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吸收视角的跨组织信息系统价值共创研究_第1页
基于吸收视角的跨组织信息系统价值共创研究_第2页
基于吸收视角的跨组织信息系统价值共创研究_第3页
基于吸收视角的跨组织信息系统价值共创研究_第4页
基于吸收视角的跨组织信息系统价值共创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基于吸收视角的跨组织信息系统价值共 创研究贺明明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摘要:口趋激烈的竞争环境和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迫使当代企业不得不将it/is应用 重点转向erp之后的scm和crm等跨组织信息系统(ios),并利用其与不同利 益相关者合作,共同创造商业价值。这使得合作伙伴间如何利用1t/1s进行价值 井创日渐成为学者和实践家们关注的焦点。然而,以往研宄大多从单个企业视角 出发,忽略了 b2b情境下n/ts价值共创问题的研究。文章从组织间关系、企业 知识、业务流程和技术吸收等视角出发,运用理论分析、规范研究等方法,探索 ios价值共创动机和共创过程。研宂结果将拓展it/is价值研宄,丰富

2、ios、it/is 采纳吸收和it/is价值等理论,将为供应链合作伙伴如何有效利用10s进行价值 共创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技术上的指导。关键词:跨组织信息系统;吸收;价值共创;作者简介:贺明明(1982),女,黑龙江延寿人,讲师,博士;研宂方向:信息 技术采纳理论与方法,社交网络与知识管理。基金: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名称:技术吸收视角下的跨 组织信息系统商业价值实现机理研究;项目编号:2013sjb6300045research on value co-creation of inter-organiz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s based o

3、n assimilation perspectivehe mingming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ment,nanjing techuniversity;abstract:as the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changes intensel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velops rapidly, contemporary corporates have to shift the focus of it/is applications from erp to inter-organizational

4、information systems (tos) , and use them to cocreate business value with different stakeholders. hence, how to cocreate it/is value among partners is gradually concerned by scholars and practitioners. however, previous studies mostly foucs on the perspective of a single enterprise, which ignores the

5、 b2 b context. this research intend to use theoretical analysis, normative research methods to explore the motivation and process of tos value cocre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inter-organizational relationships, enterprise knowledge, business process and technology assimilation. the findings will

6、 expand it/is value research and enrich existing theories in ios, it/is assimilation and it/is value domains. the findings will also provide supply chain partner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guidance of how to use ios effectively to cocreate value.keyword:inter-organiz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s; assi

7、milation; value cocreation;0引言随着信息技术从组内部应用向组织间应用逐步扩展,企业传统边界变得越来越 模糊。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用scm、crm等跨组织信息系统(inter-organiz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s, ios)来支持企业间信息共享、数据交换和交易合作。企 业与其他企业的战略关系正通过tt变成松散的、使产品和信息顺畅流动的无缝 集成关系1±1。ios的有效应用不仅能够大大提高企业的生产及运营效率,还会 给供应链上不同企业之间的合作网络带来更多的绩效及竞争优势h1。一些大 型企业,如一汽、海尔、联想等已通过erp, sc

8、m和crm系统的使用获得了显著 的效益。然而,随着信息系统应用范围和使用程度不断地调整和深入,企业将tos的潜 能转化为实际效益的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高风险的过程。连续的it投资并没 有实现预期的商业价值,给企业带来预期的收益已有学者指出,将 1t/1s价值创造的核心问题从单个企业扩大到组织间的价值共创是非常重要和 必要的7-9。当代商业组织正越来越多地将注意力转向与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如个人客户和其他商业组织)共同创造价值。然而,文献回顾显示,以往学者 鲜有在b2b情境下研宄信息系统价值共创问题xm。以往的it/is价值理论己不 能很好地解释和预测ios价值产生过程和形成机理。学者们采用丫微观

9、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社会学和社会政治、资源基础理论、 信息系统能力理论、一般信息系统理论等不同理论角度和各种研宄方法验证了 1t/1s对组织绩效的影响。但缺乏普遍性的、综合的理论框架和有效的研究方法 确定和量化it/is的应用效果,且未能细分it/is类型,尚不清楚某一具体类型 的技术对组织缋效的影响11-12。另外,以往大多数rr/ts价值的研宄均以单 个企业为对象,缺乏组织间关系视角、多组织背景不的it/is价值共创研宄m。1文献综述it/is商业价值研宄被界定为利用任何概念性、理论性、分析性和实证性等理论 和方法考察it/is对组织绩效影响的研宄um。以往学者对it/is价值的研究大

10、致分为it/is价值概念及测量、it/is价值产生过程及驱动因素这两个方面。1.1 it/is价值概念及测量的相关研究rr/is价值主要是研宄rr/is投资和应用对组织绩效的影响。以往学者从财务和 it/is角度对企业流程、运营、战略等影响以及it/is成功等角度对it/is商业 价值进行了界定和测量。例如,barua等14将it商业价值定义为it对企业绩 效的影响。而对于企业绩效的测量最常用的就是财务变量:如收益、资产冋报率 (roi)、资产收益率(roa)、市场份额、tobin sq 值等12, 15-16 melville 等12, 17将1t商业价值定义为it在中间业务流程层面和广泛地

11、组织层面对组 织绩效的影响,包括对效率的影响和竞争的影响。并使用业务流程绩效和组织绩 效两个方面对h商业价值进行测量。lertwongsatienxjl利用运营绩效和市场 绩效对企业绩效进行了测量。还冇一些学者则从信息系统成功的角度来定义其冇 效性和商业价值。除了上述几个角度以外,还存在生产力提高、盈利能力改善、降低成本、提升竞 争优势、降低库存和其他测量缋效的指标11,13。鉴于测量的多样化,kohli 等19创建了一个分类方案,即根据是否釆用生产力、盈利或者两者相结合的方 式测量企业绩效进行分类。1.2 it/is价值产生过程及驱动因素的相关研宄rr/is价值产生过程及驱动因素一直受到理论

12、界和实践界的广泛关注。通过对以 往文献的梳理,学者们分别基于微观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社会学和社会政治、 资源基础理论、信息系统能力理论、过程理论和一般信息系统理论等不同理论视 角展开了研宄。基于微观经济学的研宄主要关注生产输入(如it资本和非it资本、it人力资 源和非1t人力资源)与输出变量(如收益、市场份额)之间的关系20。基于产业组织理论和社会政治角度的研宄主要关注企业如何在it投资决策中进行联 合互动,如何分配利益。以及企业外部环境包括企业所处行业、国家宏观政策等 对it/is商业价值的影响13。随着it应用越来越广泛,企业对it投资呈逐步扩大趋势。而it投资本身并不 能带来更高的绩

13、效,企业层而的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差异可能会影响最终的绩 效结果21。学者便从以往微观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社会学和社会政治等宏 观理论视角逐步转移到资源基础观、企业信息系统能力等理论上来,研宄如何有 效地组织和管理企业内部和外部资源从而提高tt/ts价值和企业的竞争优势。近 年来,学者们基于资源基础理论、信息系统能力理论、过程理论和一般信息系统 理论提出了大量的1t/1s商业价值模型12-13, 17。然而上述大多数研宄均从单个企业视角出发,将it/is价值视为it投资为单个 企业带来的价值m。随着竞争环境h益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展与其他企业 的合作,试图共同创造it驱动的产品和服务m。ko

14、hli等7-8指出,下一阶 段tt/ts价值研究应该关注tt/ts投资在网络组织间的收益,即通过tt/ts共同 创造价值。关系观为组织间背景下的it/is价值共创研允提供了可能的视角。目前,己有一些学者基于关系观理论展开了相关研宄。例如:grover等达1基于 关系观,将it价值共创分为4个层次:资产层、知识共享层、资源与能力互补层 和治理层。sarker等u虹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和关系观,使用案例研宄方法,探 索了 erp供应商和合作伙伴之间通过为rrp采纳企业定制和增加软件模块进行价 值共创的过程。rai等m在物流行业企业间关系背景下,棊于关系观和it能 力理论对信息技术如何促进价值共创进行了

15、研究。ceccagnoli等23对生态平 台系统所有者和参与者之间的价值共创问题进行了研宄。研宄结果揭示参与it 资产集成的合作伙伴均获得了共创价值。jiang等m提出了一个概念模型,描 述了组织资源应用、电子供应链能力和流程绩效之间的关系,探索了如何在供应 链下游流程中实现it价值共创。2跨组织信息系统价值共创的内涵和动机2.1 i0s价值共创内涵与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相比,其tos技术和体系结构更为复杂。tos的使用不但包 括成员企业各自各种职能部门之间的电子连接,与企业n部系统的整合,也包 括了企业与其他合作企业间的系统整合。10s的有效应用和价值创造需要10s参 与企业之间在技术、知识、资

16、源/能力、关系治理等各个方面和互协调、共同合 作才能最终实现。木文拟采用grover等m的定义,从关系观出发,将跨组织信 息系统价值共创定义为供应链合作伙伴对跨组织信息系统进行利用跨组织信息 系统进行供应链治理、知识获取、共享、整合和利用、资源和能力互补、专属性 资产投入和使用,最终提高整个供应链网络绩效和竞争优势的过程。10s价值共 创包括了治理、知识应用、能力与资源互补层以及资产等4个层面。其中,治理 层专注于建立一个控制结构,关系治理层提供了通过it资产,如电子中间件和 集成等进行冇效的关系管理。降低了交易成本和激励新价值的共创。知识应用层 包括信息和专业知识获取、共享和利用,可以通过创

17、造共同的平台、电子知识存 储库和分析软件来促进,使得新的关系安排,导致新产品和新服务的创建。可以 更好地进行决策制定和战略制定来共同创造出新的或更好的产品;互补资源和能 力层面关注合作伙伴间识别和利用互补资源/能力,包含丫独特的it技能组合, 合作伙伴企业可以共享该1t技能,共创价值的新来源。这样他们的联合能够共 创价值,而通过任何一个单一的企业是无法做到的。资产层为关系专属性的it 技能或者资产投资,能够提高合作企业之间的关系质量,产生关系价值,这是 任何一个单一企业不可能获得相似的价值。这4个层次相互关联,且治理层作为 最高层次可以促进对其他3个层次的控制和执行。这4个价值决定因素都展示了

18、 价值创造的一个层面,并且能够由1t启动、扩展和创造。在后续的研宄过程中,将结合企业实地调研结果进行调整,进一步明确10s价 值共创具体定义、维度及每一维度伍含的具体构想及其测量方式。2.2参与企业跨组织信息系统价值共创的动机分析本文主要研宄供应链上以一方或者多方主导的垂直型ios。因此主要讨论与企业ios实施和使用有着直接重要关系的实体供应链网络中的供应商、客户和信息系统提供商及实施商,本文将其定义为it情境下的关键合作伙伴。将企业 与其关键合作伙伴构成的关系网络定义为h情境下的关键网络。与内部信息系统相比,tos采纳的动机更为复杂。强烈的动机成为影响tos参与 企业成功使用和进行价值创造的

19、重要因素之一。由以往文献可知,10s参与成员企业主要有两种不同群体:10s发起者和跟随者。 这两种不同的i0s参与企业对i0s使用目的不同。i0s发起者通常是处于网络主导地位,他们主动使用并倡导在供应网络中引入 tos,扮演着策划/部署tos的核心角色。例如克莱斯勒、戴尔、福特和沃尔玛等 棊于长期的战略考虑,为丫在供应链水平上全球化竞争屮取得竞争优势,运用 一定形式的10s (供应链管理系统),通过和合作伙伴合作和协作等获得巨大的 利益24。另外,网络倡导者与合作伙伴共同使用i0s能够分享软件和硬件方面 的巨额投资,节省培训成本,降低潜在的风险。i0s网络发起者经常需要跟随者投入大量的关系专属

20、性资源(如i0s实施需要的 资源)来提高组织间的协调01。一些跟随者很愿意加入tos网络,因为他们向 来致力于保持与发起者之间的关系,保持和其主要业务伙伴相一致的业务战略。 然而,大多数跟随者都不愿意加入i0s网络。事实上,跟随荠企业不情愿采纳和 实施10s已被证明是发起者开展10s面对的一个最严重的问题26。10s网络的 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起者的业务伙伴对i0s的实施情况。一般来说,i0s项 0本身比内部n项0携带更多的风险,因为发起者很难控制他的业务伙伴的行 为27。跟随者抵制加入一个ios网络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跟随者需要对ios进行必 要的投资;另一个原因是双方共同投资i0s的利

21、益失衡。利益主要偏袒网络发起 者26。因此,i0s发起者通常选择行使议价能力(“大棒”)或提供相关支持(“胡萝 卜”)两种方式吸引跟随者加入到10s网络中来27。事实上,发起者提供的支持作为互惠投资与跟随者对i0s的投资和互制衡。关系 专属性投资给予跟随者相比其他没有此资产的竞争者价值创造的优势。它们代表 了跟随者创造价值和定位自己战略地位的有力手段,这增加了跟随者在网络关 系屮的议价权利,从而索取他们所创造的公平比例的价值。因此,从长远利益来 看,10s对网络中的弱势企业也会带来可观的收益位41。i0s发起者与跟随者双方强烈的动机作为i0s初始化的主要驱使因素,能够保证 双方对项目实施的承诺

22、,然后反过来又影响i0s的进一步有效使用,最终变成 两种类型企业利用i0s联合创造利益28。3参与企业跨组织信息系统价值共创过程企业对10s的实际应用增强了组织间1t体系的一体化,强化了组织之间的相互 依赖性。供应商、客户等重要参与主体达成合作意愿、技术、知识和管理方面和 应的准备、与i0s关键合作伙伴间深入的交流互动、组织间协调和联合解决问题、 知识资源流动等均是i0s有效使用从而共创价值的重要基础。合作准备。i0s包括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组织的电子互联和协调,需要与企业内部 系统的整合,也包括了与其他合作企业系统的整合,从而实现一系列的业务链 接和高效的信息井享。在构建i0s时需要参与企业做出

23、合作意愿、基础设施、技 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调整等方面的准备,具备实施i0s的技术和管理方面的 能力。协调合作。i0s实施过程屮需要参与合作伙伴间进行深入的业务互动和相互协 调、选择协同工作的标准和协议、简化和标准化业务流程、重构业务链、完成组 织间业务流程集成和保障10s的安全性等。另外,10s提供商和实施商能够在参 与企业间起到协调作用,帮助供应链合作伙伴建立井同的i0s目标、实现i0s 战略与企业业务战略的匹配。交流互动。跨组织网络屮各个参与成员企业之间存在大量正式和非正式的交流机 会,这些接触和互动涵盖了 10s应用所需耍的多方面资源。随着企业采取相关的 措施,加强i0s参与成员企业

24、间跨职能部门之间的互动、交流和合作,加强i0s 提供商和实施商等对员工的培训,建立关键合作伙伴之间的互动机制和经验的 交流,从而提高参与成员企业信息系统的知识水平和使用水平,逐渐使tos的 终端用户从被动的接受到主动参与。知识资源流动。ios软件提供商和实施商拥有丰富的信息技术知识,了解ios项 目和流程,具备相关项目实施经验,能够为参与企业提供信息系统实施模式、使 用方法和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在tos使用和实施过程中,tos参与成员企业以 及系统提供商和实施商之间的紧密联系和沟通,能够使系统提供商较好的丫解 企业内部及企业之间10s使用需求,能够加快信息技术知识和经验溢出的速度, 使信息技术

25、知识资源得以流动,进而使参与企业逐步对ios的特征和功能及相 应的技巧等有所掌握。tos吸收。tos吸收实际上就是参与成员企业间组织流程、业务流程与tos技术 相融合的过程。通过ios参与企业之间不同职能部门的紧密联系、信息技术与管 理架构的长时间磨合,使得系统使用频率的逐步增加和操作进一步标准化,企 业对10s的使用逐渐成为组织惯例的一部分,10s与组织融为一体,组织内外的 管理架构达到稳定状态。tos价值共创。tos参与成员之间及其与tos提供商和实施商之间通过上述tos 合作,使得企业间业务流程、管理流程与ios技术逐渐融合直至其完全吸收,最 终使得供应链合作伙伴能够利用10s进行有效的

26、关系治理,相互之间获取、共 享、整合和应用知识,互补能力和资源,投入创新性想法和专属性资产,为参与 企业带来切实的商业价值。因此,木文提出如图1所示的跨组织信息系统价值共创过程概念模型,将ios 价值共创过程概括为ios合作ios吸收ios价值共创的过程。ios合作促进ios吸收关键合 k作伙伴合作准备协交调流合互动知识资源流促进融合关键合作伙伴图1跨组织信息系统价值共创过程概念模型下载原图4结语本文棊于跨组织信息系统采纳、吸收理论、it/is价值理论,从技术吸收角度出 发对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的跨组织信息系统价值共创内涵、动机及价值共创过程 进行了研究。在理论上,对ios价值共创含义进行了界定

27、,并基于学者的研究从网络关系角 度将tos价值共创区分为关系治理、知识应用过程、能力与资源互补以及专属性 资产等4个层次;剖析丫供应链上ios发起者和跟随者两种不同群体的ios主导 和被动参与等ios价值共创动机;挖掘了 ios合作ios吸收ios价值共创路径和过程;在实践上,对供应链合作伙伴共同利用ios进行知识共享、互 补资源和能力、有效治理伙伴间合作关系从而促进企业间业务流程与ios有效的 融合,提升企业对tos模块使用的广度、深度、多样性和量,共同创造商业价值 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在研宂过程中,本文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本文只是提出了合作伙伴跨组织信息系 统价值共创过程的概念模型,并没

28、有对其进行进一步的验证。下一步研究将收集 供应链伙伴利用跨组织信息系统进行价值共创的相关数据,对上述概念模型进 行实证检验。参考文献1 hsu c,lin y k,wantkauremaa j. tanskanen k. designing interorganizational informationsystems for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a frameworkj.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2016 (1) :71-94. paang e, parameswaran m, zhao x, e

29、t al. an economic mechanism to manage operational security risks for inter-organiz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sj.information systems frontiers, 2014 (3) :399-416. 朱树婷,仲伟俊,梅姝娥.企业间信息系统治理的价值创造研究j.管理科 学学报,2016 (7) : 60-77. 叶强,方安儒,鲁奇,等.组织因素对ekp使用绩效的影响机制一一基于中 国数据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10 (11) :77-85. kohli r, grov

30、er v. business value of it :an essay on expanding research directions to keep up with the times j.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ystems, 2008 (1) :23-39. grover v,kohli r. cocreating it value:new capabilities and metrics formultifirm environmentsj.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

31、d the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center, 2012 (1) :225-232. t,et al. a legitimacy challenge of a cross-culturalinterorganiz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j. european journal ofinformation systems, 2015 (3) :278 294.2 cho b, ryoo s y, ktm k k. tnterorganizational dependence, informationtranspa

32、rency in interorganizational informationsystems, and supply chainperformancej. european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2017(2) :185-205.10 sarker s, sahay.m a,bjornandersen n. exploring value cocreation inrelationships between an erp vendor and its partners:a revelatory casestudyj.mis quarterly, 201

33、2 (1) :317-338.11 devaraj s, koi ili r.performance impact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is actual usage the missing link?j. management science, 2003 (3) :273289.12 vannoy s a,salam a. managerial interpretations of the role of information systems in competitive actions and firm performance:a grounded th

34、eory investigeitionj informs, 2010 (3) :496-515.13 melville n, kraemer k,gurbaxani v. review: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an integrative model of it businessvalue j.mis (quarterly),2004 (2) :283-322.14 barua a,kr1ebel c h,1ukhopadhyay t.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andbusiness

35、value:an analytic and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 gsia workingpapers, 1991 (1) :3 23.15 chari m d, devaraj s, david p. research note-thc impac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vestments and diversification strategies on firm performancej. management science, 2008 (1) :224-234.16 tanriverdi h. information

36、technology relatedness, knowledgemanagement capability,and performance of multi business firmsj. mts(quarterly) , 2005 (2) :311-334.17 nev0 s,wade m r. the formation and value of it-enabled resources: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synergistic relationshipsj. mis (quarterly) , 2010 (1) :163-183.18 r

37、avichandran t, lertwongsatien c. effect of information systems resources and capabilities on firm performance:a resource-based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2005(4) : 237-276.19 k0hli r, devaraj s. measur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ayoff:a meta-analysis of structural variables in firm-level empirical researchj. information system research, 2003 (2) :127-145.20 barua a,mlkhopadhyay t. business value of informationtechnologies:past,present and futu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