和发展。李清照从词的本色以及音律出发,提出了“别是一家”的词学观。其理论对维护词的本色,确立词的独特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其维护词学传统,严格诗词界限,有利于发扬词的本体精神和美学风格;严守音律,维护了词的音乐特质,但要求过于严苛,连她本人的著作也难以做到严守音律,不利于词人情感的自然流露。但总体上,李清照的“别是一家”词学理论巩固了词的本色和地位,推动了词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在宋词的发展历史上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无论是苏轼的“自是一家”词学观,还是李清照

8、的“别是一家”词学理论,无疑都促进了宋词的发展和繁荣。苏轼的“自是一家”观从诗词同源的角度提高了词的文学史地位,为词的壮大辉煌奠定了基础;李清照的“别是一家”从词的本色出发,维护了词的本体和音乐属性,为词的发展提供了音律标准,树立了模范。同时,二者的词学观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考问题的新思路,词的发展历程也为我们人生的发展作了向导。词如此,人亦然。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也要善于从多个层面和角度寻找突破口,要善于从问题的本质入手,分析其现象中蕴含的真理,要善于在对比中发现问题的解决办法。也许你“众里寻他千百度”,但“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兴许你“山重水复疑无路”,但你不知再往前一步,就会“柳暗

9、花明又一村”!苏轼和李清照的词学观的提出,必定离不开词人认真细致地思考和分析,也必定离不开困难和阻挡,他们的词学主张能流传到今天,与其坚持不懈地努力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密不可分。人生之路又何尝不是如此,一路上总是惊喜和遗憾参半,失望与希望并存,阳光和黑暗比肩。但是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前行,勇于战胜艰难险阻,必定可以和苏轼李清照这样的伟人一样,探索到学识的真理,成就精彩的人生!在宋代风云变幻的社会中,词是石,敲出星星之火;词是火,点燃熄灭之灯;词是灯,照亮夜行之路;词是路,带领文人骚客走向心灵的黎明。词是那个时代的缩影,是各路文人抒情言志的窗口,是时代政治文化的写照,而苏轼的“自是一家”观点和李清照的“别是一家”理论则是词得义发展繁荣和发挥作用的垫脚石和催化剂,是打開宋词华丽之门的钥匙,是宋词前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