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类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1页
师范类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2页
师范类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师范类教育学 / 心理学复习提纲要点与考题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 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 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 “不揠苗助长” 、“不陵 节而施” (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道而弗牵、强 而弗抑、开而弗达” (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教学相 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 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 1632 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 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

2、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 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 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 、把整个心灵 献给孩子 ,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 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 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 “四书” (大 学、中庸、论语、盂子 );“五经” (诗、书、礼、 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

3、作用,社会环境 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 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 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 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 智育、 体育、 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技巧。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 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 定性的因素。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17、蔡元培于 1912 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 代宗教”。18、美育的任务: (1

4、)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 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 (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 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 ( 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 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 ( 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 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 接收,国家、社会、家庭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 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 起主导作用。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23、教师劳动的特点: (1)复杂性、创造性; ( 2)时间 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广延性; ( 3)长期性、间接

5、性;(4) 主体性、示范性。24、教师的素养: 职业道德素养、 知识素养、 能力素养。25、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 发展中的人。2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 (1)尊师爱生; (2)民主 平等; (3)教学相长。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27、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 的双边活动。28、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永远具有教 育性。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 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29、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 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 包办代替。30、

6、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 图。31、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 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 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32、知识不等同于智力,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智 力发展的水平。教学过程中要把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结 合起来,只重视能力培养的形式教育论(英国洛克 )和只重视知识传授的实质教育论 (英国斯宾塞 )都是错误的。33、赫尔巴特提出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 规律。3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激发学习动机; (2)感知 教材,形成表象; (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这是中心环 节; (4)巩固知识; (5)运用知识,形成技

7、能技巧。35、主要的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直观性原则; (4)启发性原则;(5) 循环渐进原则; (6)巩固性原则; (7)因材施教原则。36、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是启发式和注入式。我们 应当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3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38、常用的教学方法: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 讨论法;读书指导法。(2) 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3)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练习法;实验法: 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4) 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5) 以情感陶冶 (体验

8、)为主的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3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 (2)上课 (教学工作 的中心环节 ); (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4)课外辅导;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40 、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明确。 (2)内容 正确。突出重点,难点,抓住关键。(3) 结构合理。上课有高度计划性、组织性、效率高、效 果好。 (4)方法恰当。 (5)语言艺术。 (6) 板书有序。 (7) 态 度从容自如。41、德育教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 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基本方面。4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 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 知、情、意、行是品德

9、心理的四要素。行是学生思想品 德形成与否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水平高低 的主要标志。德行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顷序发展的,但其 中任何一个要素都可以作为品德培养的开端,即思想品 德教育具有多端性,即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 行的培养提高过程,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 之以恒、导之以行” 。43、活动与交往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源泉和基础。44、德育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 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的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积极 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 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10、原则。45、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 结合的原则。46、德育的途径:思想政治课是特别的重要途径,其它 各科教学是最经常、最基本途径。47、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 环境陶冶、 艺术陶冶三种。48、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49、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 提和基础。其中观察法是一种最基本的了解方法。50、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培养 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这是衡量班集体是否形 成的重要标志之一。二、心理学5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 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52、心理过程: (”

1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 思维和想象; (2) 情绪、情感过程; (3)意志过程。53、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动力 (倾向 ),包括需要、动 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 力、气质和性格。54、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心理的 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映象。55、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56、意识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 意识的基本特性: 自觉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以第二信号 系统为主的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性。57、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 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58、需要的种类: (1)根据起源分: 生理需要

12、、 社会需要;(2) 根据对象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5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分为:生 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也称爱和归属的需要 )、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60、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刺 激诱因。6l、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 理倾向。62、兴趣的品质特性:倾向性 (又称指向性 )、广博性、 稳定性 (又称持久性 )、效能性。63、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 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 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 (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 组织学习竞赛。 (5)正确指导

13、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 力。6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65、成就结构理论认为:有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合作 型、竞争型、个别化型。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 调动学习的积极性。66、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常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四 个方面: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67、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68、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 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 观事物的综合整体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 感觉的整合。69、生物钟现象:人体内的一切物理变化和化学都是有 节律的,这些节律性的变化就是所谓的“

14、生物钟”的机 制。70、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71、注意的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动的组织 特性。72、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 (无意注意 )、随意注意 (有 意注意 )、随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 )。7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的间 接、概括的反映。间接性与概括性是思维的两大基本特 征。74、思维的种类: (1)根据凭借物与思维形态划分:动作 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2)根据是否遵循逻辑 规则分:非形式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3)根据指向性和答案不同分:集中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75、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

15、系 统化与具体化。76、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77、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 (1) 提出问题 (发现矛盾的过 程 )。(2)明确问题 (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 )。(3)提出假设 (以 假设形式找到解决问题方案 )。 (4)检验假设 (通过理论和 实践形式检验假设 )。78、启发是从其它事物能够看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对解 决问题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79 、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 (心理倾向亢又称 心向。80、迁移是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对学习新知 识和新技能的影响。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促进另一种知 识技能的掌握是正迁移,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反之 为负迁移。81、理解是

16、学生对教材中有关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 识。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82、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面创造新形象的过 程。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感性材料是想象的基 础,实践活动是推动想象的原因和动力。83 、想象的种类: (”根据想象时有无目的意图分:有意 想象、无意想象: (2) 在有间想象中,根据内容的新颖性 和创造性分:再造想象、创造想象; (3) 根据想象活动与 现实的关系分:幻想、理想、空想。84、良好思维品质的特性: (1)广阔性与深刻性。 (2) 独立 性与批判性。 (3)逻辑性。 (4)灵活性和敏捷性。 (5)创造性。 85、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识记、

17、保 持、再认和回忆三个基本环节,从信息加工况来看,即 对输入住处的编码、储存、提取的过程。86 、记忆的分类: (”根据内容与对象分:形象记忆、逻 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 (2)根据信息加工与记忆 阶段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87、保持是巩固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过程。保持是记忆的中心环 节。88、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表现 为错误的再认与回忆。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遗忘 进程不均衡,有“先快后慢”的特点。89、联想的种类与规律: 接近性联想 (空间、 时间上的接 近 )、相似性联想 (性质上相似 )、对比律 (性质上、特点上 形成对比 )、因果律 (因果关系

18、)。90、良好的记忆品质有: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 备性 (指能否及时地从记忆中提取出所需的知识,是提取的应用特性 )。91、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练 习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92、知识为活动提供定向依据, 而技能控制活动的执行。93、高原现象:在操作技能练习到中期,会出现成绩进 步的暂停顿现象。94、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 性特征。 知识、技能达到迁移程度, 能“举一反三” 、“熟 能生巧”,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95、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成份,创造力是智 力的高级表现形式。96、超常儿童:智商在 130 以上;低常儿童:智商在 70

19、以下。97、情绪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情感是与社会性的需 要相联系的。基本情绪分为:快乐、悲哀、恐惧;情绪 按强度的持续时间可分为:心境、激情与应激。98、克服内外困难是意志最重要的特征。99、意志行动的目的冲突有四种形式:双趋式冲突、双 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多重趋避式冲突。100、巴甫洛夫把人的神经活动分成许多类型,其中有 四种典型类型与气质类型刑·应:强、不均衡型为胆汁 质;强、均衡、灵活型为多血质;强、均衡、不灵活型 为粘液质;弱型为抑郁质。101、性格是一个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 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气质形成得早,表现在先;而 性格形成得晚,表现在后。性格是个性

20、中的核心部分。102、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 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 人格结构完整。 其它标准还有: 马斯洛的 “自我实现者” 标准、“未来新人类”标准。103、心理咨询:精神分析法弗洛依德;行为矫正 法华生; 人本主义 y:f 法罗杰斯; 理性情绪疗 法艾利斯。104、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自然、适度。三、问答题:1、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1) 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2) 精深的专业知识。(3) 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1)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1、(2) 教师主导作用 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 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 律。3、遗忘的规律与特点有哪些 ?(1) 不重要和未经复习的舆容易遗忘。 (2)机械识记比意义 识记、无意识记比有意识记易遗忘。(3)遗忘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4)消退说认为不经复习强化的内容,逐渐 完全遗忘;干扰说认为主要由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引起 遗忘。 (5)遗忘还受动机和情绪的影响。4、怎样在教学过程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1) 注意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明确 教学的目的任务;创设“问题情境” ,启发学生的思维; 正确组织教学,严格要求学

22、生。 (2)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 律组织教学,教学环境的布置应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 力;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有吸引力,防止单调死板。 (3) 引导学生几种注意交替使用。5、试论述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1) 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论的训练,学会全面地、 发展地、实事求是地看问题。(2) 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3) 加强言语训练。(4) 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抑制定势的消极作用。(5)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6、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什么 ?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 的特点有哪些 ?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 (1)尊师爱生。 (2

23、)民主平等。 (3) 教学相长。7、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具体方法各是什么?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方法是: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 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与家庭社会教育密 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 划和总结。8、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是什么 ? 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 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9、简述马斯洛的人格理论 ?(1) 自我实现。 (2) 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10、依据有关的学习动机理论,提出在日常教学中激发 学生学习动机的些具体

24、措施。(1) 利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新颖性, 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 的直接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 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和求 知欲。(3)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4)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5) 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6)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11、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 容。(1) 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2) 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3) 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教育 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12 、教学过程中贯彻直

25、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1) 根据教学任务、 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 选择直观手段。(2) 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3) 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 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13、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 律。(1) 教学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要有学生的主体 作用。(2 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 (3)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 性。(4) 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 确地结合起来。14、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 ?(1) 确立合理的智力活动原型;(2) 有效进行分阶段练

26、习;(3) 在练习过程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注 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适应培养阶段的要 求,正确使用语言;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15、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 (1)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创造动机;(2) 培养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相结合的能力;(3) 培养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的能力;(4) 促进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创造性的个性品质。16、注意有哪些品质特征 ?它可以分为哪几类 ? 注意的品质特征有: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 的分配;注意的转移。注意可分为:不随意注意 (无意注意 );随意注意 (有意注 意 );随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 )。17、良好的记忆品质表

27、现在哪些方面 ? (1)记忆的敏捷性。这是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2) 记忆的持久性。这是记忆的保持特征。(3) 记忆的准确性。这是记忆的正确和精确特征。(4) 记忆的准备性。这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 18怎样帮助学生1)考试焦虑是考试时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如果面临重 要的考试,而学习者又不是十分有把握,往往就会产生 强烈的不安和担忧。(2) 考试焦虑有一个最佳值,处于这个值时,考试效果最 好,过低或过高,都会使学习受到抑制,最常见的问题 是过度考试焦虑。考试焦虑的矫正可通过以下方法。 自信训练。让学生正确认识考试的重要性,摆正考试 的位置,不要把考试看成是至高无上的东西。进行放松训练或系统

28、聪敏等,放松训练有意念放松法 和肌肉放松法。考试焦虑还可用想像系统脱敏法降低。19、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 它规定着人的发 展方向;(2) 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 深刻;(3) 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20、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 ?(1)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 表现在善于制定教 学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与家庭、社会配合等方 面;(2) 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 和启发性,并善于结合姿态、表情、手势,使语言更具 表现力;(3) 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表现在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

29、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良好地组织管理方面;(4) 具备自我调控能力,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能及时 分析调整,使工作达到最优化的程度。21、论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 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限制 和克服消极因素,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使学生思想品 德不断进步。在师生关系方面,他们开始评价教师的好坏,有自己 喜欢和不喜欢的教师。青少年的人际交往的教育: 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互相接纳,社会交换,维护自 尊,情境控制。 人际关系的建立:第一印象,主动交往,移情理解。 人际关系的维护:避免争论,勇于认错,学会批评。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的本质属性:最根本的任务是促进受

30、教育者身 心的发展。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找出学生思想品德中的积极和 消极因素;善于创造条件使积极因素健康成长,并逐步使这一因 素成为学生思想因素中的主导力量;要培养学生的进取 心,启发他们自我教育,发扬优点,克服缺点。22如何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来培养学 (1)学习动机通过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2) 由于学习效果所产生的成败体验,反作用于学习动 机;(3) 掌握评分的艺术,使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感;(4) 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技能,获得真正的成功。23什么是注意 ?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 ?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或对象的指向性与集 中性。良好注意品质的培养:

31、 要培养学生广泛而稳定的兴趣; 要加强意志力的锻炼,培养“闹中求静”的本领; 要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注意习惯; 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培养良好注意品 质。24 影响印象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 (1)自然特征:包括社会刻板现象和晕轮效应 (2)社会特征: 人们能说明其在正式社会结构中明确位置 的信息,确定其社会角色,然后再从他的社会角色来预 言其行为,确定其对于我们的意义,确定我们行为的适 当性。(3) 心理特征: 我们是依据具有社会评价意义的人际关系 特征和智力特征来对别人进行归类,并据此为自己的行 为进行明确的方向。25请阐述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发展特点,并谈谈如何对 青少年

32、进行人际交往教育 ?青少年的人际关系的发展:朋友关系在青少年生活中非常重要; 在情感、行为、观点上与父母逐渐脱离,父母的榜样 作用也弱化了;2、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 响。3、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说(沛·西能,教育起源于 动物的本能, 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心理学起源说 (孟 禄,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无意识的模仿,没有认 识到教育的目的性) ;劳动起源说(教育起源于人类社 会的生产劳动实践) 。4、教育的发展阶段:西方奴隶社会出现了两种著名的 教育体系,即斯巴达教育(重视对军人和武士的培养) 和雅典教育(重视培养多方面人才) 。封建社会以教会 教育(培养教

33、士和僧侣)和骑士教育最为流行。5、教育思想:题的论著(“教学相长” 、“及时而教” 、“不凌节而施” 、 “长善救失”等) 。良论演说家的教育 ,西方第一部教育著 作。理想国 ,提倡“寓学习于游戏” ,早期 教育应该得到重视。政治学 ,首次注意到儿童心理发 展的自然特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其进行 分阶段教育。首次把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大教学论 ,强调教育的自然性, “把 一切知识交给一切人” 。教育漫话 ,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 ,天 赋的智力人人平等,差异来自教育。主张绅士教育。爱弥儿 ,让儿童顺其自然发展才是好的 教育,甚至越是远离社会影响的教育才越是好的教育。普

34、通教育学 ,被公认为第一部科学形态的教育学著作。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 善。民主主义与教育 ,教育即生长,教育即 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 ,以马克 思主义为基础的最早探讨教育学问题的著作。教育过程 ,“结构教学论” ,倡导发现 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科学兴趣和创造能力。发展教学论, “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 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 ,强调学生一般发展与特殊发 展的结合。倡导“范例教学” ,提出改革教学内容, 加强教材的基础性。终身教育引论 ,提出终身教育 的思想。提出全面发展的教学理论。6、20 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 教育普及化程度越来越高;教育逐渐

35、走向民主化; 教育内容更趋丰富与合理;教学组织形式、方法、手段 越来越多样化、有效化;从阶段性教育走向终身教育。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经济与教育: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教育的性质和目的、 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教育的内容和结构。教育是劳动力 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劳动者生产能力的重要手 段,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还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 新的生产力。2、政治与教育:政治对教育的领导权和享受权、教育 的目的、内容和教育制度有制约作用。教育能促进年轻 一代政治社会化的发展、培养和造就政治人才、制造舆 论,影响政治时局、促进正是民主。3、文化与教育:文化对教育内容、教育观念、教育模 式有制约作用。 教

36、育传递文化、 传播文化、 选择文化 (对 文化价值的引导) 、创造和更新文化。4、社会人口与教育: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制约教育事 业的规模和发展速度、人口质量制约教育质量、人口迁 移和分布也对教育有制约作用。教育史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质量、促进人口社会结构趋向合理化的重要手 段。5、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对社会作用具有能动性、自身 的质的规定性、历史继承性、发展不平衡性。第三章教育与个体的发展1、人的发展的基本理论: 内发论 (代表人物: 孟子“性 善”、弗洛伊德、威尔逊“基因复制” 、格赛尔“成熟机 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霍尔“一两遗传胜过一吨 教育”、高尔顿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外铄论(

37、代 表人物:荀子“性恶” 、洛克“白板说” 、华生行为 主义心理学家,重视教育的价值)多因素互相作用论。2、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生理前提、 物质基础,格塞尔“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人的身心 发展水平及阶段” )、环境(环境是个体身心发展、成熟 的客观条件;环境对人的作用离不开社会实践) 、教育、 个体的主观能能动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顺序性(是一个由低级到高 级、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否定揠苗助长、凌节而施) 、 阶段性(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所表现出的身心发展不同 的总体特征)不平衡性(不同年龄阶段不平衡, ;不同 方面不平衡。要抓关键期)互补性(失明者通过听觉、 触觉等方面超长

38、发展弥补视力方面的缺陷)个别差异性 (聪明早慧、 大器晚成, 坚持因材施教、 弹性教学制度) 第四章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的层次教育目标 (国家)、培养目标 (各 级各类学校) 、课程目标、教学目标。2、教育目的的功能:导向作用(全部教育工作最根本 的问题是受教育者的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 ;激励作用; 评价作用(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活动效果的根本 依据和标准,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3、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 文化本位论、生活本位论(教育即是生活本身) 。4、我国教育目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 发展学说人的物质生产生活的劳动能力全面发展、 人的才能全面发

39、展、人自身全面发展、人的自由发展。5、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德育(树立三观) 、 智育、体育(体育课、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锻炼、运 动队训练、运动竞赛) 、美育(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 大自然实施美育、 社会日常生活实施美育) 劳动教育(校 办工厂、校外农场、服务性劳动) 。6、素质教育的实质: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 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第五章学校教育制度1、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规定者各 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 年限、管理体制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等。2、影响学制的因素:社

40、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 发展状况;政治经济制度、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民族文 化传统。3、欧美学制类型:双轨制(英国、法国、联邦德国) 、 单轨制(美国) 、苏联型学制。4、中国学制: “壬寅学制” (颁布的第一个学制,但未 实施)、“癸卯学制” (正式实施的第一个学制) 、“壬子 癸丑学制”(蔡元培修订,男女同校,初等小学四年为 义务教育)“壬戌学制” (一直延续至新中国成立初期) 。5、义务教育:起源于德国,马丁·路德为“国民教育 之父”。 1986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6、终身教育:保罗·朗格朗提出。特征:民主性、形 式多样性、连贯性、自主性。对小学教育的

41、启示:教师 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提高自我素质;学生学会学 习、掌握学习方法,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第六章学生与教师1. 学生的权利:生存权、受教育权、受尊重权(不得体 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安全权、 人身自由权。2.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身心发展 有规律、有巨大发展潜力、处于发展过程中) 、学生是 独特的人(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 生与成人之间有巨大差异)学生是有独立意义的人(每 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头脑之外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 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主体) 。3. 教师的角色: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管理者(确定目 标、建立班集体、维持班级纪

42、律等) 、示范者(夸美纽 斯“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额榜样教育学生” )、父母与朋 友、研究者。4. 教师劳动的特点: 复杂性 (对象、 劳动任务)、示范性、 创造性、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群体和个体 的统一性。5. 教师职业素质: 道德素质 (热爱教育事业、终于教育、 敬业乐业; 热爱学生、 诲人不倦; 团结协作、 关心集体;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知识素质(扎实的业务知识、 教育科学理论和教育教学艺术、教育管理知识) 、能力 素质(良好的教学能力和讲课能力、良好的组织管理能 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6. “ 教师中心论” 的主要代表人物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 强调教师在教育中的权威作

43、用。7. 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 长、心理相容。8.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树立正确的学生观、采取正确 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加强自身修养。第七章小学课程1、课程的类型:称“活动课程”)习环境)2、课程流派:学科中心课程论、儿童中心课程论(经 验主义课程论) 、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存在主义课程 论(以学生的需要来决定)3、课程目标的特点:整体性、阶段性、持续性、层次 性、递进性。4、课程目标制定的影响因素:学习者的需要、社会的 需要、学科的发展。5、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共享性、经济性、时 效性、因地制宜。6、影响课程内容选择的因素:课程目标、学生的需要、 兴趣与自身

44、发展水平、社会发展需要、课程内容本身的性质。7、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忠实取向、相互调适取向、 课程创生取向。8、课程评价的功能:诊断、甄别、导向、调节、促进 功能。9、课程评价的类型:第八章小学教育1、我国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目的性原则、理论联系 实际原则、直观性与发展理论思维相结合的原则、启发 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 则。2、小学常用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述、 讲解、讲演等)、 谈话法(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回答问题,从而获得新 知识)、读书指导法(指导学生自学) 、演示法和实验法 (教师展示直观教具、学生独立操作) 、练习法(课堂 课外作业)。3、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45、:教与学双边活动、间接经验 与直接经验结合、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统一、掌握知识 与发展智力相统一。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引起学习动机、 领会知识 (教 学的中心环节) 、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5、班级授课制:凯洛夫使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我国的班级授课制始于京师同文馆。6、教学评价的类型:价、总结性评价(期中、期末考试)照评价(是否达标)7、板书的作用:有利于知识传授;有利于开发学生智 力、培养能力;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有利于活跃课堂 气氛;有利于学生记忆知识。8、说课的内容:说教材和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 教学程序设计。9、教学智慧的特征:个性化、集成性、高效性、创新 性、动

46、态性。10、结课的原则:目的性(结课要精要,要有利于学生 回忆、检索和运用) 、启发性、一致性(首尾呼应,结 课和导课贯通) 、多样性、适时性(不提前也不拖堂) 。11、教学过程的含义及本质: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有 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系统地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 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思想品 德的过程。从本质上看,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但 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个体差异) ,也是一个促进身心发展的过程。第九章 小学德育1、小学德育的意义:对小学生健康成长有特殊意义; 全面发展具有导向意义;对社会主义发展具有重要战略 意义。2、德育过程的机构和矛盾: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

47、 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其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 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3、小学德育的原则:4、小学德育的方法: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情感 陶冶法(让每一堵墙都说话) 、自我教育法、道德体验 法(实践锻炼法) 。5、德育途径:各科教学(最基本、最常用途径) ;校级 班级教育和各种教育活动;少先队教育;家庭教育与校 外教育。第十章班主任及班级管理1、班主任工作的任务:班干部队伍建设;建立班集体 运行机制;加强行为训练、矫正不良习惯;关注学生心 理健康,培养学生良好情操;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 良好的学习品质; 协调教师群体, 密切与学生家长联系

48、。2、班主任工作的基础:了解学生,方法:观察法、谈 话法、书面材料分析法、访问调查法。3、班主任工作的原则:学生主体、因材施教、集体教 育、民主公正、严慈相济、以身作则。4、班主任的素质要求:高尚的思想品德;坚定的教育 信念;对学生炽热的爱;较强的组织能力;多方面的兴 趣和才能;交往与合作能力;扎实的教育理论素养和科研意识。5、班主任工作的方法:说理教育法、激励法、榜样示范法、角色模拟法、暗示法、契约法。6、班主任工作的艺术:因人而异一事不再理(不要简单重复)冷静、恰当相融、梯度适度、有情多元、肯定7、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舆论和良好的班风8、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原则:生命性原则、生成性原 则、个

49、性化原则、开放性原则9、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过程:制定计划、落实准备工 作、处理活动偶发事件、搞好活动总结。10、操行评定的一般步骤:学生自评、小组评议、班主 任评价、信息反馈。第十一章小学课外教育活动1、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内容: 科技活动、 学科活动 (兴 趣小组)、文体活动、课外阅读活动、社会活动。2、学校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群众性活动(报告会、 讲座等)、小组活动(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 、个人 活动。3、课外活动的意义:课外活动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 途径,它的总任务在于根据学生的特点,组织和指导学 生的课余生活,积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 造力。包括: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自主学

50、习能力;开 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培养学 生的组织、合作、礼让等社会交往能力;拓宽学生的知 识面,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第一章心理学概述1、个性心理科分为两个方向:个性倾向性(需要、动 机、兴趣等)和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等) 。2、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实事求是,不主 观臆断);发展性原则(反对孤立、静止) ;系统性原则 (全面的、发展的、整体的观点) ;教育性原则。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的外部表现区了解其心理的方法。测试4、冯特于 1879 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 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5、主要的心理学流派是意识经验,主张心理学

51、应该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 的内或构造。想的推动,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具有适应性的心理 活动,强调意识活动在人类的需要与环境之间起中介作 用。物斯金纳,心理学应该研究行为而不是意识,把行为和 意识完全对立起来。考夫卡、苛勒。韦特海默似动现象实验研究标志着 这一学派的兴起。强调整体的观点,重视各部分之间的 综合。病态心理经过无数次的总结而得出来的,主要观点:人 内心的生物方面的冲动、情欲等原始本能的东西,是人 的个体复杂生存活动和传宗接代的种族生存的主导驱 动力。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反对心理学中出现的人性兽化和 机械化倾向,主张心理学要研究对个人和社会进步富有 意义的问题;反对以动物实验结果推

52、论人的行为。要观点:强调意识在行为上的重要作用,强调人的主动 性,重视各心理过程的联系和制约。第二章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一、感知1、感觉:人体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按刺激来 源可分为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 。2、知觉:人脑对事物整体的反映。按知觉对象的不同, 可分为物体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长时短估,短 时长估”、运动知觉 “真动、 似动 电视里运动的事物 ”、 诱动 夜空中运动的月亮和云 )。3、知觉的基本特征: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统一的整体。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知觉的背景。参与下,以词为工具,对该对象进行加工处理。该表现非常明显。4、小学生观察力的培养:明确观察目的,

53、提高观察效 果;制定观察计划,提高观察的条理性;观察过程中要 进行指导。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机 体在观察一定事物时的定向活动。注意分为:无意注意 (没有预定目的, 也不需任何意志努力) ;有意注意 (有 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加强对活动目的和任务的 理解、培养间接兴趣、意志的努力、智力活动与实际动 作相结合) ;有意后注意(事前有预定目的,但不需意 志努力。是人类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 )2、注意的特性:数量。3、小学生注意的一般特征:从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渐发 展到有意注意占优势;对事物的主要本质方面的注意有 所发展;注意有明显的情绪色彩。4、小学生注意的培养:素;

54、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内容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 识经验,使学生感兴趣。学习的目的、任务和要求。意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来组织教学。三、记忆1、记忆的种类:容的记忆)、逻辑记忆(以语词、概念为内容的记忆) 、 情绪记忆(以体验过的情绪、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运 动记忆(以过去从事和做过的运动、动作及其系统为内 容的记忆)。1 分钟以内)、长 时记忆。2、按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暂时神经联系是记忆 的生理机制。3、小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培养有意识记能力、意义 识记能力、及时组织复习防止遗忘。四、想象 五、思维1、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迁移(正迁移促进、负迁移 干扰)、原型启发(鸟飞机) 、定势、功能固着

55、(个体 在解决问题是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 、个性 特征。2、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六、言语第三章小学生的情感与意志1、情绪的种类:激情(狂喜、愤怒、恐惧、绝望) ;心 境(愉快、犹豫、恬静) ;应激;热情(强有力的、稳 定而深厚的情绪状态) 。2、情感的种类:道德感(个人用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 感知、比较、 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举止) ;理智感(热 爱真理、热爱科学、破除迷信等) ;美感(人对客观事 物和对象的美的特征的体验) 。3、小学生情感的培养:情感体验结合起来来体验四、气质1、气质类型:变化剧烈,脾气暴躁,难以自我克制。分散,兴趣多变,情绪不稳定。容易循规蹈矩,不善言谈。4、冲

56、突与矛盾分析:双趋冲突(同时追求两个目标) ; 仔细,动作迟缓,防御性强。 双避冲突 (同时有两个威胁或躲避目标) ;趋避冲突 (一好一坏);多重趋避。5、小学生意志的培养:效途径。讲明学习目的和遵守纪律的重要性,让学生自 觉地计划和检查自己的学习和活动。代替完成;不断给予鼓励,树立自信;方法技术上给予 指导。起来;把培养自制力和控制激动情绪联系起来,积极发 展他们的社会需要,严格要求学生的行为;要把培养自 制力和发展性格特征联系起来。第四章小学生的人格心理一、需要1、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求 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2、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两个:兴奋和抑制。二、动机1、动机的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和调整功 能。2、动机的种类:主导动机和非主导动机;内部动机和 外部动机;近景动机和远景动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 动机。3、动机的形成:需要和诱因。4、影响动机形成的因素:价值观、情绪、认知、行为 的结果。三、兴趣1、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五、人格1、人格:一个人的才智、情绪、愿望、价值观和习惯 的行为方式的有机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