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案_第1页
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案_第2页
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案_第3页
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案_第4页
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学目标】1. 概括内容主旨的方法。要按照确定题材、具体分析,再点明主旨的步骤来进行。2. 分析思想情感的方法。要特别注意抓住诗体、抓住关键词、抓住题材、抓住景物形象、抓住典型意象、抓住注释等去分析作答。3. 评价观点态度的方法。要处理好观点是非型和综合表达型两种题型的解题方法。要注意从整体把握、观点客观和知人论世三个方面去理解作答。【考点阐释】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并由此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生活态度 ? 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考题一般以主观题的

2、形式出现。考查的形式为:(1) 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2) 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 (3) 评价诗歌的观点态度。【前课准备】1. 预习核按钮“考点梳理”。2. 完成核按钮“真题展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题型一 思想情感鉴赏思想情感,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对话一:解题指津1. 设问方式(1)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 试比较诗歌中的不同情感?(3) 句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 入手角度(1) 抓住诗题古诗的诗题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许多古诗的诗题本身

3、就透露出了感情基调,如李白的送友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个“送”字,说明了此诗表现的是惜别之情。(2) 抓住关键词有些古诗,诗人在诗中用一两个词语来点明诗的感情,抓住了这样的关键词,也就能够快速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一句,由“故园情”一语可推知此诗表达的是思乡之情?(3) 抓住题材类型人们常按题材把古典诗歌分成若干类,同类诗歌的感情基调有大体相同之处?因此,若能判定一首诗所属的类型,便可快速把握该诗的感情基调? 如思乡诗,毫无疑问要抒发思念故乡、亲人之情;送别诗,多写离情别恨和深厚友情?(4) 抓住景物形象特点景物形象可分为“乐景”

4、( 优美闲适、色彩明丽、壮观奇伟、气势雄浑) 和“哀景” ( 冷清凄凉、色彩暗淡、低沉萧瑟) 两类 ? “乐景”表现“乐情” , “哀景”则表现“哀情” ? 不过特别要留意的是古诗常用“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如杜甫旅夜书怀中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用境界雄浑阔大的远景( 乐景 ) 反衬诗人孤独寂寞的哀情?(5) 抓住典型意象意象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感,所以必须注意分析诗中意象来揣摩诗人情感?(6) 抓住注释注释有时很短, 却是命题者给考生的暗示,下面就注释分类及其所暗示内容作表格:3.答题步骤 ?第一步,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

5、写了什么?第二步,揭示情感? 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对话二:经典例题【例 1】 【2009 辽宁】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问题?晚泊岳阳欧阳修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_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鉴赏评价?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分析诗人在诗中描绘的意象 ? 通过诗人笔下的“钟声”“空江明月”“江月清辉” “轻舟飞逝” ,再联系题目“晚泊岳阳” ,可以看出诗人客居岳阳,面对异地景物( 江、月、舟),自会触景生情,油然而生思乡之情?注释分类所暗

6、示内容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人的创作动机及本诗的思想内容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介绍作者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从中揣摩出本诗的感情基调介绍别人评价暗示本诗的艺术特色或本诗的思想内容答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 是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景寓情来表现的? 句句写景,景景关情?【例 2】【2011 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

7、,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1)“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 分)_答案: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李白的浓浓思念之情。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鉴赏评价? 表面看来,第三联两句只是写了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江东”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地方。“春天树”和“日暮云”都只是平实叙出,未作任何修饰描绘。当作者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也正是李白在江东思念渭北的作者之时;而作者遥望南天,惟见天边的云彩,李白翘首北国,惟

8、见远处的树色,又见出两人的离别之恨,好像“春树”、“暮云”,也带着深重的离情。故而清代黄生说:“五句寓言己忆彼,六句悬度彼忆己。”(杜诗说)两句诗,牵连着双方同样的无限情思。回忆在一起时的种种美好时光,悬揣二人分别后的情形和此时的种种情状,这当中有十分丰富的内容。【课堂练习】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09江苏】满 江 红 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 荒烟外, 许多城郭。 想当年, 花遮柳护, 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注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

9、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_答案: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人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 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鉴赏评价? 回答本题应先分析开头和结尾所表达的各自感情。从开头看, “想当年”与“到而今”的对比,就包含了“悲慨”“愤恨”“痛心” “决心”等复杂的情感内容;结尾因为建立在“何日”的想象基础之上,所以心情显得愉快而舒畅。【课后巩固】核按钮 p141 1 、4、7附:常见古诗的思

10、想感情 第一组 ( 按诗体分类 )( 一) 咏史类1. 借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古今变化的感慨。刘禹锡石头城乌衣巷、姜夔扬州慢2. 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怀才不遇之叹,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伤,或对现实不重用人才进行批评。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 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杜甫蜀相( 二) 边塞诗1. 表达的情感多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或表现战士勇于杀敌;或抒发保家卫国的决心。气魄沉雄、慷慨悲凉。王昌龄从军行2. 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表现对战争的厌恶,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杜甫兵车行、范仲淹渔家傲( 三) 山水田园诗1.

11、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诗人往往从山水中体验人生的真谛或借山水来阐释其人生观、世界观。杜牧山行2. 表现了古代士人的隐逸情怀,主要抒发诗人的恬适的生活情趣。陶渊明归园田居 、王维山居秋暝( 四) 离别诗1. 诗人被迫背井离乡,思乡、思亲情结郁积不解,便发而为诗,以此寄托乡思或羁旅行役之情。李煜虞美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 表达诗人的离情别绪、依依难舍之情。李白赠汪伦,柳永雨霖铃3. 坦陈心志的告白。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4. 情深意长的勉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5. 反映漂泊的羁旅行愁。孟浩然宿建德江 第二组 ( 按诗歌情感分类)见鉴赏古诗形象学案后附第二课时题型二 内容主旨“诗歌内容主旨”

12、指诗歌中描写的物、人、事的总和,是诗人写作的主要用意或目的 ? 分析诗歌的内容要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人物、事件等因素,综合观照,这样才能顺利地解读诗歌,领会诗作的内容,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评价主旨类常见术语表解术语解释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蕴藉委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含蓄,耐人寻味。对话一:解题指津1. 设问方式 ?(1) 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2) 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3) 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 解题思路 ? (1)分析概

13、括的“助手”标题、序言、关键语句、注解? 在诗歌中,情感的抒发多是间接的? 抓住标题、序言、注解,理解关键语句,体味出省略的、含蓄的内容部分,理解诗歌主旨会更如鱼得水? (2)分析概括的角度人、事、景、物( 以上从属于“写作内容”角度) 、情、理、趣 ( 以上从属于“写作目的”角度) ? 分析概括时,要明确该诗所写的内容是什么( 或是人,或是事,或是景,或是物) ;作者通过所写的内容( 人、事、景、物) ,要抒发怎样的感情,阐发怎样的观点态度,表现怎样的人生志趣( 或是感情, 或是道理,或是情趣 ) ?3. 答题步骤 ?第一步,确定诗歌题材,如怀古咏史诗咏物抒怀诗、边寒征戍诗、山水田园诗等 ?

14、第二步,具体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分别写了什么,概述内容, 作答形式是“句( 联) 写了” ?第三步,揭示诗歌主旨或诗人的思想情感?对话二:经典例题【例 3】【2008 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 一水 : 亦作“二水” ?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_答案:这是一首怀古伤今的律诗( 步骤一 ) ? 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步骤二 ) ; 寄寓了人事沧桑? 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

15、的感慨( 步骤三)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要求考生读懂诗歌大意,并且很好地掌握和正确使用文学鉴赏的专业术语? 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吴宫”“晋代”,可知写的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时的情况? 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山” “青天” “水”“白鹭洲” 可知写的是南京的自然景色? 前一联是昔, 后一联是今, 目的显而易见,古今对比,抒发作者古今兴亡盛衰之感?【例 4】【2009 全国】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军城早秋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 严武

16、(726765) :字季鹰,华阴( 今属陕西 ) 人 ? 曾任成都尹 ? 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 (764) 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_答案: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 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解析:解答此题,重点就是根据题干要求分析诗歌的后两句? 最后两句的意思是 “又催促将士们追击敌人,不要让一个敌人漏网,要将其全部歼灭”? “更催”二字暗示战事已按主将部署胜利展开,两句一气而下,笔意酣畅,字字千钧,既显示出战场上势如破竹的气势,也表现了主

17、将刚毅果断的气魄和胜利在握的神情,而整个战斗的结果也自然寓于其中了? 再联系注释中提到的诗人的基本情况,可以得知此处作者表达的是战场上的昂扬斗志和必胜信心?题型三评价观点态度作者的态度包括:对事物、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态度、 对人生感悟的倾吐,等等 ? 所谓“评价”,是指在把握文中观点和作者态度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作出自己的评价:文章的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有什么有益的启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 另外,还需要对别人的评价进行分析比较,作出正确的判断?对话三:解题指津1. 设问方式(1) 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谈谈

18、你的看法?(2) 诗人对事件的评价客观吗你是如何理解的(3) 这首诗体现了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予以分析?2. 答题要领 (1)一首诗或词的作者的观点与态度是建立在语言、形象、表达技巧等外在形式上的,因此,把握诗或词的作者的观点与态度,也要注意从一首诗或词曲的整体去考虑,不能忽略对语言、形象、表达技巧等诗歌的外在形式的赏析而去架空分析? (2)对诗词作品的作者的观点与态度的概括要准确、恰当,不夸大、 不缩小、不绝对化 ? (3)要因诗论诗,因人论诗,因事论诗,不能随便“套用”某首诗的评价内容,尤其是要防止“想当然”式的搬用某些现成的词语,使得评价出现似是而非、言不及义的现象 ? (4)作者

19、在诗词中的观点,需要我们在鉴赏时概括,因此,概括时要注意完整性? 全面性,诗词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所包含的几方面都要概括到,要防止犯以偏盖全的错误 ?3. 答题步骤第一步,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并结合相关诗句进行分析?第二步,用历史的眼光? 辩证的方法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给予中肯的评价?对话四:经典例题【例 5】【2008 湖北】阅读下面这首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临江仙 (宋) 侯蒙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 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 雨余时候夕阳红? 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注 据宋人洪迈 夷坚志记载: 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 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 后一举登第 ? 官至宰相 ?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_解析:本题选取了一首宋词作鉴赏材料,考查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理解诗词内容是正确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关键,联系注释中的信息: 遇人讥讽 “大笑”, “后一举登第”,以及诗歌中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 “看我碧霄中”等,可以总结出诗人的人生态度:幽默、乐观、志向高远? 注意回答时要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印证,而不只是空洞地下结论?答案:侯蒙幽默诙谐? 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侯蒙乐观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